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开远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

开远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

时间:2022-01-10 14:59:45

相关推荐

开远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

,开远提出一句口号:建美丽开远市 做幸福开远人。

编前语: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业+农村+农民,这样一支“一员加三农”的“新团队”将给云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带来怎样的新面貌,怎样的新气象?

,是我省把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的第三年。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指导员不但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与“三农”拼出一支“好团队”,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频现亮点的中坚力量。红河州开远市近三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城乡一体 整体推进 三年巨变

城乡一体 整体推进 三年巨变

1909年滇越铁路叩开了开远的大门,100年来,开远逐渐成长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为支柱的较为完备的新型工业体系。然而,在工业飞速发展和城市文明进步的同时,开远的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开远对农投资仅为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2951元,为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7196元的六分之一;,开远农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居全州第二位,但与城镇在岗职工人均20589元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期待巨变,农民渴望发展。

变化由此拉开大幕:实现所有村委会道路全部硬化,,所有通自然村村内路面实现硬化,成为红河州乡村公路建设的排头兵。,全市城乡一体化投入资金34285万元,比增长71.3%,开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了4007元。仅过了三年,开远就大面积改写了这些数据,农村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出三大步。而数据的背后,是开远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一变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开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结果。

,开远在全省率先基本解决自然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提前8年实现建设目标。

开远市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抓住农村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群众最迫切解决的切身利益,用工业经济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用城市建设的理念谋划农村建设,用现代文明的理念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坚持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农民资金,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坚持重点项目推进,每年集中财力物力、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性”完成乡村道路、农村人饮安全、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公厕改造、自然村路灯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鼓舞广大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

总体来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五个一样”上:一是农村道路像城市一样平坦了。全市442个自然村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实现了所有通村委会道路硬化,实现了所有通自然道路和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三年累计投入新农村道路建设资金2.6亿元,硬化道路715公里,全市通车里程1449公里。二是农村饮水像城市一样安全了。解决全市剩余的139个自然村4676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农村夜晚像城市一样明亮了。针对城市亮堂堂,农村黑洞洞问题,在全市所有自然村安装了7250盏路灯,电费由公共财政统一支付,农村夜晚如同城市一样明亮。四是农民生活像市民一样医疗有保障了。全市52个村委会全部建有村卫生所,新农合参合率100%,实现城乡居民同比例报销医疗费,农民大病报销比例80%,最高报销额度15万元。五是农村文化教育像城里一样丰富了。近800支文艺队活跃在乡村,每年每支文艺队市财政定额补助5000元;已建有农村活动室87个,今年将新建100个;每个自然村配有一套以上的乒乓球设施,正在实施村村建篮球场计划。,从幼儿教育到博士教育一条龙的完整激励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困难学生救助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中小学、寄宿制和就读职高的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一次性排除全市2.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包含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所有乡镇建有幼儿园,并向村委会、自然村延伸。

农业产业三年迈出三大步

开远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使农业产业三年迈出了三大步:以来,开远“55110”工程实现了全面突破:优质稻面积达5万亩、特色水果面积达7万亩、甘蔗面积达3万亩、烤烟面积达3.5万亩、蔬菜面积达10万亩、核桃、竹子发展到2万亩,形成了全省优质米基地、蜜桃基地、禽蛋基地;形成了优质米、白花大粒蚕豆、大棚甜椒、甜脆蜜桃、苗木花卉、禽蛋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批农业品牌,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云南开远蜜桃节”;先后引进广西凤翔集团、宝泽公司等龙头企业落户开远,龙头企业达31家;全县已涌现农民协会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

,开远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5亿元,超过了城市建设投入的5.67亿元近两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开远城乡一体化进程。多年来,开远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开远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经济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6.6%,农民人均纯收入4007元,比上年增长8%。

开远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差距进一步缩短,全市广大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农民群众正亲身感受和体验着“建美丽新农村、做幸福新农民”的美好感觉。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建设 :

振动林果场绿色循环经济拓展产业链

振东林果种植场的创办与发展,是开远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更是开远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大亮点。

振东林果场成立于1996年,地处开远市南洞公园旁,距市区10公里占地面积5000亩,是个私业主李发启响应开远市政府“治理、开发、绿化荒山”号召,创办的一家集种植、养殖、销售、餐饮、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现代农业基地。

蜜香桂园硕果累累

目前,果园里共种植鹰嘴脆蜜桃1512亩7.6万株,杨梅1600亩5万株,蜜香桂园1000亩3万株,以及李子、芒果、枣子、杨桃、板栗等温带、亚热带果树20多个种类,共计21万株。截止底,该场所有水果种植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还投资1700万元着手建设现代化生猪良种繁育基地。乐白道办事处振东林果种植场预计今年水果业收入500万元,仔猪和育肥猪收入300万元,全场总收入预计800万元。目前,振东林果种植场目前是云南省最大的个人连片开发的林果基地,吸纳农民工就业20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是前不久返乡的农民工。

