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模板11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模板11篇)

时间:2018-07-28 13:17:30

相关推荐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模板11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观点,提升文章的个人特色和参与感。以下是一些读者自己创作的读后感,他们用心呈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一

《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教科书所选的9则日记,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与思考。教学时采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安排学生结合影片观后感,分组合作探究,可更有效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和对世界和平的珍惜。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的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与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纳粹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迫害犹太人?

2、课文内容:注意文中相关的字音字形。

二、导入: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悟当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师: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

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轰动。当时美国和德国总统都分别发表了演说。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六项大奖。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传下去。

这部片子中肯定有好多情节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看过之后有哪些想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生1:很好看,质量很高。难怪拿了那么多奖项!

生2:太不可思议了,这么乱的时候,怎么会还有辛德勒这样的人?

生3:我明白了课文中第三则日记中“他们只准带一个背包和一点现金,就是少少这些东西,在路上也会被抢光”。

生4:我看到了犹太人被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的镜头,而且太恐怖了,看来安妮日记中记到的也是真实的。

师:看来大家在看的时候,不仅仅在看,而且也在深刻地思考。其实我觉得这部片子,也像我们写作上要求的一样,它的切入点很小,但反映出的问题很深刻,很尖锐。那么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或者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有哪些语句,在看过之后还是不理解的呢?这样吧,我给大家1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在讨论过程中,必须认真探讨各自小组成员的提问,尽量的自行解决。不能有结果的,可以过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其他组答疑。

生:(15分钟紧张热烈地讨论。)。

师:巡视学生,留心学生所讨论问题的深度。

学生提问举例。

第一则:“吉蒂”是谁?日记在第一则中不是写给自己的吗?为什么要找吉蒂说话?

第三则:“希特勒早就拿掉我们的国籍了。”怎么理解?

第四则:a、我一直在想:“来了,终于来了。”体现了安妮一种怎样的心理。

b、外面整天的轰炸,在星期天难得的一个安静日子,为什么反而觉得寂静的可怕?

第六则:a、怎么理解“蓝天”、“乌云”、“圆圆的地方”?

b、“我们张望下面的混战,看看这上面的平静和美”这怎么理解?

生:[组8问]怎么理概括《安妮日记》的主旨?

生:[组12]我认为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作品,应该从这一角度来考虑。我认为,这一作品的主旨在于控诉纳粹德国发动战争和屠杀犹太人的罪行。

师:还有哪组要补充的?你们这组有什么补充?

生:[组3]我认为除了控诉,她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

师:怎么样?同意吗?

生:同意!

生:[组3]怎么理解第八则中所说的“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的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种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生:(沉思。)。

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在接受着那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生:[组7]历史书上说,战争其本身也是政治的一个极端。

生:[组12]战争是当时的资本家为了争夺经济利益而引发的。

师:其实,习惯说法是把战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把战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具体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手所为,而是各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普通士兵做出来的。这是随着探讨深入时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安妮作为纳粹排犹的受害者,她的思考非常深刻。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受蒙蔽的工人、农民和商人是支持政府的。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如果仅仅把战争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师:还有哪些问题?

生:[组4]怎么理解“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在人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师:有哪组同学可以回答?

生:[组10]安妮相信,世界上还是好的人比较多,正义最终能够战胜邪恶。

生:[组15]安妮才13岁,我认为她不可能考虑到那么深。

(学生争论)。

师:其实,我认为,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得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这一结论,那么这是不符合她的思想逻辑的。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罪恶的战争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来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生:(表现比较轻松了。)。

生:不是。

这些问题,我留给大家,作为课后思考作业。

[下课]。

上一篇:《我的四季》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二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三

大家好,我叫安妮。今天是个开学的日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个真正的小学生啦!

“叮铃铃……”急促的闹铃把我叫了起来,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得早点到校。我下楼吃完早饭,就提着包上学去了。到了学校,我被分到一年一班。我兴奋的走进教室,里面坐着好多同学,我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我的同桌为是一个男孩子,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牛仔裤,酷酷的。他向我走来,说“请多多指教。”说完,转身就走了。我心想:哇,他好酷哦!还有好多漂亮的女生也在这个班,真热闹!这时,老师进来了,同学们都安静了下来。“大家好,做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下面请所有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我们一个个的做我介绍。我走上讲台,双脚并拢,微笑的说“我叫安妮,请大家多多指教!”老师说“好,现在我来安排座位。”于是,老师让我和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坐。一天过得真快,转眼间就放学了,妈妈到校门口来接我了,我开开心心的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真期待明天会和同学们发生哪些愉快的事。好好期待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四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让我对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有一天,我叫妈妈帮我办个借书证,办完后我高兴地蹦起来,到了少儿借阅区,我看到了一本叫《安妮日记》的书,我读了前几篇,就觉得这本书让我对书籍更加喜爱了!我看得如醉如痴,忍不住把这本书借回了家。妈妈问:“今天在图书馆有所收获吗?”我说:“我借了本最喜欢的《安妮日记》。”说完,转身就拿书到书房去看,不久,我就觉得对这本书情有独钟了,喜爱得不知怎么比喻。《安妮日记》在渐渐消除我以前不爱看书的习惯,它就像我的老师,不断把知识灌输给我,让我有了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书中有快乐、开心的事情,也有难过、悲伤的事情,还有逃难的事情,当我读到快乐的事时,我会为安妮而开心,当读到悲伤的事时,我会为安妮而伤心,当读到逃难的事时,我会为安妮感到一阵惧怕、担忧。

时间过得真快,妈妈叫我吃饭了,可是我依然投入在安妮的世界里,直到妈妈亲自到书房对着我的耳朵说:“女儿,吃饭了,看得这么入迷呀!”我才反应过来,望着妈妈开心的笑了......

