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转《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转《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0-02-10 16:23:48

相关推荐

转《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自我的救赎--转《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作者:vache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电影中善良、无辜的人遭受监禁的主题产生了特别的关注。大约是源于我与朋友之间关于自由的讨论。那时朋友百无聊赖地工作在一个国家机关,以一种类似迎来送往的工作为生。然而小机关里人事关系极度复杂,极尽尔谀我诈之能事。朋友不得不每天重复着同一种阿谀奉承的姿势,渴望自由与平等的内心因此而极度痛苦。但在这个举目无亲的繁华都市里,年轻的他没有其他的能力生存,至少在当时还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因为学历、专业等等的原因。我的境遇与他相差无几。

可能为着同一种逃避或自我安慰的目的,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自由、飞翔、率性而为的主题。那时我们最崇拜的英雄是电影《勇闯夺命岛》(《THE ROCK》)中肖恩·康纳利饰演的那个迟暮的间谍。我们不厌其烦地回味着老间谍山崩于前从不变色的镇定,赞叹他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牢狱生涯却内心依然保有的强大的生命力,他的令人恐惧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渴望。无数个平淡日子的夜晚就那样的浸泡在对英雄的无穷向往中飞逝而去,我们在回味和向往中渴望脆弱的自己坚强起来,勉励自己现实的藩篱并不能改变或阻挡什么,只要我们的内心是自由的。

转眼四年过去了,朋友在他深恶痛绝的小机关里留了下来,渐渐地也得到了提升。尽管他仍然必须重复那种曾经极度厌恶的逢迎拍马的工作,但这时有了更年轻的一批来接替他最初做过的最底层的工作,而他成了他们的小头目,慢慢地有了接受逢迎的权利。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他的应酬越来越多。偶尔见面,我们也不再讨论那些曾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话题。我曾经试图唤起我们共有的那些并不遥远的回忆,但他的眼神很黯淡,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笑容。在这种训练有素、恰到好处的笑容里,我看见他眼里折射出的苍白、渺小、不谙世事的我,我们因为同病相怜而点燃的互相温暖的火焰在那种笑容里戛然而止。我想我会因此而陷入孤独,在这个依然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城市。

就在这时,我偶然借到了一张片子--《月黑高飞》,但我更喜欢它的原名--《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我的孤独和濒于破碎的坚持在那部意味深长的电影里找到了回应。在一个七月流火的晚上,我汗流浃背地独坐在小宿舍闷热的黑暗里,因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情绪而回味不已,无法入睡。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比如,搜集岩石的爱好等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雷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而最终吸引我的,是这部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那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对于人性的探讨,自由与希望,生存或死亡。高大的壁垒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

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在这种锻造的初期,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惶恐之中,我们发现似乎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发端于自己内心的独立、自由的思考越来越少,我们自己的面目也在这种锻造中渐渐模糊起来。一开始我们都会觉得惴惴不安,觉得失去了自己,但权威的真正力量在于它的不可感知和潜移默化,慢慢地,权威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这使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死亡诗社》中那个齐步走的例子:三个性格、个性完全不同的男孩被老师要求做一个游戏—尽可能放松地、以自己的步伐随意地行走。然而几分钟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男孩们不自主地调整着自己的步伐直到三人开始以同一节奏行走,围观的其他男孩甚至和着他们整齐划一起来的步伐有节奏地以掌声附和。

这说明人们似乎都有一种趋同的特性,仿佛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是最好的,起码是最稳妥的。人们内心的惰性让自身首先放弃了独立进行选择和思想的权利,而甘愿接受代表大多数人的权威的引领过上一种毋须思考但却衣食无忧的生活,从而依附于权威,成为起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象影片中在肖申克渡过了半个世纪的老囚犯在终于获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竟然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在肖申克漫长的监禁生涯中,真正囚禁他的并不是监狱的高墙,而是他被肖申克渐渐打磨、锻造得失去了自我的内心,失去了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们渡过困境的情感支柱--对生活的热情、梦想以及希望。终于,孤独、无所适从和一种对于未来漫长岁月的绝望彻底摧毁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种终极的宁静中找到了想要的一切。

其实,生活本来就象一场战争,只是它总是寂静无声地进行着。布罗茨基说:"在诗歌中,如在一切地方,精神上的优越总是在肉体的层次上遭遇抵抗。"安迪在肖申克的生活是令人震惊的,在最初两年的地狱一样的生活中,安迪必须象一只机警而又无辜的野兔面对狱中性变态者的骚扰,每一次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而随即命运又戏剧般地向他展开笑颜,因为他可以满足狱卒们的贪欲而获得了肖申克最大的特权,摆脱了性变态者的骚扰和狱中的苦役,体面地坐在办公桌前,象真正的银行家一样打理着狱卒及典狱长的金钱。我常想,是什么样的定力让安迪从容、坚忍地经历近乎天壤之别的两种境遇,却从不因此放弃或改变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决心。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意志坚定,机敏过人却从不无谓地冒险,这似乎是人类赢得生活这场战争所必须具备的全部的品质。无疑,安迪是理想化的英雄,他代表了人们遭遇逆境时对自己的期许,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有足够的坚强与忍耐以及百折不挠的希望为自己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赢得这一场在诱惑、欲望以及平庸而安逸的生活与人类在精神领域里本能地追求完美的不懈努力之间的战争。而这战争唯一的胜者,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曾经努力地自我救赎的人们!

在这个闷热的夜晚,沉默但最终自我救赎的安迪带给我久违了的希望与慰藉,我的因为孤独而皱缩的心灵慢慢在这种慰藉中舒展开来,我竟不自主地怀念起那些过往的纯真的岁月,怀念这一刻不知在何处流连于笙歌燕舞的朋友。但我已无意于去建立另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象那种让我深深厌恶、却又必须面对的冷酷的权威。我只是暗自盼望自己最终还能保有一种思想的尊严,保有一种经由少年时期裹挟而来的自由欢快、不为生活所累的丰富的思考与想象,正如在影片结束时,安迪与瑞德相会在海水湛蓝的墨西哥湾,而我感受着自己依然鲜活的心脏的跳动,因为那些叫做"自由"和"希望"的情感而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

[@more@]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132884/viewspace-974955/,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