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助力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助力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

时间:2020-06-02 20:54:56

相关推荐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助力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

这个夏天,很多家长最关心也最操心的,无疑是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高考结束刚过去一周,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临近,如何挑院校选专业,又开始提上日程。哪个院校更有知名度,哪些专业更吃香,选择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该让孩子留在身边还是奔赴异地城市上大学?好多问题萦绕在家长和考生的心头。

对于高考志愿规划这种事关人生转折的重大抉择,很多家长和孩子面对数量庞大的院校和琳琅满目的专业,确实很难做出最终的选择,毕竟选择好坏或优劣,都是改变人生轨迹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还得放眼未来就业或者出国留学。小编今天特意为家长们、考生们带来了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希望从大学生就业层面,给家长和考生提供一个更客观也更符合现实的参考。

麦可思研究院对15.2万名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进行了跟踪评价,在这个6月正式发布了完整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报告显示,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

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届(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届下降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的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届增长2.1个百分点。

以下为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原文(经多知网整理):

一、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和去向变化

1.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高职高专就业率稳中有升

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图1)。

图1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2.由于深造比例持续上升,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未明显增加

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届(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图2)。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届下降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的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届增长2.1个百分点(图3)。

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届(4.5%)略有下降;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较届(8.1%)低0.6个百分点(图2、图3)。

图2 届本科毕业生去向分布

图3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去向分布

二、各专业就业情况

1.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其次是管理学(92.7%);最低的是法学(85.1%)(表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8%)、能源与动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7%),其次是公共事业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均为93.3%)(表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食品药品管理类(94.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7.1%)、电气化铁道技术(95.9%)、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5.5%)。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艺术学、经济学、理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较多。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毕业生就业率上升较多。

表1 ~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

单位:%

*哲学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表2 ~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率

*法律、公安专业大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2.度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

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绿牌(表3)。

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电气化铁道技术、社会体育、软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其中,电气化铁道技术、软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届绿牌(表3)。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

表3 本科、高职高专“绿牌”专业

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其中,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连续三届红牌(表4)。

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法律事务、汉语、初等教育。其中,语文教育、法律事务、初等教育连续三届红牌(表4)。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

表4 本科、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注:黄牌专业是指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三、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雇主、地区变化

1.民生行业成就业增长点,传统制造业就业比例下降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行业是“中小学及教辅机构”(就业比例:12.7%),较届(就业比例:8.6%)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在“民办中小学及教辅机构”“公办中小学”就业的届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为6.6%、6.1%,较届分别增长了2.4个、1.7个百分点。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其他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届增长2个百分点)、“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较届增长1.4个百分点)(表5)。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最多是行业是“学前、小学及教辅机构”(就业比例:6.6%),较届(就业比例:3.5%)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在“民办学前、小学及教辅机构”“公办学前、小学教育机构” 就业的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分别为4.6%、2.0%,较届分别增长了2.1个、1个百分点。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其他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如财税)”(较届均增长1.2个百分点)(表6)。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较多的行业是“机械设备制造业”(本科就业比例:2.4%,高职高专就业比例:2.9%),较届分别下降1.9个、1.6个百分点,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本科、高职高专较届分别下降1.5个、1.9个百分点)、“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本科、高职高专较届分别下降1.5个、1个百分点)(表5、表6)。

概括来说,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成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增长点,传统制造业招聘比例下降。

表5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上升、下降最多的前三位行业

表6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上升、下降最多的前三位行业

单位:%

2.教育、媒体、互联网相关职业社会需求明显较多,机械、销售相关职业社会需求明显减少

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中小学教育”,就业比例为19.3%,其后是“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5.9%)、“行政/后勤”(14.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8.9%,其后是“财务/审计/税务/统计”(8.1%)、“建筑工程”(7.9%)、“行政/后勤”(7.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前三位职业类分别为“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媒体/出版”,近五届就业比例依次上升了3.2、2.0、1.9个百分点(表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前三位职业类分别为“媒体/出版”“幼儿与学前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近五届就业比例依次上升了1.6、1.3、1.2个百分点(表8)。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较多的前三位职业类分别为“销售”“建筑工程”“机械/仪器仪表”,近五届就业比例依次下降了2.9、1.7、1.6个百分点(表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较多的前三位职业类分别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销售”“机械/仪器仪表”,近五届就业比例依次下降了2.7、2.1、1.8个百分点(表8)。

