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 文言文断句方法与技巧总结(八篇)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 文言文断句方法与技巧总结(八篇)

时间:2018-10-24 10:06:41

相关推荐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 文言文断句方法与技巧总结(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一

【篇一: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s=txt(一)细柳营

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 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答案: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六)《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1、 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 b ⑵ a ⑶ a ⑷ d 3、 a

4、 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 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七)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答案: 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迎求”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距离) 叩其故(问 ) 叩石垦壤(敲打 )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 殊不沾污(很;甚 )

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三、“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

答案: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3.艰难困苦的岁月。。。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十)卖柴翁殴宦者

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之,代词,指柴)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之,代词,指农夫 )

(3)今以柴与汝 (以,介词,把 )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 以,介词,用 )

(5)我有父母妻子 (有,动词,表存在) (6)我有死而已 (有,副词,只有 )

2. 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宦者”和“宫使”对百姓都是残忍的掠夺,手法都是一样的,用没有什么用处的绢代替货币。对这两个人物,作者都是用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刻画。

3.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汝,尔。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答案 1.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

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3.c(“来”,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拿”)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答案 一.原因是:向外宣布禁止,而自己不止,庶民当然继续效仿,渐成风气耳!启示:(1)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2)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

二.翻译(略)前者喻指在宫外不许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后者喻指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 。 (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 人们把“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转化为“ 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比喻表里不一致的虚假作风,以好的名义做招牌)

三.b 四、1.禁止 2.王宫内 3.??的人 4.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答案 1、c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4、 c 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 高度评价。 第二段: 生活状况 。第三段: 积累素材。 第四段: 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答案;1、伐 (讨伐 ) 旦(天 ) 子(指年轻人 ) 延(伸长 )

2、(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 看不到加点的字无从回答(2)如是者三旦.字:句:( )

3、(1)[螳螂 ]欲取蝉,而[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 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1)《螳螂捕蛇》写了 螳螂 和蛇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2)《螳螂捕蝉》写了蝉 、螳螂 和 黄雀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不到画线的地方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答案1、(d) 2、翻译:学习,是为了求得上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和轻视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象对仇人那样恨他,象对鸱枭那样讨厌他。象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答案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汝乃枵腹而营口。

2、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带花纹的织品)(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打算 )

4、(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偷鸡者 )

5、(1) 蛛:利己不利世 (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赞扬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批评蜘蛛的冷血和残忍 =从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少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答案 1、俱(都) 沈(沉潜) 竞(争相)复(再) 2、( d)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② 反归取之。 (反同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 缺少第四题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1.郑人游于乡校 (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 (来)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 (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 (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c)

三、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四、翻译第三段。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笑着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上游方向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而反激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被冲激面的地方侵蚀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头必然倒进陷坑.像这样再次侵蚀,石头就再次向前滚动,如此一再翻滚不停,石头就会逆水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沉落的深处去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二十六)良马对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饮食/精力。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二、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三、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然非精洁不受 (然而) 2.若无事然。 (的样子)3.不幸相继以死 (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

(二十七)胸有成竹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竹乎 (再)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添加)(堆叠) 4.以追其所见 (追索)

四、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c)

【篇二: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

ss=txt一、鹦鹉救火

③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

④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

⑤⑥⑦“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译文:一只鹦鹉从别处来到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便离开了。

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

①鹦鹉自念( )

②然尝侨居是山 ( )

③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

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要说说。

参考答案:

1、①思 ②曾经 这 ③ 离开2、①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②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3、天神被鹦鹉的这种重情义的行为所感动。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帮助的。

二、郑人逃暑

①②③④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

⑤⑥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

夕矣。(节选自《苻子》)

【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①②

【阅读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4)而其身逾湿( ) ...

2、解释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移动(2)离开(3)逃暑:避暑,乘凉(4)逾:同“愈”,更加。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

①②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

③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

④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去,舍市傍 .

