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全民奇迹手游剑士技能加点攻略 全民奇迹剑士天赋加点

全民奇迹手游剑士技能加点攻略 全民奇迹剑士天赋加点

时间:2019-07-10 02:17:19

相关推荐

全民奇迹手游剑士技能加点攻略 全民奇迹剑士天赋加点

“让我来守卫大桥!”1965年,战士熊汉俊在修建成昆铁路大桥时牺牲,每次有火车驶过都会鸣笛30秒向他致敬,然而这个英雄事迹竟被发现是假的!

我国的西南地区,高山大河纵横,地质结构复杂,曾被国外专家定义为“铁路禁区"。

然而,60多年前,这里却集结了30多万筑路大军,在“铁路禁区”开启了修筑成昆铁路的大会战。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不断地挑战着极限。熊汉俊是铁道4营13班的班长,他们参加的是龙骨甸大桥的修建。

当时为加快建桥进度,筑路战士们实行轮班制。在一天晚上的施工中,已经有点疲惫的熊汉俊,脚下一滑,直接掉进了7号桥墩的混凝土中。瞬间,熊汉俊就被混凝土几乎淹没了。

这个水泥桥墩有40米深,战士们想尽了办法,还是无法救出熊汉俊。眼看着水泥逐渐凝固,再加上熊汉俊的体力严重透支,救援只剩最后一个方法,炸桥墩。

但是,炸桥墩并不是好办法,因为爆炸有极大可能使熊汉俊粉身碎骨,战士们几个月的辛苦也会付之东流。可时间不等人,营长决定:“炸!”

奄奄一息的熊汉俊知道了上面的情况,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喊道:“别为我浪费时间了,炸也救不了我,就让我来守卫大桥吧!只希望等大桥修好了,记得告诉我!”

营长流着泪答应了熊汉俊的请求,无奈地看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战士们含泪把他浇筑在了7号桥墩内,熊汉俊永远地和7号桥墩融为了一体。

后来,在这座大桥的7号桥墩下面,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俊之桥",每年有许多人前来祭奠。火车过桥鸣笛,就是在告诉熊汉俊“大桥建好了”,同时也是在向英雄致敬!

然而事实是,火车鸣笛致敬英雄是真的,战士熊汉俊牺牲也是真的,但英雄牺牲的凄美故事却不是真的。

其实,修建龙骨甸大桥过程中,最艰难的要算挖通黑井隧道。那时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基本靠人力来挖掘。而黑井隧道附近,地质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故。

1965年8月24日,下午饭后,挖掘黑井隧道的战士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因白天上班,晚上就去操场看电影,另一部分上夜班进隧道。

吃饭时,战士胡士良还对熊汉俊说:“你晚上要上夜班,吃多点,不然肚子饿了,可没人给你送吃的。”

熊汉俊开玩笑地回了句:“那你就少吃点,晚上不干活,吃多了也是浪费。”

晚上,熊汉俊带着班员进入隧道,拿起铁镐、钢钎迅速干了起来。正干得起劲,这时4排长赵锦坤火急火燎地走了进来,他对着熊汉俊着急地说道:“小熊,先别干了,白天我发现支撑架有点晃动,忘了告诉你,大伙要小心,先把支架想办法加固一下!"

本来,赵排长在操场看电影,突然想到了白天的情况,有点不放心,就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赵排长给熊汉俊说完,继续往隧道里走,想去找指导员罗喜,商量如何加固支架。

这时候,“轰”的一声巨响,意外发生了,隧道发生了严重的塌方,所有施工人员顷刻间被埋在了石块中。

正在看电影的战士们听到响声,马上明白工地出事了,迅速赶过来救授,大家齐心协力扒开了塌方。

经过紧急搜救,被埋的战士全部找到了,紧急送往医院。赵排长和其他战士经过抢救苏醒了过来,而熊汉俊因为受伤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今天,我们可以在云南黑井铁道兵烈士陵园,很容易地找到熊汉俊烈士的墓碑,他牺牲时年仅23岁。

那么在7号桥墩下,为什么还要立一块"汉俊之桥”的碑?

