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安徽渔业灾后恢复情况良好

安徽渔业灾后恢复情况良好

时间:2023-07-29 23:07:28

相关推荐

安徽渔业灾后恢复情况良好

受历史特大干旱影响,安徽省上半年渔业灾害严重。养殖池塘水位下降,苗种繁殖产量大幅减少,沿江湖泊河流水库水位陡降干涸,天然水域环境恶化,水生生物资源锐减。

全省水产养殖因旱受灾面积399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50%,繁育水产苗种减少50多亿尾,直接经济损失21.4亿元。面对严重旱情,全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扎实开展渔业救灾复产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农委把救灾复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方案,加强与水利部门协调,指导灾区市、县渔业系统抗旱救灾、恢复生产,确保灾后恢复方案措施到位、资金项目到位、服务工作到位。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农业部救灾指导组现场指导意见;省农委结合实际,印发了《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及恢复生产工作指导措施》;通过“水产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培训”等,以农业部池塘生态修复项目和“池塘养殖单产倍增计划”为示范,抓好疫病防控、监测和科学规范用药,大力推广抗旱救灾及恢复生产、健康养殖等技术。

三是及时补放鱼种。旱情初现时,省农委渔业局及时对全省可供水产苗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登记,落实救灾机动苗种20多亿尾,发出信息,组织余缺调剂。灾区渔业部门及时制定苗种调配方案,认真组织补投补放。

四是开展增殖放流。7月,全省在巢湖和8个沿江湖泊开展主题为“增殖渔业资源,修复长江生态”的渔业资源修复同步放流活动,共放流“四大家鱼”、鲤、鲫、鳊、鲂、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等经济水生动物1亿尾,种植水草5.7万亩,底播贝类900万粒,修建人工鱼巢1000亩。

目前,受损池埂、围栏网、网箱等渔业设施全部修复,受灾养殖池塘和大水面均及时投放鱼种,渔业生态环境修复良好,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省渔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发展势头。

一是产量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提升。1月~10月全省水产养殖面积794万亩,保持稳定;实现水产品产量159.1万吨,同比增长3.3%;受水产品价格上涨拉动,渔业一产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二是养殖结构优化,市场供应丰富。全省名特养殖面积累计达445万亩,比上年净增15万亩以上。蟹鳜(鳅)混养、稻田养鳅养虾、网箱养鳝、湖库生态养鱼等各具特色的健康养殖模式广为推广。结合实施“菜篮子”水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组织开展池塘精养倍增示范,带动全省池塘养殖增产增效,市场供应稳定、品种丰富。

三是增殖放流扩大,生态恢复良好。各地利用春季禁渔期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通过在巢湖和8个沿江湖泊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对修复长江中下游受损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恢复渔业生产,改善渔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强化质量监管,安全水平提升。坚持源头控制,规范养殖全程监管,加强专项整治和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农业部第一次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全省65个样品的3个检测指标,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合格率为100%,氯霉素合格率为98.5%。农业部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0%,较去年提高5%。

五是优化监管服务,安全形势稳定。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依法规范渔船检验和安全管理,组织集中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加强渔民互助保险,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特大渔业生产安全事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