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迎来小弟弟小妹妹们

迎来小弟弟小妹妹们

时间:2023-01-19 12:15:53

相关推荐

迎来小弟弟小妹妹们

迎来小弟弟小妹妹们

---我的八五四生涯之十二

北大荒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一般年份,正月十五过后,白天中午那几小时,朝南的山坳、屋檐才稍有冰雪化水。到三月初,白天气温升至零度以上,到处冰雪消融,细流纵横,一片泥泞,晚上又结起一层硬壳。

这时石场上爬犁道泥泞不堪,只能人抬石料,独轮车推废渣,工效陡然下降。那独轮车就是电影里看到的解放战争中山东老乡送军粮上战场那种(但木轱辘改成了橡胶轮胎),别看田明月瘦弱得很,推起这个小车来又稳又快。钟观想试一下,才装了半车没推几步就翻车了。又试了好几次,才能推着半车废渣走稳步子。

到了三月下旬,北大荒才算逐渐化冻。那年将有大批知青来到兵团,各连队都要兴建知青宿舍,集体食堂。团部医院、招待所等也亟需扩建。因此当年基建任务很重,工程二连六个瓦工班早早开工盖房,开挖基础。

瓦工二班先是在加工厂盖知青宿舍。北大荒冬天冻土层可达1.8到2米厚,三月下旬只化了20公分黑土层,因此挖基础主要靠刨洋镐。第二层翻浆土还算好刨,第三层粘土就很难对付了,普通镐头刨上去只能出一些土屑,好在老职工已经有多年经验,把镐头打磨成很锋利的扁铲状,这样一镐下去总算能刨下三两重一块土。有了一冬天打锤的锻炼,钟观很快适应了刨镐。

200平米左右的平房,基础也就一米深,最难刨的粘土层不过60公分,十几条汉子没两天就刨到深度了。下一道工序是“灌浆”,即在条形基础槽里铺填石料,每50公分一层,然后灌入砂浆填充石缝。灌浆的主要工具是一个木灰槽(长80公分左右深25公分下底宽20公分上口宽30公分)和一把小方锹,操作时在木槽里倒入两桶细沙和适量的水,操作者用小方锹翻搅成稠度适当的砂浆,然后像说岳全传里高宠挑滑车那样,用小方锹挑着灰槽的木把把灰槽向前倾倒,将砂浆灌入石缝。

灌浆时一般分成两组,每组一个操槽,一个往桶里铲沙,两个挑沙,一个挑水,共五个人。两组面对面后退灌浆,班里剩下的人员则继续往灌好浆的基础槽里抬放铺垫石料。等到第一层浆灌完,第二层石料已经铺完大半,两个灌浆组又开始第二层的灌浆。等到第二层灌完浆,其余的人也已经备好一面墙的毛石基础台石料。

开始,两个操槽的分别是王班长和田明月,钟观是挑水的。干不多久,钟观见王班长玩高宠挑滑车很是神气,就要和王班长换活干。他哪有王班长力气大,挑了几下感到气力不加,虽无被“滑车”压倒之虞,但大汗淋漓速度大降,就不用小方锹挑灰槽,干脆用手去提灰槽木把倒砂浆,这样倒是省力多了,但变成近身作业被沙浆贱得满身都是。等到收工下班,老职工们又笑话钟观:“看你弄成个泥猴,好像我们都在偷懒,就你一个卖力。”

下面的工序去年都干过,钟观已经熟门熟路。有时因开会王班长不在工地,钟观甚至能提醒刘副班长下一步应该干什么活,如何分工等。因此和刘副班长相处不错。

小小200平米的集体宿舍,二十几天就完工了,接下来,二班转战医院,和一班一起承担团部医院扩建工程。团部医院原来是丁字形建筑,为原农场一万多人口服务已嫌不足,现在又即将增加三千多名知青,当然亟需扩建。扩建规划是把“丁”字改为“干”字,即在长走廊上开墙向南北两边扩建病房。二班负责北面近400平米病房施工,一班负责南面病房(面积稍大)施工。到完成基础工程,大批知青也陆续来到三十三团了。

这年工程二连为了安置新知青,也向团部申请增建一大一小两栋集体宿舍,其中大的那栋东部含有连部办公室和卫生室。团部批准了这个计划,但提出附带条件:不能减少原定其他施工任务,不得影响其他单位用房的施工进度。

为赶在新知青来到前盖好那栋大宿舍,连部动员全连挑灯夜战义务劳动。记得条形基础是由连部和后勤排人员挖好,然后两个瓦工排轮流干了四晚(每晚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内外墙体工程,再接着由木工工排四个班连干两晚,完成了上房架、钉屋面板、铺油毡纸、上龙骨,钉天花板、上门窗等工序。下一个晚上,二个瓦工排齐上阵,完成了室内抹墙工序。那八个晚上,这个工地上灯火如炽,运输车辆来往不绝,施工队伍密集,干得热火朝天,引来大批外单位人员驻足观阵。他们看到五晚上三百多平米的房屋(外形)拔地而起,无不赞叹加妒忌,说工程二连为自己干活真卖力。

可惜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刚抹完的墙要等自然干燥后才能粉刷,刚油漆的门窗也要藉以时日才会干燥去味。因此大宿舍还是没有赶在大批新知青来到前竣工交付使用。

年代久了,钟观依稀记得,1969年第一批来到三十三团的是大批上海知青。上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因此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一片红”被分配到各地农村。六八届高中生那年十九周岁,还算比较成熟;六八届初中生才十六周岁,是一群稚气未褪尽的小弟弟小妹妹。

