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军事 - [纪录片]古兵器大揭秘

军事 - [纪录片]古兵器大揭秘

时间:2022-12-06 21:01:22

相关推荐

军事 - [纪录片]古兵器大揭秘

《古兵器大揭秘》_纪实台_央视网()

人文历史

该片采用人物采访、数字动画、特技摄影、情景再现、实证等拍摄手法,以质疑的态度作为核心,在严谨的科学复制和实证过程中来揭示古兵器的秘密,展示古人的勇敢和智慧。

第一集 战车 戈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西周以后的战车由四匹马驾挽,故称“驷马战车”,中间两匹称服马,两侧的叫骖马。车上三名车兵呈品字形站立,各司其职。中间的负责驾车,称“御”,车左侧偏后的以弓箭为主要兵器,负责远距离射杀敌人。车右侧偏后的用戈矛等长柄兵器,在两车冲锋左旋错毂时,近距离与敌人格斗,称“车右”或“戎右”。

公元前1046年初春。拂晓的牧野。西周联军与商朝,决战。

商军,奴隶、战俘。主力战车远征未归。商王帝辛。

乘虚而入,不光明磊落。300乘战车,后面几万大军。

周联军将领的信心源于战车。当时最大型的军事装备。

由商至秦的一千年间,战车数量代表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

战车结构简单,尺寸紧凑。两匹到四匹马拉动,对机动性要求。

中间驭手,左边主将的主要武器是弓箭,车右边助手主要是戈和矛。都配自卫的短剑和斧。盾牌和盔甲。

在机动、攻击与防护三个方面,战车都在极尽所能地追求当时的最高水准。

当时战争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平坦,适合战车。

当时井田制,道路网络和规划也适合战车发展。

驯养马匹耗费财力人力。

汽车媒体主编,测试设备,V-Box,英国进口。每秒10次采样频率来测试速度、加速度、偏航角度等参数。SD卡。

今天已经难以找到惯于拉车的马了,要适应几天。

千乘之国。

从商周,管理军事的官称为司马。

经过12s加速,速度达到21千米每小时。中国一个战车要带几十名步兵,有点快,阵型会解体。

颠簸剧烈。战斗动作困难。 为了适应战车上格斗,所以古代武士从小就要接受严格训练。

是贵族垄断军事的一个手段,所以大家都要学。

六艺之二,书和数,写字和计算。小学的。

长大一点,进中学了,就要学御和射。

一战时期的坦克,时速不过10公里左右。

每前进一段,就停下整顿阵型。步兵和战车步调一致。

距离缩短,弓手放箭。

保持阵型的号令。

战车对抗步兵。

模拟马蹄。撞击速度15公里每小时。

固定车轮的车軎wèi,安装在车轮的两端,轴心处,突出类似枪尖,根据高度最容易撞到大腿。动静脉割断,大出血。

轨道冲车,通过配重、钢索来调节速度。模拟冲击。

避免堵车和冲撞,保持距离。

3000年前的坦克。一战的英国tank面向德军。每小时6公里。

周武王的3000名虎贲勇士。盾牌和昂贵的青铜短剑。

短兵相接。继续放箭。还有长柄武器,一般都超过3米。

史前时代,东西方最主要的格斗武器都是长矛和斧子。

进入青铜时代,戈出现,中国特色。

实战中,戈的攻击动作主要有三种。

一是摏,用戈的上刃攻击敌人。效果不明显。

一是啄,用尖峰攻击敌人。

勾,用勾的下刃攻击敌人。颈部。气管食管,双侧大血管。

棍术与戈有相似之处。为了验证戈德攻击力,做个实验。

上面的挑刺功能不明显,就和矛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戟。用矛头来挑刺,那上刃就被忽略掉了。