表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上升、下降最多的前三位职业类

单位:%

表8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上升、下降最多的前三位职业类

单位:%

3.民企、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

~届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50%上升到54%,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11%下降到7%(图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65%上升到68%,而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18%下降到15%,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9%下降到6%(图5)。

图4 ~届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图5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于直辖市的比例(17%)较届(19%)略有下降,就业于副省级城市的比例(30%)较届(27%)有所上升(图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直辖市的比例为11%,就业于副省级城市的比例为28%(图7)。较大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本科:53%,高职高专:61%)(图6、图7)。

图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类型分布变化

图7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城市类型分布变化

4.“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届的25%下降到了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届的22%上升到了届的26%。另外,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届的18%上升到了届的24%。

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届的27.9%上升到了届的37.3%。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60%)最高,其次为天津(58%),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45%)(表9)。

表9 在各城市就业的~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注:1.这里统计的“新一线”城市选取了“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数量最大的前10个城市,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2.外省大学生指家乡所在省份与就业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学毕业生。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1.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收入低、发展空间不够是不满意主因

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其中,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68%、65%(图8)。

图8 ~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65%,高职高专:67%)、“发展空间不够”(本科:53%,高职高专:53%)。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8%,比届(66%)高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9%,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6%。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学科门类是教育学(73%),就业满意度最低的学科门类是工学(67%)。在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73%),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59%)。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是教育业(75%),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类是采矿业(5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是教育业(72%),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类是采矿业(51%)。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类是经营管理(79%),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5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类是经营管理、中小学教育、幼儿与学前教育(均为75%),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50%)。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6%),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均为67%)。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2%),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64%)。

从不同城市来看,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表10)。

表10 届、届本科毕业生在各主要城市就业的满意度情况

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

2.届大学毕业生月入4624元,应届毕业生薪资持续增长

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其中,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比届(4376元)增长了759元;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比届(3599元)增长了513元(图9)。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3271元)。

图9 ~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变化趋势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23元(本科:7441元,高职高专:6005元),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726元(本科:4042元,高职高专:3409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了2997元,涨幅为80%。其中,本科增长了3399元,涨幅为84%;高职高专增长了2596元,涨幅为76%(图10)。

图10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与届半年后对比)

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月收入为6525元,高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117元)1408元;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生月收入为5121元,高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4221元)900元。

图11 届大学毕业生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月收入

3.从事IT类职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高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是交通运输大类(4691元),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3621元)。

在本科主要专业中,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软件工程(6733元)、网络工程(6597元)。在高职高专主要专业中,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空中乘务(5503元)、铁道工程技术(5186元)、软件技术(4995元)(表11)。

表11 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排前10位的主要专业

单位:元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届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8169元,高出该学科门类半年后月收入(4313元)3856元,涨幅为89%;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教育学(6093元),高出该学科门类半年后月收入(3698元)2395元,涨幅为65%。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届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电子信息大类,为6901元,高出该专业大类半年后月收入(3673元)3228元,涨幅为88%;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5160元),高出该专业大类半年后月收入(3227元)1933元,涨幅为60%。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月收入最高,为9855元,高出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4953元)4902元,涨幅比例为99%。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月收入最高,为7610元,高出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3830元)3780元,涨幅比例为99%。

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10470元,高出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017元)5453元,涨幅比例为109%。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8064元,高出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4148元)3916元,涨幅比例为94%。

