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武林外传手游萌新攻略称号 武林外传手游隐藏称号经官方认证是个人物

武林外传手游萌新攻略称号 武林外传手游隐藏称号经官方认证是个人物

时间:2020-05-11 14:47:18

相关推荐

武林外传手游萌新攻略称号 武林外传手游隐藏称号经官方认证是个人物

兼并“苦情戏第一女主”和“台湾第一美女”两个称号的她,到底拥有着怎样的美!

-

“张玉嬿”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怎么熟悉,但是在很多人上学的时候一定看过她演的电视剧,只是当时不知道她演过这么多的角色,一张脸演出了多种风格。

-

张玉嬿出生于1966年,1990年的时候因《末代儿女情》走入大家的视线中,此时的她将存在于故事中的角色拉入了人们的现实,哭时完美演绎出“梨花带雨”,静时就是“大家闺秀”的代名词,明眸皓齿、五官清丽。

-

♫2001年在《青蛇外传》中饰演的“小青”一角,再次让大家认识了她的美,一双眼睛好似会说话,欲语还休透着一股灵动感,稳坐了“台湾第一美女”;

♥主演了电视剧《娘妻》这时的她已经43岁,但是时光似乎特别的善待她,不仅没有出现衰老的痕迹,还让她多了几分气质,即便是在比自己小八岁的男主面前也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反而让她更显得温和友善,楚楚可人,这也让她拿下了“苦情戏女主”的称号。

-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颜值杀”!

#明星#

缅怀红拳九段孟广发老师

9月12日下午3点整,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陕西西安临潼区《爱琴海》酒店牡丹亭会议厅召开了“缅怀红拳名家、红拳九段追思会 暨孟广发纪念画册首发仪式”,缅怀他为红拳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以表达全体红拳传人对孟广发老师的深切怀念!追思会上红拳传习所、培训基地的代表纷纷下场展演红拳,以寄慰孟广发老师在天之灵。

孟广发先生出生于1930年,卒于9月14日,享年88岁。孟广发先生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东孟村人,自幼随父孟继明习练红拳邢派,对红拳情有独钟。少年时期随二哥孟广远到陕西国术馆拜“神腿杨杰”为师,习练红拳,以后又到杨杰先生在西安住处吉祥巷继续习练红拳。得到了杨杰先生的器重和女儿杨学信的爱慕,最终成为杨杰先生的爱婿,得到杨杰先生的真传。

孟广发老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宝鸡市姜谭联中退休教师。生前担任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红拳九段、红拳大赛专家顾问、宝鸡市武协名誉主席。

1954年—1956年在陕师大物理系上大学。

1956年7月—1958年2月在西安市第二卫生学校工作任教。

1958年2月—1959年2月在宁强县下放劳动。

1958年,凭借武术基本功素质,在劳动锻炼中获得全县劳动模范。

1959年3月—1963年6月在宝鸡卫校任教。

1963年9月—1968年8月在宝鸡商校工作。

1968年9月—1970年下放武功劳动锻炼。

1971年5月—1984年在宝鸡联立高中任教。

1975年组队并担任教练参加宝鸡市武术比赛,获团体第二名。

1977年培养大女儿孟维毅,凭借扎实的武功基础,考入西安体院学员运动系武术专业。

1985年参加国家体委重点部署的“传统武术抢救性挖掘整理”,他被邀请到“陕西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并发表《论红拳高家门的探索与研究》,引起重视,并得到了时任省武协主席刘侠僧亲自接见,并为他颁发了贡献奖状。

1995年,作为运动员参加首届“华祥杯”陕西地方传统拳种观摩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担任教练组队代表宝鸡市参加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武术之乡传统拳种继承人演武大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集体道德风尚奖,并获9金6银3铜为宝鸡人民争光,为武术事业添彩。