在种植场的建设和发展中,企业得到了省、州、市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得到了政府派驻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帮助。从1996年振东林果种植场刚成立至今,企业得到了开远市农业局副主任科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彭光荣等科技人员的积极协助和指导,这些指导员不仅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培训企业职工,开展科申报项目、协调和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而且还为企业生存发展出谋划策,还积极引导企业对基地和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

振东林果种植场占地面积5000亩

振东林果种植场在积极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积极遵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果园里配套发展现代化的规模养殖业,他们认为繁育基地所产生的粪肥可以满足种植场生产无公害水果对农家肥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个基地建起来后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和准备,初,振东林果种植场现代化生猪良种繁育万头仔猪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预计总投资2756万元,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工程,投资1700万元。基地的饲料饲喂系统、饮水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全套自动化中控管理设备全部从德国Big Dutchman家畜饲养设备有限公司引进,猪场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全部采用德国公司推荐的模式。猪场所养种猪采用杜洛克、长白、约克三个世界优良品种进行配套生产。目前这一省内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生猪良种繁育万头仔猪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存栏纯种母猪200头,二元杂母猪500头,并已成功繁育出首批1000多头仔猪。按照规划,这个基地年可生产仔猪22000头,生产二元杂母猪2000头,出栏肥猪12000头。每年可向开远及周边地区提供1750头优质二元杂母猪,10000头优质仔猪,可直接扶持农户5000余户左右。

除了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扶持一大批农户走上致富路外,振东林果种植场还以发放养老金、慰问金、助学金和向社会事业捐款等形式回报着社会,共同推进开远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工哺农 以城带乡

促进农民增收 打出品牌“云恢290”

精包装优质香软米系列“云恢290”品牌远销全国各地

羊街乡是开远的鱼米之乡,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所生产出来的优质米具有香粘爽口、冷不回生的特点,令人食而难忘。

,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主任李文祥,创建了开远市卧龙谷红河卧龙米业,并创出了精包装优质香软米系列“云恢290”品牌。“云恢290”产品柔软细腻、口感舒适,畅销开远、个旧、蒙自、建水、河口等县市,还远销到昆明、曲靖及贵州、广西等省区,具有广阔的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

自创办几年来,红河卧龙米业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农民增收。这个愿望,新农村指导员帮助实现了——

驻村指导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云恢290”发展一年胜一年

“云恢290”真正形成产业和市场规模,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新农村指导员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开远市沿昆河公路掀起了有史以来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高潮,优质米作为重点培植产业被列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红河卧龙米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年,开远市率先派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并要求下派到卧龙谷村委会的新农村指导员,要把红河卧龙米业作为重点龙头企业来扶持,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种田致富的幸福之梦。

近4年来,来自省民政厅和开远市公安局的新农村指导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每一批指导员都促使红河卧龙米业不断向前发展。驻村指导员帮助该厂走“公司+农户”路子,制定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规划; 帮助丈量原料基地面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农民群众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原料基地不断扩大,确保了该厂的原料供应。为了帮助红河卧龙米业提质增效,省民政厅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组织村委会的干部们走出去开阔眼界,

牵线搭桥为米厂联系相关的农业科技机构,与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形成技术合作,提高“云恢290”科技含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3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新农村指导员的指导协助下,红河卧龙米业迅速发展。

“云恢290”: 品牌带动企业发展

在新农村指导员的热情指导协助下,红河卧龙米业生产“云恢290”,在第四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海第八届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一跑打响,捧走了金奖。“云恢290”先后参加了广西南宁东盟农业博览会、上海优势农产品推介会,深受广大客户青睐,订单纷至沓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红河卧龙米业总投入资金1250万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精洁免淘米加工成套生产设备,新建年产1.5万吨精洁免淘米扩建项目,规划主厂房达700平方米,原料仓库2800平方米,成品库、化验室300平方米,产品陈列室150平方米,同时还建有产品质量控制中心、产品研发与创新中心等。该工程于4月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700平方米原料库、700平方米主厂房、150平方米成品库和化验室、120平方米产品陈列室及28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楼。精洁免淘米生产线现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无论从质和量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云恢290”: 小厂带动大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小厂带动大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红河卧龙米业自建厂以来,累计向农户收购“云恢290”稻谷1.5万余吨加工销售,所收购的优质稻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5元,仅此一项,农户就直接增加经济收入750万元。优质优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周边地区3100余农户种植优质稻谷3万余亩,年增加经济收入近千万元。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量倍增,农民群众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原料基地不断扩大。目前,红河卧龙米业已与农户签订协议,拥有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2.5万亩,成为开远市又一大优质稻基地。

