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升级主要载体 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升级主要载体 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时间:2020-01-26 12:34:43

相关推荐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升级主要载体 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使命

我国经济已进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历史新阶段,城镇化的作用有其特殊性。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是我国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1. 新型城镇化承担着扩大内需的历史使命

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消费“累计效应”并由此拉动巨大的投资需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约为3.22:1。据预测,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有1300余万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间城镇化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将带来1.7-2.6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未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低标准计算,农民工市民化约需要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由此需要新增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新型城镇化在未来8-将给我国带来百万亿的需求,足以支撑我国未来7%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

2. 新型城镇化承担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

(1)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服务业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是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过度注重劳动力的城镇化,只注重生产性消费而忽视了人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了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

(2)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必将推进工业发展模式和工业技术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及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

(3)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农业要实现规模化,必须通过城镇化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第二,农业现代化高度依赖城镇化。例如,通过城镇资本下乡,带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新型城镇化承载着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前些年建设新农村的投入不少,但总体看成效不明显,并且难以持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城镇化的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规模城镇化是以土地扩张为突出特点、以工业化和非农产业发展推动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的发展不仅难以拉动城乡一体化,而且还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通过人口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应当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从劳动力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推进劳动力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我国释放消费潜力、带动经济结构变革提供重要支撑。

1.城镇化模式与消费潜力释放

(1)劳动力城镇化与工业主导相适应。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依赖“工业主导”、“劳动力红利”所推动的城镇化动力正在减弱,并由于农村转移人口不彻底的城镇化,“半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不断上升,迫切需要转型。

(2)服务业主导有赖于人口城镇化。我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过度注重工业城镇化、劳动力城镇化,忽视了人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了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

(3)推进“双速驱动”的城镇化。未来5-,产业发展推动的劳动力城镇化将处于减速轨道,而消费升级推动的人口城镇化将进入加速状态,推动“双速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以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2.农民工市民化释放的消费潜力巨大

(1)农民工市民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目前,2.6亿多的农民工群体正在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消费大军”。目前,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约1.6亿人,3-5年内,如果其中的90%变成市民,其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以的消费水平计算,新增的城市消费规模至少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

(2)农民工消费结构升级是一个大趋势。伴随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化,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必然会带动其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3)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潜力巨大。调查显示,90年代的农民工比生于80年代和70年代的农民工更能花钱,他们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53%,而生于80年代和70年代的农民工的消费比例分别为47.2%和38.3%。

3.人口城镇化带动经济结构变革

(1)以人口城镇化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使大量农村居民消费趋近或达到城镇居民的水平。使得更多居民对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占比逐年降低,对发展型消费,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的需求逐渐上升。

(2)以人口城镇化推动投资结构转型。人口城镇化不仅不排斥投资,还能够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投资结构远不适应人口城镇化转型的需求。适应人口城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加大公益性项目投资和消费供给能力的投资,推动投资结构的转型。

(3)以人口城镇化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从国际经验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离不开人口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使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和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生力量。

4. 确立人口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1)未来5年左右,使人口城镇化率不低于1.5%的增长速度,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5%左右,初步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2)到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新格局。

(3)再用左右的时间,到2030年,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

5.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1)尽快出台农民工市民化的国家规划。建议:用2-3年时间,初步实现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用3-5年时间,通过放开户籍制度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基本解决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到总体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初步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格局。

(2)创造条件让传统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解决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在尽快剥离户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的基础上,分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2年,实现中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3-5年,实现大城市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到基本实行全民统一的居住证制度。

(3)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未来7年,基本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标,重在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就业、住房保障、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