与矛相比,戈的攻击面更大。容易做出连续的攻击动作。

居高临下。普通步兵被动。横扫,不用和矛一样要瞄准。

戈和战车相伴相生。不用消耗那么多青铜。比如斧子。所以军队大量装备。

协同攻击。

战车和步兵互相掩护。

死伤者的血液浸透了牧野的土地,汇聚成洼,映出一轮血色的骄阳。

商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600年的商朝灭亡。之后千年战车成了战场的主宰。

随着铁兵器和弩机的普及,步兵的攻击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骑兵的发展让战场的机动水平获得了飞跃。

那种预定战场的君子之战逐渐消亡,战场不再局限在平原,古典的车战方式,也随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

中国古代战车_百度百科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有学者却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

第二集 弩

5000 vs 30000.

汉将李陵,匈奴单于骑兵

中原王朝,北方骑兵。

不同的弩组成了强大的远程打击兵团。

矢弩和甲盾,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进入铁骑时代,步兵兴起,战车不行,弩兴起。

进入骑兵时代,骑兵越多弩的重要性就越下降,弓的重要性就越高。

西汉,战马消耗光了,弩就重要了。汉弩。

古人发明了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弩机。

双臂拉不开,发明了方法:脚踏和上拉,用全身的力量,将弩弦拉满。蹶张。

古人对机械构造的理解和设计展现的淋漓极致。各个配件完美配合。和近代的来福枪媲美。

机械的机就是弩机。

技术上的全新突破,一个青铜的郭。简单赶紧,性能很大提升,一个里程碑。结构上加强了承受更大的张力。

箭镞,铁质的三棱椎体。

匈奴是汉代最重视的敌人。

碰到肠壁,就会破裂 ,出血,,粪便流到腹腔,造成急性腹膜炎。损伤内脏。

造成致命损伤,最起码是丧失战斗力了。

这样有了对付骑兵的可能。

急于突破,利用山势和地形进行迂回,但还是突破不了箭阵。精准射击。

对于弓和弩,古人用拉力作为评价的第一指标。

足够的力量是远程兵器的射程和杀伤力的先决条件。

复原的汉六石弩。

弩拉力380牛,比英国长工还高一些,也就是威尔士大弓。 弓200N。

弹道测速仪。考虑初始动能,然后弹径,就是风阻多少。最后是重量。算出飞行时间和距离。

42.4m/s, 35.9 m/s. 初速。 180 vs 125 m。

汉军与匈奴比有5个优势,一个就是射程。

杀伤力呢? 打到骨质上会击穿。不然到肋骨就停止了。

战斗白热化。每天从汉军射出的箭矢达到10w支。

弩的致命缺点,设计速度。 平均45s时间。应付骑兵冲锋,全力冲刺60千米/h,600米作战距离,40s冲到眼前,仅2次射击,抵挡旋风般的匈奴骑兵。

分为3组,古代将领将弩手编为3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待发状态,进弩。第三组,张弦,上弩。

循环不断,第一组退回去。保持连续射击。轮射的方法。最初的火器也是这个问题。需要其他兵种保护,讲究协同作战。因为弩是步兵军团主力。

史料记载,培养一个弓手3年。因为弩的精巧结构,解放了人力成本,只需要2-3天。

身上都带箭壶。

独有部件,望山。精度保证。有标尺,说明一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射击过程中的抛物线原理。并应用到作战中。

根据目测距离和刻度,调整发射距离。三点一线。

十天后箭矢耗尽,被攻破,投降。坚守时间和杀敌数量。

汉唐马匹多,就重视弓;如果少,弩就多。

机械的发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

淡出了制式武器的行列。

第三集 陌刀0724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第三年。杀入唐军。

唐将李嗣业,和2500个兄弟,格外镇定。

骑兵的克星,陌刀队。

最为血腥的利刃。被和马一起劈两半。

唐代兵书《太白阴经 器械篇》记载,威力大,锋刃所加。砍杀下,血流成河。

唐代大明宫遗址,禁止这种杀伤力巨大的兵器陪葬,所以没有一件陌刀文物出土。

史籍对陌刀的记载寥寥数笔。

劈斩草席,是各国测试刀剑锋利度的标准测试方式。

纤维组织丰富,韧性高。体现人穿上衣服以后,接近人体。

复原的汉剑。

锻造刀剑的精湛技艺。

由于马镫的芳名,南北朝的骑兵战力加强。

北宋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面,掉(木字旁)刀、叁尖两刃刀也许就是陌刀的继承者。郭子仪像。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打造。

