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最新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通用9篇)

最新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通用9篇)

时间:2022-03-02 20:24:35

相关推荐

最新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通用9篇)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反思

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并改进的有效途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本学期面临很重的教学任务。既要为高考做准备,完成选修一的教学,同时尽量把选修三的内容多上一点;又要为学业水平考试保证充分复习的时间。这样,如何加快进度又提升质量就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于是我在给文科班上选修一的时候,对教学的方式做了点调整。

本周我觉得坚持得比较好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为督促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先和学生做了沟通。讲清了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进度,又能锻炼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后者是高考的一种能力要求。接着和学生商量了具体做法,每人准备一支铅笔,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抽5-8分钟阅读第二天要上的内容,同时尽量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提问,大胆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点和关键词,这就达到了带着思考阅读和把知识点学着化整为零的效果。之所以要学生用铅笔,是因为不少学生对自己还很不自信,担心自己划记的重点不正确不到位。用铅笔的话,就少了这个担心,大可以充满自信地划。如果没有把握好,上课时擦了就是;如果把握得好,那会更增强自己的信心。为了表示我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在每节上课前我都会提前进教室,进行抽查,对于做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现在学生做了课前预习,上课时对于我的提问,一是能较快地找到书上的相关知识点,二是逐渐改变了原来照着书本念的习惯,也开始学会了尽量用要点来回答。

我觉得只要坚持下去,以后面对高考大量的材料,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一定能得到提高。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教育反思是我们老师平日工作中必做的一件事情,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时间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概括为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

教师的教育反思包括很多策略,其中有教学斯卡换件反思策略,有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其中对自我反省策略有较多的思考。

自我反省除了在一个教学活动过后自己的反思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工具,如录像等手段来帮助,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快的提高。因为有时候自己在执教一个活动中,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而听课的老师在执教老师指出问题的时候也会让执教老师摸不到头脑,所以如果用摄像的`形式来帮助执教老师去回忆活动的过程,即时的根据录像中老师的教学行为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使老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去面对问题。而执教老师自己也可以根据回放的画面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在教学时的教态是否得当,在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时的语言是否简练,在引导幼儿去探究问题的时候要求是否明确,在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我在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可以怎么来处理会更好,并且进行记录。

录像课是老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作为老师可以定期的给自己进行录像,并在每个阶段后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让老师有的放矢地改进和提高,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快地成长和成熟!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从而懂得珍惜幸福。

(理解三位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后,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带来幸福。)。

师: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幸福,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请听配乐朗诵《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

播放配乐朗诵。

师:从朗诵中,你知道还有什么也是幸福?

生:健康是一种幸福。

生:创造也是幸福。

生:得到祝福是一种幸福。

生积极构思后自由发言。

生:班级建设图书角,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两本书供全班同学借阅,能够共同分享知识,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分享的幸福。

生:元霄节的晚上,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到世纪广场看焰火表演。当五彩缤纷的花朵在我们头顶盛开,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多彩的幸福。

生: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一只高大凶猛的斗狗,吓得是瑟瑟发抖。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位身着西服的大人赶走了狗。叔叔为我解除困境,我感到幸福!

师:挺身而出的幸福。

生:寒冷的冬天,我骑快车往家赶不慎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不顾自己的疼痛,扔下手中的袋子,跑过来扶起我。一位陌生人对我如此关心,顿时,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那一刻,我感到幸福!

师:关爱的幸福。

生: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我乘路车回家,上车后才发现口袋空空的。我很着急,担心售票员阿姨会将我赶下车。阿姨仿佛看出了我的窘态,温和地说:没关系,我也有一个跟你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要是有一天他也发生了这种情况,会不会有人要赶走他呢?阿姨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安心坐车吧。素不相识的路人如此的信任我,我感到幸福!

师:信任的幸福。

生:奥运赛场上,当鲜红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当庄严的国歌一遍遍奏响时,身为炎黄子孙,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幸福!

