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天使望故乡》经典读后感有感

《天使望故乡》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1-01-28 21:18:24

相关推荐

《天使望故乡》经典读后感有感

《天使望故乡》是一本由[美]托马斯·沃尔夫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带函盒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全三册),页数:1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望故乡》读后感(一):天使望故乡,长路漫浩浩

“有时候他扶着床栏用力往上撑,头晕目眩地俯视地毯的图样;世界像潮水般在他脑子里涌进涌出,一下子印出整个鲜明的形影,一下子又模糊起来。他点点滴滴把感觉弄清楚,却只看见火钳上跳跃的火光,听见太阳下的母鸡在遥远迷人的世界咯咯乱叫。” 泥沙俱下,连绵不绝。我起初以为这是写法,结果却是内容本身,沃尔夫的意象山呼海啸一般涌来,声音、气味、颜色、记忆、现实、想象、感觉混合成一种多声部的交响,他不加筛选地将其全盘托出,惟其如此,才能记录他的1900年代、他的故乡、他的南方,才能涌出巨大的“不得不写”的冲动,把它铺展在读者面前。这是完全处在杰斐逊与J.P.摩根之间的现代美国,在对立中有清晰的指向:流浪的甘特与商业的伊丽莎,大地与“迪克西兰”,传统与现代,南方与北方。

虽然也如荒原上春雨挑动呆钝的根一般,尤金感到“被春天的利刃刺穿”,但他仍然听见“一声含糊的许诺”,听见微弱的英雄号角,相信万物熟悉得出奇,直到永远永远。20世纪才刚开始呢,那天使虽然柔和而痴呆,可也热望着南方。噢,失落啊。

《天使望故乡》读后感(二):能把自己的一生这样肆无忌惮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真是太好了。

很难想象这是作者29岁时写完的人生自传,什么精神自传,结合作者的年表一看明明就是彻头彻尾的人生自传好嘛!主人公尤金的整个人生经历在独身子女的这一代中似乎很难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尤金的经历自有其特殊性,我在主人公整个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成长变化中没有产生很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但是我非常喜欢尤金和尤金的众多家人蓬勃甚至于野蛮的生命力和爆发力。尤金一家对食物近乎贪婪的欲望让我隔着近乎一百年的时空感到非常刺激和丰盈,这是一种生命力的丰盈,食色性也,书中动辄长篇大论的食物罗列让我得到一种近乎猥亵的生命满足。我觉得尤金是个很可爱的“怪人”,他异乎常人的旺盛生命力让他显得“怪异”,我最喜欢他说自己常常喉咙里发出怪叫,狂乱地跑上跑下。真是可爱,一种小野兽版的狡黠和可爱。

作者也有很多写得用力过猛的地方,像是发烧的人狂乱的呓语,说出来是我的目的,你们看不看得懂我并不在意。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啊。

最后,能把自己的一生这样肆无忌惮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真是太好了。

《天使望故乡》读后感(三):生活如同无效的疾病

你认为你命中注定老是要像个幽灵似的在人群之间走动,永远把握不住他们的生活,或者使他们的时间成为你自己的。已经有足够奇怪而黯淡的时间,九千阵热情,二万夜醉酒,八百场聚会,四万桩残酷不仁,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青春,什么是纯真,我淹没于一个盲目的、没有日期的、无从记忆的时间之海。 ----《没有门》

他用尽力气在把所有热情和失落都写进一本书里,卷帙浩繁,洋洋洒洒,仿佛置身一个芜杂、粗野而又忧伤的春天里面,窗外白花花的阳光直射进来,屋里的人却手脚冰凉无法挪动。

就是这样的感觉,你知道故乡就在那里,但已经不是你要去的地方。你被一种巨大的徒劳感攫住,动弹不得,那是天使也回不去的地方,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空路。“我们在永恒的大地上相遇,在时间的两点之间,刹那间在发光的铁轨上被火车拉着面对面交错而过,再也不会重新相遇。”

