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移植U-BOOT之裁剪和修改默认参数(易用性)启动内核 以及对uboot进行分区

移植U-BOOT之裁剪和修改默认参数(易用性)启动内核 以及对uboot进行分区

时间:2020-01-06 03:14:52

相关推荐

移植U-BOOT之裁剪和修改默认参数(易用性)启动内核 以及对uboot进行分区

今天我们来裁剪U-BOOT,使其更加易用,修改默认参数,以及制作最终修改好得补丁文件方便以后的快速移植。

那么如果想看之前的关于网卡以及flash等的移植,请点击链接查看:点击链接查看

在裁剪修改之前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U-BOOT的环境参数(环境变量):

uboot在启动的时候首先会读取环境参数,然后判断环境参数是否有效,如果设置的环境参数是无效的,那么就使用默认的参数。

我们还要知道整个Linux系统在硬盘中(FLASH)中是如何分区的:

我们可以看到,uboot放到第一个分区,环境参数放到第二个分区,内核放到第三个分区,文件系统放到第四个分区。

之前我们修改的U-BOOT启动后,一直有一个警告:

显示说CRC的参数错误,使用默认的环境变量。那么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引入吧。在uboot中搜索字符串:using default environment

从而找到了:

Env_common.c(common目录下)

const uchar default_environment[] = {#ifdef CONFIG_BOOTARGS"bootargs=" CONFIG_BOOTARGS "\0"#endif#ifdef CONFIG_BOOTCOMMAND"bootcmd=" CONFIG_BOOTCOMMAND"\0"#endif.......#if defined(CONFIG_BOOTDELAY) && (CONFIG_BOOTDELAY >= 0)"bootdelay=" MK_STR(CONFIG_BOOTDELAY) "\0"#endif......#ifdef CONFIG_ETHADDR"ethaddr=" MK_STR(CONFIG_ETHADDR)"\0"#endif......#ifdef CONFIG_IPADDR"ipaddr=" MK_STR(CONFIG_IPADDR) "\0"#endif}

bootargs是传给内核的启动参数,可以设置文件系统的相关分区等。我们在配置文件smdk2440.h中159行的地方定义一下:

#define CONFIG_BOOTARGS "console=ttySAC0 root=dev/mtdblock3" //代表内核从串口0启动,文件系统放到第3个分区

bootcmd是uboot用来启动内核的参数,我们也在配置文件中定义(bootargs定义的下面)定义一下(先随便定义一个值):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nand read 30000000 0xbac 0x200000;bootm 30000000"//因为现在还无得知内核的分区的具体地址,先随便设置一个值,用于演示,等我们把整个FLASH分区规划好了之后,再来设置

bootdelay是uboot启动后的那个倒数计时的参数,当uboot启动后,进入倒计时启动,我们按下任意键,进入uboot交互界面开始进行一些设置等操作。这里我们就去默认值。

ipaddr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是uboot单板的ip地址,这个我们可以修改一下看看,这个在配置文件smdk2440.h中已经由定义,我们找到将其修改为:

#define CONFIG_IPADDR 192.168.1.103

ethaddr表示网卡的MAC地址,再定义一下MAC地址:

#define CONFIG_ETHADDR00:0c:29:4d:e4:f4 //lyy

好了,设置好我们常用的参数后,我们先来裁剪一下uboot,因为这个uboot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在uboot命令行输入help,发现有各种命令,有些命令根本不需要,那么我们就需要把相关的宏定义给去掉。

这里我就不记录了,去掉的地方太分散了,大概是去掉了usb,文件系统的支持等。

然后重新编译uboot,发现有一些错误,说我的有一些定义没定义,但是,我已经把相关定义去掉了。重新:make distclean,然后make smdk2440_config,再make。没有错误了(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没必要细究。)。

然后我们现在来分区:

首先看一下之前是怎么分区的,启动内核看一下之前是怎么分区的:

0x00000000-0x00040000 : “bootloader” (0~256k)

0x00040000-0x00060000 : “params”

0x00060000-0x00260000 : “kernel”

0x00260000-0x10000000 : “root”

我们先来设置一下我们的参数的存放地址吧,因为之前我们设置好参数之后,每次都不敢save,就是怕破坏FLASH。

在配置文件中,找到如下环境变量的相关定义:

#define CONFIG_ENV_ADDR (CONFIG_SYS_FLASH_BASE + 0x070000)#define CONFIG_ENV_IS_IN_FLASH#define CONFIG_ENV_SIZE 0x10000/* allow to overwrite serial and ethaddr */#define CONFIG_ENV_OVERWRITE

那么我们重新定义这些宏,该怎么定义呢?