(2)及孟子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3、简答题(3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参考答案:

1、(1)离开 (2)等到,至。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3、(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节选自《杨时传》)

【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小时侯特别聪明,能写文章。稍长大后,专心学习经史。熙宁九年,考中进士。当时河南的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讲宏伟独到的孔孟儒学。在熙、元年间,黄河、洛水流域的学士都去拜师。

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理解其用法。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1)师从,拜某人为师(2)一日日,一天天地(3)向南

11.(1)(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2)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

(3)那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偶然闭目养神,杨时便与游酢等人侍立在旁边,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看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12.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四年而颢死,时闻之,

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

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如“韦编三绝”。

五、《楚人隐形》解读

①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

②③④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

⑤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注释】

1、写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2、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5、“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1)凭借。(2)来,连词。2、(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着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3、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5、“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6、一叶障目。

六、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

①“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

②③④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

⑤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

⑥⑦⑧战自五也。异曰,有献一囊糗鞴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刘向《列女传》(节选)

【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阅读说明】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士卒得无恙乎?

(2) 子发于是谢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3、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1)疾病。(2)道歉。(3)(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王的事吗?3、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六、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②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③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节选自《三国志》)

【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

【篇三: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s=txt3烟台的海

一、 看拼音,写词语。

石凳过 滤 恬静湛 蓝

嬉 笑 害羞 威 武雄壮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气势(汹)(汹)水平(如)(镜) (呢)(喃)细语

如(痴)如(醉) (蔚)(为)壮观 (威)(武)雄壮

前(赴) 后继:到(某处)去。奔赴,去。 .

(锲)而不舍:用刀子刻。 .

(崇)山峻岭:高。 .

三、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冬天,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这段话把涌浪比做小山、狮子,“扑向”“掀起”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巨浪拍打堤岸的壮观景象。作者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是因为在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色尤为独特,堪称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具有代表性。使人在强烈的震撼中进入课文的情景,去细细品味不同季节的特点。

2.春天,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这段话把涌浪比做顽皮的孩子,“扑”字形象地写出了“微波泛起”的可爱和轻盈,赋予了浪花孩子般的天真和烂漫。

3.这篇课文按总分总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景观。烟台的海冬天凝重,春天轻盈,夏天浪漫,秋天高远。

在冬、春、夏、秋这四个季节里,作者不仅描写了烟台的独特的景观,还描写了烟台人的劳动生活,请分别摘抄在下面:

①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②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③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④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是烟台的海陶冶、磨炼了烟台人,使他们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4、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 楚勤

阳光下,大海闪闪烁烁,似一片水晶,如一块琉璃.

不,不.大海多象蓝色的梦哟:一碧万顷,激荡着多少希冀,蕴含着多 少秘密??

海的梦,曾出现在我梦幻般的童年里.长辈,书本,地图,银幕??使 我懂得了:海很富有,广阔,美丽!

后来,我真的见到了海.在那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地方.我已无法具 体描绘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大海彻底地把我征服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 面在我的眼前展开,涛山浪谷,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翻腾,仿佛都是蓝色的!这时候,我才懂得了:什么叫雄浑,什么 叫浩大,什么叫力量,什么叫生机!水珠溅湿了我的面颊,我从海滩上捡回 了一只彩贝.啊,这海的见面礼!

我把它藏在我的心里.有一天,我讲一篇关于海的课文,忘情间,拿出 了那只海贝.孩子们传递着,目转神移,如同海面上轻风习习?? 海很大很大,很美很美??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

老师,海是怎样形成的 它会不会消失呢

多可爱的孩子啊,爱梦,更爱寻根究底.

我取来了地图.从黄河,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讲到 了校旁的滠水河,山间的小溪,岩缝的泉滴??她们是海的母亲.这是海永远年轻,永不消失的奥秘.生活的启示,一瞬间照亮了我的思绪.

是的,海的存在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 满足,永不停息!于是,才有这广阔的胸怀,澎湃的气势,激扬的活力!

