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有感

《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0-07-12 00:13:11

相关推荐

《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有感

《牛郎织女》是一本由成君忆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郎织女》读后感(一):一种解读、一份心态

牛郎织女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其中自然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还有就是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成君忆写的这本同名小说也是借了这个故事的轮廓而写成的,没有太奇的情节,没有太过的曲折,也没有太新的改变,一切都是大家约定又熟悉的元素,不过这是一个以现代的心理去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读完全书,感到这是作者个人的心灵历程,有一定的文学性、历史性、思想性和哲理性,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些反思和自我启迪。

因为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传说,所以大家也不太会过于认真地去考证其原型到底是谁,可作者却无意间把隐藏在历史中的一些密码解读出来,从逻辑推理上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尽管书中那些对牛郎与织女的考证,对地名、姓氏的解释和事物来龙去脉的溯源说得头头是道,其实细究也是无从考证的,仅仅是一种大胆的联想和巧妙的连结,而作者这么做的真正意图也并不要证明什么,而是通过这个推理的过程,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作一个大串联,从中让读者了解社会的结构与发展,个人在其中的位置,人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同时还展示了古老诗经的优美,展示了道家学说中的一些精髓,甚至还展示了基督教中令人信服的思想。

新约中马太福音里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作者在书中也引用的相似的意思,其实,当我们为生活而忙碌、辛苦和烦恼的时候,也思考过此类问题,自己是否可以像天上的飞鸟一般,不劳不作,无忧无虑?当人们被不断膨胀的欲望勾引,渐渐迷失自己的时候,心灵是否感到了困惑?当想要的爱情敌不过对物欲的追求时,你是否也曾失落?当社会的的功利和浮躁大浪波及到自己的时候,是否能把持住原本自我?……面对这些人生的命题,你一定能感到与作者心灵间的发出的呼唤与共鸣,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猜想大家一开始选读这本书的动因多半是冲着爱情而去的,我也一样,但在看完全书后,留在脑海中的决不仅仅是牛郎与织女的真情,更多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对内心的诘问,也是对世间百态应该保持的适当心态!

《牛郎织女》读后感(二):传说故事中的真实

历史变成了传说。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我总也分不清其和董永七仙女的区别。现在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地位越来越高,不免有人会考证七夕的历史来源。成君忆版的《牛郎织女》,就着重描写了传说故事的真实历史来源。这一点非常有趣,其实大部分传说故事都应该是有其真实的历史的。记得以前看过日本神话中的八岐大蛇,有八个头,异常凶猛,为害一方,其实是当地一条大河每年泛滥,当地的人们苦于其害,又因河流与大蛇相似,就逐渐产生了恐怖的大蛇传说。在《牛郎织女》里,作者考证了牛郎和织女的姓名、籍贯,将传说中的天女织女,写成信仰上帝的女子,真实可信。并且在故事中穿插了楚国的风俗习惯,比如耕种、嫁娶等,读来轻松有趣。

在文中,作者不断普及“神”、“上帝”其实不是外来词汇,而是中华民族惯有的词汇的观念,只是在不断传承中,演变成了玉皇大帝等。这一点真是学到了。

此外,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分离是天帝干的好事,这本书里,作者写成了婚姻生活中的矛盾——牛郎初为人父,心理上还没作好准备,对织女只关心孩子不满;而织女因为产后抑郁和疾病,对牛郎的不闻不问感到委屈——还是缺乏必要的沟通,最终导致织女的出走,这么一改,更合理现实,也引出了后半段作者对信仰、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对内心世界的思索。

作者通过织女的出走,引发牛郎思考需要与爱的区别,引出真我与假我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思辨,了悟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亡不过是这个个体的消亡,但会以另一种生命的形式继续存续下去。这个想法与电影《超体》也有共通之处。

人与人之间每一段关系的纠结与不满,总是由你想要的和得到的是不对等的所引起,解决方式无非是:1.告诉对方你想要的,对方是否能提供是未知数;2.调整自己的内心,降低或减少需求。只是,如此一来,是否还需要对方呢?我自己已经能给与自己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什么还需要对方?这是我目前的困惑。

捉虫:

P83, 第二段,“张先生说”应该为“妘先生说”。

《牛郎织女》读后感(三):如果没有时空的烙印,谈什么牛郎织女?