师:幸福就是不开心时的一句安慰,病中的一句问候,是你的微笑,我的祝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天使,有纯洁的心灵,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降临到你地身上。可是,因为幸福长着一对翅膀,随时随地也都会与你擦肩而过!同学们,好好地珍惜幸福,让她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幸福是一个熟悉而又永恒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却又不是一两句话。《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主题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而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回报也是幸福。学生总结不出这样的话,于是我就请学生欣赏散文朗诵《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这样的安排无疑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幸福内涵更宽泛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行的。我顺势启发学生以我感到幸福!为结尾,联系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回想他们做过的事进行说话,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励学生要学会创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洋洋的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一般的孩子强,所以在班中很受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在集体活动中,洋洋总会积极举手发言,因此他的发言机会要比别的孩子多得多。以前,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班里出现了两极分化:活跃的孩子更加活跃,尤其是洋洋,而沉默的孩子更加沉默。

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反思:教育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关注部分孩子的教育是不公平的。于是,我开始注意在每次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只请积极举手的孩子发言。有好几次,洋洋举起手站起身大声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在活动评价环节,我否定了洋洋这种行为,次后,洋洋的发言次数减少了,没过多久,我发现洋洋几乎不发言了。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找了个机会问洋洋:“现在,老师怎么看不到你举手呀?”“老师,我不想。”“为什么不想?你以前不是很积极吗?”“现在老师都不请我了,举手也没意思。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了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洋洋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告诉他,老师不请他不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他了,老师很喜欢洋洋,但是要给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一些集体参与的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即使在提问环节,我也会把问题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难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简单的问题则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同时,尽量给予幼儿个别指导。

很快,洋洋又恢复了积极的状态,而其他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在教研室组织的大教研活动中,无论是参与网上教研和全市物理教师在线研讨,还是参加学科会的观摩、学习,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比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

1.网上研讨,使我对《电流和电路》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拓展,教法的设计,实验的运用,教材深度、广度的把握,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学到了突破难点,突显重点的很好的设计思路,可谓收获良多。

2.学科会的召开,两位老师通过课例研究后,精彩的公开课展示,更是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满载教学心得而归。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注重了学生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营造了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不仅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巩固,更将复杂、深奥的物理概念、原理,简单化、形象化,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探究中自觉接受。授课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无论是课前引入,还是课堂检测也都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

3.相对而言,于健老师的一堂原生态、高效率、实用性强的公开课,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且不说其清晰的教学思路、全面细致的知识点学习,及时、到位的习题跟进,恰到好处的师生互动,单是她能大胆、主动、科学制作和改造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实验,就足以让我折服。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其难把握性也让不少教师包括我在内望而却步。而这节课上,老师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敢“放”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实践,明显的现象,学生参与了探究的全过程,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可谓水到渠成,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4.公开课后,多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也让我受益颇丰。组织探究实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猜想;规范课堂语言;根据教学目标,本照易于学生接受的原则,合理调整授课内容;设计提问如何安排梯度,循序渐进;学习新课时,如何做好温故而知新……诸如种种,不胜枚举。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此次课例研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了不足,汲取了经验。相信我所收获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设计思路,必定会成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注入一股崭新的活力。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镜头一:

小班的李教师来我们班有事,她看见了小祥,很喜欢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礼貌的喊:李教师好。李教师笑起来,也学小祥的样貌说:小祥好。小祥的脸刷的红了起来,满脸难过的样貌。

镜头二: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们班有口吃的小朋友,为了纠正他的这一毛病,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教师的模仿给了晓祥一个打击,我们应当建立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信念,杜绝嘲笑、模仿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

儿歌的节奏较慢,他念起来一点也不打顿,表情很自然,但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立刻显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动了,等到我转过头暗中观察他时,发现他已恢复了原先的样貌,正起劲地念儿歌,能够肯定地说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无关,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纠正孩子口吃活动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要多给他一些表扬与鼓励,逐渐增强他的的自信心。帮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说的念头。

2.孩子说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责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建立一种自然简便的心理环境。

3.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哲学人文精神教育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具有教化功能,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依托,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生命和生存的意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是培养智慧型人才的最佳方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严峻挑战,由于学校更多地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技术教育上,而淡化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如何做人”的价值观培养,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程所具有的“工具性”与“科学性”,而忽略了人文的关怀作用,庆幸的是,随着中职德育课新大纲和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出台,给中职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转机与导向,也对中职哲学人文精神的教育产生了几点认识和思考。

