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举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举例分析

时间:2021-06-12 10:21:24

相关推荐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举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相互作用。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以达到最大化自身利益或实现特定目标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仅供大家参考。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1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的稀缺资源。

1.个⼈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们⾯临权衡取舍

权衡⼀:“⼤炮与黄油”

权衡⼆:“效率与平等”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块时,这块蛋糕本事也变⼩了)。

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

理性⼈:系统⽽有⽬的地尽最⼤努⼒实现其⽬标的⼈。

边际变动:对⾏动计划的微⼩增量调整。

理性⼈通常通过⽐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原理四:⼈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个⼈做出某种⾏为的某种东西。

安全带法律(在分析任何⼀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2.⼈们如何互相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通过与其他⼈贸易,⼈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国家和家庭⼀样,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种好⽅法

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运⾏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这些中央计划者决定,⽣产什么物品与服务、⽣产多少、以及谁⽣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服务。⽀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式组织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互相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作为买者与卖者决策的结果,市场价格既反映了⼀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亚当斯密的重要洞察是,价格会⾃发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结果,该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会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需要政府的原因:

1.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才能施展其魔⼒。

2.看不见的⼿是强有⼒的,但并不是⽆所不能的。政府⼲预经济并改变⼈们⾃⼰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产权:个⼈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个⼈的⾏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3.整体经济如何运⾏

原理⼋:⼀国的⽣活⽔平取决于它⽣产物品与服务的能⼒

⽣产率:每单位劳动投⼊所⽣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平的上升。

在⼤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是货币量的增长。当⼀国政府发⾏了⼤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原理⼗:社会⾯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的短期效应: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出⽔平,从⽽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通俗解释:因为印钱有所谓的滞后性。也就是,你现在印钱,会让⼈民有⼀种“我⼿中很有钱”的错觉。在通货尚未全部流通之前,⼈民对⾃⼰财富的⾼估,会刺激⼈民的消费,让社⼯会整体⽀出⽔平提⾼。当然,当通货全⾯流通以后,会带来通货膨胀。⽽之前过度的消费,会容易让⼈民的储蓄下降,财富处理不当。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企业提⾼物价。但同时,它也⿎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并⽣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雇佣更多的⼯⼈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2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要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人们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一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是指对现有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2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指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她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全部经济学中最著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原理七:**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可能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实力。

外部性(externality)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外部性的经典例子是污染,例如,当一种产品的生产污染了空气并引起住在工厂附近人们的健康问题时,市场本身并不能将这种成本考虑在内。

市场**(market power)指某个经济活动者或小群体对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力。例如市场垄断。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3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

**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4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毎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毎个人可以专门从丰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贸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片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密斯)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可能失灵的原因: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罝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由显著影响的能力。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別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个每一单位劳动投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別。同样,一国生产率的増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生产率(productivity):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人们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即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权衡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服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调整之前,货比量减少就增加了失业。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5

一、《微宏观经济学》及其特征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的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根据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并根据价格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当市场上某商品供大于求时,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价格下降。相反,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二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上去,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三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去,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厂商均衡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决策。五是分配理论。研究按照什么原则来分配。六是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理论。研究微观经济政微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杨金磊

(枣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 枣庄 277000)策有利于弥补公共物品、垄断性商品等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包括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国民收入理论。研究包括长短期的宏观经济学决定。即长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及失业问题;短期的AD-AS模型。二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三是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原因。四是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微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及经济政策存有较大区别。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相互补充。即微观经济是假定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假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同时,二者共同组成西方经济的理论体系。二是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中,微观是研究个体行为,而宏观则是研究总体行为。因此,微观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三是《微宏经济学》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西方经济学是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来具体分析问题。因此,二者研究方法属于实证研究领域。

二、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微宏观经济学》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原因。

首先,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缺乏理性认识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所谓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则是对任何观点都要怀疑的。同时,需要用逻辑的精确性去怀疑。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从宏观层面上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环境相对较小,课程安排较为集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相反,大学阶段教学环境相对宽泛,课程安排比较分散,教学方法多元化。从微观层面上看,过去的教学内容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主,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经济学思想。另外,对于高中应试教学为主,向大学以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再加上,课程的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更是让入学新生学习西方经济学难上加难。因此,入学新生无法形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而缺乏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理解缺乏是学习困难的关键原因。假设条件是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因此,学习经济学必须从正确的理解假设条件开始。诸如:在学习《微宏观经济学》之前必须理解基本假设。一是“经济人”假设。把人的本性假设为利己的,企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完备信息”假设。在“完备信息”条件下,人们拥有做出决策的一切信息。三是“完备市场”假设。在“完备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充分。四是资源稀缺性假设。正是因为人类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性,才有必要深入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再者,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模型重视不够是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经济学模型是深刻认识和理解原型问题而对其所作出的一种抽象和升华的概括。尤其是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更加简化、更加利于理解。因此,重视经济学模型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另外,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介绍过于枯燥乏味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困难的又一直接原因。

三、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当前,针对二批本科学生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惑。笔者认为,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专业老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首先,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是适时开展相关经济学讲座。尤其是结合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其现状及原因。二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言简意赅、通俗的语言讲解尤为重要。三是采取案例教学,并将典型案例融入经济学理论当中。

其次,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是注重通过适时反问,来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重视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者,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一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经济学的基本结构。经济学研究不仅是关于生产、成本、价格、供求等方面,也不单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问题。而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规律的社会学科。二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要求老师必须采取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看清全过程及各种逻辑关系。同时,还要多注重激励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多激励、多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的过程中注重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涵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