据记载,《新唐书-张兴传》陌刀50今重,11千克,对于实战兵器来说,几乎达到了重量的极限。

属于特种部队的兵器。负责应付危急的。斩透重甲的骑兵?

古代士兵体能测试的标准,持刀连续前刺五十次。测心率,增加了多少。70变成130次,刚刚进入中等运动强度,还有很大潜力发掘。

经常练武的人,动作和发力协调,会省力。否则他不行,就说明这刀比较重。

千里挑一。逼近中军大帐。被击溃,则整个军队的士气将被击溃。

人马俱碎。

南北朝时期,经过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的改良,灌钢技术日益成熟,宿铁刀一击可斩断三十札铠甲。

生铁从炼铁炉内流出,与范内非常薄的熟贴片或铁丝高温融合,进而得到含碳量较为合适的钢。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大批量生产。

经推广,形成了当时的主流炼钢法。

高度发达的冶铁技术,保证。

除了优质钢材,还需要优质工匠长时间打造。成本昂贵。

两把陌刀相当于一匹战马。

12500人唐的部队,佩刀 八分 10000口。陌刀 两分 两千五百口。

制式兵器,大规模装备,盛唐才行。

什么养的刀法?

陌刀对最小的50人一队,覆盖的横队的宽度,应该是二十步的距离。一个陌刀手只能对自己身体的正前方进攻,向两边挥动的余地是不大的。

如山如墙的刀光。

测试模型。怎样表现。 草席很厚,局部阻力还会更大。

模拟战马脖颈的草席卷,并没断,深度是一半。

从下面砍,双侧大动脉、气管、食管会砍断。从侧面砍一侧大动脉断裂,战马也会死亡。受到这样创伤的战马必死无疑。

没能发挥陌刀的最大威力。

每个人用法不同,用不同的砍法。使用不同的握刀方式。国际比赛劈斩冠军。

马匹的话,当即就要死亡了。几乎横断。

极限威力?

在草席卷上披上带骨的猪头。模拟战马躯体。超过马的驱干强度。测试模型超过战马的强度。

凭人的一次砍击力,猪站的情况,能横断。马的驱赶够呛,和古代记载差不多。杀伤一匹战马绰绰有余。

仅靠兵器的锋利和个人的勇武还不足以成就陌刀的传奇。

要想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陌刀队要和其他兵种配合,才能将陌刀的威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陌刀在战场当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在步骑对战当中呢,可以有效抑制敌人骑兵的冲击。下砍可以斩马。

另外一点,是双刃长兵,长度达一丈,灵活调度,机动部队。

最前方弓弩兵,然后长枪兵,两翼是骑兵。屹立在最后方是充当救火部队的陌刀兵。

骑兵一旦突破由弓弩和长枪组成的防线 ,在即将突破军阵时,陌刀队会及时赶到突破口,要刀墙杀伤或阻拦敌人,避免己方陷于全军覆没的危险。

在陌刀翻飞之中,陌刀队阻挡住了骑兵的冲杀,将本已涣散的军心安定下来。四处逃窜保命的战士开始重整旗鼓,向安氏叛军发动反攻。

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戎马生涯。

尽管陌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唐代以后,叱诧一时的陌刀迅速退出了战争的舞台。留下诸多谜团。

