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威尼斯日記》的读后感大全

《威尼斯日記》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18-08-03 05:26:49

相关推荐

《威尼斯日記》的读后感大全

《威尼斯日記》是一本由阿城著作,新經典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威尼斯日記》读后感(一):救救我们的中文!

很多年前就读了《棋王树王孩子王》,那时觉得很少有文艺高手能够用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虽然不是很明白其深邃内容,但是我一直是忘记不了他的文字性格。

现在的中文写手,我是说电脑的新生代,书写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全是因为缺少用笔书写或写字。

我认为:读一本好书,是可以抢救我们的中文疾病。

《威尼斯日記》读后感(二):新經典文化《威尼斯日記》

刚买的《威尼斯日記》,就像一个长镜头下的电影日志。温和淡雅的文字在述说他自己的故事,也难怪朱天文对他是如此推崇。或许我是见过阿城的,只是年纪尚小,不知道尹伯伯家里有个架着眼镜的常客,名叫钟阿城。新《威》没有阿城的近照,老妈说他现在也应该是个七十开外老老头了...

无论是文字还是装帧皆堪称完美,清新淡雅,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字盛宴。

《威尼斯日記》读后感(三):重温《威尼斯日记》

起初读这种类似杂记或日记的书本,我觉得只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丝丝消遣,并未抱有太多期待。在之前的刻板印象中,读书,就要读成体系、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书。正是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方式,使得自己对阅读产生了消极的态度,以至于在无数闲暇时刻,选择了放弃阅读。昨夜将阿城先生的《威尼斯日记》重温了一次,阿城先生的才华横溢,通古达今,令后生仰止。这种笔记载思的写作方式更加贴近生活,有人与环境的质感,读着更加轻松愉快,期待阅读阿城先生下一本书!

《威尼斯日記》读后感(四):什么是读书人的品味

是本日记,记录了生活的趣味…一脸杀气没收他漫画书的女老师,轰轰烈烈走过咖啡屋的行人。是个简史…15世纪就有犹太人移居中国,有两支:河南开封和江苏扬州。在清代的时候,据说有一个犹太人,声称他自己还会读希伯来文,希望拜见利玛窦,说自己因为准备明朝科举,没看圣经了,19世纪还有一批犹太人来上海做生意,当时一个人见到一个饭店,今天还在,叫和平饭店。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有1000左右的俄国犹太人到上海,二战欧洲来了最最后一批。二战结束后,他们又移民走,在1981年上海最后一个犹太人辞世,将近一个半世纪的犹太人移民中国时结束。也是中西文化对比的散文…他把威尼斯城,扬州拿来做比较。他说威尼斯的小巷有性格,就想到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为很多船写小传。

威尼斯的小船弓独拉有一个丫形的木头,浆支在上面可以自由摆动,水手上岸随手将这块木头拔下带走,船就好像锁上,没有他划起船来只会转圈子。威尼斯有将近700多年的海上霸业,中国的苏州也有相似的历史,当时西楚霸王,率领8000子弟兵都是苏州人,而且战国时候,以苏州为首都的吴国败楚齐两大强国,又代晋称霸,4强中只有秦在西方才没有叫吴收拾了。

文笔闲淡着,有时候又幽默地很。全篇都见威尼斯,又全都是在说中国。这是读书人日记该有的样子吧。

《威尼斯日記》读后感(五):筆記

﹣好啦,我誇張了朱天文的‘介紹’,其實只是一個 quote. 張大春的對談是94年的一篇文章,那時的張大春好像可親一點;侯導的文章反倒沒有列明出處,估計是為了這本書弄的?

﹣阿城的文字嘛,有一種獨特的節湊感,在他與張大春的對談中也談到了。他的文章也挺隨意的,像漫談一樣,讀來很舒服。突如其來的一些感懷,一個描寫,很有‘神來之筆’的感覺。用他的說法,就是沒有了‘那個腔’吧。

﹣想起了之前看朱天心的<古都>中其中一篇文,也寫過威尼斯。當然阿城的合我口味得多,朱天心的那一本書我看到一半放棄了。<悲情城市>也是從威尼斯開始嘛,記得舒淇、吳念真等也寫過當時的威尼斯,想來這城市跟那時的一幫弄潮兒很有緣份。

﹣書中有幾篇文章寫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很好看。很喜歡這種通達的觀點。

﹣很不幸,又給我找到了這本書簡體版被刪除的章節。我從二手書店先掏到一本簡體字版的,一直鼓不起氣去看(想來和我在看<閑話閑說>時的沮喪有關),後來看見這本台灣的重印版,即買而且就有動力看了。唉.....五至七月的日記記,有一天明顯的給刪走了,盲的都看見啦。

﹣阿城說他不需有‘根’,從下鄉開始習慣了不在‘漢中心’的地方生活。聽來有點冷酷,但也有其道理。

﹣他把威尼斯跟揚州作比較,也寫得蠻好看的。能夠把那麼‘浮誇’的威尼斯寫得那麼素淡,很利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