在当今职业教育崇尚学科的“有用性”,贬低“人文关怀”的氛围下,在当今人们对哲学始终纠结在到底“有用”还是“无用”的思维定式中时,却忽略了哲学最初产生时的意义——认识人类自己,哲学,被理解为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正因为它是各门具体学科的综合概括,所以才能渗透到各个学科和人伦日用之中,哲学的意义不是像具体科学那样,为我们提供某种确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使我们获得一定的改善生存状况的力量。[3]我们通用的哲学教科书中指出:“马克思哲学的功能有三:一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二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4]其中第二项功能即是与人文科学总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被“遗忘”。

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表现出来,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才使人文精神趋于完善。伴随着个性的积淀和形成,人文素质、人文素养逐渐沉淀为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在哲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首先将人文教育融合到生活世界中,可能的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同时又超越现实生活。在可能的生活世界里,教育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重视人文关怀,即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和认知发展的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启发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义,这恰好符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教育是使“人之为人”的过程,也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哲学的人文教育必须回归于“公共生活”和“社会生活”,它总是和自然、社会整体、个人的存在相关,是人文教育的永恒。通过哲学的人文教育,使学生警醒和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中的行为是否恰当,关系是否和谐,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次培养创新的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宽松、自由和开放允许学生对哲学问题大胆的设想和设问,用自己的理解去认知、体会和领悟哲学的知识,而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后,人文关怀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相互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做到既重视传统人文素质教育,即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两者均不能偏废,使人文关怀与主流意识相互通融,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最突出的.特质是“以人为本”,将重新唤起我们对中职哲学人文教育的反思和改革,我们强化人文精神教育是要克服科学主义的范式,避免使人文教育陷入片面、抽象、狭隘的矛盾,而是在哲学人文精神的教学中,多领域、多视角、多资讯、多信息的输入式教学,必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丰富,精神更加充实,思想品质更加积极完善,行为更加理性。

总之,中职哲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并非纯粹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是沟通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尤其注重发掘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既教育学生正视人与自然与社会、人与历史与世界的关系,又教育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同时,学会正确地对待科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当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各种各样专门人才,而且需要有完整人性——有道德感、独立思考、自我反思能力的公民,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道德建设的问题,而任何新的道德规范的建立,都不可能凭空而来,必须吸收以往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包括:

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

二、五四新文化以来形成的优秀道德传统;

三、世界各民族所建立和形成的文化道德成果。中职哲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把它落实到我们现有的课程教学中去,仍然是一个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主题。

[1]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2]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91。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案例:

在《纸浮雕》一课巡回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推醒他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会什么?”

“什么也不会,美、术、课。”他摇了摇头,“跟我就没缘!”我递给他一张纸:“你会撕纸不?”“那谁不会?”他朝我翻了一眼。“你随便撕给老师看看。”

他抓起纸,三下两下撕起来,然后又把纸从桌上抛到地下。我说:“你随便拾一张你撕的纸块给老师,老师有用。”他想也不想,弯腰抓起一块丢在桌上。

我把纸块在桌上摊平,问他:“你看这纸块像什么,能看出来吗?”好一会儿,他说话了:“像什么……像……像叶子吧。”“好,太好了。你很有艺术细胞嘛,怎么能说和美术无缘呢?”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我向前面的同学要了块蓝色卡片纸,递给他,“把你撕的纸块贴在这张蓝色卡之上。”他很快完成。

“你能把叶子长在大树上吗?”

“能。”这次他答得很干脆,随后,他找出笔,认真的画上了树枝,一张完整的画完成了。

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大家都赞叹不已: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在课后总结时,我展示了该生的“长江图”。该生涨红了脸不抬头,但能看出他很自豪。从此,那个充满厌倦情绪的男孩没有了,一个认真作画的学生出现了,我感到很欣慰。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重要的在于你是否能发现他,作为老师,一定要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付出耐心与关心,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有所收获。

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班主任在职业生涯中,总会有一些“得意之作”。“不要脸”的故事,曾经是王开东老师引以为豪的成功教育案例。但时间如流水东去,人却在从山下向山顶攀行。随着为人师者人生境界的提升,在反观过去时,他从当初的“对”中看出了“错”,甚至认为自己曾经觉得“精彩极了”的处理其实“糟糕透了”。反思过错,是一种必然选择;反思成功,则是一种教育境界。

回放:“不要脸”的故事。

一大早,班主任谭肃穆就跑过来,让我们鉴定笔迹。起因是,一个学生在市报涉及我校的报道上写了一个批语:“不要脸!”