陌刀制作成本非常高,所以军队配备的话,一小部分。战锋队。

使用、生产、维护的代价都很大。劈砍造成损坏,很困难。随着战争的演进和技术手段的发展,从战场中消失掉了。

到了宋代,长柄刀发展出繁多的样式,大多单刃的弯刀样式,一直延续到长柄刀彻底退出主战兵器的序列。

无缘目睹一代盛世的安邦利器。

第四集 铁骑锋芒0724

欧洲联军 vs 蒙古铁骑

复原的对方装备。

简易皮夹 vs 全装铁甲。

出动了全部的重装骑士。但积蓄的力量没有释放。

轻装的蒙古骑兵保持距离,迂回战术,弓箭消耗。使长枪兵、骑兵没有用武之地。

蒙古军的60%是轻骑兵,是中坚力量。任务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掩护支援。

主要兵器是大名鼎鼎的蒙古攻。

工艺和杀伤力。

蒙古族小孩出生前做出一把弓,4、5岁开始玩。都会骑马射箭,人人皆兵。

十几种制作材料,历时3年,看似普通的蒙古牛角弓,凝聚着传承数百年的经验和智慧。

型号众多的箭矢中,挑选2种,重箭和轻箭。

蒙古族无后方作战,补给取自于战场的狩猎。

远用轻箭,近用重箭射的更猛一些。

36.2m/s,42.0m/s。 180米轻箭, 134米重箭(重心不同)。射程不同。

海日很。蒙古汉子。

下马步射,用长工,箭头轻一点,箭杆较长。马上骑射,用短弓,箭杆短,为了杀伤力大,箭头可以做的比较重。50秒左右才会发箭。

欧洲重甲骑士,恐怖的防御力。

杀伤力对比。仿制的欧洲板件。

完善的战术。

深度都在8厘米,伤口大,轻箭不到5厘米,伤口小,细。

中者立毙。

一边逃走,一边射箭。

此时两翼的蒙古骑兵队本阵发起冲击,欧洲的弓箭手和十字弓手射击。

蒙古的铠甲,非常轻,对弓箭有神奇的防护力。

简单的内衬皮夹是他们的全部防护。

测试小组。普遍装备的十字弓。

皮夹内衬棉布 vs 皮夹内衬丝绸。

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对于强大动能,阻力微不足道。但还是斯袍被带进去了。棉布透了,没用。

主要防护是牛皮甲和铁叶甲。但还是进入身体的,有生丝、生绢的包裹,比较容易拉出来,否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可能化脓、感染。

欧洲联军的斗志当然无存。

沉重马蹄声传来,蒙古重骑兵终于出场,蒙古弯刀。让科罗曼彻底崩溃。

蒙古军队的进攻战术极为简单。他的战斗队列一般为5横队。两列重骑兵在前,三列轻骑兵在后。

当靠近敌军,三列轻骑兵越过重骑兵向前推进。然后向敌人开始远程武器的进攻。

敌人的阵线会在这种密集的乱箭袭击下动摇甚至溃散,当进攻的时机来临,重骑兵便发起冲锋,给敌人致命性的一击。

游牧民族不愿打硬仗,无后方作战,没有医疗条件,人员数量比农耕地少。打的是非接触战。

在马上用骑射的方法逐渐消耗对手。相对刀、矛的攻击距离,骑兵要控制在25 - 50米内。

除非他觉得对手被打垮了,才会投入重骑兵,进行接触战,才会有冷兵器的撞击。

早期蒙古人不是用弯刀,而是用契丹人常用的长刀。后来在于西亚的交中,认真研究了弯刀的受力优点,又结合了长刀的厚重和朴刀的锋利,改进材质和锻打方法。引入汉族的热处理技术,于是削铁如泥令人胆寒的蒙古弯刀诞生了。

