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让孩子学会诚实——如何改掉撒谎的毛病

让孩子学会诚实——如何改掉撒谎的毛病

时间:2018-10-21 15:22:49

相关推荐

让孩子学会诚实——如何改掉撒谎的毛病

家长提问:儿子这两年经常撒谎,作业没写说忘带了,文具丢失说同学借走了。有时很小的事情随口就撒谎,我没少说他,他爸爸生气时也曾动手狠狠揍过他,但他就是改不了坏毛病。我既为儿子这样的不诚实行为感到愤怒,又找不到能解决的好办法。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

笔者很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和偶尔撒谎不同,孩子出现了习惯性谎言这样的行为,是绝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不能接受的。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品格教育中,诚实守信是一切的基础,直接关乎孩子未来的幸福度、人际关系和社会信用,是跟随人一辈子的无形资产。

那首先来科学地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撒谎,以及这种习惯性撒谎的成因。一、人类撒谎的动机撒谎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就是没有如实表达客观事实或真实想法,但背后的动机却是很复杂的。

人们撒谎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利他性谎言比如,为了客气——“您穿这件衣服真好看”;为了集体——运动会上,“我可以坚持到底,一点也不累”;为了安慰——“不要担心,病很快就会好起来”。我们称这部分为“善意的谎言”。

2.利己性谎言人们往往不能接受的是撒谎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地扭曲真相,编造事实。

这类谎言的心理动机通常有下面这几种:

(1)自我保护;

(2)谋取利益;

(3)恶作剧;

(4)夸耀和虚荣心;

(5)报复他人。

3.创造性谎言常见于年龄小的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低幼阶段,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真实世界,会把头脑中的想象和客观存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在2~4岁学会撒谎是思维进步的一个表征;而8~12岁的孩子,经常撒谎则要引起品格教育方面的重视。

二、关于撒谎行为,父母首先要了解一些新认知

1.儿童期撒谎现象很常见,是心智发展中的必经阶段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李康,带领团队花费了20多年研究儿童撒谎的课题。他们发现:小学阶段儿童撒谎比例高达80%,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略有下降。所以,小学阶段孩子撒谎很常见,因为这属于心智发展的必经阶段。所以,遇到孩子撒谎,父母不要过度反应,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撒谎带来的不良后果,树立正确的观念。

2.纠正撒谎要靠培养孩子内在的道德约束力

成人能识别出儿童谎言的比例平均为50%,无论他是否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习惯靠成人的经验和阅历来“拆穿”孩子的谎言,再去纠正这个问题。但其实这样做比较困难,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观念,使其形成内在的道德约束力。

人的良知系统会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内心强烈的罪恶感会抑制不诚实行为的发生。但当一个人撒的谎越来越多时,大脑产生的情感反应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大脑对这种行为越来越适应,慢慢会由小谎发展为比较大的谎言。

所以,父母一旦发现撒谎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及时地去纠正,避免积重难返,成为习惯。

3.奖励和惩罚不一定是培养孩子诚实的好方式撒谎、 欺骗行为背后的动因本来就是想得到好处或逃避惩罚,所以单纯采用奖励和惩罚并不能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

对数百名中国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奖励和惩罚会诱发小学生说谎和欺骗行为,并且对低、中年级影响较大,对高年级影响较小(内在道德约束力已逐渐建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惩罚越严厉的班级内撒谎的孩子越多。

三、如何有效纠正习惯性撒谎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小轩周日没有去补课,和同学在公园玩了一个上午,回家却说自己去上课了,但辅导老师已通知过妈妈孩子缺课,结果妈妈狠狠骂了她一顿。那么,下一次,小轩还会撒谎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这个案例中,假如:A说实话:“想和同学玩,不去补课了”,肯定会被父母骂一顿。B撒谎:如果老师并未通知父母,那她的谎言就不会被发现。

她会开心玩耍,并逃避学习,没有被责骂。C撒谎:被父母发现,被骂一顿。挨骂是和A一样的,但是多出了玩耍。

那么,两利相比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小轩会怎么选呢?用小轩妈妈的处理方式,孩子不仅说谎的次数会增加,而且说谎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下面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1.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贴标签撒谎的现象很普遍(包括成人在内),不能期待这种现象完全杜绝。只要不是上升到品格层面,造成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后果的,就不必太揪住一个问题不放,不然孩子会用更多的谎来圆前面的谎。就像上面的例子,小轩因为想要玩耍,所以对父母撒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孩子对于补课占用休息时间这件事存有异议,父母如果不能正视问题的根本,只揪住孩子撒谎这件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谎言。父母不能急于贴标签,做出人格评价或攻击,如“你就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你嘴里从来没有实话!”这些都是负面暗示语言,会强化不良行为。