其实,批一个“不要脸”问题并不大,关键是高考前夕,大敌当前,兵临城下,有了这种愤激的思想,失去了平和的心态,问题就大了。所以,谭老师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几位老师七嘴八舌地讨论。他们充分调动想象力,给出了许多佐证,提供了好几个“犯罪嫌疑人”,但最后,还是莫衷一是。后来,谭老师问我:“王老师,你是语文老师,批改了那么多的作文,应该对这个字迹有点印象吧?”

我这才详细看了一下那则报道。

报道称:“我校国际班共39人参加雅思考试,取得辉煌成绩,通过了38人,其中6分以上高分的就有24人。他们获得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直通车。近年来,我校和澳洲联合办学,成效显著。国际班主要招收思想进步、成绩优良、有志于海外留学的学子。”

学生正是在成绩优良的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旁边的点评是——“不要脸!”

我是一个教师,一个语文教师,我像孔乙己一样受到“科举”的毒害,而且很严重。我每天都想着考试,当时,我正在讲现代文阅读。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现代文阅读的好材料。于是,我说:“好啊,这真是好东西!我来处理吧。”

那天的课还有一半时,我把这个“猛料”抖给学生。我说:“这是现代文阅读的好材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这里的‘不要脸’究竟有多少层含义。”

学生们哈哈大笑,兴趣盎然。

我给了一段时间让他们思考,然后请学生作交流。

但两个同学站起来讲的时候,思维明显有些混乱。我开始诱导:“同学们,你们要坚持对象分析法,找出这起事件中涉及到的所有对象,然后,对他们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下,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

有人说:“‘不要脸’可以指那些国际班的学生,说他们成绩优良,这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

这一点不能说没有道理,国际班的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在高考之路不通的情况下,才选择出国这条道路的。可以说,他们原本就是我们学校里成绩最不好的学生。有些话可能是对的,但对的话未必适合赤裸裸地说出来。

还有人说:“‘不要脸’可以指这则报道的宣传人员,他们报喜不报忧,让人特恶心。”

我评价:岂止是我们的报道人员?我们的官员、我们的报纸、我们的很多新闻都是报喜不报忧的。犯错了,跑得比兔子还快;有好处了,拼命要分一杯羹。这也是中国特色。

学生大笑。

有人说:“‘不要脸’还可以指学校。当初,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不断动员这些差生报考国际班,恨不得把他们赶得远远的。现在,他们出息了,有利用价值了,又拿他们往学校脸上贴金。”

还有人说:“‘不要脸’的,还可能是报社。很多宣传文章,都是有偿新闻。”

不少学生貌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鬼得很呢!

我问同学们:“还有吗?还有没有遗漏?”

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还有评论者,就是那个写‘不要脸’的人,我们没有涉及到。”

我说:“我们接下来分析他的心理。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好题目,咱们好好挑战一下。”学生更加来劲了。

有学生说,如果这里的“不要脸”是骂报社,那说明评论者关心社会,不是书呆子,有正义感,有良知,有指点江山的豪情,还有认识社会的敏锐目光。

还有学生说,如果这里的“不要脸”骂的是国际班的学生,那么,这种酸葡萄心理就要不得了。首先,国际班的同学过去成绩不好是事实,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事实。作为同学和校友,我们应该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他们,并且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其次,“成绩优良”并非国际班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当然不能给人乱戴帽子。最后,骂国际班的学生“不要脸”,近似于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它降低了我们自己的品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我们自己“不要脸”。

看看快要下课了,我最后总结说:

“你们看看,所谓‘成绩优良’的学生,也就是当初你们认为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已经登上了名校的直通车。高考在即,我们呢,该何去何从?我想,同学们所要表达的绝不是谁谁‘不要脸’,而是借说人家‘不要脸’,来表达我们一定要‘要脸’,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挣面子’,为自己呐喊,为父母添彩,为母校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挣足面子!”

