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 《白鹭》优秀教案汇总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 《白鹭》优秀教案汇总

时间:2020-11-19 16:29:33

相关推荐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 《白鹭》优秀教案汇总

白鹭优秀教案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有效的教学指导工具,有助于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全面理解课程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以下是《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和《白鹭》优秀教案汇总,可供大家参考。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4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这几首诗中都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2.播放视频:“三亚白鹭”,宛转悠扬的音乐,配以美仑美奂的图片,师生一起进入优美的情境之中。

3.师过渡: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这样说: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去领略他笔下白鹭如诗般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白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

蓑(suō)毛 长喙(huì) 镜匣(xiá) 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扫清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部分(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5、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重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谁能猜出它是谁。没错,这是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白鹭)

2、简介作者和白鹭。(课件依次出示)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汇报:白鹭的颜色、精巧的身段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齐读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喙、嗜、铿锵”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

3、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嫌、嵌”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三、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自读,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

预设:

(1)课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课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我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

2、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颜色、身段的大小)

3、再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哪个自然段对这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出示第5自然段)

4、读第5自然段,思考:

(1)“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5、读第3自然段,说说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6、作者写白鹭的同时,提及白鹤、朱鹭、苍鹭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白鹭的身段精巧,颜色,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7、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对白鹭的赞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各起一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深入感受白鹭的美。

二、赏读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轻声读第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出示句子:在清水田里……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思考:

(1)由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句中说“白鹭站着钓鱼”,这个“钓”字好在哪里?(这个“钓”字用得十分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钓鱼”展开想象: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所以起名为“白鹭垂钓图”。)

3、出示句子:晴天的清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思考:

(1)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的悠然)

(2)如果白鹭是在望哨,它在瞭望什么呢?(如:打探敌情)如果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呢?(如:可能在思考怎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或是如何养育后代,等等)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望哨”展开想象: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所以给画面起名为“白鹭瞭望图”。)

(4)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句子:黄昏的空中……而且具有生命了。

(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2)师:你是怎么理解“偶见”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3)师: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的低飞”展开想象: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所以起名为“白鹭起舞图”。)

5、出示第9自然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学生讨论、交流: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请换一种说法。(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2)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呢?

(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

6、师: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再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师指导朗读。

2、从这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4、熟读并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悟法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

(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

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

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种孤独的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是一种天真之钓)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悠闲地钓)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读——

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水田闲钓)

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

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清晨望哨)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

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黄昏低飞)

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所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

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

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完成《桂花雨》预学单。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7

【课前解析】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兼美,有助于学生对照理解白鹭之美。文章分为三部分:一用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二是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外形之美,借助“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三是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难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字。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教师引导: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白鹭的资料,初步对白鹭有了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白鹭的形态。(出示课件3)

(出示课件4)继续引导:在中国人的笔下,白鹭是经常入诗入画的一种动物。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今天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细细地品味、感知白鹭美吧!教师板书课题。(1白鹭)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有哪些诗里含有“白鹭”吗?

预设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预设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图片等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2.(出示课件5)学习“白鹭”的“鹭”字。

“鹭”是形声字,上声下形。读“路”的音,“鸟”表示“鹭”是鸟类的一科,常见的有白鹭、朱鹭、苍鹭等。

学生理解“鹭”的意思,自由练读。

3.介绍作者。(出示课件6)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有《女神》《星空》《天上的街市》《雷电颂》等。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自由朗读课文,标注文章段落序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会认字。

(1)(出示课件8)适宜 白鹤 朱红 望哨 恩惠 匣子 窗框 嫌弃 韵味 镶嵌

教师引导交流: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的方法吧。

学生组内交流学习。

全班交流。

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9)重点指导形声字:黛 嫌

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练读生字。

(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匣”和“嗜”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在课前的自主预习引领下,交流识字的方法。)

3.学习会写字。

(1)(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鹤、嫌、框、哨、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匣”是半包围结构,“宜、嵌、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12)“鹤”: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注意第三笔是“长撇”。

(出示课件13)“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

“匣”: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出示课件14) “恩”: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因”,不要写成“田”。

“嫌”:注意“女”的撇点和右半部分“兼”的撇形成避让。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5)教师提问:边听范读边思考,在作者眼里,白鹭是怎样的印象。

预设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教师板书(精巧的诗)

预设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教师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出示课件16)教师提问: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比喻。

追问: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白鹭是一首诗的?到课文中再找一找,读一读吧!

