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最新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范文(优秀8篇)

最新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范文(优秀8篇)

时间:2021-04-12 07:58:33

相关推荐

最新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范文(优秀8篇)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范文图片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一

刚刚参加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会议的电视拍摄采访报道,较为辛苦。辛苦之余,觉着有必要把自己从业几年来的重大会议电视拍摄采访报道的经验心得总结于此,以便自己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是和广大同行及博友交流切磋的一个平台。

重大会议新闻开始之前,电视记者和其他媒体记者一样,需要提前到达会场。时间相对讲越早越好,以便做好现场的熟悉工作,机位的选择、最佳拍摄角度的选择,熟悉会场光线、搭设脚架及其他情况等。应该收集好会议相关文件,了解会议议程,做到会议各个环节及时间掌握上心中有数,在拍摄时也就能从容不迫了。

如果会议主办方事先没有安排摄像机位的空位,在有必要前提下提前到会场,可以及时跟会议筹备方沟通协调,调整座次,留出摄像区域。如若不行,则必须退而求其次,另外选择机位区域了。

拍摄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调整摄像机白平衡。很多记者(包括很多老记者)往往没有选择最佳的调整白平衡的位置,一般在会场的任意一个位置完成校白。这样做其实是不恰当的,应该到会场主光源的中心区域进行校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充分还原会场色彩,避免偏色等情况的出现。

拍摄之前还应该检查摄像机的声音拾取的按钮选择。如果没有插话筒采访线,也就是直接用摄像机外接话筒拾取声音,最好事先预录一段听声音正常否,不正常则须立即调整摄像机声音拾取按钮(一般的摄像机声音拾取按钮处于调整范围的中间处,差不多是摄像机出厂的设置标准),或沟通主办方调整会场讲话声音等设备。

拍摄之前还应仔细检查录像带、磁卡(如p2卡)等记录设备是否正确安装,是否有足够录制空间(很多记者同行往往在拍摄中间出现录像带或磁卡已满等情况),且应备足录像带或磁卡,因为现场有许多事先不能预料的情况发生。如果拍摄中记录设备已满,基本不可能返回单位取,如果在乡镇或者出差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了,陷入无比尴尬的局面。

在拍摄时应该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应从全景、大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会议新闻一般拍摄顺序为:会场全景——领导席——主要领导近景——其他领导近景台下方参会人员全景、近景(如人物拍摄左一排、右一排)。领导拍摄其实很有讲究和学问。主要领导景别相对较小一些,在画面中要突出一些。其他领导在画面中则稍微小一些。据同事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常常会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临时加入一些刚刚收到的消息,这种新闻对电视摄像记者的要求就很高。因为要运用到“无剪辑拍摄”模式,后期基本不用剪辑,直接可以供导播播出。这种拍摄对镜头、领导拍摄的先后顺序,镜头时长等有着相当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拍摄中还应该注意和同行之间的默契配合。比方说别的电视摄像记者正在拍摄,你又想经过他的面前去另外的角度拍摄,就需要等待同行一个镜头完毕之后或者示意其你要经过,否则你的大脑门或者上半身充斥于同行的镜头当中,造成别人的废镜头。还有在有的重要时段或领导讲话等情况下,很多记者会一哄而上,这时候你必须“冲上去”抢占最佳位置,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不要相互挤压阻挡,应该注意采访安全和职业道德。

在会场拍摄需要来回走动时,应该尽量做到步伐轻、速度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有时需要弯腰则弯腰,弯腰不代表你低人一等,相反你会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好评,别人会认为你“懂事”,与会场气氛和谐相融。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你需要打开摄像机,进入录制模式,架好机器,选好景别,聚焦清晰,随时准备按动“rec”键。另外会场光线暗,可以用手动光圈适当补光。拍摄背景为明亮的窗户的人物时,需要打开背光模式。

不光会议新闻电视记者需要做到这些,其他的采访任务也是如此。在包括重大会议新闻等新闻报道之前,应该充分休息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展现出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个人气质。

总体上讲你需要做一个有心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做到事情了然于胸,胸有成竹。自己还需要关注和“审视”自己的镜头,注重总结不足、汲取经验,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重要会议等电视新闻的拍摄采访报道任务。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二

首先,通过对论坛目前的水民和游戏玩家心里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进行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你的采访帖子是否成功。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采访的的背景大致包括:采访的对象的历史资料,展示事务间的相互关系,收集人物必要的经历资料、数据性的事务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资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三

