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开封美食粘土手工简单又好吃 粘土美食手工制作

开封美食粘土手工简单又好吃 粘土美食手工制作

时间:2018-07-04 00:58:09

相关推荐

开封美食粘土手工简单又好吃 粘土美食手工制作

开封的叔叔婶婶

用户6815711476961

#善良是情分反击是本分#实话实说

00:24

开封的28换子案,你怎么看?

北京杨安明律师北京中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如果您的判决书是这样写的,请一定要上诉,有翻案的可能。#抖来普法 #律师 #维护权益 #遵纪守法 #抖音小助手

00:30

#三门峡职业故事#庙底沟先民们的“砖瓦窑”——

参观“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博物馆”对庙底沟先民们烧制彩陶的窑炉很感兴趣,眼前的实物应该是按照遗址发掘现场的实际情况准确复制的,生动地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那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这使我想起了过去农村砖瓦窑,感觉非常相像接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农村一般一个生产大队都有一两个烧砖瓦的砖瓦窑。砖瓦窑都是从邻村请来的土匠人砖瓦匠好吃好喝设计施工组织建造的,砖瓦窑一般都建造在有好粘土的地方,也就是老家人说的白土,便于取土方便、省功省料成本低。砖瓦窑的主体部分就像个巨大的水翁,顶端的口小、底部也小,中间是个大肚子,底部与炉膛直接相连,正好使炉膛燃烧的温度能够均匀地烧到窑的各个部位。炉膛实际是一孔供人生火加煤工作活动休息的窑洞,窑底后就是一个砖头砌好的大炉子,里面棚架着十几根粗钢筋做的炉刺儿,有添煤的大窗也有查看火苗的小窗。窑中部有进砖坯和出窑的大门,偏靠上还有看火候的风道和三四个烟囱。

小时候我们家门前沟底就有一个砖瓦窑,我们经常窑上干活和玩,他们的操作过程我基本都熟悉,总感觉烧一次窑真不容易。先是取土和泥、制成砖坯瓦坯晒干晒透,然后按匠人的要求一层层把窑摆满,然后再封窑点火。一烧就是几十天个把月,下边一个劲地添煤,上边一个劲地冒着青烟,窑内火焰烧得由红变白,从窑顶看就像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待烧够天数了烧好了就开始灭火封窑呛窑,就是把烟囱全部堵死让青烟聚到窑里,农村一般好用青砖,一呛都变青了,不呛出来的都是红砖。再下来就是印窑,就是从窑顶端的封土上一个劲地浇水,让水渗下去把火浇灭、使温度降下来。最后再开封晾窑,让窑温慢慢疏散。这样一窑一两万块的货都烧好了。

庙底沟先民们的窑虽然没有这么大,但基本烧窑过程是一样的,应当也非常繁琐。

(原创 董全帮)

今天,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学习强国推出了专项答题,同时开设专栏,聚焦国人心中青山不老、时代记忆里风范长存的焦书记。

焦书记的事迹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强国答题中有关联的一些题目。

1.电影《焦裕禄》的扮演者

电影《焦裕禄》是由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年轻人单独看这个名字可能没什么概念。可是连起来看,就会有印象了。比如:

1990年,在电视剧《渴望》中出演好人宋大成,夺得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九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主演电影《焦裕禄》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8年,参演电视剧《水浒传》饰演宋江。

,凭借电影《杨善洲》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

——这样是不是就有了更为立体的印象了?

2.经常和焦裕禄书记一起提起的那些优秀人民公仆

孔繁森:改革开放新阶段,涌现出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历时十载,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艰苦奋斗,政绩卓著,不幸于1994年因公殉职,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誓言,退休后卷起铺盖扎进大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群众把5.6万亩荒山变为绿洲。

3.为什么焦书记所在的兰考县(河南)会有风沙、盐碱地?

小时候不知道,焦裕禄为什么要到中原腹地治理风沙?河南省怎么会有风沙?