预设1:从第2-5自然段,我感受到白鹭形体、色彩的美。

预设2:从第6-8自然段,我感受到白鹭在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中低飞时的美。(出示课件17)

2.(出示课件18)教师引导:带着对白鹭美的初步体会,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得轻柔缓慢。

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四、学习第2-5自然段,感受外形的“精巧”。

1.(出示课件19)提问:迅速阅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预设:这四个自然段是围绕第2自然段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写了白鹭外形的“适宜”。(出示课件20)教师板书(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2.(出示课件21)提问: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身段大小的适宜?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色素的配合适宜?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教师板书(适宜)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圈画语句,小组内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交流体现身段大小适宜的语句。

预设1:“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出示课件22)

预设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出示课件23)

预设3:“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出示课件24、25)

(出示课件26)提问:作者写白鹭的美,为什么还要写朱鹭和苍鹭呢?

预设:作者是用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凸显其“不适宜”,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2)交流体现色素搭配适宜的语句。

预设4:“那雪白的蓑毛”。

预设5:“那铁色的长喙”。

预设6:“那青色的脚”。(出示课件27)

教师过渡:第5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比较难懂,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

(出示课件28)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教师相机指导“素”“黛” “忽”“分”的意思。(“素”的意思是白色;“黛”的意思是青黑色。“忽”和“分”是古代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忽”和“分”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太黑了;白鹭的体型再长一点就太长了,再短一点就太短了。(出示课件29)

3.(出示课件3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拨:读长句子时,要读得连贯而有气势;带着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课文。

4.(出示课件31、32)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练习背诵。

色素的( ),身段的( ),一切都很( )。

白鹤( ),即使如( )朱鹭或( )苍鹭,也觉得( ),而且( )。

然而白鹭却因为( ),而被人忘却了( )。

那( )蓑毛,那全身的( )结构,那( )长喙,那( )脚,增之一分( ),减之一分( ),素之一忽( ),黛之一忽( )。

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3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的脚步,感受到了白鹭被忽视的美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白鹭,了解它散文诗一般的韵味。

2.(出示课件34—36)课堂演练。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 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把握主题。

2、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绮丽qǐ睿智ruì蓑毛suō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鸿鹄hóng hú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淳厚chún

恬淡tián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1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2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9

教材理解

《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处处都表现了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喜爱。针对对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写作中能灵活运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统编教材注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用,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练习说话,并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表达美,最重要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掌握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白鹭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喜欢哪种鸟呢?为什么?

2. 图片上的鸟你们认识吗?它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叫白鹭,你们看到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课题)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白鹭这种很常见的鸟,在郭沫若眼中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2.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接下来请大声朗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学生具体谈谈为什么说颜色、身段都很适宜。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a.为什么这里不用“雪白的羽毛”,而是用“雪白的蓑毛”?

师:因为“蓑”是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出示蓑衣图片),你们看,这就是“蓑衣”。白鹭身上的羽毛又多又长,就像披了一件雪白的蓑衣一样,所以说是雪白的蓑毛,明白了吗?

b.接下来请找出描写白鹭样子颜色的词。你从这些颜色词语中能看出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观察非常?(仔细)

C.“长喙”又是指的什么?

d.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流线型结构”。

e.师拿出一根铁钉,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铁色”,像铁一样的颜色。

f.你们又是如何理解“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的?(学生讨论交流)

(3)试着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

妈妈为我编织围巾,补充练习。

(4)齐读第五自然段。

(5)学了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白鹭的样子。课文的第2、第 5 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 3、第4 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男生读第3段,女生读第4段。

a.拿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比较,有什么作用?(对比突出了白鹭的身段的适宜。)

b.老师觉得这三种鸟挺美的,而且非常的罕见,人们都说物以稀为贵,可郭先生却觉得?