1、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这句话中我的梦是指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渊博,广识,蓝色的希冀是指孩子们,他们的未来,他们学成后创造的天地,播种的含义是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2.大海给人类的启迪是什么?请在原文画出。

3、文中写了哪两种海?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文中写了两种海,一种是真实的大海,另一种指知识的海。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广博、无边无际、雄浑、大气、活力;它们的存在都需要永不停息地充实、汇集。

8、三打白骨精

一、看拼音,写词语。

妖怪 斋饭 骤雨 隐 瞒 山 势 险峻

白骨精变成村姑拎着(馒)头等斋饭来蒙骗唐僧,可(瞒)不过悟空被悟空劈脸一棒,只得扔下假尸首逃走。唐僧不明真相,反而(埋)怨悟空,说他无心向善,生性野(蛮)。

三、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一个“夺”字写出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其实是白骨精,这个“闪”字与这句话中的年满八旬相矛盾,因而传神地写出了白骨精的狡猾和迫不及待的样子。

3.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唐僧因为孙悟空平白无故地打死老妇人而摔下马来。一个“摔”字,我们感受到唐僧的胆小以及受到严重惊吓的程度。

4.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孙悟空看见白骨精变成白发老公公又来骗师父,他心想,如果再不除去这个妖精,师父就会再次上当,后果将不堪设想,“笑”字写出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轻而易举就识破了白骨精的阴谋诡计。

四、阅读《三打白精》原文片断,回答问题。

(一)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狼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合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峻岭定生精”。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白骨精的出现作了铺垫。

(二)

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这段话描写的是课文中的白骨精变成美貌村姑。作者把人物写得这样美,其用意是写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她想以此来降低师徒三人对她的警惕心,好对唐僧下手。

(三)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从“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你可以体会到孙悟空对师父忠心耿耿,感情深厚。

五、从下面的材料中选择一个制作人物的卡片。

材料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材料二: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最终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打得现出原形。

9、词两首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渔歌子”“如梦令”都是词牌名。(√)

5、《渔歌子》中“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三、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常记可以看出.交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误入藕花可以看出.从词中兴尽晚回舟可以看出,词人玩地很高兴.整首词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

美景的思想感情

四、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描写的情景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你能描绘一下吗?

一次郊游之后的黄昏,太阳已经落山了,河面上,一女子划着船,带着醉意而归,却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荷塘深处才发觉。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在荷花从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她快速地划动小船,惊动了已经栖息的水鸟。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10、螳螂捕蝉

一、照样子,写成语。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成八字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仔细阅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三、课文《螳螂捕蝉》是根据一篇文言文改写成的故事。下面一段文字就是这篇文言文的一个片段。请你用心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文中表示该成语喻义的句子,并理解它的意思。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都没考虑隐伏在它们身后的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二

习近平讲话之文言文

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注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解说】引自1月8日,习近平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中拉论坛这个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大家应该坚持友好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理念,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打牢整体合作政治基础。

2、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注释】东风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吹拂,树枝上的小花已经开始绽放。

【解说】引自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作为讲话开头,表示新的一年来临,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充满喜悦。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出自唐孟郊《游子吟》,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全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浓的母爱,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全诗翻译略)

【解说】引自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4、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 【注释】摘编自《韩非子·显学篇》,作战勇猛的将领都是从士卒提拔上来的,贤臣良相也都是从地方官提升起来的。

【解说】引自1月12日,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表示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县级官员选拔任用。历史上,许多名人志士为官从政是从县一级起步的,如王安石“治绩大举,民称其德”,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大概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够更好的制定方针政策。

5、

“善莫大于作忠” 【注释】忠心是最大的善行。

【解说】引自1月12日,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 6.