在我本科受着各位哲学大师的熏陶时,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隐喻:假设你指着月亮,对别人说:“看,月亮!”当别人透过你的手指而望向月亮时,那就叫做“忘形而得意”;但我们太多的人,会耽搁在那只手指上,而忘了那指向的皎洁月光(很多小朋友就是这样,他们会专门研究这只手指是干嘛的)——这说的是语言对真正意义的指向和遮蔽。

哲学也是如此,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揭示了怎样一种振聋发聩的哲理,而在于你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它,使读者乘着你这条小船,晃晃悠悠,不经意间达到“顿悟”的“彼岸”,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道”,都是“不可道”的。佛家讲究的就是这种“duang”一般的醍醐灌顶,然而,在这之前,必然是长时间的酝酿,慢慢达到心灵和语言的共振,才能突然来那么一记猛的。

所以,在看这本成君忆先生的《牛郎织女》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不是一种能与我发生共振的语言,它写的是古代,虽然也有很多古典的考据,也嵌入了很多《诗经》中的古风诗歌,但是语言上太有现代感,总的来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袪魅”与“解构”,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这样的一种文化中生长的,因此,我也无法在他语言中的这种文化里获得救赎。以刚才说的那条小船为例,成先生让我上的这条船,让我颤颤危危提心吊胆,又如何能让我安心去眺望那个彼岸呢?

再说回“救赎”,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心灵找寻洞穴之光的跋涉,把这个过程刻画得最好的作品,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而在这本书中,牛郎的“救赎”来自于最后部分——与上帝的交谈。这种转变来得有点平地惊雷,而此前绵长的叙述,包括与哥嫂的矛盾、对织女的追求、与老牛的相依为命,后来与织女的矛盾与冷战,都显得如此地幼稚,难道真是因为困极知返,大愚方有大悟?另一方面,更多地来自于“上帝”的说教,而非自我的找寻。就像我一开始所说的,真正的哲学告诉我们,上帝说得太多,反而会让人找不着北。

在附录中,君忆先生尽力地自圆其说,他泛化了管理文学的界定,并在为他旁征博引的文字寻找合理性。但是,在正文中无法给予答案的话,再多的附录也没有用啊。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种儒家的世俗伦理应该是更适用的,“本我”不是所有世俗符号剥离后的东西,人对于自我的思考,不能脱离于他所存在的时空与文化烙印,不能脱离于他存在的社会关系,这才能使我们作为一个有根的人,获得一种源远流长的生存价值感(或者说是使命)。否则,没有时空烙印的我们,谈什么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读后感(四):另类角度解读传统爱情----评《牛郎织女》

对于中国古老的“牛郎和织女“唯美爱情故事,我想基本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记得这个故事哪怕是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早已经作为茶余饭后给讲述给我听的故事之一了。

但是时隔数年后的今天,我居然读到了一本另类的《牛郎织女》。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只不过这里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全新的格局;只不过这里的人物被给予了全新的出场白。同样是讲述爱情,我们在读这本由东方出版社编辑的成君忆版的《牛郎织女》会品味出全新对爱情的解说。

通篇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原本是一个连贯的传统爱情故事居然可以有这样全新的表达方式。本书改变了以往叙事形式的展现,而是另辟佳境地以短篇人物解说,独白剖析进行讲述。每个章节之中,我们读者可以新奇地发现故事中各大人物角色的出场。哪怕是开篇的序都非常亮眼地借助着拟人的手法----“以喜鹊的身份对你说”拉开了全书的序幕。在这里,我们读者会发现自己不再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阅读小说;在这里,我们读者更会激动万分地发现这里的故事是写给世间的每个人们。突破了传统的爱情框架,借助以今日人们的现代思路交融于成版的《牛郎织女》,这便是本书让人耳目一新的所在。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里将会引领着读者观摩各个人物的逐一自我陈述,更由此及彼地带领你我感悟爱情的真谛,现实的情感。不可否认,爱情是一种奥秘。但是局中之人并非真正可以彻底地领悟和通透其中的一切。借助着这部全新视觉角度阐述的爱情小说《牛郎织女》,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由此及彼的,触类旁通和心领神会。这里的角色其实早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牛郎”,“织女”,“老牛”和“上帝”了。因为他们更代表着我们寻常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物角色。我们呢不是旁观者,我们更是局中人,我们更是爱情意义升华下的男女众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沦陷,更会身不由己地重新审视“爱的真谛”。除此之外,我觉得本书另外的一大看点还是知识渊博的作者很是独特地将诗经时代的文化、历史知识都巧妙地融入和贯穿于故事的始终。于是乎,一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知识展现经典历史故事的创意作品之旅就此生动地于我们读者面前拉开帷幕。在如此独特角度表达下的传统爱情故事有了全新的生命。身为读者的我更是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直击爱情的解说。