5月参加武当山国际武术比赛中获武术百杰称号,并获得论文一等奖,棍术银奖,拳术铜奖。

4月担任中国红拳陕西代表团名誉团长,赴台湾参加‘中华杯国际武术大赛’获24枚金牌,30枚铜牌,3枚银牌,同时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在赴台湾期间孟广华老师跟随陕西代表队到台湾陕西村进行文化交流,他在出发前专程购买了陕西非遗皮影的秦腔造型,赠送给了台湾陕西村的村长,寄托了陕西乡党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他受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马文国博士邀请,不顾已经85岁高龄亲自到西安体院武术系训练馆,举办了“红拳四究拳培训班”,记得他当时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这次出来传授四究拳,老伴告诉他说;“不要保守,要把自己掌握的红拳精华全部奉献出去”。 两天的培训,他把红拳高派过去密不外传的四究拳实战训练步法和技击要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员和体院武术系学生。

8月,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陕西省三原县张家窑红拳保护基地,举办的首届红拳教练员培训班,孟广发老师受邀担任主讲红拳十大盘,红拳八法主讲老师,在开课前,他对学员说“现在西方反华势力在用他们包装的‘娘炮文化’侵蚀我们的下一代,使我们的男孩子追求男不男女不女的伪娘形象,我们习武之人,更应该坚决抵制这一种“娘炮文化”对我们下一代的影响”,教武,更要教德,我门一定要把我们的下一代的男孩子,培养成为有血性的男子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卫祖国”。孟老师当年的愿望,今天已经实现,当今全国人民共同在讨伐娘炮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

孟广发老师病重期间。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和秘书长田琨到家里看望老人家时。他拉着我们的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说“红拳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咱们的红拳文化世世代代传传承下去,今后红拳的发展就靠你们了。”一个88岁红拳老人去世前,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发自内心期望,现在还历历在目。

从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到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孟广发老师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孟广发老师在80年的习武生涯中,教授的红拳学生达数千人。他始终恪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为座右铭,为了弘扬红拳文化遗产,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孟老师为我们下一代红拳传人做出了榜样,我们红拳传人更应该牢记孟老师的遗愿,为中国红拳弘扬发展团结一致,取得更大的胜利。

【所谓人格,爱国第一】

清明,四张照片,

记录我的家族,

记录一段中国历史:

第一张,我的爷爷,

中国一代大写意书画宗师李苦禅先生,

1937年,北平沦陷。

伪“新民会”,

企图拉拢李苦禅等社会名流为他们做事,

被李苦禅断然拒绝。

此后,李苦禅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

靠卖画为生,

资助参与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战活动。

1939年5月14日,以“勾结八路军”为罪名,

与学生魏隐儒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

遭刑讯28天,受到严刑拷打。

出狱后拒绝伪职,继续参加爱国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中国艺术专科私立学校在济南复校,

李苦禅任教务主任。

1946年,

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

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前夕,

与何思源(北平市市长)、

徐悲鸿等北平文化界名流合力斡旋,

呼吁和平解放北平,

以保护古都文化遗迹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二张,我的姥爷,

中国漫画史的开创者之一孙之俊先生,

1928年组织“五三漫画社”,用漫画宣传抗日,

同年发表第一部连环漫画《快乐家庭》,

毕业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

1936年到上海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

并担任评委;

抗战前夕在北平和叶浅予先生一起,

发起并组织北平漫画展,

1938年继叶浅予先生后发表《王先生外传》,

一月内销售一万册,

一时有“南叶北孙”的称法;

自1942年始在妻妹丁冷(中共党员)的引导下,

参加地下抗日工作,几次被捕,始终不渝。

抗战胜利后,在北平一面教书,

一面协助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工作,

并两度被捕,坚贞不屈,

直至北平解放才走出牢房;