原来,在,北京的铁道兵战友获知这个凄美的传说,请人题写了"汉俊之桥"四个字,专门赶到大桥下立了碑,以纪念英勇牺牲的熊汉俊。

后来听到传说是假的,又请人在碑上"汉俊之桥"两侧,加刻了一句话,“汉表神州辽阔大地,俊现华夏锦绣山河”,以示这块碑意在纪念像熊汉俊一样的战士们。

所以这块碑,实际是在缅怀成昆铁路建设中,牺牲的所有铁道兵战士,纪念他们为中国铁路建设所做的贡献。

成昆铁路被人们称为“铁血铁路”,因为整个建设过程中,为铁路献出生命的战士多达2000余人,平均下来,每公里就有2名筑路者牺牲。伴随着铁路的建设,沿线留下了大量的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胜利通车,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的神话。它和美国登月、苏联卫星一起,被联合国并称为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三大奇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的事迹,口口相传,失去了本来面目并不奇怪。致敬我们的英雄,传说的真假,或许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作者:民

编辑:景匀

参考资料:央视纪录片《过山车成昆铁路》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因为一次意外,把前线急需的一车高粱米弄丢了,却运回来一车“废物”,因此荣立了二等功。

这个战士叫宋惠国,是志愿军中俗称的汽车兵。当时为了强化后勤补给,志愿军迅速培养了一批汽车司机,宋惠国就是其中之一。

1951年11月,一个漆黑的晚上,宋惠国接到命令,给前线部队运送一车高粱米。这项运输任务之所以安排在晚上,主要是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轰炸。

宋惠国接到命令,就和一名新来的战士一同出发了。这条路宋惠国已走过好几趟,可谓“车重但熟路”。在快要接近前线的时候,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从远处急速传来。

宋惠国迅速关了车灯,摸黑前进。这种情况,几乎每次任务都会碰到,宋惠国已习以为常了。但今晚的夜色却格外的黑,一个疏忽,宋惠国还是错过了指路牌,在一个岔路口,他走错了方向。

向前行驶了一段时间,就看见前面阵地上灯火通明,这让宋惠国大吃一惊,原来他把车开到美军阵地上来了!因为志愿军的阵地为了防止美空军轰炸,晚上是绝对没有灯光的。

宋惠国急忙刹车、后退,但因为太着急了,车倒进了路边的壕沟中,死活开不出来。这地方离美军营地太近,连美军的一举一动都能看清楚。

若被美军发现,肯定是凶多吉少,宋惠国急出了一身冷汗。他握紧了手中的枪,暗想:不管怎样,绝不能被俘虏。

真是怕啥来啥,这时美军的一辆军用卡车从营地开出,向着宋惠国他们行驶过来。

美军车在宋惠国的车前不远处停下,一个美国大兵提着水桶下了车,向前面的沟渠走去,看样子是汽车需要加水。可能是宋惠国他们头上戴着美式钢盔的原因,美国大兵把他们当成南朝鲜兵了。

美国大兵连说带比划,问宋惠国他们是不是需要帮助。宋惠国赶紧摆手表示拒绝,美国大兵耸耸肩,不再理会他们,继续朝前面的水渠走了过去。

见美国大兵逐渐走开,宋惠国看了小战士一眼,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开美国人的车回去!"宋惠国打定主意,与搭档对视一眼,小战士立马心领神会。他们迅速走到美军车边,登上车,挂挡、踩油门,车一下子向前冲了出去。

然后,宋惠国他们向后一看,乖乖!后车厢内挤满了美国大兵,全都搂着枪在睡大觉。

宋惠国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先跑起来再说。他深踩油门,汽车便火石流星般地向前飞奔起来。开着开着,后面车厢内传来几句英语,尽管叽叽歪歪含混不清,但宋惠国根据语气大概懂了,嫌车开得快,在骂人呢!

好在那个美国兵并未感觉到不对劲,咕哝几句又睡着了。宋惠国松了口气,把车开得平稳了点。他知道,绝对不能把后面的美国大兵吵醒了。

谢天谢地,终于冲过了封锁线,再坚持一下,就到志愿军阵地了。

一到志愿军的前沿阵地,车子就被志愿军战士团团围住。宋惠国停车后,一边大喊:"自己人",一边举着双手从车上下来。然后指着后车厢,告诉志愿军战士说"这里面全是美国兵!快抓住他们!"