另类角度解读传统爱情,这样的写作创意着实让人震撼不已。尤其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的哲学意义和灵性光芒无疑很是出彩地引领着读者情不自禁地沦陷其中。一读成君忆的《牛郎织女》,我深刻地品味到了用简单爱情故事也可以进行全新的诠释和表达。至少这里的丰富精彩等待着你我的发现和感悟。至少,我因此有了不少的想法------

《牛郎织女》读后感(五):《牛郎织女》——成版新解说

传说之中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儿时就已灌满脑海,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河相望,喜鹊搭桥,每年的7月7日相会。有些悲疼,有缘人不能相聚,只是在每年才能相见一面。

在 成君忆的《牛郎织女》中,作者通过考察,走访许多地方,对传说重新进行包装,重新进行创作。许多新元素如上帝等等被放置其内,对人物也进行重新刻画,几位主角性的人物,如牛郎、织女、老牛,等等都引入了大量的内心描述、内心独白。当出现困惑之时,上帝便来到了牛郎的身边。

为了破析自己,上帝询问牛郎:你是谁。自然很简单的问题,得到各种各样的回复,如我是牛郎、我是钟幼稘、我是个负责任的男人、我是谁的父亲等等,只是都被上帝一一否定。

上帝所询问的问题本质,是要撇开任何标记的答案。按照上帝的提示:未生之前是真我;既生之后,自己就披上了各种标签,层层包裹,于是成了自我,自以为是的我。之后所经历的各种痛苦,则演化为心灵上的黑洞,而这需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或价值来填补这些黑洞。当牛郎和织女,有了某种的分歧,进行冷战,也造成了各自黑洞。这需要其他外来的赞誉、相互间的理解来填补它们。好有思想性呀!

牛郎在自我破析之后,主动的道歉,最终换来的喜鹊搭桥,心爱的织女回归。当然是长久的回家,和孩子们、和牛郎在一起,而并不是和传说中的年年搭桥(那样真要累死喜鹊哦)。鹊桥上的相互述说,告知分离之苦、分离之想。当初的织女分离,竟然是因为产后抑郁症。你能想到是这个原因么?

钟幼稘,你咋有变成钟子期了,成为了音乐大师,和伯牙在汉江边相遇,演绎出一段《高山流水》的一段神话。看到这段,怎么有点似曾相识之感,想起来《寻秦记》里的项少龙,哇,项羽的父亲。

图书中,充斥着许多的古诗歌,尝试着进行解释,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木瓜、木李、木桃是啥呀?琼琚、琼瑶、琼玖又是啥呢?当美丽的织女回答到,木瓜木李木桃指的就是乳房!竟然指的是女性身上的。琼琚琼瑶琼玖呢,自然也演变为男性的... 真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作品。还有,弄璋之喜、弄瓦之喜的解释,也延伸到男女之身上。怎么感觉,有点成版黄色的味道呀!嘻嘻。

这还有呢,牛郎在湖边偷衣服、与心爱的女人谈情说爱,竟然是织女与空气在说话。因为,只有牛郎的灵魂飘在哪儿,飘了7天。而织女也是夜夜幽会,裸露在美丽的酮体,听着牛郎的情话情诗。最后一起向上帝祈祷,希望能克服困难,两个心爱之人会聚合在一起,过上美丽的日子。哈哈,玄幻也来啦。

看着很短的小说,却能接受到许多古老传说的新解说,让读者有种耳目一新之感。不错不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