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新疆尼勒克县农民走出穷山看巨变

新疆尼勒克县农民走出穷山看巨变

时间:2021-03-25 10:11:31

相关推荐

新疆尼勒克县农民走出穷山看巨变

1月3日,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套苏布台村农民阿依沙布尔·合热克拜告诉记者,,在村委会干部的动员下,他和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到奎屯一家纺织厂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开了眼界,更增强了脱贫致富信心。

苏布台乡是尼勒克县的贫困乡,当地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加上常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是尼勒克县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然条件的恶劣性,苏布台乡成为全县最贫困的“西三乡之一”,全乡总人口2155户8397人,贫困户818户3329人,也是自治区重点扶持贫困乡。作为尼勒克县的脱贫攻坚年,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原则,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全力寻找致富路。

套苏布台村党支部根据当地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实际情况,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村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组织输出和自谋输出相结合,套苏布台村98%是哈萨克族,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影响,长期久居山里,过惯了闲散安逸的生活,过去还出现过组织出去务工的富余劳动力工作没多久就自行返乡的现象。乡党委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原来出去务工人员语言不通、不习惯务工单位严格的管理以及规范的制度约束,为此该乡党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召集村“两委”班子、老党员、群众代表召开专题讨论会,决定由村干部带队在企业共同与务工人员务工,同时村里工资照发,在务工地直接服务管理输出劳务人员。迪力木拉提·卡孜木就是一名身兼村干部和务工人员双重身份的村干部,在日常务工中定期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双语、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使输出劳务人员逐步适应企业工作生活。

对于一些想出外务工但家中又有老小及牲畜、土地的富余劳动力,该村积极与本地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多渠道对接、培育新的劳动力市场,为本村农牧民解决就业问题。并成立了山林牛羊养殖合作社,把群众的牛集中到一起养,腾出富余劳动力组织外出务工增收。每年冬闲时节,苏布台乡还从赴外打工人员中选取劳务输出代表为当地“现身说法”,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出去”向“我要出去”,“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上想办法出思路。

套苏布台村的木合亚提·拜合提兄弟俩几年前过得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白天放羊晒太阳、晚上喝酒打麻将的生活。3年前,兄弟俩被招入北京巴依老爷餐饮公司务工,每月工资6000元。当年大家眼中的懒散小伙儿不在了,两个阳光充满朝气的帅男孩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们的真实变化真切打动了村民们的心,大家纷纷向乡党委、政府要求出去打工,仅木合亚提两兄弟带去北京巴依老爷餐饮公司的务工人员就达11人。

加纳尔·古丽曾经是套苏布台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一年到头围着锅台和贫瘠的土地转,从她的身上看不到鲜艳的颜色,从她的脸上看不到自信的笑容。但是4年前,通过该村的劳务技能培训,她学到了裁剪刺绣本领,现在在伊宁市某服装店打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通过几年辛勤努力,现在她计划开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店,劳务输出实现了她的致富梦。

近年来,苏布台乡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工程,为增强就业渠道探索出的“套苏布台劳务输出模式”,即“服务+企业+流转+订单”,开辟了一条劳务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建立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强化技能培训,畅通输出渠道,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开启致富之门的“敲门砖”,打好了劳务输出“增收牌”,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