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范文(汇总11篇)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范文(汇总11篇)

时间:2024-06-29 07:01:07

相关推荐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范文(汇总11篇)

包装设计印刷工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写一份好总结的关键。下面是一些可行的建议书样例,供大家在撰写建议时参考和借鉴。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一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1.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二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三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的造型艺术,将艺术与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可供使用的观赏性生活品。

摘要:我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培养工艺美术人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扬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工艺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涉及特种工艺、编织工艺、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等多方面内容,工艺美术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繁多,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了解,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笔者分析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的依据。

工艺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专业,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仅掌握最基本的工艺美术技巧,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不足。

其次,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将教学内容理论化,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受到限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工艺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但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教学内容机械化,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的工艺作品缺乏生活色彩,观赏性与实用性都不强。

1.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深入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或网络资源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工艺绘画》一课之前,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不同的工艺绘画作品,并将这些作品的图片呈现在课堂中,从而让学生认识了羽毛画、贝壳画、麦秆画、丝绒画、烙画等各种形式的工艺绘画作品,形式多样的作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展开教学,教授学生不同工艺绘画的创作技巧,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效提高了工艺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工艺美术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在《特种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特种工艺的种类,从而为学生分别讲解艺用陶瓷、艺用搪瓷、金属工艺、雕刻工艺以及漆器工艺等不同的特种工艺品类。

而要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与用途,了解这些特种工艺的艺术价值,靠单纯的讲解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到艺用陶瓷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为学生讲述艺用陶瓷的发展历史,结合民间有关陶瓷的故事展开教学,陶瓷发展的历史遗迹、陶瓷的美丽传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教师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图片,为学生分析陶瓷作品的创造要点与细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工艺美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工艺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在生活中激发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

如,在《民间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工艺美术作品,教师将学生分组,不限制学生的搜集方法与途径,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民间工艺作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各司其职,将搜集到的作品图片带到课堂并展示。

有些学生对民间工艺的概念了解不足,往往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成工艺作品,这时教师应切入主题,讲解民间工艺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课堂中到处是学生搜集的民间工艺作品图片,有灯笼、泥人、剪纸、面人、风筝等,丰富的民间工艺作品形式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的学习与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结语。

工艺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工艺美术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使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教师要重视工艺美术教学,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工艺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导入的有效性.文理导航(下旬),(7).

[2]张凤香.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讨.西部素质教育,(12)。

作者:郝欢欢单位: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艺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

但是工艺美术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首选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内容和作用,接着针对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展开论述。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以总结设计经验为主,随着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丰富了当前建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

下面就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第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工艺美术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态。

作为设计师,要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

第二,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设计艺术为当前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需要设计师处理好的施工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设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工艺美术在实际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内涵基础上,真正融合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想,明确设计标准。

第一,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审美文化,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融入具体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处理好建筑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美,从而推动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在进行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所有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情况吗,体现形象事物的深刻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第三,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增加额外的设计元素,对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工艺美术的配色设计,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简单大方和和谐统一,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知。

因此,在当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重视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真正体现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丰富建筑工艺美术的内涵。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带动了当前建设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其中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影响,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对当前工艺美术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加建筑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大提升当前建筑设计水平。

通过对传统设计思想和思路的改造,推动了当前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从而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从而融入了更多的经典元素,促进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而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设计理念不断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创新设计,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第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传达出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要不断融入其他的建筑元素,充分处理建筑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型方式,形成重要的视觉语言,体现出设计人员的情感。

第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设计师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灵性与魅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三,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采用当前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要。

因此,设计人员要大胆构思,在处理好空间与形体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成艺术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设计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发展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满足实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30):235.

[3]刘博.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06):181.

作者:陈颖。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四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五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

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

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

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

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

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

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

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

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

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

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

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

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

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

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

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

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

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

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

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

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

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

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

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

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

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

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

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

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

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

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

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

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六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

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

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

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

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生源问题。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

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

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

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

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

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

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

“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

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

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

“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

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

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

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二、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七

伴随着我国对于石油这一主要动力能源需求的不断提升,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在新时期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在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更新与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在石油的产量还是品质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是,面对石油行业激烈的竞争以及非可再生能源的衰竭,如何分析目前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机械采油工艺技术会成为了目前石油行业关注的热点。

采油工艺技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的进步,目前我国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的采油工艺技术主要由通过抽油泵效、沉没度以及管式泵适应性三个方面对于目前主要采油工艺技术进行探析。

1.1抽油泵效探析。

泵效对于石油行业的工作效率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我国目前泵效维持在80%以及80%以上的油井,其平均泵效能够达到102%的油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目前的统计数据表明,连抽带井喷的情况在我国的诸多油井生产作业中时常存在,并且其沉降度的最高值已经达到了1400m。诸多数据都表示,我国部分油井所在地区其底层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且具备一定的供液能力。

目前,在我国仍然存在泵效低于30%的油井,总结其共性问题就是其效率偏低。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造成其效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油气含量偏高;第二,油井供液不足;第三,原油粘度的影响。