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

一、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是打仗前要对自己和敌人进行充分的了解,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这是取胜的关键。古人尚且,现代人也常采用这个方法。松下公司创办者松下幸之助,他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想问题,做到了总是比竞争对手早一步争取到合作机会。采访也是一样,采访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基础的准备工作是首先要分析选题,确立要点。选题确立后,要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到受众感兴趣点和采访要点,然后制作出采访提纲,把要问的问题准备好,做到有针对性、有价值性。

除了做好常规的准备外,还要收集有关选题的资料和采访对象的素材。选题资料包括与选题有关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等。背景资料越详细越丰富,越能加深了解采访对象,越能深化主题。这就需要记者熟悉采访对象的有关背景,包括生平事迹、专业特长、职业特点、性格爱好等。此外,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做不同的准备。如果采访专业人士,要着重了解他的专业成果方面的知识和成功的经验,而采访普通人就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二、针对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

1、抓住关键点,开门见山。

任何新闻报道都具有中心和主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抓住时机,紧紧围绕中心思想不放,思路要清晰。从观众角度出发,最先提出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问题。这时用开门见山式,即开放式,就是问得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它一般是用于熟人和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但也要引导和挖掘,,因为不同的采访对象往往会带来不同的采访效果。有些人健谈,一说起来就刹不住车,甚至离题;还有些被采访者不善言辞,提问时要尽可能周到一些,用诱导式、追问式提问方法比较好。不管什么方式,记者在提问时都要全神贯注注意自己的提问主题,在被采访者把话题跑远时巧妙的收回来。

2、要准确具体。

采访要想得到具体的材料,就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在采访中,记者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提问问的具体实在、贴切些,使采访对象回答得自然。诸如“感想如何”、“谈谈体会”等概念化、笼统的提问,会使采访对象无从谈起,也就达不到采访目的。而具体、确切的提问,能给采访对象一个明确的显示,使他的回答能紧扣思路,反映主题。我台在采制专题《平安同江》一期节目时,采用了让辖区居民和管片民警谈谈自己在创建平安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通过对这些具体的人和事的讲述,自然而然的引出活动的作用、收获等。

3、时效性和深度的结合。

决定新闻采访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时效性在当今传播时代更显重要。真正的时效性需要尽可能的向受众展示事件的进展,体现时间的连续性和事件的纵深性。著名电视主持人杨澜在20xx年《杨澜访谈录》的一期节目采访了圆明园兽首拍卖神秘买家蔡铭超,由于蔡铭超竞拍成功却拒绝付款而引起争议。身为一名主持人的敏感以及出于时效性的自觉追求,杨澜决定采访蔡铭超。他的动机是什么?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事件之后隐藏着什么故事?这些问题都是公众所关心的。在节目中,杨澜以之前少见的求证和质疑的方式,向蔡铭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一次的访谈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人们对知情权的渴望和社会的普遍焦虑点。杨澜在时效的基础之上,精准地把握了“深度”的生命线。

三、缩短和采访对象的距离。

1、从衣着和语言上拉近与采访者的距离。

采访中本着“见什么人穿什么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两条准则和采访对象交流,这是采访能否顺利进行的起点。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要穿着不同的服饰,正式场合要衣着得体,正装出场,采访平民百姓时就不要太过华丽。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有专业语言和口语之分,不同层次的人要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

2、心理上拉近和采访对象的距离。

采访中,记者要善于和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营造融洽气氛,增强信任感。记者要想办法与采访对象“推心置腹”。有的人在谈一些问题时避而不谈,如果直接提问也得不到答案,那么就要用迂回的办法,谈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他(她)感觉你在跟他(她)做朋友,慢慢的打开心扉,再循序渐进的引导到所需要的主题上。笔者和同事有一次去采访本地的一位八十六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新闻,老人却认为是小事,不愿多谈,幸好我们事先在社区了解到老人喜欢天文地理,三十年的时间里每到季节节气到来的`那一天他都记录太阳升起和降落的时间,我们就从他的记录本聊起,活跃了气氛,然后聊到了他做过的事情,使采访顺利完成。

3、气氛上,拉近和采访对象的距离。

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尽管采访对象不同,采访要因人而异,但无一例外都是要接近采访对象。很多时候都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第一次接触,彼此有陌生感,甚至有的采访对象对记者有排斥感,那么记者就需要在看似平淡的闲谈中,巧妙营造出宽松的采访气氛,使记者能与采访对象接近,能使采访顺利进行。