在uboot命令行使用help命令查看save相关的信息:

然后我们在uboot源码中搜索字符串:saveenv

找到了类似这样的语句:

搜索信息:Env_flash.c (common):int saveenv(void)

我们去common目录下看看Makefile,看看Env_flash.c的编译依赖哪个宏?找到了下面这句:

COBJS-$(CONFIG_ENV_IS_IN_NAND) += env_nand.o

说明编译Env_flash.c依赖的是CONFIG_ENV_IS_IN_NAND这个宏的定义。那么我们就定义这个宏CONFIG_ENV_IS_IN_NAND:

所以我们将上面环境变量的宏重新定义如下:

#define CONFIG_ENV_IS_IN_NAND#define CONFIG_ENV_OFFSET 0x00040000#define CONFIG_ENV_SIZE 0x20000#define CONFIG_ENV_RANGE CONFIG_ENV_SIZE

然后重新编译,没有错误。

用tftp下载,先设置好ip等(参考上一篇文章):

tftp 30000000 u-boot.bin

protect off all

erase 0 3ffff (因为uboot经过裁剪后,大小变了,所以擦除和拷贝的地址会发生变化)

cp.b 30000000 0 40000

然后重启:

由启动知,已经有了倒数的命令,以及我们设置的ip等,都直接就存在了。

但是还是有呢个关于CRC的警告信息,那是因为,那个CRC的变量没有写到FLSAH中,我们执行save命令,再重启:

此时,就没有那个警告信息了,说明参数已经成功被写进flash,说明上面修改的的参数保存的地址的区域,也设置成功了。

然后我们烧写内核:

tftp 30000000 uImage_4.3

nand erase 60000 200000

nand write 30000000 60000 200000

从这里,就可以感觉到,烧写个程序要这么麻烦。下面我们就来修改代码,让烧写程序变得简单:

在配置文件中定义宏:CONFIG_CMD_MTDPARTS(寻找方法类似于上面的找Makefile的方法)

#define CONFIG_CMD_MTDPARTS#define MTDIDS_DEFAULT"nand0=jz2440-0" /* 表示哪一个设备 */#define MTDPARTS_DEFAULT "mtdparts=jz2440-0:256k(u-boot)," \"128k(params),"\"2m(kernel)," \"-(rootfs)"\

在board.c中657行添加:

run_command("mtdparts default",0);

重新编译,出现错误:

common/libcommon.o: In functionget_mtd_info':

/work/system/u-boot-.04.01/common/cmd_mtdparts.c:306: undefined reference toget_mtd_device_nm’

make:*[u-boot] Error 1

通过查找,发现Mtdcore.c函数(在drivers/mtd目录下)定义了get_mtd_device_nm这个函数,应该是没有被编译进内核,所以才显示错误,去Makefile中查看,发现,还需要定义这个宏:CONFIG_MTD_DEVICE,那么我们在配置文件中再定义这个宏:

#define CONFIG_CMD_MTDPARTS#define CONFIG_MTD_DEVICE#define MTDIDS_DEFAULT"nand0=jz2440-0" /* 表示哪一个设备 */#define MTDPARTS_DEFAULT "mtdparts=jz2440-0:256k(u-boot)," \"128k(params),"\"2m(kernel)," \"-(rootfs)"\

再重新编译,没有错误。烧写uboot,重启,在uboot命令行输入:mtdparts,显示如下:

再来烧写内核时,就可以这样烧写内核了:

tftp 30000000 uImage_4.3

nand erase.part kernel

nand write 30000000 kernel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把配置文件中的这句话: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nand read 30000000 0xbac 0x200000;bootm 30000000"

修改为: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nand read 30000000 kernel 0x200000;bootm 30000000"

重新编译,烧写uboot,烧写内核。重启,发现可以直接启动内核了,因为我们已经把读内核的地址修改好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