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代家书范文 古代家书范文内容(3篇)

古代家书范文 古代家书范文内容(3篇)

时间:2018-06-08 14:26:26

相关推荐

古代家书范文 古代家书范文内容(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古代家书范文(推荐)一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提笔给您们写这封信,您们或许会有些许的意外吧。最近,我们单位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写一封家书”活动。提起笔来,真是感慨颇多。尽管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会谈及廉政这个话题,但从没有真正像今天这样深思过这个问题。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过的那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这与我们家一直都信奉的“家财不为子孙谋”、“遗财不如遗德”的道理不谋而和。中华民族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教传统,治好家也是修身的具体体现,治好家才能从好政,才能治国平天下。换言之,“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现在的党员干部,仅仅管住自己、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管好子女、配偶等亲属,廉洁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一环。

如果“家风”不正,家庭成员中就会有人假借领导之权去谋私利;党员领导干部本人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为家庭谋不义之财,甚至以手中权力为家庭成员撑起为非作歹的“保护伞”。有少数党员干部为使家人捞到“实惠”和“好处”,不惜丢掉自己的党性、人格,丧失自身的形象、威信,不仅使国家和集体蒙受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害了自己和家人,给家庭带来了灾难。以权谋私到头来,家庭成员非但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和自己一样身败名裂,受到法律的严惩,在铁窗里度过余生,甚至就此终结生命。

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有相当数量的案件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有关。有些不法之徒在腐蚀拉拢领导干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往往迂回侧击,从领导干部的妻子和子女身上打开“缺口”,通过反复多次走“夫人路线”、“公子路线”,通过吹“枕边风”,达到“曲线敛财”的目的。沈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及其妻章亚飞就双双因经济犯罪而获刑。据统计,马向东近3000万元的受贿总额中,有68%与其妻章亚飞有关。马向东犯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章亚飞也因受贿、行贿被判处有期徒刑。贪腐使一对原本可以白头偕老的夫妻提早告别了幸福。截然不同的是,“廉内助”周云的事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广为颂扬。周云的丈夫吴冠玉曾任落马高官——海南省原副省长辛业江的专职秘书。在丈夫官场得意的时刻,她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提醒丈夫拒收红包,坚决退回别人送来的钱物。正是在她的提醒之下,吴冠玉坚守住了自己的清白,并未滑入“高官落马,秘书必难辞其咎”的沼泽。正所谓:“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往往最能给人以警醒和启迪。加之我们所在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廉政”这个问题,专门开展这么一次“廉洁家书”活动,使我们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迪,更加深思这个问题,真正能从灵魂深处懂得廉洁的重要性。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只有把廉洁二字深深地刻

在脑子里,形成良好的廉洁从业习惯,为自己铺就一条廉洁从业之路,让家人放心,让领导放心。记得臧克家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权势大小,只要他为国家振兴尽职尽力,为百姓利益呕心沥血,人民都将永远记住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风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但人的生命就如同彩虹般——灿烂却短暂,要活出怎样的精彩,要留下怎样的英名,要说出怎样的终结语,全在于你自己做主,自己把握。

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的故事,在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廉洁自律和全力支持的和谐家庭。人民的好干部郑培民,他的妻子自己规定“三不”政策: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口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当好家庭的“纪委书记”。古代时人们就作过精辟的比喻:“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他来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就说明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我深深体会到廉洁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在需要你自觉地去遵守各项廉洁从业规定的同时,还需要我自觉地履行家庭助廉的职责,当好家庭助廉守门员。

我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在工作之余,多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的幸福快乐。希望爸爸、妈妈和妻子、儿子永远支持理解我,您们的幸福平安对我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我愿意成为让您们爱的人、

关心的人和信任你的人,更为了相同的诺言,让我们来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让家庭成为充满和睦亲情的温馨空间,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港湾。

今后的日子,我会用更多的爱为您们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庭,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在这港湾里幸福地过一辈子,这是我对您们的承诺,是幸福的承诺,也是廉洁的承诺。

爱您们的儿子:xx

20xx年x月二十八日

推荐古代家书范文(推荐)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加深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蕴含的哲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诵读、分析、点拨

(二)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分享

(一)导读

幽州台,即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二)读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三)读“景(描写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动设计1:朗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思考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生成预设: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而无法施展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活动设计2: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考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生成预设: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

(四)读“情(抒发的感情)、志(表达的志趣)”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也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一)导读

泰山,五岳之首。春秋时,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

(二)读背景

杜甫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25岁的他看到泰山,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千古名篇。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三)读“景(描写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动设计:《望岳》围绕“望”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

1.首联远望,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读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2.颔联近望,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读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3.颈联细望,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读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傍晚鸟儿归巢的景象。

4.尾联想象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想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

(四)读“情(抒发的感情)、志(表达的志趣)”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年轻的你豪气冲天,登上泰山后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登上泰山时的心境呢?

生成预设:杜甫登上泰山后,发现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开阔了,禁不住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一)导读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二)读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用一览无余的视角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三)读“景(描写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活动设计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成预设:立足点是“千寻塔”。从“千寻”读出塔极高。从“闻说”一词可以读出诗人并未见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

活动设计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生成预设: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浮云”出自“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四)读“情(抒发的感情)、志(表达的志趣)”

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本课学习的三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会到王安石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希望我们能理解这些诗歌表现的哲理,让古代文化精华进入我们的内心,滋润我们的心田。

1.背诵并默写前3首诗。

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散文。

推荐古代家书范文(推荐)三

家书,一笔一画寄托着对家人的牵挂。在古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达思念?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蓦然回首,家书已离我们日渐远去,网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即使相隔万里,仿佛近在咫尺。科技发达的今天,书信已经渐渐赶不上时代的脚步,驿站的消失,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书信象征过去,科技代表未来,但无论是书信还是科技,都满含着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

傅雷的家书,只是近代的一个缩影,它随着历史而失去在通讯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亲情永不消逝,家书,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达与寄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