1948年在报刊发表《骆驼祥子画传》第一稿,

1951年由上海华东书店出版《骆驼祥子画传》

单行本上下两册。

第三张,我的姨姥姥,民族英雄丁冷女士,

1939年参军,

1940年2月在太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后曾任太行新编10旅政治教员、

太行6分区政治部干事。

1942年秋,

被派到北平至石门(今石家庄)做地下工作。

1944年2月22日在梅花镇开展工作时被捕,

后解往张家庄敌据点。

不久被日本特务队长青原一夫等押送到藁城,

行至滹沱河大桥南头时,丁冷趁敌不备,

掏出暗藏的剪刀,向青原一夫猛刺数刀,

敌酋受伤嚎叫,其他日伪特务见势不妙,

立即将丁冷五花大绑捆绑起来。

丁冷一路上高呼抗战口号,连喊带骂,

一直骂进了敌人的宪兵队。

在敌监狱中,

丁冷受尽了凌辱、折磨与拷打,

但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表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同年,

中共藁无县委授予丁冷“民族英雄”光荣称号。

1945年7月丁冷逃出敌人魔掌,

在北京从事地下工作;

1947年回藁城工作,

先后担任过高小校长、

市文教科代科长、

文化馆长等职,

曾当选为市一、二届政协委员、

人民代表、政府常务委员等。

第四张,我的大姨夫,宗凤洲先生,

上海警备区原正军职顾问。

河北藁城人,

1939年10月入伍,

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游击纵队团长,

太行六分区参谋长、司令员,

二野六纵队副旅长,

十二军三十五师副师长、

志愿军三兵团留守处主任,

十二军炮兵副军长、参谋长,

上海警备区参谋长,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等职,

曾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宗凤洲同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东方蛇仙”季德胜:目不识丁却是近代神医,与毒物为伍救人无数

每当提到神医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为中国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中医学。其实,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医学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医学领域都十分著名。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朝代,都曾出现过号称神医的人,上个世纪曾出现过一位被誉为“东方蛇仙”的人,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是我国近代旷世神医,与毒物为伍救人无数。

第一、医治蛇毒世家出身的季德胜

1901 年10月16日,被后世誉为一代神医的季德胜,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一个依靠医治蛇毒为生的江湖郎中家庭。1906年,季德胜的老家宿迁出现了旱灾,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只能带着全家逃荒,而此时年幼的季德胜根本无法理解世间疾苦。

就这样懵懂无知的季德胜,经常跟在父亲的身后,依靠摆摊耍蛇、售卖祖传蛇药为生。由于当时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老百姓想要讨生活非常难,所以季德胜一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由于经常随父亲走南闯北,所以他一天学都没有上过,成为了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如果他的人生按照这种轨迹发展下去,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人。幸运的是,季德胜从父亲手中学到了祖传秘方,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极为擅长治疗蛇毒的郎中,并且经过日积月累,蜕变成了一代蛇毒专家。

19的冬天异常寒冷,对于季德胜来说更是刺骨难忍,因为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在这一年因病去世。他只能独自一人在如东县岔河镇,以祖传秘方为人治蛇伤。虽然当年季德胜已经25岁了,但是却依然是一个孑然一身的穷苦人。

季德胜家的祖传治疗蛇毒的秘方,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5代人了,经过几代人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了治疗蛇毒的灵丹妙药。而到了季德胜这一代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由于是祖传秘方并且“传子不传女,世代不外传”,所以季德胜视秘方如生命。

第二、潜心研制蛇药秘方

季德胜的父亲传给他的治疗蛇毒秘方,由于没有系统而又严谨的数据,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乱方”,所以一旦配制比例不当,极有可能成为杀人的毒药。所以这种依靠经验信手抓药配制的秘方,必须要经过严格规定剂量,才能真正造福于老百姓。于是季德胜把秘方简化,并且使其成为服用方便、疗效更好的秘方。

他将秘方中的所有药物一味味地鉴定,甚至还曾像神农一样品尝药物,致使他多次中毒甚至性命堪忧,就这样凭借着凭借着一股韧劲,他终于去粗存精、增良剔莠。季德胜将祖传治疗蛇毒的药物,变成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就这样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让不具备安全功效的药物,研制成了可以放心使用的中成药。

