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怎么解释的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怎么解释的

时间:2021-10-21 18:14:57

相关推荐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怎么解释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

出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语本清叶绍本长诗《宋皇佑平蛮碑歌》:“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

惕惕后人”语本《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郑玄笺:“惕惕,犹忉忉也。

扩展资料:

由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12月13日,中国***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南京市首次举行公祭仪式。

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惛惛:读作hūn hūn。是专一、专心致志的意思。

整句意思是: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出自战国时期荀子创作的《劝学》,原文节选: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译文: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

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文章主旨:

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