我喜欢《安妮日记》,它给我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五

常常有犹太人被抓,有时会看到火光,有时会听到枪声,还有时会发生袭击。

连安妮一共有8个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妈妈、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玛戈特、彼得,他们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点至10点30分之间被捕,没过多久,库格勒和克莱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贝普没有捕到(这些是我从后记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把安妮的日记编成了《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经说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犹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也会觉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六

我没有去过荷兰,没有见过在水一方的风车卷起嫩绿的草屑,转动着漂亮的四只白帆;也没有见过大片大片的郁金香,逼人眼的花海里,蜜蜂和蝴蝶嘤嗡地采着诱人的花蜜。我将手枕在脑后,垂下眼睑,想象着自己沿着粼粼的运河走过,撷几朵素色的郁金香,用指尖描过那光滑的茎,一直到柄。我想象着自己来到阿姆斯特丹,衣领上别了几束碎碎的小白花,在普林森河畔的小屋边寻到一个石块堆成的墓,将一捧白花揽在墓边,犹太文字写的,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安妮。

硝烟弥漫的.世界,战争也会蒙住我们的眼睛。集中营里多了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多了一具无辜而纯真烂漫的尸体。居里夫人说:“战争只能剥夺我们的生命,而抢不走我们的智慧。”一年之后,这本日记终由她的父亲按照她的意愿出版,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本《安妮日记》。

她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她自己眼中的那个世界。她并不脆弱,并不迷惘,她没有哭泣,没有绝望。像一枝绿绿的橄榄,哪怕只是刚刚抽芽,经历一翻彻骨的痛楚,也终会以自己的力量,多一片绿色,多一丝希望,幸福地仰望蓝天上扑棱的白鸽。

我不能答出安妮提问的那些问题,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我只能留恋那犹太文字的墓志铭,祈祷这个世界永远都是生气勃勃的春天。

【西西插嘴】。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这番辛酸又坚强的话便是出自《安妮日记》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一位犹太少女之口。那段残酷的日子带给安妮的磨难是无拘无束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正是如此,安妮对自由的渴求以及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惊人勇气和毅力,引起了作者心中的震撼和共鸣。这也是此文的由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七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八

安妮日记中的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个公司的密室里。她收到一本笔记本,安妮就把它当作笔记本了。

在密室里,他们每天的早餐是干面包和咖啡的代用品,午餐不是菠菜就是土豆,晚餐就吃黄油加蔬菜。每天都带着德国人随时来袭击的忐忑心情。他们简直像生活在地狱之中。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和安妮当时的处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担心衣食住行。

安妮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下也坚持写日记,我们和她相比更加要好好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九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十

《安妮。

日记。

》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讲述了安妮的生活本应无忧无虑,却因丧失天良的德国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的成长故事。在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安妮日记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吧。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一个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生活本应无忧无虑,却因丧失天良的德国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在那里,她的灵魂发生了质的蜕变——由原来的纯真善良逐渐变得有些偏执。然而这种性格很大程度是受到密室里愚蠢无能的凡•丹太太和脾气暴躁且固执的杜瑟尔医生的影响所致。

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在这本书中,一切故事都被战争刻上了痕迹,这些平凡的人们仅仅只是想要一份安定的生活,一方自由呼吸的天地。然而,战争如一只遮天的黑手操纵着太多人的悲欢离合,小小安妮生存的心愿却被泯灭在硝烟中。所以我觉得文中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受战争影响,灵魂被摧残的花季少女对命运的抗争,似乎有一种无声的呐喊响彻在我的耳畔,搏击着我的心灵。

纵观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从未中断,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或无助的人们在枪林弹雨中逃难,或武装冲突地区热点连连。即使貌似和平的大国之间亦是暗潮涌动,各种“突发事件”接二连三。

本世纪世界平均每年发生45场局部战争,多少安妮会挣扎其中,多少纯真的心灵被战争扭曲。我仅仅是一名中学生,对国家大事无能为力,但是,我还是要发出我心中的呐喊:“远离战争,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人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篇十一

用了四天时间完成了《安妮日记》的阅读。为了躲避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安妮随家人藏到了父亲公司的隐蔽房间里,当时她刚刚过完13岁生日,一同躲藏在这里的还有父亲的朋友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牙医杜塞尔,8个人在封闭狭窄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们每天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任何响动,不敢开窗,不敢大声说话,在这与世隔绝的密室里他们忍受着恐惧、饥饿、压抑、病痛,乏味,可以想象这对于一个活泼开朗,又爱思考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

面对一切苦难,安妮没有绝望,她把日记本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她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密室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倾诉心中一切的感受,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的邪恶战争,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通过日记我们仿佛看到了安妮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可爱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她爱思考,有主见,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她用睿智的思想,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她也对渐渐发育的身体充满好奇,对理想的爱情满怀憧憬与期待,她还用自我反省的.精神不断的检验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下,她逐渐变得独立、成熟起来。这个深处逆境不屈服、不沮丧、反而怀抱理想、勤奋学习的小女孩令人敬佩不已!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尽管理想被摧毁,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仍然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他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上的匮乏,她用心灵的坚定和丰盈,直面艰难险恶的处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