上学学了地理之后,才明白:九曲黄河到了开封的时候,已经成了地上悬河,黄河故道从铜瓦厢一直到安徽,几百公里都是河沙,特别是春季风沙大。非常难治理。

咸丰五年黄河在开封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入渤海之后,黄河故道从铜瓦厢决口处到留下干涸的河床,都是黄土高原的西沙。

兰考正好是黄河“几”字形最后一个大弯,大拐弯处,经常决口,形成的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洪水过后,水分蒸发,无机盐留在地表。洪水泛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季节,地表蒸发强烈和土壤的毛细作用,使得地下水不断地通过毛细作用到达地表,然后蒸发。水中是含有无机盐的,但水中的无机盐是不能蒸发的,所以,水分蒸发以后,水中的无机盐会在土壤表层积累,这样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以后土壤就形成了盐碱地。加上华北地区本来就是硬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同时侵入的黄河泥沙,也改变了原本的土壤结构,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粘土颗粒吸附元素的能力增强,其离子含量不断升高,土壤含盐量也就增高。

#焦作头条#

焦作云台大道泉涌成湖的原因找到了,专家们说,此现象是地下水南移,遇黏土层阻隔不能下渗,从水井岩石中冒出所致。

如果泉水一直奔涌,焦作真的要提早筹划建设一个风景宜人的湖泊,这是自然湖,和开封西湖、郑州西流湖不一样,做好了是一处未来可期的景点,郑州人沿郑云高速来焦作不止看山,还会来看湖。

盗采一亩,获利8万:黄河故道成了大型土沙盗采现场

有网民发现,河南省兰考县一国有企业以“土地改良”名义取土采沙。半月谈记者调查得知,在兰考县“土地改良”背后,是黄河故道地区“天然沙库”资源盗采与生态耕地保护的激烈交锋。

1 明里暗里采沙忙

黄河作为世界上水文情况最为特殊的大河,以泥沙含量高、频繁改道闻名。700余年的“黄河夺淮”痛史留下了728公里的黄河故道。其中,开封、商丘等地故道地貌最为特殊。民间对黄河沉积规律有“慢出淤、紧出沙、不紧不慢出两花(形容沙与粘土交错)”的概括,此段黄河故道即以沙土和两花土为主。随着近年来建筑用料短缺、土沙价格暴涨,黄河故道的沉沙就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天然沙库”。

半月谈记者在兰考县东南部黄河故道看到,农田里有许多盗采土沙留下的沙坑。仪封镇东岗头村的一处盗坑位于大片平整农田中,方圆接近一亩、深达三四米。当地村民说,盗沙不但毁了农田,而且风起沙扬,严重威胁周边生态。

不法分子“小采快盗”,地方谋发展也打起了土沙的算盘。初,兰考县成立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一个低产田“土地改良”项目随即提上日程。何谓“改良”?八个字:挖土卖沙、回填客土。

按照项目可行性报告,兰考富沙低产田面积约2万亩,由于这些低产田“土薄沙厚、漏水漏肥”,农林发展公司计划在兰考县2个乡镇的2个村试点“土地改良”:以客土置换低产田下的土沙,再将土沙拍卖,以弥补项目成本。

在随后的实施方案中,首期项目扩大到了3个乡镇5个行政村;在实施过程中,不在方案内的葡萄架乡南家坡村又被追加进来。截至目前,项目已实施89亩,挖沙19万方。最近,因网民举报,项目暂停,挖掘设备闲置在没有种植作物的“白地”上,土地也因此无法耕种。

“卖土卖沙”在兰考并非秘密。半月谈记者以“买土买沙”名义暗访一些乡村,几乎无人不知附近卖沙点的所在。

2 猖獗盗采难遏制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兰考县遭遇的“沙劫”在开封市、商丘市的黄河故道区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兰考县矿产资源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豫东黄河故道周边没有大山,建筑工程一向掘地取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当地工程大兴,盗采土沙随之声势渐炽,截至全县普查时,全县坑塘面积已达786万平方米、1.1万余亩。近两年,“新坑”层出不穷。

如何有效打击采土取沙,已是黄河故道各市县一道共同的难题。

东岗头村盗采土沙后留下的盗坑(航拍图)

8月,开封市鼓楼区南苑办事处着手挖沙取土专项整治,仅一个办事处就查处案件8起,涉及耕地10余亩;6月,商丘市民权县自然资源局专项行动查获4处非法采土取沙窝点,扣押设备车辆10余辆;8月,开封市祥符区范村派出所破获4起非法挖沙取土案件……采土取沙之猖獗,可见一斑。不过,据兰考县公安局介绍,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牵涉的仅是疯狂盗采行径的冰山一角。

“连年打击,大规模盗采控制住了,‘小采快盗’还是很难根除。”兰考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夜幕为掩护、严密设哨望风,不法分子游击打得可精哩,等你赶到,人早跑了!”为了织密打击网,兰考县抽调各部门组成巡视组,但与神出鬼没的盗采分子缠斗,依然疲于奔命。