沃尔夫永远在写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回忆,自己的挣扎,自己的奋斗。他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小尤金,一个瘦弱敏感的男孩,在漫长黯淡的青春期里不断跋涉,想要摆脱自己的家庭,歇斯底里的父亲和一心赚钱的母亲,还有那些各自为政的兄妹。“枯燥无味的人让他感到害怕,他不怕自己生活苦闷,倒怕别人生活无聊。”仿佛自己是肉食动物,置身一群凶猛的食草动物中间。他总是出神地望着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人注定是生下来不同于人的,只是这种人往往太过敏感地对待他人的看法。

本的死亡是个转折,似乎从此尤金的人生观趋于明朗。他重新遇到站在街口的本,看见那些石雕的天使开始走来走去,石头褶皱咔咔发响。最终还是失掉了,过去,家庭,亲人,我们再也不会回来,在这场终极回忆之后。

四月的末梢,无望之望。他笔下的世界残酷却又繁花似锦,强烈的欢乐与无言的情欲撕裂了一个人,最终迷失在春天里。“你会忘了我们在这儿的日子,困在浓雾中----雨中----失意中----一败涂地。”

《天使望故乡》读后感(四):生活与灵魂之书

读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最恰当的时期或许应该是在青春期的时期吧。惟有那个浑身充满着力量、大脑充满幻想然而内心却充满失落与彷徨的时刻才能深刻、亲切地迷失在《天使望故乡》中的那些明暗缠绕的灵魂之中吧。

在这本自传式的作品中,托马斯·沃尔夫将自己二十岁以前的人生整个地展露出来,这之中的主要基调便是失落。即使是在在那些欢笑的之中也是以失落作为背景。“哦,失落啊,风见愁的幽灵,再度归来吧。”这是一句在文中经常出现的句子,是为整本书奠定基调的句子。而沃尔夫原本也是以O Lost作为整本书的书名的。

充斥在整本书中的失落感,不由得令人想起另一位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来。凯鲁亚克对于沃尔夫的天才极为倾心,将其奉为文学路上的偶像。他的杰作《在路上》通篇也充斥着失落之感,尽管迪恩狂放不羁,但萨尔却总是感到悲哀与失落。而他的第一本长篇《镇与城》则与《天使望故乡》更为相似。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写了小镇上一家人最终的分裂,凯鲁亚克也以失落的口吻描述了同样的事情。这个失落的幽灵,它飘荡在几代人身上,它游荡在同样的人与家庭之间。

这种失落都与人生的真相有关。在凯鲁亚克那里,失落是与想要同时得到一切的渴望无法满足、他们最终要衣衫褴褛地死去有关。可以说,凯鲁亚克的失落是后天的。在沃尔夫这里,失落则是先天的。人们会发现,《天使望故乡》中,尤金(也即沃尔夫)的降生几乎是某种异兆,类似某种神童降临,宛如转世的灵魂。他仿佛在母体的子宫内便通晓了人生秘密与家族的历史与特质一般。因而,他的失落几乎是一种血统的决定,他的降生延续着甘特家族身上固有的失落。在失落这一点上,他是他父亲灵魂的分有。

但他的灵魂、他与哥哥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却又总是向着某个非现实存在的地方回望,而那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这或许也是“天使望故乡”的含义,渴望再次回到那个失掉的天堂,但肉身是某种禁锢,人们在这具肉身中斗争、厌恶、堕落、悔恨、疯狂……在尤金敬爱的哥哥本死去之后,尤金看着那具尸体,并不认可那具实体代表了曾经的本。在终于要离开的前夜,在父亲的雕刻店门口,尤金遇到了本,一个真正的本。

这不禁使人想起柏拉图有关灵魂的学说与知识的回忆说,在柏拉图那里,灵魂是从一个善的世界来的,而所有的灵魂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向善。而人们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早已刻录在了灵魂之中,只是在有生之时进行回忆罢了。沃尔夫将这种本用做政治之用的学说投射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上,给出了一个他看来是人类生活之所以混乱而且失落的原因。