为了弥补锁子甲的防护力,一些精锐的欧洲骑士,开始装备板甲,甚至出现了全装甲的骑兵。

没砍断,长条的凹陷,1.5厘米,1.5公分。

根据记载,蒙古骑兵装备多种多样的短兵器,比如短斧、狼牙棒等。

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比较有名的是叫做骨朵的兵器。类似长柄锤。

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藜型的重铁器。

看起来简陋无比的兵器,据说在破甲上有非常好的功效。

胸甲,凹陷型骨折,将近1公分,厘米左右。

皮肤没有什么损伤,但是钝击力的向内传导,造成脊柱骨折。

原始粗糙的武器,简单有效的战术,看似军容不整的蒙古骑兵,让所有敌人为之胆寒。

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在蒙古军的反复冲杀下,被一举击溃。

先用比较弱的兵,冲你一下,把你引到一个预设的阵地,这时对方的骑兵马已经垮了,跑不动了,而等在那里的马都没动。

然后用自己的冲力来解决对手。

灵活狡诈的战术,从小训练的骑兵战士,经过战火淬炼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耐力超群的蒙古马,这些条件的叠加与融合,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传奇军队 - 蒙古铁骑。

第五集 神机枪炮0725

蒙古兵,大明王朝。宰相于谦。

王牌精锐,神机营。一支传奇部队。朱棣。禁军三大营之一。

比西班牙火枪兵早了一个世纪。朱元璋起义出就有了。

国家级的战略部队。

禁卫军一部分。几千人样子。

神枪,从国外引进,大量复制。长枪管。

发射弹丸或箭支。

手工调配,复制火药。

和现在黑火药的组配基本一致。

十克,三钱火药。考虑现在纯度高,定在四克。

先装火药,装个木块,硬,木马,防止漏气,提供更大动能,最大射程300步。接近AK47的最大杀伤射程。

实测80米。

射程没意义,精度和杀伤力。手枪能打8,9百米,但有效就50米杀伤。

现在轻武器,打四发弹,算平均弹道和间隔距离。有误差是装药量误差。

制作火药是用石碾子碾,可能颗粒不均匀。方向是准的。

精度一般,射程一般,但杀伤力强。所以神枪作为前期的主要武器。

梦魇般的蒙古兵的冲击速度。

火铳,早期轻型武器,圆形弹丸。1449年。5000人装备3000多。相当于现在制式步枪。

不需要木马辅助。都是有一个火药引线的。

47.1m/s初速。

装填火药,然后要用棍子捅进去,压一压。

划时代,是火器的武器。

明朝对付北元骑兵,都是火铳居前,骑兵居后。

装填速度,分三排。精度远远超过了神枪,冷热结合的武器。

肥皂刨开可以看里面的弹道。外置铁质鳞片甲。比较平均。

都不容易破甲。进去几公分也失去战斗能力了。

侵彻力,箭强于圆头。所以现代弹都是尖头。

作为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不大。

所谓对方的心理威慑。

铅弹。

中间有个突起,放火药,有空气,点燃引线。

三眼铳,轮番发射。30mm -> 15mm的直径。尾部可以接不同的木杆。初速56.8m/s,明显高于火铳和神枪。杀伤力,打入组织13.5cm,单眼火铳损伤不深3.5cm。同属初级火器。

躯干、四肢。

进去很小,里头大伤,出口很大。

近战中做打击武器。实战化的设计受到欢迎。 身管从440mm -> 400mm.

打到胸腹腔,也是进入体腔,当时不死,以后并发症也不行。

对密集阵型的毁伤概率高。鸟铳有了,军队还是三眼铳。

用火器的化学能克服骑兵的生物能。火器居前骑兵居后的战术起作用。

神机营地球上最早的火枪部队,利用地形打了胜仗。

北宋到明末,中国一直引导着火器的发展潮流。

当清朝,为了维持弓和战马,所以将火器打入冷宫,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悲剧。

第六集 铁戟·钩镶0725

公元2,东汉末年。

孙权去打曹操,战略要地,合肥。张辽。

800大军,决死反击。一杆铁戟。

三国志-张辽传。

汉代铁戟,有出土。

横跨8个世纪的制式兵器。我国独有的古代武器。

外形独特。极具攻击力和杀伤力的武器。持戟百万的光辉岁月。

是矛与戈的结合。

冶铁技术的发展,由青铜材质发展为铁质。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百炼钢技术,推进,戟首是铁制。

