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

时间:2021-08-11 05:50:33

相关推荐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1

今天是端午节。

原来我只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三是古代百越民族祭祀的节日,四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传说曹娥的父亲被大水淹死后找不到尸体,曹娥就在五月五日跳进江里去找父亲的尸体。五天之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她自己也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女,就把她投江的这一天定为端午节。这就是孝女曹娥的故事。

至于还有其他的故事,那就下次再讲了。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2

端午节传说_端午节来历作文300字篇一

天有了大发现,我发现战国时代的屈原,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就这么巧,被我逮个正着。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跟他请教一些问题啰!

我首先对他被小人陷害,献上无限的同情,也告诉他,后人对他的楚辞,非常喜爱,也影响很大,他是诗人的老师祖呢!

他很高兴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对于自己被小人陷害的命运,早就在跳江的时候,得到了救赎,认命的在江底一待就是一千年。

这次是河神法外施恩,特地允许他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透透气,就刚好被我撞上了,这真是难得的奇缘。

屈原只能待到端午节,接着又要回汨罗江了,我得好好利用这几天带他好好逛逛,不多说了,我要出门了,等着我后续的报导吧!各位!

端午节的传说_端午节来历作文300字篇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过年的倒福、中秋节、还有端午节,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端午节。

传说楚国的皇上是一个昏君,只顾吃喝玩乐,屈原却说无效就投江自尽了,他投江时候还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因为这样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来了。

屈原投江以后两岸的老百姓划龙舟去救屈原,人们把江都找遍了,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在这个紧张危险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来,他说我们就不了屈原不要紧张,我们可以丢鱼和虾爱吃的东西比如:粽子、雄黄酒、蛋等东西去江里……

从此,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时间慢慢长久了,传统文化也慢慢流传下来。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3

尧相传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后来又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一直传为历史的佳话,由于尧能严于律己,关心人民,所以后世的传说多歌颂他的仁德和功绩。甚至把他神化了。

尧的生活非常节俭。传说他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里,屋内的大梁和柱子,都是用连刨也没刨过的原木做的,架起来就算了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穿着鹿皮做的袄,夏天穿着麻布衣裳;用的器皿也不过是些泥碗土钵之类,一点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可是尧对老百姓却充满了深厚的仁爱之心。如果有哪一个人挨了饿,尧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呀!”如果有哪一个人受了冻,尧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呀!”如果有谁犯了罪,受了惩罚,尧就说:“这是我使他陷入罪恶的呀!”在尧做国君的70年间,先是遇到过大旱,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阳,大地上的草木和庄稼都干枯了,尧就命羿射下9个太阳,解除了旱灾。后来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尧就命禹去治水,用了的时间,终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时人民虽然也过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对尧始终是衷心爱戴的,一点也没有怨言。难怪后来像孔丘这样的圣人对尧也大加赞扬,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大意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爱抚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爱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

本篇据《韩非子·五囊》、《谎苑·君道》(西汉刘向撰)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尧是远古时着名的仁君,这篇神话传说歌颂了他节险爱民的崇高品德。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4

白鸡岭是信宜市的一座名山,海拔1548米,位于信宜市白石镇与钱排镇的交界处,为白石河与钱排河的分山岭。岭下有白鸡村、白鸡寨、白鸡街等以白鸡命名的地名。

有一年,玉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间查看五谷收成,发现人间没有了太阳,一团漆黑,五谷不生,禽兽残害百姓,黎民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

他正要召集天宫里的大臣们商量办法,忽见东海龙王敖广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地跑进灵霄宝殿,扑通跪下,口里连叫:“玉帝救命,玉帝救命!”玉帝问明了原由,原来是那个太阳藏到海底不出来,没有多久,就把海水烧热了,烫得西海龙王和鱼鳖海怪受不了,都在狂蹦乱跳,本来平静的海面,不断掀起狂涛巨浪。西海龙王领着虾兵蟹将去驱赶太阳,前头的还没有靠近,就被太阳烤得受不了。西海龙王斗不过,只好让老大东海龙王熬广到天宫来告状。玉帝见事情紧急,非同一般,立刻决定,派太白金星去完成这件事。便赐给一对天宫瑶池上所卧的神鸡,由两位神仙带到长江岭山顶上,雄的早晨叫鸣,催太阳出海,雌的天黑时叫鸣,唤太阳回窝。

太白金星和炎帝拜辞玉帝,到了人间就把这对神鸡安放在长江岭山顶上。然后,乘坐六螭悬车,去东海督促太阳出海,起来工作。

这对神鸡,洁白的羽毛,鲜红的鸡冠,金黄色的嘴巴和爪子,绿色的翅膀和尾巴,长得非常漂亮。神鸡的冠子里长有灵虫,到时候就在鸡冠里起舞跳动,神鸡被抚弄得再也睡不着觉,就一声接一声地鸣啼。太阳听到天下的雄鸡都跟着神鸡引颈而鸣,吵得无法睡懒觉,只好起来。太阳一起来,黑夜马上退去,天下又一片光明。后来这对神鸡化作了长江岭的最高山头,被称为白鸡岭。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5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6