“为官避事平生耻。”

【注释】出自古语,当官的如果怕惹事、一味避事,应该引以为一生的耻辱。

【解说】当好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责,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7、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注释】古语,皆为古人道德修养及为官的箴言启示。

【解说】以上引自1月12日,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为官者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县委书记作为县里的权力人物和公众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还要大。 8.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注释】出自孟子,意为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

【解说】引自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表示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9.

“远亲不如近邻”

【注释】意为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解说】引自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边关系发展和地区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10.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注释】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两国友好就要两国的百姓互相尊重,互相亲和! 【解说】引自4月7日,习近平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的讲话。在发展道路上,中越双方应该继续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睦邻友好,使中越传统友谊在两国人民中代代相传。

11、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注释】出自清代魏源的《默觚·治篇八》,意为独自一个高飞,难以飞起;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

【解说】引自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意义同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工业、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绿色能源、环保、电子商务等合作新亮点,把亚非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要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用好现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适时建立新的合作平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

12、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注释】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匮:缺乏。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

【解说】引自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13、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注释】三国谯周,意为交友有法,即使身处千里之远也可交好,友谊也可坚固如胶漆,堪比金石。

【解说】引自5月8日,习近平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题为《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的署名文章。中巴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发展,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相互协作,坚持以友谊为一切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巴两国虽然距离遥远,但双方关系取得巨大成就。 1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注释】出自《论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解说】引自5月23日,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15、

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出自《论语》,意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解说】引自5月23日,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16.

郡县治,天下安

【注释】郡县得到良好的治理,整个国家就会安定。引申自古文“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

【解说】引自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我们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 17.

“羊群走路靠头羊”

【注释】整个羊群的选择和爱好都跟随者头羊。比喻榜样的力量和领导人的重要性。

【解说】引自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习大大要求县委书记做好班子的带头人,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带头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

18、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注释】时局艰难的时候不屈的气节就表现出来,一一记在史册上,垂名后世。

【解说】引自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极其残暴,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企图以屠杀和死亡让中国人民屈服。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19、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注释】出自唐代诗刘禹锡《蜀先主庙》,意为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解说】引自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20、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注释】出自(春秋)《诗经·大雅·荡》,是西周大臣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所说的话。靡:无,没有;和“不”构成双重否定。初:开始。鲜:少。克:能够。意思是说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解说】引自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引用了这句两千八百年前的古语,可谓意味深长。他强调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仍要以史为鉴,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使命,再创辉煌! 21.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注释】出自郭沫若《归国杂吟》。“蹈厉”,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一戎衣”谓一起穿上戎装。全国人民斗志昂扬,穿上戎装,一同奋起奔赴战场。 【解说】引自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22.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注释】出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意为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 【解说】引自9月22日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制度、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那就肯定会存在一些相互不那么好理解的事情。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国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在发展中谋共赢,在合作中同进步,让中国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人民共享和平与发展成果。 23.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

【注释】亲戚和朋友需要不断交往,不断走动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解说】引自9月22日,习近平22日在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中美民众往来越频繁,两国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务实合作就越红火。各省州应该在教育、旅游、体育、青年等广泛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支持社会各界和民众多走动、常来往。 24.

“法者,治之端也。” 【注释】出自《荀子·君道篇第十二》,意思是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始。 【解说】引自9月22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5、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注释】出自鬼谷子《鬼谷子·决篇第十一》,考虑以往的事情,验证未来的事情,再参考日常的事情,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解说】引自9月22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同时又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主席借用中国古代纵横家的话告诉世人,察古可以知今,鉴往可以知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两国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中美友好合作的前景必将不可限量。

26、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注释】出自墨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意思是说,要根据自己的食量来吃饭,比量自己的身体来穿衣。

【解说】引自9月26日,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国际社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2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注释】出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解说】引自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8.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注释】出自《论语·季氏》。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解说】引自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9.“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注释】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之《天爵与人爵》。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

【解说】引自10月l6日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表示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在此,我愿重申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定承诺。 30.“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注释】出自汉·刘向《说苑·政理》。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群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说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悲痛。