生1:郭沫若嫌白鹤、朱鹭和苍鹭太不寻常了。

师:你让我们知道了郭先生喜欢白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寻常。的确有很多平常的事物,他们的美容易被人忘记。在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

4.小结:所以作者说白鹭色素的——(生接读),身段的——(生接读),一切都很——(生接读),难道白鹭不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二、 赏读第6—9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那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8自然段,大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

2.接下来,请四人为一小组,为6-8段中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各取一个名字。

3.交流:

(1)投影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内容。(钓鱼图)生交流所取的名字,这幅图画的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在干什么?

白鹭是一种水鸟,它能在水里捕食鱼虾,可作者不说“捉鱼”。也不说“叼鱼”,而说是“钓”鱼,这个钓字让我们有怎样的联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整句话连起来再读一读,你觉得这幅画面美吗?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吗?

这里的“玻璃”是什么?“框”是什么?你觉得这幅图怎么样?

交流小结:整个画面给我们的感觉幽静,令人回昧,那么这静中有没有动呢?

谁愿意把这幅优美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内容。(瞭望图)生交流所取的名字

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出示“嗜好”:

A、读准“嗜”的音;B、白鹭的嗜好是什么;c、“绝顶”指哪里?

看着它站在小树的绝顶,我们心里可真替它(担心),而它却很(悠然);这可真是特殊的爱好,所以,“嗜好”的意思就是一

那么,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向远处瞭望,它究竟在干什么呢?把你的想象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昕。

正如刚才同学们想象的那样,白鹭或许在―或许在――还可能很多很多的或许,总之,耐人寻味,怎么读好这句话?

(3)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内容。(低飞图)生交流所取的名字

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4)这般诗情画意的白鹭,还有人觉得美中不足呢!

请大家读一读第9段,他们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三、总结

此时,在我们心中情不自禁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首诗,一首韵昧无穷的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呀,今天我们能有幸领略到白鹭的无穷韵味,这不得不感谢郭沫若先生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四、拓展延伸

1.白鹭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享受。以后我们该怎样保护这些鸟类呢?

2.课件出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片段,让学生体会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的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

1、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

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细读课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

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

(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

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感悟美点,完成两个目标:

(1)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

(2)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你对本文有何感悟?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

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1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不同做法: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3

一、教材简介: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白鹭是借物咏怀,以歌赞白鹭的洁白无瑕、美的动人,赞美自然,批判丑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理念: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出示)——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 ),阴阴夏木啭黄鹂。

指名补充,齐读诗句。板书:白鹭 同学们了解白鹭吗?

⒉指名介绍白鹭。出示图片。

师: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甚至觉得“白鹭本身就是一首诗”。板书:诗

二、品味。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

1.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3.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媒体映示: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

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

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

(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乐事”——颜色美,动态美)

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4)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

板书:韵味无穷

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5)看,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

媒体映示:

白鹭

寻常

铸就了不寻常的美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鹭很美,似精灵……)

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各种形态的图画)

愿意拿起笔,也写一两句诗来赞美白鹭吗?

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

三、总结。

1.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媒体映示画面,播放音乐)此时,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想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韵味无穷的诗。

媒体映示:

白 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素雅 和谐

清水田里 静静钓鱼

小树绝顶 悠悠瞭望

黄昏空中 低低飞翔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练习

1、说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蜜蜂采蜜,高山流水,滴水穿石)

2、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同样是写鸟的文章,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给我们什么感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16 白鹭

钓鱼 瞭望 低飞

韵味无穷

教学反思:

郭沫若是位诗人,他发现了寻常之鸟——白鹭的不寻常的美,并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高雅脱俗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白鹭的满心喜爱与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读《白鹭》这篇精美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享受着鸟的美、语言的美、情怀的美。于是,教这篇课文时,我带着学生细细品读了文中的每句话。“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每读完一节,我就这样问学生。没有框制约着学生,学生的发言是对文本最直接的感受。学生感受到了白鹭颜色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精巧,白鹭觅食的闲适、栖息时的悠然、飞行时优雅;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并通过现场创作真正感受到白鹭的美。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品味关键句,体会作者如何把这种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

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温故知新。

(出示课件38)教师引导学习: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白鹭的美吧。一起背诵第1-5自然段,比一比谁背得生动准确、富有感情。

学生互相背诵课文,教师指名背诵,师生共同评价。

二、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学习: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给头脑中的每一幅画起个名字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想象出的画面起名字。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学习第6自然段。

(1)(出示课件40)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钓鱼”而不用“叼鱼”呢?