志愿军战士一听宋惠国说中国话,也穿着志愿军军装,就立马将枪口对准后车厢,敲着车厢喊道:“放下枪,快滚出来!放下枪,缴枪不杀!”车厢内的美国兵被外面的动静吵醒了,尽管听不懂志愿军战士在喊什么,但也很快认清了形势,乖乖举手投降了。

经过清点,这一车居然有二十五个美国大兵。原来,这些美国大兵是要去换防的,不成想一觉醒来就变成了俘虏。

宋惠国丢了一车粮食,但换回来25个俘虏,因此部队给他记了二等功。部队首长拍着宋惠国的肩膀,开玩笑说,"你丢了粮食,拉回来一群“废物”,还要消耗我们的粮食,记二等过一次。"

有人对宋惠国说:“你创造了一个奇迹。”宋惠国回答说:“我们志愿军就是创造奇迹的队伍!”

作者:民

编辑:浅月琉歌

参考资料:1.《当代军事文摘》8月1日 《一车高粱米和一车美国兵》

2.《文史博览》4月5日 《抗美援朝:一车高粱米换一车美国兵》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同归于尽吧!”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战士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缠住,他愤然引爆手榴弹,炸死了越军,没想到自己却奇迹生还。

何学高,195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穷苦家庭,虽然身高只有1米58,但是他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20岁时,何学高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军人,进入部队后,他刻苦训练,不怕苦,不怕累,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1979年,越南仗着有苏联的支持,屡屡挑衅生事,对中国屡屡做出敌对的行为,中国忍无可忍,便决定进行反击。

参与这次的对越反击战的,就包括何学高所在的部队。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大家都已疲惫不堪,而越军还是牢牢占领着坂洋村山根的高射炮阵地,我军部队一时被压制得无法向前突破。

但是,要进攻到越军的核心据点,就必须打下高射炮阵地,于是团长决定要以智取胜。

夜幕降临后,团长派遣何学高带领三个战斗小组,摸着藤蔓悄悄地向越军阵地逼近。

然而,出师不利,他们刚接近敌军阵地,就被越军发现了,越军的炮火迅速向着他们扫射而来。

面对越军的炮火,何学高丝毫不退却,他一声令下“投弹”,我军立即冲向前,拉响手榴弹扔向敌营。

这一波的偷袭,打得越军措手不及,狼狈撤退。趁着浓烟,何学高和战友们配合着发起冲锋,准备端掉越军的据点。

不料,何学高正准备拉燃手榴弹,炸掉敌人的据点时,一名越兵突然从后面冲出来,紧紧抱住他的腰,阻止他投弹。

何学高顿时奋力抵抗,试图挣脱这名越军,却不料,又有一名越军从后面窜来扑向何学高。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学高一时被两个越军紧紧地压制住,挣脱不开,而越军还试图抢夺何学高手里的手榴弹。

但是,何学高始终死死地握紧手榴弹。越军抢夺不到,就拿爆破筒狠狠地砸向何学高的头,顿时,何学高被砸得血流满面。

此时,何学高虽然已经精疲力尽了,但还是不敢松手,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松手,让越军抢到手榴弹,那么,被炸死的不仅有自己,还有更多的战友。

在这危急关头,何学高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跟越军同归于尽!

说时迟那时快,何学高奋力拉燃手榴弹,两名越军吓得赶紧放开何学高,准备逃命,但是太迟了,随着“轰”的一声,三人被炸倒在地上。

附近的战友听到爆炸声后,立马向这边跑来,经检查,两名越军当场被炸死,何学高竟还有微弱的心跳,他们急忙送何学高去后方抢救。

原来,手榴弹爆炸时,何学高被两名越军牢牢地困住,也正是因为有两名越军的“肉体防弹衣”保护,何学高才能侥幸捡回一条命。

但是,何学高也伤得很重,他的双手被炸得血肉模糊,经抢救,右手掌被整个切除。因左手不便行动,何学高不能回战场继续战斗,这让他感到特别伤心。

后来经调查,何学高炸死的这两名越军,其实是两名机枪手,正是他们的死亡,让我军大部队的进攻没有了阻碍。

何学高因为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被上级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颁发了“一级英雄模范”的奖章。

都说吉人自有天相!何学高抱着与无敌同归于尽的念头,拉响手榴弹,竟能生还,真是万幸!生死关头,何学高舍生忘死,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放过一个敌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作者:涓涓

编辑:木棉

【参考资料】:新浪网 对越反击战,他引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越军被炸死他竟活着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47年,一位名叫王克勤的战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刘伯承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握紧拳头,沉痛地说:“就是他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王克勤究竟是谁,能让刘伯承对他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爱兵模范、杀敌英雄”王克勤的故事。

王克勤,1920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的一个贫苦人家,靠租地主家田种地维持生计。童年的生活十分凄惨,父亲被地主打死,和母亲乞讨为生。

