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著名诗人海子之死

著名诗人海子之死

时间:2022-12-20 23:48:18

相关推荐

著名诗人海子之死

著名诗人海子之死

.6.9

一、海子简历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二、海子成名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 海子祭的图片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之中。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三、海子之死

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例《四姐妹》一诗中描叙“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海子曾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着她们,而“这糊涂的四姐妹啊/比命运女神还多出一个。”

自杀原因:

(1)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

(2)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

(3)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

(4)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

(5)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

以上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

四、对于海子死后的评论

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

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学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

根据悠哉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在《自杀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种方式:

《自杀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帘一掀一掀

一两根树枝伸过来

肉体,水面的宝石

是对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还有绳索

盘在床底下

林间的太阳砍断你

像砍断南风

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

像一只鸽子

倒在猩红的篮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还有绳索/盘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指的是“开枪”;至于“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尽,《水抱屈原》一诗也提到了。

第五种方式是“蹈海”,即诗歌《七月的大海》描写的:

《七月的大海》

老乡们谁能在大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乡们他高过你们的粮仓

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的忘却了你

把我的故乡抛在一边

我连自己都放弃更不会回到秋收农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七月的大海》没有标明写作日期,从西川编《海子诗全编》的排序看,它显然写于1986年7月。

这首诗存在两个层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层豁达爽朗,连用“老乡们”这句热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咏唱性的抒情节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误以为见到大海的海子,此时此刻他心中多么高兴、多么欢悦;但是,当我们读到诗句“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的忘却了你”,尤其是“赶上最后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又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这首诗的内在矛盾,就在这儿!

因其内在矛盾,诗歌意象之间的内在张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这种内在矛盾,我们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已经见到(参见悠哉对该诗的读解),此处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读,准确把握其内蕴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这给解读者的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悠哉认为,这首诗是海子抒写自己决心蹈海的诗篇。

在解读《葡萄园之西的话语》时,悠哉这样说过:“在诗歌中,海子对他的自杀、葬仪和复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诗意描写。”

也许海子觉得自己名字寓意着“海的儿子”吧,他设想蹈海自尽与自己很适宜。

第六种方式,是的是“跳楼”,见《跳伞塔》。全诗如下:

跳伞塔

我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个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个人

我是一些诗歌草稿

你是一首诗

我想抱着满山火红的杜鹃花

走入静静的跳伞塔

我清楚地意识到

前面就是一条大河

和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

美丽总是使我沉醉

已经有人

开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拥挤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这座山上

为什么我只看见这么一棵

美丽的杜鹃?

我只看见这么一棵

果然火红而美丽

我在这个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满了泉水

或溪涧之水的声音

静静的跳伞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开门

让我永远在这幸福的门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远远的

只有九棵树

(1988.4.23)

也许大家要诧怪地发问:诗中明明写“跳伞塔”,你怎么肆意篡改,硬说成“跳楼”呢?

悠哉的解读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诗歌语言,实际上他将楼层隐喻为“跳伞塔”;如果他真的奋身下跳,不就权当体验一回跳伞的飘飘快感么?

其次,诗中的“静静的跳伞塔/心醉的屋子你打开门”,房屋、门和跳伞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后者的隐喻功能。

讲完海子对自杀方式的选择,这三首诗歌就没必要再阐释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诗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意象,结构也简简单单。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乡抛在一边/我连自己都放弃更不会回到秋收农民的家中”这句,说明“浪子诗人”海子做事情的决绝。由于这种决绝,他毅然舍弃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终结了自己生命。

最后一节“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诗句回环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乡们”反复叮咛,强调他的魂归故里。

诗句回环的技法在西方诗歌中常见,例如波德莱尔的《阳台》就是典范。海子的运用,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

再有,须点醒一下:《自杀者之歌》中的“像一只鸽子/倒在猩红的篮子上”,诗中的“鸽子”意象来自《圣经.旧约》,象征海子纯洁的心灵。

另外,从《跳伞塔》的诗行“我清楚地意识到/前面就是一条大河/和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美丽总是使我沉醉”,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初恋情人B对于海子,真是永远的伤痛,以致于分手时间快两年了,海子依然忘怀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丽。“广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乡内蒙古。

实际上,海子设计的自杀方案共有八种,以上诗歌涉及其中六种。另外两种方案,见《七月不远》的解读。

《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读《七月的大海》、《自杀者之歌》和《跳伞塔》中,悠哉解读了海子在诗中设计的六种自杀方式:“投水”、“斧劈”、“上吊”、“开枪”、“蹈海”和“跳楼”。

另外两种,见诗歌《七月不远》和《春天,十个海子》。

在《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中,“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和“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意指他希望投湖自尽。

作出这种诠释,理由有两条:

第一,诗中说“我就是那个情种”,而情种是与爱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请“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等义于“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海子在诗中多次以“石头”自喻,最有名的是《石头的病,或八七年》,“宝石”等意于“石头”。

于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杀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种自杀方式是“卧轨”,见于诗歌《春天,十个海子》,它写于1989.3.14凌晨3点-4点。

这首名篇很多人读过,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诗句:“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就讲明这一点。既要“劈开”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弥漫”,选择“斧劈”、“上吊”、“开枪”、“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楼”,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体现,或者说效果最强烈的,莫过于“卧轨”之举,因此他最终采用了。

综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诗歌中设想了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他以下诗歌:

(一)斧劈,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二)上吊,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三)开枪,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四)跳楼,见诗歌《跳伞塔》;

(五)投河,见诗歌《自杀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见诗歌《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蹈海,见诗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轨,见诗歌《春天,十个海子》(最后采纳)。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