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近五年维持稳定;医学类专业相关度最高

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近五年维持稳定。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1%、62%(图12)。

图12 ~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93%),其次是教育学(84%);最低的是农学(57%)。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药卫生大类(90%),其次是土建大类(71%);最低的是旅游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均为51%)。

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本科:38%,高职高专:32%),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本科:21%,高职高专:26%)。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比届半年后(66%)低5个百分点,与届三年后(61%)持平。其中,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比半年后(69%)低4个百分点;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6%,比半年后(62%)低6个百分点。

5.应届毕业生离职率基本稳定;艺术相关专业离职率最高

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近五年毕业生离职率稳定。其中,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3%、42%(图13)。

图13 ~届大学毕业生离职率变化趋势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届医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低(13%),艺术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31%)。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届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低(2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53%)。

在本科主要专业中,表演(41%)、戏剧影视文学(40%)、动画(38%)等专业的届毕业生离职率较高。在高职高专主要专业中,室内设计技术(61%)、金融与证券(58%)、图形图像制作(58%)、营销与策划(58%)的届毕业生离职率较高。离职率较高的专业多为传媒、艺术、营销相关专业(表12)。

表12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十个专业

单位:%

届大学毕业生中,98%的本科生和99%的高职高专生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本科:46%,高职高专:44%)、“薪资福利偏低”(本科:43%,高职高专:48%)。

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2个雇主工作过,与届三年内(2.2个)持平。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为2.0个,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2.4个)(图14)。

图14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与届三年内对比)

有39%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33%有2个雇主,7%有4个及以上雇主。有24%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32%有2个雇主,16%有4个及以上雇主。

届本科设计学类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最多(2.5个),护理学类、临床医学类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最少(均为1.3个)。届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最多(均为2.8个),护理类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最少(1.8个)。

6.四成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转换职业

有40%的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转换了职业(本科:31%,高职高专:49%),与届三年内该指标(40%)持平。

在本科各学科门类中,届艺术学毕业生三年内的职业转换率最高(40%),医学毕业生三年内的职业转换率最低(12%)。在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中,届旅游大类毕业生三年内的职业转换率最高(63%),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三年内的职业转换率最低(28%)。

7.超四成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转换行业

有43%的届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转换了行业(本科:35%,高职高专:50%),与届三年内该指标(43%)持平。

在本科各学科门类中,届艺术学、管理学毕业生三年内的行业转换率最高(均为42%),其次是文学(41%);医学毕业生三年内的行业转换率最低(15%)。在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中,届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毕业生三年内的行业转换率最高(均为61%),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三年内的行业转换率最低(27%)。

五、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1.毕业三年后有6.2%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创业存活率下降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较届(2.9%)略有下降。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6%)高于本科毕业生(1.8%)。

有6.2%的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本科:3.9%,高职高专:8.4%)。

届毕业即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有44.8%的人仍坚持自主创业(即存活率为44.8%),比届(46.2%)低1.4个百分点。

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19.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14.8%)。

2.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优势明显

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131元,三年后为11882元,涨幅为132%,明显高于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4042元,三年后为7441元,涨幅为8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601元,三年后为9726元,涨幅为111%,明显高于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3409元,三年后为6005元,涨幅为76%)。

六、读研与专升本

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与上届基本持平;主要动机是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4.7%。其中,“双一流”院校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29.4%,非“双一流”本科院校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1.7%(图15)。

图15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变化趋势

在届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转换了专业,与届(27%)持平。其中,“双一流”院校为23%,非“双一流”本科院校为28%。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届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的是医学(26.3%),最低的是艺术学(6.2%);读研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医学(12%),最高的是管理学(44%)。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38%)和学校的牌子(25%)。

有6.3%的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了读本科,读本科比例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8.6%),最低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3.2%)。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主要原因是“想去更好的大学”(33%)、“职业发展需要”(25%)和“就业前景好”(2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