19岁时,王克勤被3次卖去当壮丁,每次逃跑都被抓回来毒打。后来机缘巧合下,才不得不留在国民党军队里卖命。

1945年,邯郸战役被俘后,王克勤被分配到晋冀鲁豫军区,解放军对解放而来的国民党俘虏十分优待,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解放军还是回家,无家可归的王克勤只好选择加入解放军。

刚被俘时,王克勤很不服气。当时的他,还不能理解国民党和解放军军队的区别,他想:“不就是换一个地方卖命么,况且这里的装备还那么落后。”便开启了摆烂的日子,还经常抱怨。

要知道,王克勤之前在国军时可是闻名的“机枪圣手”,枪法那叫一个准。各种机枪十分娴熟,用布蒙眼也能准确装拆机枪,来到这里,自然会有的心理落差。

指导员听到这个十分让人头疼战士的抱怨时,不仅没有生气,还把营里几把苏联造的机枪拿给王克勤用,王克勤果然爱不释手,也不抱怨了。

为了让转化而来的士兵尽快融入集体,提高思想觉悟,部队举办了诉苦大会。王克勤很不屑,他以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没想到在解放军这里什么都是说到做到的。

诉苦大会的第一天,很多士兵都敞开心扉释放心里的苦闷。王克勤也深受感染,第二天的诉苦大会上,他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去诉苦。

他大声哭诉童年的凄苦,痛斥地主的无情,吐槽在国民党军队的郁郁不得志,说到激动之处痛哭流涕,王克勤25年的苦闷得到彻底宣泄。自此之后,王克勤彻底解开心结,融入到解放军大家庭中。

之后在他加入解放军的第一次战斗中,冲锋号角吹响的时候,他看着排长班长冲在前面,才真正感受到了解放军之所以所向披靡的秘诀。也放下了所有的戒备,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去。之前他听说的各种关于解放军“全让俘虏挡头阵”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经过了两种新旧军队的对比,王克勤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民族解放、为劳苦大众而战的军队。他明白了解放军才是真正尊重士兵的队伍,是值得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

他犹如变了一个人,不仅自己努力训练,还将自己的打仗技巧毫无保留教给战友。为了提高士兵之间对枪械的了解,他在班级中广泛开展战斗思想、枪械技术、枪械知识等活动,成为全军效仿的榜样。

1946年9月,加入解放军不到一年的王克勤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让更多和他一样经历的战友尽快融入集体,他自创了“三大互助”运动。“三大互助”即思想互助、技术互助和生活互助。

他常说:“咱穷兄弟在一起干革命,求解放,应该比亲兄弟还要亲。”班里战士有思想疙瘩,王克勤总是耐心说服,从不耍态度发脾气。

互助运动成效卓著,迅速让老骨干、新战士、解放战士三支力量拧成一股绳,对增强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也迅速在全军推广。

1946年10月,在山东龙凤战役中,王克勤所带的班凭借配合默契,创造了零伤亡歼敌123人的战斗奇迹。他的班因此集体立了大功,被特批为“王克勤”班,王克勤也升至排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思想先进、作战勇猛的解放军战士,却在随后的定陶战役中不幸中弹牺牲。

1947年7月10日,定陶战役中,王克勤不幸被弹片击中,流血不止却仍坚持指挥战斗。 7月11日凌晨,王克勤因失血过多牺牲,年仅27岁。那一战,消灭国军4300余人的一个旅,攻占定陶县城。

临死前,王克勤说道:“我王克勤为党做的事太少了,我到死也是为人民服务,我王克勤革命到底了!“

此时的他已经呼吸微弱,又对战友们说:“请转告同志们,要好好干革命!“在场的战友无不痛哭流涕。

当噩耗传到司令部时,刘伯承伤心地说:“蒋介石给老子一个旅,也换不走我军的一个王克勤!”

在王克勤的战斗生涯中,曾参加兰封、杨湖、滑县、鄄南、鱼台和龙凤等著名战役。击毙击伤敌人232名,俘虏14人,先后荣获“战斗英雄”、“爱兵模范”、“一等杀敌英雄”等光荣称号,9次荣立战功。

为了纪念王克勤,定陶县城北门改名为“克勤门”,他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王克勤排”。

中国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从被剥削的壮丁到俘虏,再到战斗英雄,王克勤的一生颠簸又传奇。他创立“三大互助”运动,凝聚了无数的兵心士气,是解放事业一面光荣的旗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