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3-11-30 01:59:55

相关推荐

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风机、空调以及电子散热产品中的风扇多使用后向式离心风机,后向式离心风机包括叶轮,叶轮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各种因素,使叶轮各个微段的质心不可能严格处于旋转轴上,而在叶轮旋转时,多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从而产生横向干扰。为减小横向干扰对风机造成的不利因素,设计人员多对叶轮进行工艺平衡法,即将叶轮安装在转子动平衡机上进行动平衡校正,以减小叶轮旋转时的横向干扰;最后将动平衡过的叶轮与电机重新装配。另外,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叶轮通常和其他部件一起组合来发挥作用,如安装在腔体中、蜗壳中、滤网结构中等。在叶轮运转中,流入叶轮的气体以及从叶轮中流出的气体与这些部件有持续性地或周期性地冲击,同时气体也会对叶轮有一个反向地冲击力,这些冲击产生的频率与叶轮及其支承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引起系统强烈振动,即共振现象;为了避免叶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共振现象给叶轮带来破坏,工程上会测试出风机发生共振时的临界转速,通过调试程序或者人为设置,避免风机在临界转速处运行,并且使风机快速经过临界转速。

但动平衡机本身转速有限,叶轮采用工艺平衡后也无法有效地防止叶轮在高速下发生变形而造成的不平衡。叶轮在做动平衡时的支承条件与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支承条件不同,叶轮同平衡装置间的配合与叶轮实际工作条件的配合条件也不同,即使已在动平衡机上达到高精度平衡的状态,经过运输、再装配等过程,平衡精度在使用前难免有所下降,当处于工作转速时,仍可能产生不允许的振动。而叶轮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积灰等原因会改变叶轮的动平衡状态,可能使叶轮在工作转速时产生不允许的振动,同时这将改变叶轮达到共振频率时的临界转速;当叶轮刚好在新的临界转速工作时,叶轮将会产生共振现象。对于安装在腔体、蜗壳、滤网等结构中的叶轮,仅将叶轮安装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动平衡,而没有考虑腔体、蜗壳、滤网等结构对气体产生的反气动力对叶轮本身的影响,那么叶轮实际运行时,是附加这部分反气动力后在运行,这部分反气动力可能会破坏叶轮原本的动平衡,同样会使叶轮产生不允许的振动,同时改变叶轮的激振频率,增大了叶轮运行过程中发生共振现象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叶轮在运行时因各种不良因素导致动平衡被破坏而发生振动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包括环状的后轮盘和前轮盘和若干风叶,后轮盘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前轮盘中心设有进风口,后轮盘和前轮盘之间安装若干风叶,相邻两风叶之间形成风道,在风道的外边缘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或/和前轮盘上安装有阻尼器。

上述所述阻尼器安装在后轮盘的底面或/和前轮盘的顶面,后轮盘的底面与前轮盘的顶面不处于风道内。

上述所述阻尼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阻尼滑块和若干第一弹簧,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阻尼滑块位于第一空腔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阻尼滑块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的内壁连接。

上述所述前轮盘的顶面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阻尼器,前轮盘上的阻尼器内设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两侧。

上述所述阻尼器内的两个第一弹簧径向分布或周向分布。

上述所述前轮盘的顶面安装有两个所述阻尼器,两个阻尼器的第一弹簧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后轮盘的底面安装有一个所述阻尼器,后轮盘上的阻尼器内设有四个第一弹簧,四个第一弹簧以第一阻尼滑块为中心,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包括外转子电机和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上述所述的叶轮,外转子电机安装在安装孔里并与后轮盘连接,在外转子电机的外围罩有导流块。

所述后轮盘与外转子电机之间安装有内部阻尼器。

上述所述内部阻尼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阻尼滑块和若干第二弹簧,第二壳体一端与后轮盘的内表面连接,第二壳体另一端与外转子电机的外侧面连接,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阻尼滑块位于第二空腔中部,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阻尼滑块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的侧壁连接。

上述所述内部阻尼器内设有四个第二弹簧,四个第二弹簧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二阻尼滑块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所述叶轮包括环状的后轮盘和前轮盘和若干风叶,后轮盘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前轮盘中心设有进风口,后轮盘和前轮盘之间安装若干风叶,相邻两风叶之间形成风道,在风道的外边缘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或/和前轮盘上安装有阻尼器;当叶轮运转时,阻尼器使叶轮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有利于耗散叶轮在积灰、动不平衡、反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允许振动能量;当叶轮发生共振时,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叶轮的振动能量,减小振动噪声,避免叶轮发生破坏;使叶轮运转更稳定。

2)其它优点在具体实施例中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叶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叶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离心风机的爆炸图;

图6是图5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叶轮,包括环状的后轮盘1和前轮盘2和若干风叶3,后轮盘1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12,前轮盘2中心设有进风口24,后轮盘1和前轮盘2之间安装若干风叶3,相邻两风叶3之间形成风道31,在风道的外边缘形成出风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1或/和前轮盘2上安装有阻尼器5。当叶轮运转时,阻尼器5使叶轮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有利于耗散叶轮在积灰、动不平衡、反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允许振动能量;当叶轮发生共振时,阻尼器5可大量耗散叶轮的振动能量,减小振动噪声,避免叶轮发生破坏;使叶轮运转更稳定。

上述所述阻尼器5安装在后轮盘1的底面11或/和前轮盘2的顶面21,后轮盘1的底面11与前轮盘2的顶面21不处于风道31内。对叶轮内部的气体不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阻尼器5包括第一壳体53、第一阻尼滑块51和若干第一弹簧52,第一壳体53内设有第一空腔54,第一阻尼滑块51位于第一空腔54内,第一弹簧52的一端与第一阻尼滑块51连接,第一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54的内壁55连接。阻尼器5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上述所述前轮盘2的顶面21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阻尼器5,前轮盘2上的阻尼器5内设有两个第一弹簧52,两个第一弹簧52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51两侧。