四、尊重所有的被采访者。

不管你采访的是什么样的对象,都要对他们予以尊重。不仅要礼貌上尊重采访对象,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上也要尊重对方。有的人对采访者非常敏感,记者的举动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也就难进行采访了。因此采访时需要提问得体,语气、语言、语速都要恰当。有句名言叫“尊重他人也就等于尊重自己”,因尊重而获得信任,因信任而得到真心的话语,因此而得到精彩的新闻。

因人因事因境的不同,新闻的采访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艺术地运用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文章。但重技巧不重实际,也是枉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对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胜任这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新闻事业。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四

现场出镜记者与文字记者存在很大不同,出镜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面对摄像机进行口头描述、口头评论、现场采访的能力,是记者现场报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借助记者现场报道的图像和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载体,这些是出镜记者的必备素质。

出镜记者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劳动者,要想感染观众,必须先感染自己,同时也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要适度表现出情感的波折,如激动,如惶恐,如悲愤,切忌过度,也切忌同一表情,成为事件的局外人,这样造成与观众的隔阂,还要注意节奏,一快一慢,一松一驰,要善于调度谈话的速度,善于把控新闻的主题,善于把现场引向深入。

出镜记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要适时适度地敢于评论,敢于抒情,敢于表达自身情感。出镜是一门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的艺术,只要清晰自己的定位,坚持正确的导向,那必将是一个非常称职、令人称道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他对我们几个刚分配来的新工人说:你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要主动承担起工区的通讯报道工作,我给你们的任务是每人每个月2篇!2篇稿件,在当时的我看来...

移动通信专业在20xx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北京市选拔赛中获得佳绩5月17日,20xx年北京市职业院校移动通信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国赛选拔赛(高职组)在北京信息职业学院举行。

本次比赛有全市13支参赛队伍。计算机信息与工程系移动通信专业大一的3名学生组建成参赛队伍,老师做带队指导教师,经过激烈角逐,以灵活的战术、稳定的发挥、默契的配合,取得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大赛的优异成绩,为学院得了荣誉,充分展示了北京学院学子的风采。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国赛项目是今年新增的参赛项目,运用神州翔升模拟软件进行比赛。

指导教师以前均未体验使用过该模拟环境及应用软件,仅通过与厂家的电子版说明进行了解。教师一边熟悉软件功能,一边带领学生训练,到比赛日也就不到一周的时间,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其他院校还有校外专家出谋划策,我们则是单纯的自我摸索。

学生还需要正常上课学习,只能利用课外和晚自习时间开展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坚持到最后的3名同学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训练中都累得脸色黑青、无精打采。不仅要为学生打气,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累倒,以至于功亏一篑参加不了比赛。

赛前充分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训练学生灵活应对博弈,学生不负众望,在激烈的赛场上发挥出色,临危不乱,及时调整策略走出困境,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种动态的模拟非常接近项目的实际状况,需要进行任务需求分析、项目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分解和具体实施及成果展示。

学生经过短期的训练觉得自己对项目架构和项目流程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对自身的认可有了质的锐变。大家一致认为,只要认真肯做,没有达不成的目标。

本次大赛涵盖了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实施步骤制定、项目实施及成果展示几乎所有移动互联技能,真正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实战项目。

大赛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为培养更多优秀移动互联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大赛充分展现了我系移动互联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众多专业教师对学生平时的培养和努力分不开。

希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五

在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所作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记者注意到,20收支相抵后,赤字达到3098亿元,比上年增加500亿元。这么多国债怎么还?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吴树青和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杨周南。

吴树青:去年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以7.3%的增长率一枝独秀,应该说国债起了很大作用。现在国家的赤字增加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的。赤字为何每年增加?这是因为增加了国债。自从国家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债开始计算在国家预算内,这样每年财政赤字也增加了。

杨周南:国债也是一种消费理念,中国人的习惯是不欠债,但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提前消费一定的债务,这是正常的。目前,国债主要用于重点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补贴,我们需要国债。另外,国民经济在全球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说明我们在今后几年里对国债的`偿还能力是有保障的。

记者:发行国债有什么意义呢?