【解说】引自10月l6日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表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31.“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注释】出自东汉史学家荀悦的政论著作集《申鉴》。文中用人身部位来比喻国家构成,说“臣为股肱,民为手足”。--股肱之臣,自然是国之栋梁;而手足之民,则是国之根基。 【解说】引自10月l6日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然在挨饿而深为担忧。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32.“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注释】出于《易经》中的“益卦”。“益卦”的卦象,上风下雷,喻示风雷激荡的景象,风雷之间相助互长,势愈强、雷愈响,所以是交相助益。 【解说】引自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表示我们就开创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达成共识。让我们行动起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3、“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注释】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适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解说】引自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表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34.“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注释】出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把理视为事物的固然、所以然的新意在于,揭示理作为本然、规律、原因的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具有思想内涵或哲学意义的范畴,这反映了古代学者在思维与认知领域方面的进步。

【解说】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表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35.“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注释】出自唐代王勃的《八卦大演论》,是在阐述着一种广阔的视野、一种大气的格局、一种高远的境界。登在泰山之高去博览群山,就能将山脉起伏尽皆了然。

【解说】引自11月6日习近平: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在越南国会的演讲。表示中越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登高望远、携手努力,为开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洲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6.“信者,交友之本。”

【注释】讲求诚信是交友的根本。

【解说】引自11月6日,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的演讲。中越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双方应该坚持以中越友好大局和两国发展大局为重,坚持相互尊重、友好协商、求同存异、妥处分歧。中越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应该予以全面深化和加强。 37.“礼之用,和为贵。” 【注释】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解说】引自11月6日习近平: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在越南国会的演讲。表示和平的愿望扎根于中国人心中,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近代中国遭遇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和战火,人民经历了深重苦难。中国人民热爱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成长将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出自《论语·学而》。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说】引自11月7日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希望中新两国青年发扬的精神,加深对彼此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彼此人生追求的了解,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共当中新友谊的忠实继承者、积极参与者、热心奉献者,成为中新关系发展的生力军。 39.“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注释】释义 一根丝纺不成线。比喻单身,没有配偶。 出自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出自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孤:单独;鸣:叫。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解说】引自11月7日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积极开展安全合作。亚洲各国人民要践行亚洲安全观,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共同担当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共谋互尊互信、聚同化异、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邻国相处之道。 40.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国虽大,好战必亡。” 【注释】出自《墨子·兼爱》,就是强者不欺负弱者,富人不侮辱穷人。 出自:《司马法》,原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释义: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

【解说】引自11月7日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41、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注释】语出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弊:弊端。善于治病的医生,一定医治其害病之处;善于纠正弊端的人,一定寻找引发弊端的根源。指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本和要害。

【解说】引自11月15日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表示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要确定目标、指明方向、发挥领导力。我们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国内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4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注释】出自《荀子·修身》。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解说】引自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亚太各成员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政策对话和协调,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平台,着力形成合力。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全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环境,决不让任何事情干扰亚太发展进程。

43、“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注释】出自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解说】引自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表示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激流险滩,亚太这艘巨轮必须校准航向、把好舵盘,亚太各经济体必须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努力推动全球增长。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44.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注释】万物各自得到了阴阳形成的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了风雨的滋养而成长。不见和养之事,却能见其化生万物的成果,这就叫做神妙! 【解说】引自11月30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该要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解说】引自12月1日,在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文章中南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加强合作的意愿强烈。我们愿同南方一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46.“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注释】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

【解说】引自12月1日,在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文章。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早在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时期,中国人民就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47.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注释】既不能违反道义又到顾忌到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以道义为重。

【解说】引自12月4日习近平: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表示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48.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注释】利:锋利;断:砍断,折断。 比喻只要兄弟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解说】引自12月5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总结讲话。表示中方愿同非方紧密团结,共克时艰,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维护好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49.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注释】意思是要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解说】引自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50.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注释】兼相爱,交相利:既爱自己也爱别人。说明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解说】引自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坚持的原则为:促进开放合作。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三

晏子谏齐景公出自于《晏子春秋》,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齐景公执政要注重百姓疾苦。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欢迎查看。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 :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 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 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 命 ;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四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五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

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

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

a、甚矣,汝之不惠!