为了方便消费者用药,他还亲自研磨药物并制成直径2.5厘米、厚0.5厘米的黑色药饼和药丸。然后将药饼和药丸印上红色的“季”字,至此“季德胜蛇药”的名声越来越响。直到1942年春季,季德胜来到苏州,为大多数中了蛇毒的患者治愈了蛇毒,他的神医之名也不胫而走。

后来日本人为了得到季德胜的秘方,不惜花大价钱想要引诱他上当。可是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季德胜并没有答应日本人的请求,并且连夜逃离了姑苏城。事后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怎会把秘方卖给日本鬼子?”。

第三、“东方蛇仙”季德胜

1948年季德胜来到南通。有一次他在南通城中心十字街一带,耍蛇表演并兜售蛇药。恰巧被国医大师朱良春看到了,后来朱良春担任联合中医院院长,曾亲自寻找季德胜,并希望他进入医院一起救死扶伤。

1956年4月1日经南通市卫生局特批,季德胜成为了中医院的正式医生,而且开设了蛇毒专科。季德胜的蛇药秘方经过不断研发,后来成为了可以批量生产的蛇药,名为“季德胜蛇药片”。季德胜蛇药片一直由南通独家生产,这个绝密配方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科学院聘季德胜为特约研究员,国家卫生部授予他“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光荣称号。后来季德胜的蛇药开始走出国门,他也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蛇仙”。

结 语

季德胜的前半生可谓深陷龃龉,但是他却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所打倒,并且以一个民间游医的身份,用祖传蛇药秘方为老百姓治疗蛇毒。经过大半生的困难之后,他终于将祖传秘方发扬光大,将他称为旷世名医绝对名副其实。

开口要8百万!周星驰90年代片酬曝光高到刘德华羡慕了

周星驰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他凭借多年跑龙套生涯,将自己的演技磨练到高超的水准,不过他不甘愿只当个演员,后来走上导演之路,每部作品票房、口碑都有不错的表现,获得「喜剧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但这么一个大巨星,不免令人好奇片酬究竟是多少,能让刘德华都比不了。

周星驰的片酬可以分成4个阶段,一开始无线台时期领不到10万港币,后来进入恩师李修贤的门下,片酬慢慢增加,但即便1990年拍摄《赌圣》这部票房第一的作品,周星驰最多也只有70万港币,之后到向华强的公司,慢慢能够破百万,值得注意的是,周星驰1992年在《家有囍事》拿到800万片酬。

不过这是有插曲的,外传周星驰因为档期太满,随口开了一个比张国荣200万还高的800万天价片酬,想拒绝黄百鸣的邀约,没想到黄百鸣一口答应,让周星驰吃惊不已,不得不调出档期来演这部戏,但也有人说,这800万后来被公司拿走超过一半,最后周星驰是自立门户,才逐渐升高到破千万的片酬,可见就算是天王,也需要经历「先蹲后跳」。

针对周星驰的片酬,黄百鸣曾受访表示,「1992年《家有喜事》首集我就给了周星驰800万元片酬,相当贵,但当时找不到别的演员,只好找他;五年后再找他,他开出天价1500万元,还好第二部也大卖,是当年的卖座冠军」,可惜当黄百鸣要拍第三集时,就算出2000万也已经请不动周星驰。

曾经因为能写几句诗便自以为得,认为自己学识,修养,脑瓜都不同于或者至少有凌超于普通人的地方。

后来才发现,一个初中生,语文学得好,古文知识积累的够,照样能写出好诗句。

而那些各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估计更是人人诗词可以。

按照这个推断,中国至少几千万人会写古诗。

当然,写好的,出名的,并不多。

但更多的恐怕是许多人的不屑。

因为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给人带去什么显著变化,但是,整日显摆,却能引起周围人们不满,甚至鄙视,孤立。