1.2沉没度分析。

目前,沉没度的统计数据相对较多,通过分析过往数据与对比可以得出我国抽油机井的有有关沉没度的数据设计相对偏高。目前,沉没度超过600m的油井已经超过了90口,并且该数目正在呈现上升。在沉没度超过600m的油井中,部分油井的平均沉没度已经达到了1300m。沉没度的有关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发挥设计方面的有关优化因素,减少沉没度对于生产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目前的采油技术工艺中,极少采用螺杆泵工艺,深究其原因是由于螺杆泵工艺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其应用原理的影响容易出现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结合目前螺杆泵采油工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找到科学的解决对策。目前,螺杆泵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脱螺纹和抽油杆断裂的情况,并且螺杆泵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这也使得其在具体的应用中主要适用于高含砂、高粘度、高含气原油的开采。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抽油杆断裂和泵筒橡胶内垫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并且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诸多潜在性的问题,进而直接缩短了螺杆泵的使用寿命,影响了油井作业效率。

2.2螺杆泵工作机理分析。

螺杆泵其主要由地上驱动与地下螺杆泵组成。在其日常作业中,电控箱作为其动力电能的传输点将电流传递至螺杆泵的电机,通过皮带的传动力进而将动力传输至输入轴。定子和转子组成地下螺杆泵,并且定子和转子之间还存在养很多的密闭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内部转动时,空腔也会随之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这样就完成了泵送提液的工作了。

这种采用工艺主要是由三个结构组成,一是抽稠结构,二是环空沉砂结构,三是泵筒结构。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的泵筒结构在使用方面具有方便拆卸的特点,在结构方面是一个整体的缸筒,具体是指在泵外套的中间部位,用双通接头和扶止固定。这种工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关注油田勘探开发的广度,而对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度并不是十分重视。这种情况能够促使油田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掌握油田勘探和开发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与油田勘探和开发相关的决策更加合理和具体,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3.2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的工作原理。

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的工作原理相对比较好理解。这种工艺分为上行程和下行程两个方面。在上行程的过程中,进油的阀门会自动关闭,使泵筒储油腔内的油井压力逐渐增大,这样使泵筒内的液体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逐渐排到上油管内,可以说上行程主要是完成了泵的排油过程。在下行程过程中,排油阀门会自动关闭,而进油阀门则会自动开启,这样使油井中的液体逐渐进入到泵储油腔的内部,因此,下行程就是进油的过程。

随着泵的不断运行,实现了液体的不断抽吸,这样就会使液体逐渐被排放到地面。这种工艺在使用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砂子下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泵停止抽吸时,或者泵的上柱栓挡住了液体正常的流动。这种情况导致砂子无法正常进入泵筒,而在这种工艺的设计中,砂子会沿着泵筒与外管之间的沉砂通道进入泵的下沉砂管的内部,这样就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由于沉砂引起的采用事故。

参考文献: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八

在书画装裱、古籍装帧、织锦工艺、日用摆设等新生工艺美术门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苏州工艺美术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此外,与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彩绘等有关的宗教艺术创造也为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苏州虎丘塔和瑞光塔都有许多工艺精美的佛像和供器。宋元明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名家辈出,宋代泥塑艺人袁遇昌、元代银匠朱碧山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追捧,宋元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就在一批批艺术工匠的身体力行下得到了良好的实现。明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迅速,苏州工艺美术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兼具较强工艺性和艺术性的“苏式”工艺美术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九

近年以来,油田的天然气勘探一直无重大突破,所发现的气田几乎全部投入开发,储采比严重失衡;同时,现已探明的气田均属小断块,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随着气田不断生产,地层压力和产能逐渐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有一套适合气田的配套采气工艺技术,才能有效保证气田的高产稳产,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油田采气工艺技术立足于适合气田的特点,并加大采气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已形成了以水力加砂压裂为主要手段的储层改造技术;以化排、气举、小油管、机抽为主要内容的排水采气技术;以高低压分输、井下节流、地面增温为主的地面管网改造,地层、井筒、地面相互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较好地解决了影响气井生产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油田气藏的特点,天然气储层致密低渗,自然产能低,要提高动用储量,获得较高产能,必须通过储层改造。首次压裂获得成功,该井压前无产能,压后使用油嘴,日产裂改造,选用了具有良好流变性、防滤失性、低伤害的胍胶作压裂液;用低密度高强度的陶粒作支撑剂;在压裂中加入助排剂以利返排;运用液氮、气举、化排等系列技术手段进行返排,保证了支撑剂压的进,压裂液排的出获得成功,地层渗流条件明显改善,产量明显增加。

1.气井工作制度的确定。

气井带液采气期。

高了带水能力,避免了水淹情况的发生。该井稳定带水采气一年多。

2.化学排水采气技术。

验后,取得日增气!倍、有效期%+.的.效果。目前该泡剂已在油田用,均达到增产目的。

3.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

根据垂直管流理论及动能因子理论,在相同的条件下,管内径越小,气井的自喷带液能力越强。针对油田井深的特点,油管管柱组合,其强度完全能满足以上气井管柱的需要,并且最终达到使老井复产的目的。