似乎是五月初的某个傍晚,工程二连迎来了三十几名新上海知青。老乡见老乡,钟观们虽没有两眼泪汪汪,但也倍感亲切。连队早已准备好安置方案,由一批老铁兵和任葆青、陈佩芬、邵丹蓓等为新来战友举办学习班,帮助他们了解团史连史,熟悉生活环境等。

由于两栋新宿舍都没有竣工,这些知青被暂时安置在连队大会议室西面的一栋土坯房里。第二天早上班前会结束,钟观随王班长到仓库去领器材,路过那栋土坯房西头,看到不少老职工在围观什么。走近一看,是七八个女知青在房前场地上洗衣服,任葆青、陈佩芬、邵丹蓓三人为她们挑水。一担水刚到,她们马上过来你抢我夺,争着把水往自己洗衣盆里倒,倒得场地上水漫金山,引起围观老职工们的摇头私语:“这帮小丫头,太不懂事了。”两天后,她们改为两人抬一桶水,一星期后,才一担水两个人轮流从井台挑到宿舍,进步还算可以。

为欢迎新战友,中午食堂蒸了大白馒头,炒了几个时新蔬菜加肉片之类,小弟妹们还算满意。晚餐,小弟妹们走进食堂,不认识苞米面发糕,以为是鸡蛋糕,每人抢了几块,放进嘴里嚼了几口,感到味道不对,又稀里哗啦把发糕扔回箩筐,回宿舍去吃家里带来的糕点了。这自然引起老洪、老徐(炊事班长)的不满,反映到连部,第二天晚上就开忆苦思甜会,吃苦菜苞米面窝窝头。那滋味比发糕难吃很多,连钟观都难以下咽。

这次忆苦会后,小上海们学乖了,晚餐不再乱扔苞米面发糕,而是午餐带几个白面馒头回宿舍留着晚饭吃。但这样又免不了有吃不完的馒头剩下,放干皱了或被老鼠啃过了到处乱扔,又被连领导发现开了现场会。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直到1971年四师各团不再搭吃粗粮后才逐渐消失。

办完三天学习班,这些小上海被分到各班组。这批上海知青来自卢湾区五十五中和力进中学,五十五中有高中生和初中生,力进中学全都是初中生。钟观模模糊糊记得六九年第一批到基建队的上海知青分配情况如下:

瓦工一班:韩燕乔、张凤霞、钱佩红,沈玲弟。

瓦工二班:王洪善、虞祖莘、朱之仑、姚明芳、胡适安。

瓦工三班:唐文宗、应佩华。

瓦工四班:徐希民、曹培根、周影龙。

瓦工五班:张家麟、阮友根、吕效韫、李文蔚。

瓦工六班:程志勇、钱琳红。

木工排:刘伟良、缪志英、张国琴。

洪炉班:张连生。

马车班:孙嘉毅,姚煜南,吴金根。

炊事班:高丽华。

制材厂:王伟康、王廉康、裘伍光、董秀芳、吴加华。

过了几天,又来了第二批上海小知青。钟观和老洪、王子平一起为他们办了三天学习班,记得有肖景荣、陈松年、钱宇龙、余伟强、郑焱、贺圣选、郑秀英、陈凤英等八人。前六人被分到制材厂,后两人被分到炊事班。

肖景荣、陈松年等分到制材厂的同时,王洪善也从二班调到制材厂,所以钟观和王洪善在瓦工二班共处时日很短。

接下来,又陆续来了北京、天津、齐齐哈尔小知青,也大多一脸稚气不失天真烂漫。十几位齐齐哈尔小知青全部被分在制材厂,钟观只和许长江(后任团支部宣传委员,一起出过黑板报)、胡玉章(后调瓦工二班)比较熟悉。北京、天津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分配情况记忆如下:

瓦工一班:杨君霞。

瓦工二班:秦勤。

瓦工三班:马建华、杨秀红。

瓦工四班:段燕珍。

瓦工五班:谢林。

瓦工六班:马珠庆、高园园。

木工一班:纪剑英。

木工二班:孙金泽。

木工三班:王永镇。

马车班:杨建中。

炊事班:李玉琴。

制材厂:马洪刚、王学发、王学才、王智慧、魏淑珍、吴彦雄、王秋霞、郭幼娟、张克慧、张青。

另有傅马可、扈建华(铁板)、应行赛(应佩华哥哥)等何时调入工程二连,在哪个班(铁板在三班),钟观实在记不清了。

从这份不完整的名单看出,连制材厂在内的工程二连(基建队)只有二百出头点老职工,却曾经安置过100多名各地知青。33团(八五四农场)只有4000多名老职工,安置过3000多名各地知青,可见兵团安置知青任务之重。

这么多知青,究竟有多少人多少比率算是在农场“大有作为?”的?只怕打成反革命或工伤致残致死的比当上团(场)级干部的还多。“大有作为”的定义或标准究竟如何?也只怕至今没人说得清。还是毛泽东足智多谋,看来他并不相信所有知青都能在农村“大有作为”,所以不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可以大有作为”,而是“很有必要“。“很有必要”的令人遐想空间就大多了,可以是当时大学停招,国家在城市里一时安置不了这么多中学毕业生,这些无业知青在城市是不安定因素,所以有必要先到农村过渡一下,顺便让青年学生了解一下农村、农民,得到一些锻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