春节倒贴福字的传说故事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7

东方有个小国,叫有莘国。有一天,一个姑娘提着篮子到桑林去采桑,忽然听见不远处有婴儿的啼哭声。她寻声找去,发现一株老桑树的空心中,有一个胖娃娃,赤裸着身子,摇手蹬足,张着嘴巴大声啼哭。

姑娘很是奇怪,便将娃娃抱起来,去献给本国的国王。国王一面命御膳房的厨子把婴孩带去抚养,一面派人察访婴孩的来历。

不久出去察访的人回来向国王禀报说,婴孩的母亲原住在伊水的岸边,身怀有孕。一天晚上,梦见有神人告诉她说:“舂米臼出了水就向东边走,千万不要回头看。”第二天舂米臼果然出水了,她一面赶紧把神向她说的话告诉邻居们,一面照着神的吩咐向东边走去。邻居们有相信她的话的,都跟着她走;也有不相信她的,就仍待在家里。她向东走了大约有十里路程光景,惦念着家园和邻居,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忍不住回过头去一看——啊呀,只见家园已经浸没在一片白茫茫的大水里,汹涌险恶如狼牙一般的波涛正追踪在她和与她同行的邻居们的身后,恶狠狠地向着他们扑来。她吓得连忙举起两只臂膀,正准备呐喊狂呼,声音还没有发出喉咙,她的身子就在一瞬间变成了一株空心老桑树,站在大水的中央,抵抗住了激流,洪水在她的身后慢慢退去了。

过了些日子,采桑姑娘来采桑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在这株老桑树空心里的活泼可爱的婴孩。所有曾经和婴孩的母亲一同逃避洪水的邻居,都指证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于是婴孩就确定是这株空心老桑树的孩子。由于孩子的母亲原住在伊水岸边,后来孩子又当上了“尹”的官,因此人们就叫他伊尹。

伊尹在御膳房厨子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也成为了一名御膳房的厨子,烹调得一手好菜肴。同时由于自身的不断努力,读过很多书,掌握了很多学识,因而兼做了宫廷教师,教有莘王的女儿读书。

后来成汤到东方去巡游,到了有莘国,听说有莘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贤淑,便要求她做自己的妻子。有莘王知道成汤是个贤明的君主,对这件亲事非常满意,就按照当时的习俗,把女儿嫁送过去。

那时伊尹也很想到汤王那里去做事,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有用武之地,只是找不到去汤王那里的门路。现在趁着有莘王嫁女的机会,于是便毛遂自荐,申请做了陪嫁的臣子。有莘王本来也并不怎样重视这个生长在水边桑树里、脸孔上连眉毛和胡须也不长的怪孩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把御膳房厨子兼宫廷教师的伊尹,当作陪嫁臣子和女儿一起送过去。

伊尹伴随着女学生陪嫁到成汤那里,教师的本领一时还用不着,厨子的手艺在办喜事的时候倒可以大显身手。于是这个黑皮肤的矮个子青年,就背着鼎锅、抱着菜板,兴致勃勃地在厨房里安排着一切,把他的烹调手艺全部施展出来。

果然,他做的菜肴甚合汤王和宾客们的口味,得到了他们一致的好评。

汤王心里一高兴,便召见了这个厨艺高明的青年厨子。

由于他出身卑微,在召见他之前,人们怕他身上的污秽和邪祟触染到至尊至贵的汤王身上,于是便先拿香草来熏了熏他,拿柴火来烤了烤他,拿一些猪牛的血来涂抹在他的周身,直到人们觉得他身上的脏污都已除去,这才让他去见汤王。

伊尹见着汤王,自以为是展宏图、抒抱负的时机到了,便对着汤王,从山珍海味的烹调说起,一直说到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大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哪知道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汤王觉得这个青年精明强干,以后看待他自然就比别的御膳房厨子有所不同,但并没有把他提升起来担任什么重要的职务。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伊尹的身份和地位依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自觉在汤王那里没有得到重用,很受委屈,这才跑去投奔夏桀。

当时,夏国的人民都怨声载道,认为夏桀昏庸残暴,治国无方,东方的殷国却日益强大起来,汤王更是人心所向,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戴。伊尹把天下大势和个人出路两方面认真权衡了一番之后,毅然离开夏桀,仍旧回到汤王那里去了。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8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9