因而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生活的作品。人类生活并不如影视剧那般充满跌宕起伏,在《天使望故乡》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故事,人们很难从中找到高潮部分,很难找到冲突的核心。沃尔夫总是大段大段地书写家庭成员们的内在心理与外在表现,还有大段大段的小镇风物,大段大段的心灵独白。他不断地描写生活,他将日常的细节放大,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而这种沉重却总是来自于那些灵魂与肉体中不安分的渴望。在那些生活中,即使会有冲突,但沃尔夫却常常一笔带过,他更在乎来自本能的预感,他用预感代替已发生的。他笨拙而且深情,他用一种回忆的口吻描绘每一个人的精神与欲望,他写尽了家庭之中的琐事和阋墙,他写尽了在一个失落的家庭中尤金的憎恨与厌恶,他也写尤金的原谅与怜悯。他给一切都打上了失落的滤镜。这是一本生活与灵魂之书,沃尔夫是一个生活与灵魂的抒情诗人。

《天使望故乡》读后感(五):导读:美国亚当与人间天堂

文/ 约翰·哈根 编译/ 淹然

《天使望故乡》遭到某种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沃尔夫的这部小说首作,尽管在某些方面充满力量,但它被认为是 "缺乏形式的自传",是一个没有思想、只有粗浅技艺的新手的产物。

沃尔夫不是个完美的作家。他的小说称不上紧凑,结构不是亨利·詹姆斯式的。但小说中那种有机统一、形式接应、对主题的掌控,在《白鲸》《荒凉山庄》《战争与和平》中也可以找到。

通过借鉴左拉、哈代和德莱塞等人的理念,《天使望故乡》的叙述者在开篇的三段中大胆勾勒出一幅人类状况的决定论图景,并成为贯穿全文的主题。主人公尤金也持同样思想。

小说中的决定论理念,倾向于暗淡的悲观主义。甘特的次子死于霍乱,尤金从母亲家族继承了一种腺病,他相信自己无法摆脱这种生物学遗产。命运、机会、必然性、意外,它们构成一个陷阱,尤金认为自己深陷其中。而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是一种拉伯雷式的生命欲望,无边无际的旺盛生命力,浮士德式的饥渴感。他的生活主旨,因此变成了为自由而战。他首次争取自由的行动,发生在两岁生日后的几个月。他从保姆那里溜走,差点被一匹拉杂货的马踩死。书中还有其它关于他渴望逃离的隐喻,比如,火车,门,旅行,探险,航行。

从某种角度看,尤金对自我解放的追求,表明他是一个浪漫主义反叛者与局外人,一个个人主义者,一个情感充沛者,一个形而上学的探索者,一个诗人。他意识中的矛盾之处表现为,十九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末的悲观主义决定论之间的冲突。小说戏剧张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正是因为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在一个角色身上同时存在。

尤金的身上体现了柏拉图与新柏拉图主义中“灵魂预先存在”的学说思想。标题中的“家”,即天使看向的地方是出生前的生活,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精神家园。小说中那首抒情散文诗的第四段:“我们默默回忆,寻找遗忘了的大语言、失落了的天堂巷尾、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虚有的门扉。”门——沃尔夫经常用它来象征逃离,它是进入前世的天堂的入口,以石头和叶子为标识。书中还有另两个重要的意象,声音(说话、钟声、音乐)和水。

尤金渴望逃到永恒与完美之中,他对人间天堂充满渴求。尽管小说的许多方面可视为自然主义,但其主人公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年轻人。对尤金来说,自然主义的生活观是远远不够的。他渴望“家”。这个“家”,是失去的天堂,是天堂的原型,并且是可以在此时此刻重新获得的天堂。尤金虽然意识到生活如噩梦般残酷,但他到最后依然是一个神话制造者,一个幻想家,一个浪漫主义者,一个美国的亚当,他始终想回到那个将自己逐出的天堂。尤金需要摆脱五种限制条件:孤独、家庭、故乡(hometown)、乡土(native region)、时间与死亡。对前四种的逃离,让他在小说结尾决定去哈佛大学。

尤金对前世的失落天堂的意识,是他感到强烈孤独的主要来源之一。他甚至在婴孩时期就有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他通过三种路径来摆脱孤独。第一种,追求知识,激发想象力。第二种,依靠生活本身。第三种,对自我的接受,自我独立。他始终在找寻一扇门,通向那个神话般的理想家园。他是如此痛苦地渴求着,但没有失去信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