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并通过渗碳,锻炼成钢。

保证强度,一整块钢铁上制作戟首。

戟诞生时,正式战车驰骋的年代。当时矛和戈多,所以融合。一件兵器,两种招式,

一刺,二推,三啄,四割。双方交战错身时,可以回手一勾。五个基本招式。

家畜的人体结构和人相似,来做杀伤力测试。披了一层皮甲。

这是父子啊,武术家。

啄击这个动作,需要腰胯扭转的力量,加上上肢配合。给脊柱的椎体打穿。

优势?戈和戟,称为勾兵。

在古籍记载中的终极招式。

身体的运动形式和距离来看,短,所以杀伤力要小。

往头部招呼,勾。十指俱断。

毛遂,楚国军队强盛,持戟百万。

钩镶,和铁戟出现在同一块时刻上。为什么?

由长勾与小盾牌结合而成,中间的小盾通常被称为镶。结合上下两端的勾。

百炼钢技术。

造型奇异,和实战兵器很难联系。像是祭祀中所使用的法器。

兵器,一定具备攻击力。但更多用于防守。进攻,10次有八次攻击不到。

杀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于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

橡胶假人。防御面积小,遮蔽不到。对弩箭起不到防御作用。

勾镶勾到长矛,对方也会退回去,继续进攻。

难道是与铁戟作战的? 勾住后,反手刀猛劈对方。对方钝回去可能性很小,我迅速进攻,对方没有回撤的时间。

勾住对方后,猛转身,踏步转身,进攻速度加快。

等铁戟出现,迅速上去压制,然后撤回来。

勾住戟的小支。然后劈砍,逼对方脱手。兵器霸主戟遇到了克星。

使用、训练、装备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重。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灵活的控制他。