掌声,欢呼声,笑声……。

遗憾:无法完成的深度对话。

朋友童蓓蓓曾经看过我这个教育案例,她说:“这个案例特别好,但还可以更好。届高中毕业生,这些孩子已经毕业了。你可以深入采访他们,找出当初写‘不要脸’的那个人,和他来一次深度对话,这个案例的意义会更大。”

里是完成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这简直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终身教育!

于是,我赶紧联系这个班里的李鑫同学。李鑫还记得这回事,但只是支支吾吾地告诉我:“当时,确实知道是谁,现在时间长了,已经忘记了。”看我比较失望,她又对我说:“王老师,我帮你打听打听吧,看看别人是否还记得。一有消息,我就会通知你的。”但后来,终究没有了消息。

对此,我是非常理解的。走向社会的孩子们,在找工作或者继续升学的压力之下,已经没有谁会在意当初的年少轻狂了。

但是,我失去了一个弥补的机会,不能把当初的教育缺失缝合起来,以成就一个圆满的教育故事。尤其是在知道如何补救的情况下却无法补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反思:从“精彩极了”到“糟糕透了”

我和好朋友皮鼓聊天,他们正在研究案例写作。在和他深入交流之后,我豁然开朗,产生了反思这个案例的冲动。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我当初认为这个案例“精彩极了”,现在又认为它“糟糕透了”呢?

这涉及到案例的核心问题。首先我们要追问的是:在这个教育故事中,谁是真正的主人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这个案例的走向。

如果主人公是老师,是我,这就是表现主义案例。

表现主义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表现教师的教育艺术。为了这种教育艺术的阐释,学生的面孔可以模糊,可以遮蔽,甚至可以改写。故事成了例证,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证明教师的正确。教师的教育艺术早就主题先行。

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教师是无备而来。但随着故事的走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表现主义的手法。课堂越精彩,表现主义就越成功。这也就是我起初认为这个案例精彩极了的原因。

如果主人公是学生,如我案例所述,这个案例就是技术主义案例。技术主义案例强调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破案”,找到写“不要脸”的人。但我这个案例,又有特殊性。这里确实是解决问题,但不是“破案”问题,而是转换成了解决现代文阅读问题。这既是课程的生成,也是对真正教育问题的遮蔽。尽管我巧妙地涉及了对学生的思想疏导和教育,但犯错学生却隐藏在背景之中。

由于对这个学生的内在动机不明,我处在黑暗和蒙昧之中,只能不得要领地引导。这种引导也许有效,也许无效。没有教育的反馈,效果无从知晓。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这个引导因为有一点居高临下,有一点自以为是,有一点得意忘形,很可能会引起特定学生的不快,那样就非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立情绪。至今学生还不愿面对当初这件事,就是一个例证。可惜,时间不能回头,我已无能为力了。

第三种,如果案例主人公是那个特定的学生。这就属于建构主义案例了。建构主义案例,强调通过深入学生的心灵,真实地触摸学生的所思所想,先理解学生,再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内在德行。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了。

建构主义案例遇到问题时,不是先想着怎么办,而是先搞清楚为什么。把问题当成课题,甚至把问题当做科学研究来对待。遇到事情,先保持冷静,没搞清楚来龙去脉,绝不轻易下结论,并且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透过点点滴滴的现象,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和本质,最后再对症下药,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解决问题,不仅是有效的,而且也是科学的、人性的。把这样的故事记载下来,就是好的教育叙事。

刘良华教授曾经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叙事”做过一个界定。

他说:“能够将日常教育事件制作成引人入胜的教育故事,这是教育叙事的基本精神,也是教育叙事的基本难题。”

真正好的教育案例,要面向事实本身,努力“去蔽”,把一切外在的东西剥离开来,指向事件的核心,再运用个人化教育理论进行反思,解决教育冲突和潜在冲突,达成新的动态和谐。

对教师而言,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反思不是自我辩护,而是对事实的尊敬,对真理的敬畏。更重要的,我们还需要爱,爱孩子,爱教育,哪怕是面对危机,我们仍然要爱。这种爱不是交易,而是一种无条件的敞开接纳。只有带着爱在写作,我们才能说:我们在活着,我们在教育之中,我们在实践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而对那些孩子而言,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马图老师所说:尤其是面对失败的孩子,成熟的老师需要一种深刻的悲悯。无论孩子有无犯大错,我都要站在他们的身后,对他们的灵魂无限爱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