相传在数百年以前,有一条来自江南某地的商船运送一批货物到北方去。船行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风浪,狂风卷着巨浪,向商船打来。因为风浪来得太突然,船员们根本找不到可以躲避风浪的港口,只能听天由命。狂风刮了好几天仍不见停息,商船像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一样,孤零零地在大海上漂浮着。渐渐地,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吃没了,人们饿得奄奄一息。船长看到这一切,心急如焚,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刘公岛博览园。一天夜里,船长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他穿上衣服,来到船舱外。此时海天之间一片漆黑,寒冷的海风从脸上刮过,像刀割一样。突然,船长隐约看到远处有火光。他立刻大声地喊道:“大家快看啊!前面有火光!我们有救了!”这一线的生机立刻激起了人们强大的求生欲望。大家顿时精神抖擞,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当船桨,齐心协力朝着那有火光的地方划去。渐渐地,那火光越来越近,一座岛屿显现在人们眼前。

船终于靠岸了,大家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跳出了船,看见海岸边上站着一位老人,这老人满头白发,面色红润,手中高举着一个火把。人们一见,立刻拜谢说:“老人家,多亏了你为我们引航,我们才能划到这来,是您救了我们,谢谢您啊!”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老人微笑着说:“不用客气,能救你们我也很高兴!你们一定是又饿又累了吧?如果不嫌弃,就到我家歇息吧!”大家连忙再次道谢。

老人带着船上的人,走了不多远,就来到了一所房子前。屋子虽然不是很宽敞,却十分古朴亲切,一位热情的老妇人招待大家落坐后就急忙去做饭了。老人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老伴,我们两个人在这座孤岛上生活很长时间了。”

老妇人从屋里抓了一把米,淘洗好后,就放到了锅里。大家见了,都很纳闷,心想:一船的人,这一把米怎么能够吃呢?不一会儿,饭好了,老妇人一掀锅盖,锅里竟然是满满的一锅白米饭。十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大家一碗接一碗地吃,可是锅里的米饭却始终不见少。大家不禁暗自称奇。

吃完饭后,大家向老人道谢,说:“你们二位老人的救命之恩,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请问老丈您贵姓,这又是什么地方?日后我们也好回来报答。”

夕阳下的刘公岛老人捋着胡须,笑着说:“报答就不必了,我们夫妻俩一生喜欢帮助别人,并不图什么回报。这个地方叫刘家岛,我姓刘,叫我刘公就行。”说完,老人又取了一袋食物送给了船上的人,并送他们回船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船上的人到岛上去取水,可是寻遍了全岛,却没有找到昨晚的那所房子和救他们的两位老人。岛上青山耸立,树木葱翠,一片鸟语花香,根本不像有人居住过的样子。大家又回想起昨晚那奇怪的米饭,突然醒悟,原来救他们的是两位神仙啊!

后来,这些人开船又经过这个岛屿,为了纪念两位老人的救命之恩,大家集资在这座小岛上修了一座庙,庙里供奉着刘公、刘母的泥塑像,人们把它叫做刘公庙。每有船只经过这个岛屿,船上的人们都会下船来,到刘公庙进行祭拜,以祈祷他们在海上平平安安。后来,刘公庙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就把这个岛叫做刘公岛了。

端午节传说故事作文400600字篇10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天祝这块神奇高原的白牦牛,就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畜种。“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白牦牛这一广告因而闻名于世。成为天祝高原奉献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哥哥,祈祷山神给他和部落指出一条路。

这时,一个身穿战袍,骑着白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一朵五彩云向东方飘动。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部落的男女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当部落和牛羊快要走出一个石峡时,那些黑色的牦牛们,叫出了一阵阵非常痛苦悲切的声音,人们都知道这些牲畜和人一样,对故土难舍难分。当时,整个牛群叫成一片,谁也不愿前行。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正在这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威武,就像一团洁白的云。白牦牛大吼着,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看见了白牦牛,其它牛停止了哀叫,随着白牦牛一齐向峡口奔去。整个部落便又开始前行。

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他的牦牛全倒下了,那头白牦牛正和一条黑色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人们非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白牦牛担心。突然,黑色巨怪惨叫一声,不知去向。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

一头受伤的小牛不停地哀叫,白牦牛看见了,走过去用舌头,一下又一下舔着那可怜的小牛,舔着舔着,黑色的小牛突然变得通身雪白。

这时,天空中传来骏马的嘶鸣,大家仰头看时,那穿白袍的神灵重新出现在头顶。痛苦绝望的华秀和部落的牧民们,便又继续前行了。走啊走,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马突然降下地面,人们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

大家便不再前进,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

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驻牧的好地方。从此,华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这里,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飘荡的白色云朵。

天祝便成了白牦牛的故乡,白牦牛更是天祝(华锐)人的骄傲。白牦牛的美名扬天下,它被正式命名为“天祝白牦牛”,作为世界牦牛稀畜种,由畜牧科研部进行保种选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