2.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时,不要严厉而要温和有的父母会用责骂和吼叫来试图让孩子变得诚实,这是不可取的。美国儿童教育学家的实验结果证实:成人的追问越严厉,给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就越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撒谎的概率就越大。当孩子受到的外在威胁越大时,主动认错并选择“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可能性就变得更低。

当父母温和而有原则,孩子承认错误并进行善后处理的意愿就会更强烈。父母应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鼓励孩子讲真话。“你要是这次期中考试考得好,我就给你买想要的礼物。”成绩出来了,孩子真的考了全班第二名,父母却以要继续努力为由拒绝了孩子,那么下一次当再用同样的方式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当即表示“你骗人,再也不相信你了”。父母的谎言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比如,告诉孩子“打针一点儿也不疼”,孩子会感受到被欺骗,与其这么做,不如坦率地告诉孩子“打针有点儿疼,但是可以忍受”。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身边的人不说谎,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往往也不说谎。3.强化孩子内心的道德守则少讲道理、少唠叨,多使用启发式提问和换位思考,当孩子内心的道德守则被强化后,撒谎行为自然会减少。故事和经典对孩子的道德教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通过阅读其中的故事,感悟人物撒谎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会树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过多的唠叨和说教反而会削弱道德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诚信的约束不能仅仅来自外界,只有来自内在的自律和自身的道德追求,才是更长久的力量。

孩子10岁,已经学会撒谎了,我很生气,孩子欺骗父母应该怎样沟通呢?

防拐、防骗、防套路,家长该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要教育孩子背诵所有家庭成员的名字及电话号码,记得越多越详尽越牢越好,这样,一旦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慎走失,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告诫孩子不要轻易出门

要告诫孩子不要随便出门尤其是小孩子。孩子的先天好奇心会促使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假如父母不在家更要告诉孩子不要乱出门,更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有必要可以将门锁上。告诫孩子放学的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要收受一些陌生人的吃的、喝点东西,人心叵测,所以更要注意。

不被美食玩具等诱惑

告诉孩子,不可以没有家长的同意就接受别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告诉他们有可能存在的严重后果,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夸大其词说严重一点也无妨。孩子越小,越怕离开父母,所以你说严重一点,并经常说说,他们的防范意识就会强一些,从而坚决拒绝别人的诱惑。

设定接头暗号

和孩子设定一个只有家人知晓的暗号,这样在没有父母特别交代过的其他人,包括自己认识的人来接你放学、玩耍的时候,先和这个人对对暗号,如果对不上,坚决不跟着他们走。当然,这个暗号一定要好记,同时显得很自然,比如孩子问“你是王阿姨吧”,正确回答是“不是哟,我是大灰狼”之类,当然,你们可以隔一段时间换一个暗号的。

和陌生人保持距离

问路的时候要保持距离,不能靠近车身,外出最好与人结伴同行,不单独去僻静的公园街巷。你举一些简单的情景模拟,老人求助,帮忙提重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和善的阿姨说肚子疼,需要你帮忙到旁边车上拿药的时候,又该怎么办?问路希望你能带路,如何礼貌地拒绝。

孩子欺骗父母应该怎样沟通:

一、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喜欢模仿大人,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平时不说谎,孩子自然也不会说谎。

二、与孩子多沟通

平时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要帮助孩子去克服。

三、让孩子明辨是非

父母要从小教育好孩子,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帮助孩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自然就少犯错。

四、鼓励和表扬

父母要鼓励不说谎,对于孩子的诚实行为要及时表扬,让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

五、不打骂孩子

对于孩子说谎,有的父母非常生气,对孩子进行打骂,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长记性,其实打骂只会助长孩子的说谎。

六、让孩子弥补而不是认错。

需要重视的是如何让孩子改正错事。先表达你看到的事实,再询问对策,“我看到你把书全部翻下来了,地上到处都是,那现在我们该如何做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整理干净。过程中,我们教会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来弥补错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明白,犯错后没有惩罚,只有承担,扼杀孩子的撒谎动机。

七、允许部分无害的谎言

如果一些“谎言”只是她丰富的想象力产生的,我们可以给予一些宽松的氛围,试图去理解她说话背后真正的意思,如果孩子说“爸爸也穿裙子”,很有可能就是想念爸爸的一种表达。

八、建立诚实信任的关系

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诚实信任的关系。不能因为孩子怕打针,就随口哄骗说“打针不疼的”;不随口说不兑现的许诺。

大家都知道,孩子说谎是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的事。能不能纠正孩子说谎?完全可以!如何纠正孩子说谎,则是一个家长和老师必须掌握的技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