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白鹭闲适的状态。

(2)(出示课件41)教师通过图片和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中的“嵌”的意思。

(3)(出示课件42)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出示课件43)教师引导思考:根据“清水田”“玻璃框”“镜匣”这些词语,你想象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这周围的风景,就好像是为白鹭精心设计的一样。这田地因为白鹭的身影好像变成了一幅名画。体会出作者对白鹭深爱的感情。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1:白鹭垂钓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钓鱼”想象到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

预设2:水田独钓图。读这段文字,想象到一只白鹭在水田边等待鱼儿上钩的画面。

教师引导:大家觉得刚刚的名字哪个既合理又符合课文描述的意境?

预设:我觉得“白鹭垂钓图”比较好,因为课文中写的是偶有一只两只白鹭,所以“独钓”不太合适。

(出示课件44)请学生欣赏“白鹭垂钓图”,感受白鹭觅食的图画之美。教师板书(白鹭垂钓图)

2.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课件45)教师提问:读完第7自然段,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预设1:通过“孤独”和“悠然”,我感觉枝头独立的白鹭很安闲、闲适,这是别的鸟少有的。

预设2:“嗜好”是想强调,枝头独立是白鹭独特的嗜好,凸现了它高雅脱俗之美。

(3)(出示课件46)教师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清晨,白鹭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它也许在干什么呢?

预设1:它也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呢。

预设2:它也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呢。

预设3: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在心里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回来吧!

教师小结: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1:白鹭瞭望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望哨”想象到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就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

预设2:白鹭望哨图。读这段文字,想象到……

教师引导:大家觉得刚刚的名字哪个既合理又符合课文描述的意境?

预设:我觉得“白鹭瞭望图”比较好,因为……

(出示课件47)请学生欣赏“白鹭瞭望图”,感受白鹭瞭望的悠然之美。教师板书(白鹭瞭望图)

3.学习第8自然段。

(1)(出示课件48)教师引导: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又给你了怎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清澄”的意思是“清明;清澈”。

预设:黄昏柔和的晚照下,青山绿水间,一两只白鹭悠然飞过,时而掠过头顶,时而滑过水面,令人倍感心旷神怡。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1:白鹭起舞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低飞想象到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

预设2:黄昏低飞图。读这段文字,想象到……

教师引导:大家觉得刚刚的名字哪个既合理又符合课文描述的意境?

预设:我觉得“白鹭起舞图”比较好,因为……

(出示课件49)请学生欣赏“白鹭起舞图”,感受白鹭低飞的清澄之美。教师板书(白鹭起舞图)

(2)(出示课件50)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朗读第6—8自然段,读出心中美的感受。(课件播放音乐)

4.指导背诵。

(出示课件51)依次出示三幅图,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尝试背诵第6-8自然段。

学生看图背诵。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1)(出示课件52)教师引导思考: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说说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

预设:别人认为白鹭的美中不足就是不会唱歌,但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了。作者否定了别人认为白鹭“美中不足”的观点。

(出示课件53)教师引导:“铿锵”是什么意思?

预设: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教师提问: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预设:作者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歌”还不足以说明白鹭的美。

教师引导: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通过“实在”“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挚爱之情。

教师总结: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2)(出示课件54)引导学生对比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55)教师引导思考:说说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预设2: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

预设3: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教师小结: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我们再来读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教师板书(喜爱 赞美)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57)主题概括。

2.(出示课件58)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白鹭之美不仅在于完美的身段,更在于它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的美。通过把感情融入描写的方式,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出示课件59—61)课堂演练。

4.(出示课件62)布置课后作业:(1)将你喜欢的自然段抄写在积累本上。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为实现语文要素做一次尝试,积累素材和习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

《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朋友们,这些就是《白鹭》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