上述所述阻尼器5内的两个第一弹簧52径向分布或周向分布。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阻尼器,灵活方便。

上述所述前轮盘2的顶面21安装有两个所述阻尼器5,两个阻尼器5的第一弹簧52相互垂直设置。两个阻尼器5能调节不同方向的干扰,效果更好。

所述后轮盘1的底面11安装有一个所述阻尼器5,后轮盘1上的阻尼器5内设有四个第一弹簧52,四个第一弹簧52以第一阻尼滑块51为中心,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51的四周。

阻尼器5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下面对阻尼器5如何选择有合适的弹力系数的第一弹簧52进行推导与求解。

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阻尼模型:一般是一个与振动速度大小成正比,与振动速度相反的力,该模型称为粘性阻尼模型。可表示为以下式子:

其中表示阻尼力,表示振子的运动速度,c表示阻尼大小的常数,称为阻尼系数,国际单位为n*m/s。

理想的弹簧阻尼器振子系统,其受力满足公式:

其中表示弹性力,k为弹簧的进度系数,为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假设振子不再受其他外力作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其中为加速度。

那么有:

该方程为系统振动方程,是位移关于时间t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将方程改为下面的形式:

然后求解方程,得到如下两个新参量

其中ωn为系统的固有频率,ζ为阻尼比。

激励系统使其处在共振状态,记录共振状态时的共振频率ωn,选择质量为m的滑块,带入上式,计算得出κ,即可选择对应弹力系数的弹簧。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包括外转子电机8和叶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9为上述所述的叶轮,外转子电机8安装在安装孔12里并与后轮盘1连接,在外转子电机8的外围罩有导流块4。通过对叶轮结构进行改良,改善叶轮的动平稳,使风机运转得稳定。

所述后轮盘1与外转子电机8之间安装有内部阻尼器6。内部阻尼器6使叶轮9运行稳定,避免叶轮9的振动对外转子电机8产生负面干扰,减小电机噪音。

上述所述内部阻尼器6包括第二壳体63、第二阻尼滑块61和若干第二弹簧62,第二壳体63一端与后轮盘1的内表面15连接,第二壳体63另一端与外转子电机8的外侧面81连接,第二壳体63内设有第二空腔64,第二阻尼滑块61位于第二空腔64中部,第二弹簧62的一端与第二阻尼滑块61连接,第二弹簧62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64的侧壁65连接。

上述所述内部阻尼器6内设有四个第二弹簧62,四个第二弹簧62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二阻尼滑块61的四周。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叶轮,包括环状的后轮盘(1)和前轮盘(2)和若干风叶(3),后轮盘(1)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12),前轮盘(2)中心设有进风口(24),后轮盘(1)和前轮盘(2)之间安装若干风叶(3),相邻两风叶(3)之间形成风道(31),在风道的外边缘形成出风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1)或/和前轮盘(2)上安装有若干个阻尼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5)安装在后轮盘(1)的底面(11)或/和前轮盘(2)的顶面(21),后轮盘(1)的底面(11)与前轮盘(2)的顶面(21)不处于风道(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5)包括第一壳体(53)、第一阻尼滑块(51)和若干第一弹簧(52),第一壳体(53)内设有第一空腔(54),第一阻尼滑块(51)位于第一空腔(54)内,第一弹簧(52)的一端与第一阻尼滑块(51)连接,第一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54)的内壁(5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盘(2)的顶面(21)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阻尼器(5),前轮盘(2)上的阻尼器(5)内设有两个第一弹簧(52),两个第一弹簧(52)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51)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5)内的两个第一弹簧(52)径向分布或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盘(2)的顶面(21)安装有两个所述阻尼器(5),两个阻尼器(5)的第一弹簧(52)相互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1)的底面(11)安装有一个所述阻尼器(5),后轮盘(1)上的阻尼器(5)内设有四个第一弹簧(52),四个第一弹簧(52)以第一阻尼滑块(51)为中心,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一阻尼滑块(51)的四周。

8.一种离心风机,包括外转子电机(8)和叶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9)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叶轮,外转子电机(8)安装在安装孔(12)里并与后轮盘(1)连接,在外转子电机(8)的外围罩有导流块(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1)与外转子电机(8)之间安装有内部阻尼器(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阻尼器(6)包括第二壳体(63)、第二阻尼滑块(61)和若干第二弹簧(62),第二壳体(63)一端与后轮盘(1)的内表面(15)连接,第二壳体(63)另一端与外转子电机(8)的外侧面(81)连接,第二壳体(63)内设有第二空腔(64),第二阻尼滑块(61)位于第二空腔(64)中部,第二弹簧(62)的一端与第二阻尼滑块(61)连接,第二弹簧(62)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64)的侧壁(65)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阻尼器(6)内设有四个第二弹簧(62),四个第二弹簧(62)十字交叉的设置在第二阻尼滑块(61)的四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叶轮包括环状的后轮盘和前轮盘和若干风叶,后轮盘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前轮盘中心设有进风口,后轮盘和前轮盘之间安装若干风叶,相邻两风叶之间形成风道,在风道的外边缘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盘或/和前轮盘上安装有阻尼器。当叶轮运转时阻尼器使叶轮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有利于耗散叶轮在积灰、反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允许振动能量;当叶轮发生共振时,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叶轮的振动能量,减小振动噪声,避免叶轮发生破坏;使叶轮运转更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宜必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3.28

技术公布日:.02.1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