除非你就吃这口饭,干这一行。

我年轻时类似经历有数次,拿着自己的诗文给人看,陌生人也许会客气几句,奉承几声,但身边熟人无不嘲笑,甚至有次一朋友劝我道:“小孙以后别这样了,几乎没人会欣赏你,但几乎所有人会觉得你傻。”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应当是几乎所有人沒把我的诗文放心上。

为什么,因为无人需要,老板需要么?老板需要创业人才,管理人才,劳动人才给他挣钱。知道人有别的爱好,会觉得这人浪费精力,心底还有别的东西,养不住。

而工友们更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大街上的小商贩更不需要。

诗,只会证明一个人文学上有点浪漫主义,既证明不了作者有管理才能,也证明不了作者可以经天纬地,大多倒是滋长人的文名虚誉之心。

当然,古今学问大家诗作鉴力皆不同凡人,倒是可以通过诗文看出作者德容才干秉性等。但这等人世间有几人?

所以,后来,我搁笔了很多年。

当初还有件事让我认识到,不管一个人思想有多深,在某方面才能有多强,都需要社会的支撑,众人的帮衬,脱离了社会与大众,什么才能也没用,人搭理你,你才可发挥所长,人不理睬,即便你能让卫星上天,你一个人能造出卫星火箭么?不可能的事。

当初我在一单位,领导还是很欣赏我的文笔的,但是有一次单位组织节日表演,想让我写个段子,我写不出来,推辞掉了,那时年轻,确实傻瓜一样,觉得当面跟领导没法说,也怕啰索,竟然自作聪明,洒洒洋洋写了一篇辞去这写段子工作的辞工文章,留给了领导。结果领导大为光火,竟谎称看不懂,说批准了我的辞职。

当时那个尴尬与惶恐哟!

不过今天回头想来,我当领导,下属有人也这样待我,我可能也会这样做,分分钟教这下属怎么做人,什么大不了的事,不想干当面说不就行了,留这一篇文章炫耀你文笔好,搭理你,你是个人,不搭理你你狗屁都不是。

从那次事件后,我渐渐反思自己的文傲秉性,认真对待社会,低调做人,做事尽量体察人事情势,互谅互助。

因为我沒大本事,至今也只是打工勉强生计,但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我得到一个老实人称号不说,对周围的事务人性判断特别准,就象我看书看电视剧一样,一看开头,我就知道结尾,甚至剧情发展,作者秉性,在创作中的情绪,剧情的需要走向安排,我绝对判断八九不离十。

我单位的人事争斗,就更不用说。

扯外传了,话说回来,但我并不反对网上写诗作文,而且特支持理解,为什么?

因为网络上多用假名,即便真名,谁也不认识谁,既与人无利益冲突,又与人无恩怨,谁也不会把谁怎样,万一成了网红呢!

但要注意几点,一不能冒犯大众,二不可言违公德。

这两条其实是一条。道理不需多讲。

三不可损人誉名,四不可挑弄事端。

想在网络上发展的人,都靠名誉吃饭,损人誉名,堵自己路不说,多少有点缺德。

挑弄事端试图引大众瞩目的人,切记陈老总一句话:“恩怨起家的人,无不以恩怨终。”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经验。

第五条,也是最重要一条,就是要端正态度,有化解一切批评为我用的能力。

这其实一般人没这能力,需要心胸,气度。但是可以练,怎么练,不能有奉承的,表扬的就洋洋自得,自以为了不起,也不能有批评的就生气,反驳,甚至辱骂,恶语相向。要考虑人家的意图与意见,要转换批评者对你的看法。实在转换不了,必要时可以动用法律武器。

但是态度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不足,自己要承认。

谦虚,伤害不了人性的伟大。

骄傲自负,却往往是众人推墙的根由。

这些个事,其实仔细观察,社会上太多例子,细讲就多了,个人领悟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