制造的时候,比环首刀、盾成本要高很多倍。难以大量推广。

南北朝时,戟大量装备,钩镶有奇效。由于重甲骑兵的流行,铁戟的破甲能力弱,被破甲能力更强的马槊取代。

专门用来克制铁戟的钩镶,也一同落寞。

精彩对决定格在画像石上,留给后人遐想。

第七集 槊·明光铠

公元630年,阴山草原,唐李靖,东突厥。

冲锋,骑兵。

闪着金光。

明光铠。

阻挡箭雨。

冷兵器时代防护性能最好的铠甲之一。

甲胄复原。

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最为昂贵。

唐朝国力强盛,装备精锐部队。

圆护,闪光。胸前2块圆的。有一定弧度,箭矢打滑。后片保护后心。

防护的都是重要部位。

重36千克。

测心率的仪器。跑步机400米的奔跑。模拟一次作战带来的体能消耗。

不适合步兵,适合骑兵。

接受突厥主战兵器的攻击:长矛、弓箭、单手长刀直刃的。

披挂铠甲后的防护力,测试。

八十磅复合弓,十米,弓箭使用透甲锥。

突厥刀。和唐刀,外观相似,装饰不同,文化不同。

马上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吊挂比较好。

南北朝,出现铁器盔甲,所以破甲为目的的兵器。

杨志劈砍铜钱展示刀。

稳准狠的劈砍方法。一刀八枚铜钱。

没斩断圆护,只留下了一刀深的刀痕。若是要害部位,可能肺部挫伤内部震荡等。但大面积受力不会造成肋骨骨折。

还配备了极具杀伤力的武器。槊,是矛得一种。一丈八以上。尉迟敬德、秦琼。

长、重。有的马镫,使用两丈四的大家伙。

槊首达到50厘米,远超矛首。两刃杀伤力,并提高杀伤力的动能。

不会有枪的那样灵活的招式。

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套马杆完全一样,轻轻拨开对方兵器,然后旋刺过去。

马镫发明后,骑兵快速发展。战马和骑兵都披甲。

装备了800年的,破甲能力不足的戟被淘汰,槊成为破甲能力最强的骑兵兵器,迅速崛起。

硬碰硬的战斗中,唐军几次进攻变彻底击败突厥部队。

东突厥彻底灭亡。

重骑兵的高速冲锋发生在决胜的时候,相向冲锋,速度达到33KM/小时。

冲车的冲击速度设定为每小时33km,槊获得强大的动能。

并没有有效的穿透圆护。

冲刺的伤害,挑落马下,撞击,丧失战斗能力。脊柱撕裂。人体有甲片,人也收到严重损伤。还是能够致命。

矛轻只能穿刺动作,槊粗重,不不能扎穿,把人打飞,重击,内脏、骨头等。没击穿,但产生了足以致命的杀伤力。

攻防兵器都没收到严重损坏,侧面验证了两件著名兵器的实用性能。

槊和明光铠的巅峰对决。感受到盛唐时期的国力强大。昂贵武器,还有横刀。最为精锐和昂贵的武器大量装备。

精锐骑兵,进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为唐王朝击败强敌奠定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公元6世纪被北方民族阿瓦尔人传导了西方,自此板甲和骑枪成为了西方骑士的标志,并且主宰了1000多年的欧洲战场。

第八集神臂弓-铁浮屠

公元1134年2月,川陕咽喉处的仙人关,成为宋金两国的必争之地。

驻守的时宋将吴玠和三万将士。

烽烟滚滚,杀气咄咄。

陕西进入四川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完颜兀术,十万。铁甲劲旅。

铁浮屠,铁塔,重甲骑兵。人马都有甲,头盔覆盖颈部。

从战国到隋唐,铁甲都是通过加热锻造的方法进行加工。

宋代,冷锻甲。可能是铁浮屠用的。

甲片的一种制造工艺,冷作硬化,韧性、坚固。耗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更致密和坚硬。

经过冷锻和打磨的甲片,还要经过一种烧蓝的工艺处理。获得光泽耐腐的表面氧化层。

宋朝铠甲是有1825块甲片构成,重29千克。49斤12两。

测试,运动前后心率,加配重。

把甲举过头顶。用手指头测心率。比运动前,164次,增加78次。到达运动强度的80%。

装备精良,体魄超人的部队,战斗意志也极为顽强。

不是主力,但是精兵。50一队,前20个重甲,后面是拿弓箭的轻骑兵。前面都牺牲了,后面穿上铠甲继续攻击,敢死队式的部队。

宋军要用什么来突破坚固的盔甲呢?

弩历来式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有效武器。弩与盔甲的攻防竞争持续了一千多年。

蹶张弩,出现于汉代,改进,到宋代。

先挑战锁子甲,轻易穿透了,8厘米,胸部透了。没有这么厚的肌肉。

弩比反曲弓好上手一些。

用冷锻甲,没突破。一片压一片。只1公分,1厘米。压叠一下,破甲了都没扎到肉上。

骑兵、重甲、弓箭和坚韧的意志。金兵的四个制胜法宝。

神秘的远程武器,神臂弓。阻挡金兵的利器。

一种强弩,尺寸和张力都比一般的蹶张弩强。将单兵弩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曾被成为宋朝第一利器。