气举排水采气是在气井能量不足,带水困难甚至停产时,向井内注入气体或液氮,增加瞬时压力和气量,从而提高带液能力的一种物理方法,是目前排水采气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气举。在气井产水量大,压力较低的的情况下利用临近高压气井气举助排,诱喷生产。

气举效果愈来愈差。氮举。在气井自身能量较高,地层出液量大的情况下,使用液氮气举,方便快捷,是目前压井作业后复产常用的方法。

地层渗透性好,产水量大的气井停产后,氮举、气举因无法实现连续排液不能使其恢复生产,机械排水采气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合理的集输管网是搞好气田开发的地面条件。随着气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控制储量小的气井会较早出现因井口压力低于管网系统压力而停产的现象,个别井距远、压力高的气井因油或水化物的堵塞不能正常生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部分管网进行了改造。

改高压输气为低压输气文(,气田的气层气原来输入脱水站,进入管线,系统压力。

实施井下节流消除管线堵塞,管线变径、保温效果变差等原因,冬季无法生产,采用井内下节流器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1.井口加温改造,保证安全输气。

对井距长、压力高、凝析油粘度大的气井采用井口加热的方法来保证冬季安全生产。文!、都是在井口增加了水套炉成功地解决了冬季无法正常的问题。

2.气井防腐技术。

年以来,腐蚀已造成了口气井油管穿孔或断脱,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研究表明:

是气井腐蚀的主要因素,生产时流体的冲蚀又加快了腐蚀速度,二者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油管的穿孔、断脱。经过经济技术评价,采用加缓饰剂的方法进行防护,室内筛选出的!中药剂经现场实验,平均缓饰率达到,腐蚀速度降至。

油田为实现气田的合理开发,保持气田的稳产,提高气藏采收率,进一步提高气藏开发的效益。气田阶段不同、压力、出水量不同,因此采气工艺也进行了相应的选择,以满足不同阶段采气工艺的需要。

1.气田开发是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阶段不同,气田压力、出水量也不同,相应采气工艺的选择、组合。

2.由于油田气田水矿化度含量普遍高,采气管柱易腐蚀,因此应加强防腐工作。

油田气藏埋藏深,必须探索适合油田的采气技术,以满足油田的需要。

油田配套采气工艺技术,通过在油田应用,适应性强,实现了气藏稳产,提高了气藏采收率。

参考文献。

[1]魏纳,刘安琪,刘永辉,刘小平,冉乙钧,周祥.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新进展[j].新疆石油天然气.20xx(02)。

[2]任彦兵,张耀刚,蒋海涛.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长庆气田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xx(05)。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十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它的职责是大规模地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美术类专业中应该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与传承。但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普遍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的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的美术及设计人才。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力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本文就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究。

1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设计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报考,其生源数量多且广,而且就业前景广阔。高职院校对现代设计艺术专业也非常重视,因为它投入的成本比较小,但是学费却非常贵,学校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所以学校非常愿意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对而言,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不仅生源数量少,投入成本大,学费相对也比较低,高职院校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在这一学科上。

1.2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招生难。

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都存在问题。第一,生源问题。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在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美术方向),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这门传统工艺,与知名企业联合,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建了蜀绣、漆画等实训室,并建立了供学生实践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当年招生的时候,这一专业仅招到14个人,勉为其难开设课程。在,学院为了培养出更多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希望能够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促使其向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方向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艺术设计专业而转向该专业,最终这个想法只能放弃。招生情况仍然不理想,学院只好将该专业转向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由此可见,生源数量少是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高职院校宣传力度小,与企业合作效果差。

一直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这门专业的宣传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与企业合作的效果也不太好,这也是导致学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2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2.1专业设置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比,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分类更加细致。因此,在对其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就是要“因地制宜”,从本土化因素出发,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例如,对于广州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开设传统工艺学科时,就可以从广州的文化特色出发,广州有闻名于世的“三雕一彩一绣”,“三雕”指的是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指的是广彩,“一绣”指的是广绣,这些都是广州极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广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另一方面,在设置专业时,要尽量避免“广”与“专”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出来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在专业上下苦功夫,要多培养“x”形人才和“t”形人才。“x”形人才从概念上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古典家具与雕刻这两门工艺有相似点,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t”形人才则是指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是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独到见解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作为“t”形人才,不仅要能够继承老一辈手艺人的.精湛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创造出有灵魂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当代社会,这种“t”形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更容易就业。

2.2明确课程设置,培养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在当今市场情况下,“t”型人才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展开进行明确的课程设置,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适合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将传统工艺课程与现代设计专业相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图形等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来,让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开设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如室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手工漆艺饰品课程,美术教育可开设陶艺制作课程,等等。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让每一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能。最后,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可以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了解市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对设置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进行调整,力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沟通和协作,共同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传统工艺美术实践提供场所。例如,可以建立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或者与企业联合创建生产性实践基地、研发中心等。

3结语。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这三大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开设具有地方色彩的传统美术工艺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此,探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海明.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10):5-7.

印刷包装工艺论文篇十一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为浅谈工艺美术的。

论文。

内容,可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

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

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

作文。

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

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

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