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 自比于管佟⒗忠悖 比四 硪病#ā堵卸浴罚?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定语后置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介词短语倒装句

(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4、主谓倒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 、省略句

1、 主语的省略

(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 谓语的省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浪淘沙》)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3、 宾语的省略

(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具告以事。(《鸿门宴》)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4、介词的省略

(1)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39;,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蔺相如列传》)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之战》)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 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 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八。固定句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六

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后鲜有闻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爱莲说》一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的特殊心境。(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6、(2分)(1)(xiè)(2)(xiǎn)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洗涤(2)树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院子里好像充满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以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2分)托物言志;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4分)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节选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岳云,岳飞长子。绍兴十一年除夕,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遭陷害而死,葬于杭州栖霞岭。岳云年仅23岁。

8、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的一项是(3分)

a.鞍甲而不息不汗褫:披挂

b.台臣请班师风:通“讽”,委婉劝谏

c.飞系两月坐:定罪

d.桧诘其实诣:到……去

9、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填入虚词,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3分)

①不幸相继死。

②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③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

a.于之盖b.且矣而

c.则乎其d.以尔乃

10、下列对文中画“____”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

b.岳飞方为河北图

岳飞正在绘制黄河以北的地图。

c.飞裂裳以背示铸

岳飞撕开衣裳,把衣服里子展示给何铸看。

d.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监狱,接着就上报皇帝,说岳飞死了。

11、将文中画“下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②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12、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权臣为岳飞父子罗织的罪状。(4分)

13、对文中秦桧“莫须有”一语的理解,历来争议很大,代表性的有三种:①或许有 ②难道没有 ③不须有。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分)

14、请你拟写一副歌颂、缅怀岳飞的对联。要求: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用上“尽忠报国”四字,全联不少于10字。(3分)

答案:

8、(3分)【答案】a 意思是“解下”。

9、 (3分)【答案】d

10、(3分)【答案】a

11、(4分)

①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精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译出判断句1分,意思通顺1分)

②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左验:证据1分,意思通顺1分)

12、(4分)

②兵进攻淮西,岳飞没有主动迎击。

②张俊镇守淮上时,岳飞想要弃守山阳。

③飞给部下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报告虚假军情来动摇朝廷治岳飞罪的决心。

④云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想办法促使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而加以保护。

13、(4分)

①我认同“或许有”的理解(1分)。理由:“或许有”带有推测的成分(1分),含糊其辞(1分),表明秦桧杀害岳飞,没有确凿罪证,回答韩世忠的质问,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1分),此语凸显了岳飞的冤屈(1分)。

②我认同“难道没有”的理解(1分)。理由:奸臣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韩(1分),秦桧意思是岳飞父子的罪状,人所共知,你不用再为其辩护(1分)。秦桧此语表明杀掉岳飞,理所应当。(1分)

③我认同“不须有”的理解(1分)。理由:秦桧直白地告诉韩世忠,杀岳飞,不需要理由(1分);以岳云与张宪书信内容做罪证,就是走走过场(1分),秦桧非常直接地警告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1分)。

14、(3分)。

【评分标准】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全联不少于10字,写上上下联。

1分:切题(尽忠报国、歌颂、缅怀),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子基本通顺,语义基本不重复。

2分:切题,形式规范,语义明了,内容充实。

3分:切题,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有意蕴。

说明:“尽忠报国”可连用,可分开用。

【高分示例】收六郡,主北伐,矢志恢复,直捣黄龙十年泪;含奇冤,谥武穆,尽忠报国,长祀栖霞万代名。

最新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如何写八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