神臂弓的发明,甚至引起北宋朝野的极大关注。

南宋的战略是防御性战略,是以战求和。战术要求是以步制骑。

在战术要求下,武器,要在尽量远的距离内克制骑兵。适合宋朝战略战术的武器。

弓弦张力将近90千克,安装弓弦要很多人一起才能完成。。张力测试,定格在73千克。

射程能达到多少? 记载能达到300米。激光测速仪。估算距离。

54.8m/s。射程接近200米。

后坐力很大,震的膀子疼。

2.27日交战,宋金交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27日一天,金兵被击退30多次。

准确度是投射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记载中180米命中率50%。

兵器杂志编辑。

测试距离90米,能瞄准,并展示破坏力。奥运会公建项目的最长距离就是90米。10箭中,5箭上靶。

野外有风的情况下。

宋金武器的终极对决。

宋代尤其重视弩手的训练和考核。宋朝弩手的力量达到战国时代的2倍以上。

持续了6天战斗。双方都展现了作为军人令人敬佩的一面。

金兵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和无畏的精神。

完颜兀术占领四川的计划以惨败告终。对巩固南宋的半壁江山至关重要。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的巅峰。

元明清三代,骑兵都比宋朝多,骑兵发达需要弓,不需要弩。弩手地位下降。尤其明朝出现了火器。

步兵弩不再适应战场需要。

传奇武器,从此消失。

第九集打击兵器-冷锻甲

南宋高宗年间,牛头山下。在营中压抑多日的岳家军终于出战了。

完颜金蝉子,金国大将。之前明将都击败了。无论谁出战,手中的擂鼓瓮金锤,都能轻松击败。

小将岳云,八棱梅花亮银锤。

不是军团厮杀,国家最顶尖的战将的厮杀。

《说岳全传》,历史上未必有。岳云有这个人。

锤,多为铁制,春秋战国就有,典型的利用杠杆原理的武器。

锤头动能大,远超棒类。打击兵器。对付盔甲。

48Kg的铁锤。

羽毛球,运动员,有傲人的上肢力量。拉力传感器。转成电信号。

编辑,36公斤。运动员,57公斤。

肌肉比普通人强。

运动前心率,61次。手腕测脉率。

和武术老师学套路。

没法挂挡,没法进攻。

李克峰。军事专家。

5 - 10斤就够了,打击靠速度。双剑、双锏。

面对铁浮屠。

西夏冷锻甲片。厚薄均匀,孔眼整齐划一。

冷锻,就是今天的冷轧,提高表面硬度。

冷锻甲成为重骑兵的标准装备。

武经总要,宋朝步兵武器,设计和制造工艺极大的提高。

刀剑,当时的工艺是夹钢。所以弯刀较多。

形制,短、宽、重。

手刀,宋代最重要的短刀之一。可砍可刺,能破重甲。

创沿整齐,平直,创壁平滑。刀,锋利。

砍断甲片的绳子。

冷锻甲对利器的防护可见一斑。重量比明光铠轻,被西夏发明。

金国军队兴起非常快,用30年打败了辽,和北宋。

铁浮屠和拐子马。

陕西的富平大战,双方投入了全部的精锐部队。结果宋朝功亏一篑。丢掉了整个陕西。

所以古老兵器复活了,锤。岳云。颖山之战中,所以,金兀术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kg的锤子,经过运动专家的建议。

动能(速度和质量),133.65焦耳。汉弩,一些50焦耳。现在火器都是几千焦耳。

近身格斗中,躯干是最容易攻击的目标,首选。其次是头部。

颅骨粉碎性骨折。脑组织真人的豆腐差不多。

甲片变形,正面表皮没什么损伤。脊柱明显有两处张开,动能传导进去。肝脾估计也要损伤。

打击兵器宋代达到了巅峰。各种样的。

北方的游牧民族,最早喜欢,棍棒骨朵,鞭锏。工艺不行,喜欢简单的,成本也小,制作容易。

生产刀剑难度大。

金有狼牙棒,宋有天灵盖。当时的市井留言。

长柄狼牙棒,重达18kg。

冲车,模拟骑兵的冲锋。腰椎肯定骨折。腰髓受伤。胸部损伤,死到这里,心脏、肋部骨折。

或来面对主要以远程兵器为主的蒙古骑兵和射程威力不断增加的火器,冷锻甲和打击兵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生相克的宿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