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模板2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模板20篇)

时间:2020-10-22 02:50:02

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模板20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品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自渎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交流讨论,感受乡村月夜美好,体会师生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感受师生间深厚情谊。

第一课时。

一、引入猜想,激发阅读兴趣。

“晚上”是静谧的,“月光”会给人清爽的感觉。《有月亮的晚上》向我们展示了山村的秋夜,一片纯净的长天,一轮皎洁的圆月。这迷人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1、师:读完课文,说一说:《有月亮的晚上》这篇课文记述了怎样的故事呢?(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乡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

2、通过自读课文,你觉得乡村孩子快乐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师伴学—高歌散学)。

第二课时。

1、出示中心话题: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拔。

学生: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老师:明亮的月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流淌到师生相伴的岁月。的确,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大家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老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那么这个美丽单指景色美丽吗?

(月夜里的美不仅在月色,还美在有月亮的夜晚发生的事情留给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师生之间相伴的岁月,那师生间的深情厚谊。)。

再次品读全文,在感受“踏月上学景色美”,“教室伴学意境美”,“高歌散学情趣美”的同时,感受自始至终流淌在师生心间的美好情谊。

表达师生情谊,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作品不计其数,课下搜集有关作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板书:

生命力顽强。

一心向阳光。

强大团结力黄山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三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四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一、审题质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不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 (板书:花动如潮)

(4)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五

1.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2.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3.认识剧本的特点。(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六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是度。

4.107°的角是角,57°的角是角。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应是度。

6.1周角=平角=直角。

7.直线、线段和射线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没有端点的是,只有一个端点的是。

8.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度,1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大角是度。

9.锐角90°,钝角90°而小于,直角90°。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三点可以画条线段。

a.2b.3c.无数。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b.2c.无数。

3.度量角的大小要用。

a.三角尺b.直尺c.量角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八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九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设计思路是:

1、学生汇报查阅的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检查字词读音书写、课文朗读的情况,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丝绸之路的意义;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5、拓展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资料。

6、最后联系课文做学习乐园上相关练习。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帮助孩子走近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生字卡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交流空间。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看着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5、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

交流的过程变成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用通顺的话来表述,这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白洋淀的资料来理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读中悟情。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三四自然段,并随机指导朗读。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课前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回家阅读孙黎先生描写白洋淀的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一

一、引入课题。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辨认方向。

二、调动原有经验,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认吗?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辨认这些方向?(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讨论交流: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经验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教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二

在我读五年级时,就已经是学校的乒乓球队员了,在打乒乓球中,我和队员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也在教练的教导下一点点的提高球技。转眼间,我读六年级了,教练说六年级应该以学业为重,要在我们几人当中淘汰2人。尽管我多么不希望有人离开,可那天还是来了。

第一轮比赛中,我发挥的还不错,前几位队员都以2:0败下阵来。到第二轮时,我打的并不是那么轻松了,还险些输了。我的最后一个对手,也是最强劲的对手_丁泓月,终于和我碰面了。

比赛开始了,先是我发球。我发了个很快的冲球在她右边,她轻轻一挡,球又回来了。我猛地一推,球飞了过去,她又不慌不忙的来个平拉球。这球可真厉害。我想:只能碰碰运气啦!”我把全身力量集中在腕上,打了回去。正当我得意时,她把腕子一翻,来一个反抽,球像离弦之箭向我的心窝飞来。啊!不好,这可是一个窝心球。我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毫无还手之法,输了一球。在不知不觉中比分已变成5:6,我虽然落后,不过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鼓气。她接着发了一个快球。我立刻防守,轻轻把球往左一推,球又沿着直线飞了过去。她一拦,球又飞了回来。我急忙往后一拉,她没接着,哈哈!我赢了一分。

后面比分慢慢拉平从8:9到10:10······到了最后关头,这可是决定我命运的一球。我拿着球发了出去,“嗖”的一声,球飞向丁泓月,只见她一拉,球又向我飞来。我马上侧身接球,她没接着,球落在地上。我心里高兴极了。丁泓月不服气的说“下次我一定会加油,赢过你!”

这次比赛我虽然赢了,不过我还要不断的练,再接再厉,一句俗话说的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乒乓球这项运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友谊,还让我懂得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未来的赛场上一定会有我的英姿,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过,就一定能实现我的奥运之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三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四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主要通过张骞这一人物的事迹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后的问题“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恺撒大帝看戏?”和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这两点入手,让学生感悟写作中的一些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五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六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八

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2、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3、听算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10+40+3040+20+3070-40-3060-20-30二、读一读,算一算1、(课件出示p609t)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磁性教具摆出10t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3、课件出示11t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思维训练p60的思考题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1、30+65+2060+49+4030+6050+2060+4050+50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p63:3图(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4)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四、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十九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比较。

本节知识点:

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左边数相乘)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一圈数相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二十

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光盘:斗兽场里奴隶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

2.看了影片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4.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播放光盘)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