吴树青:这几年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太好,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方针。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扩大投资,但现在社会投资还不是很容易启动,通过发行国债来扩大投资是一个很现实的途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国债起了很大作用,去年我们税收增加多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国债拉动了经济发展,从而增加了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收入。

记者:如何判断国债发行是否适度?吴树青:赤字规模是不是合适,首先决定于它是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财政没有赤字、经济不发展,财政收入也上不去。看起来财政收支平衡非常好,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很好,也不意味着财政基础很好。

国债对经济运行的推动力、偿债能力,是适度与否的重要指标。如果推动经济不好,老也偿还不了,偿债能力削弱了就会出现偿债危机,从而导致财政危机。如果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不断增长,这些钱还起来就很容易,说明国债投放适中。

吴树青:欧盟有一个计算国债的比例标准,即国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60%。我国过去一共发行了5100亿元国债,加上今年的1500亿元,总共是6600亿元国债,而国内生产总值95000亿元,国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当然所谓国际警戒线只是欧盟国家环境下的比例,只单纯看这个数字也不科学。

记者:什么时候我国经济能不靠国债促发展?

吴树青:当我们的国民经济不依靠外力――国债刺激,而走上良性循环轨道,那时有可能实现不靠国债自我发展。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六

我走啊,走啊!在一个狭窄的角落里,我终于发现了一颗小水滴。我慢慢地走上前,向它打了一个招呼:“嗨,你好,我市小水滴家族的记者,你怎么会在这儿?而且还哭得这么伤心?”那颗小水滴揉了揉眼睛,说:“我本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们每颗水滴都知道,自己生命会随时献给人类的。可是,那天有一个小男孩打开水龙头洗手,却不关,还故意把我们泼洒在地面上,我的许多兄弟姐妹都遇难了,我是其中的一个幸存者。”听了小水滴的讲述,我作为一名水滴小记者,心中真的十分愤怒,水资源本身十分宝贵,人类不去倍加珍惜,反倒肆意浪费,真是太过分了。于是我挥笔记下了这一事件,并把小水滴送到了救助站,让它好有个安身之处。

接着,我又走啊走啊!在一条河中我看到大量废弃的水滴,只见前面一颗奄奄一息的水滴老伯,我气愤地问:“到底是谁把你们害成这样的?”水滴老伯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那天,我们水滴群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就在高潮,旁边那家工厂就把废弃的.污水排放到了这儿,许多水滴当时就死亡了,我希望你们能够为…为我们……伸冤!”说完,水滴老伯就含泪而去。我听了水滴老伯的话心里对人类的愤怒又增加了一层。我把水滴老伯安葬好后就回到了单位。

单位上的林博士见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便走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心思?说出来,让我也替你分担一下。”我心里的怒火又上升了,气愤地问:“林博士,难道我们水滴在人类的眼里就一文不值吗?”林博士听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最近我也在做这一方面的资料,你看,这些都是我找到的资料。其中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北方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那里人均占有量最少,仅为180立方厘米,而且通过最新的资料显示,现在人类也已经全面发动一切措施来回收利用废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不再受到污染。”听了林博士的讲述,我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可为了让人类更加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我挥笔写下了我今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并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为主题,写下了一篇通讯报道。

真心希望人类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使我们不再受到污染,这是我们水滴家族共同的呼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七

迎着淅淅的春雨,我们几名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宁波晚报小记者活动优秀组织学校优秀辅导员表彰会暨《小记者》杂志首发式。

活动结束,我们可不愿意放弃这次采访的好机会,立刻邀请陈文辉伯伯接受我们的采访。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陈伯伯,完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领导“架子”,还亲自搬来一把椅子让我们三个小记者坐下,说“要公平嘛!”。

“晚报小记者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成为了我市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媒体基地。”陈文辉对我们小记者说,教材不能成为学生的世界,世界应该成为学生的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社会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兴趣后,再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送给我们六个字:“兴趣,学习,坚持。”

采访结束后,我们请陈伯伯为我们签名,陈伯伯提笔为我们每个小记者写了一句勉励的话,我们高兴坏了,拿着本子爱不释手。我们一定会学着做好一条毛毛虫,积聚力量,锻炼能力,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蝴蝶自由飞翔!

采访电视台记者稿件篇八

我从小就喜爱收藏。在我的房中,摆满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我也收集邮票,还做剪贴,对收藏橡皮擦更是情有独钟。我常常把玩收集到的橡皮擦,还把它们进行分类,装在几个精美的大盒子中。

张记者问我:“你收集这么多的橡皮擦的钱是哪来呢?”我说:“是把长辈给我的零花钱积攒下来的。”采访之后,张记者给我和我收藏的橡皮擦拍了好多照片。他还夸奖我,并希望我在学好功课的同时,把好的兴趣爱好坚持下来。

一个小小的收藏,竟然引起报社记者的浓厚兴趣,还受到表扬,我心里乐开了花!

(点评:这是很有意义的收藏,小作者不仅从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绘画技巧,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收获了快乐,一举多得,不亦乐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