老燕子村过去是个穷村,近几年来,全村51户人家种植云恢“290”600余亩,每年交售稻谷350余吨,每吨售价3200元,稻谷款112万元,全村仅此人均收入5045元。种粮致富正在成为羊街乡农民的新追求。

“小厂拉动大产业”。红河卧龙米业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近两年来,该厂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云南省‘企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企业”。

优质稻谷造福老燕子村村民

“一员加三农”团队打造“别墅村”

老燕子村从“口袋村”变成了“别墅村”

开远新农村建设的另一大特点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发挥了积极作用。3年来,省州市各级指导员融入农村,了解村情,制定发展方案,倾情帮助农村发展,指导好农民实践,与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情厚谊,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一年指导员,一生农村情”,三任指导员形成接力赛,互传接力棒,被誉为永不走的工作队,老燕子村就是其中一个典范。

近三年来,老燕子村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热情帮助下,村民生产、生活、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口袋村”变成了“别墅村”,老燕子村是开远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员加三农”团队打造“别墅村”

老燕子村发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这种嬗变,既有自身努力的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的影响。,开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自担压力,明确提出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积极承担起水电路基础设施、医保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并派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在这种背景下,老燕子村在驻村指导员的指导下勇于创新,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很快从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开远众多村寨中的佼佼者。

老燕子村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互助生产”、“互助建房”和“门前三包”等方面。

在“互助生产”中,老燕子村根据个人特长,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把劳动力组织成用水协会、机耕队、栽秧队和机防队4个生产互助组,提高了生产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解决了原来生产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以往的生产中,村民独立耕作,春耕时每家都要组织一帮人马,既窝工又不够专业,致使栽插期长达45天。栽插期过长,一是难以保证后栽的秧苗不会错过最佳节令,二是先栽下的秧苗经常被后栽秧的人踩踏,难免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生产互助组的成立,把栽插期缩短为15天,团结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这种互助形式使劳动力利用合理而充分,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一是大大降低了栽种成本,优质稻栽插由原来的每亩220元降为90元左右,全村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9.896万元,节省工时64240个,折合工价256.96万元(按每个工40元算);二是能保证栽插的最佳节令,促进产量提高,“云恢290”的产量逐年增长,每亩高达600多公斤;三是成本降低、产量提高直接带来了村民收入增加的结果,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60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600元,其中优质稻的收入达5054元,占了村民经济收入的80%左右。

老燕子村在驻村指导员的指导下勇于创新

在村容环境建设中,老燕子村在指导员指导下先是“互助建池”,随后又“互助建房”。在“互助建池”中,村民之间通过劳动力互助,53户人家建沼气池50口,其中每口沼气池节省师傅工钱、小工费、运输费等400余元,50口沼气池共降低了2万多元成本。在“互助建房”中,几户关系较为亲密的农户邀约组成一个互助组,对建房者,其他互助成员提供无息借款和人力支持,从而达到全村家家户户住进“小洋房”的目标。“互助建房”突破了各家各户所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建房时间大大缩短。从2月份推行“互助建房”以来,全村建起小别墅50幢,户均别墅拥有率达94.3%。

互助形式的创新提高了村民的群体意识和进取心,反过来又推动了创新向制度等更多方面发展。村里提出了“村内卫生农户包干负责制”,把街道和公共场所平均分为若干段(块),明确各段(块)责任人,由村民无偿承担保洁工作。与此同时,村里还成立卫生监督组,设立专门的卫生监督员,对村内卫生进行日常督促检查。包干负责制确保了村内公共场所和街道环境卫生的清洁的净化,较好破解了农村“公共卫生无人管、不好管”这一难题。此外,这种创新还在土地“集零为整”等做法中表现出来。

由于开远市委、市政府鼓励干事的人,农村无论发展产业还是社会事业,只要想做事就有补助,就有指导员帮助解决或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想干事的老燕子村除了像开远其他地方一样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和路灯明亮,像其他地方一样享受与城里人同比例报销的医保,还显现出突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53户居民中有40多户拥有摩托车,家家有座机电话或移动电话,50户建有沼气池, 51户住进了小别墅(新楼房)。村子先后获得开远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红河州特色文明村、云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先进村等荣誉称号。面对今天的新生活,村民们发自内心地编唱了一首歌谣:“经济林,郁葱葱;生态园,瓜果香;讲科学,调种养;粮满仓,钱满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