之所以“年年整治、年年不绝”,根源还在于暴利驱动。半月谈记者得知,仅兰考县每年土沙需求就约50万方,而兰考县黄河故道的耕地,土层仅有四五十厘米厚,其下的沙层浅则1米,深则近10米。以沙层3米的土地为例,盗采1亩就可收入约8万元,而采土不过是一夜的事。

因为挖沙收入远高于种地,一些村民甚至与盗沙分子达成租地“协议”,默许盗采者到自家农田挖沙。兰考多地村民介绍,盗采之风蔓延处,高价地租盛行,“种地的话地租一亩只有800元,租地采沙,一亩少则3000元,最高可达5000元”。

东岗头村盗采土沙后留下的盗坑(平视图)

3 顶层设计待出台

盗采土沙如何遏制?兰考县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有不同的想法。该负责人说:“与其任由不法分子盗采,不如一边打击非法盗采,一边在政府主导下合理有序开发,保证市场沙土供应,疏堵结合。”

至于“土地改良”的诸多疑点,取沙范围为何随意扩大,该负责人并未解释。

不能不说,个别地方在开发与保护“土沙宝库”的平衡中仍受到利益驱使,一旦仿效成风,黄河故道广大区域耕地和生态恐有无妄之灾。

此外,据兰考县矿产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现行矿产资源认定标准,河砂、粘土等属于矿产资源,而土层之下的土沙是否同属矿产资源,尚无明确界定。这也导致相关保护与开发政策缺位,给治理带来模糊地带。

千年沉沙是实实在在的资源,更是区域生态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各种或明或暗的逐利采沙行径仍不愿收手,当地耕地保护与生态安全堪忧,亟待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黄河故道沙土资源治理。

来源:《半月谈》第9期

半月谈记者:李鹏 尚昆仑

1901年,著名盗宝贼斯坦因来到新疆一户村民的家中。突然,一块带有文字的木板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种文字状如蝌蚪,当地无人识别。然而斯坦因是一位语言学家,精通多国语言和文字的他一眼就认出木板上的文字是佉卢文。

这种文字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在公元4世纪中叶就已经消失了,直到19世纪才被重新解读成功。

这种古文字居然出现在新疆,这让斯坦因非常震惊。他立刻出高价收购了这块带有佉卢文的木板,并向村民询问发现它的地方。村民告诉他,那个地方离此很远,是一片废墟。斯坦因要求对方带他前往,村民答应了。

经过几天的跋涉,斯坦因终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尼雅河畔找到了那片废墟,而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

他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厅堂内有雕刻十分精美的木椅,没开封的佉卢文书还整齐地放在屋内墙壁旁;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屋外的栏杆和室内炉灶、烤馕炉还在当年的位置,安然如故,井然有序。就连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似乎还有藤黄颜色的痕迹,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一千多年前那些匆忙离去的人们,似乎随时有可能再次推门而进。

这块神秘的废墟就是有着“东方庞贝”之称的尼雅遗址。早在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到访过尼雅,不过当时这里叫精绝,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等到唐朝玄奘法师取经归来途经此地时,尼雅城已被神秘废弃。

面对这样一座尘封一千多年的古国遗址,斯坦因如获至宝,他立刻对此处进行疯狂盗掘。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找到了五百多枚佉卢文简牍、几十枚汉简以及汉代铜镜、玻璃器、木雕、丝毛织物、漆器残片等许多珍贵文物,并且将它们装在十几个箱子里全部运会了英国。

1906年10月,斯坦因再次来到尼雅,这一次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雇佣了更多的人。

关于这次的经历,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一间屋子的北墙下,我接连找到许多木简 。这些木简杂乱松散的堆在一起, 从灰泥地面堆至半米高。仔细一数,总共 54 枚。距离发现大量木简的北墙不远处, 有一大块黏土,黏土中竟然埋藏着一枚完整的矩形简牍,简牍的封泥和捆扎的线绳完好。而在靠近墙柱的基座下, 堆满了层层摞起的同样大小的木板……

这一次斯坦因带走了321枚佉卢文简牍和11枚汉文简牍。

19,斯坦因再次来到尼雅,这次他又带走了51枚佉卢文简牍,以及大量石器、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器等。

1931年2月,在中国政府和学者的坚决反对下,斯坦因第四次来到尼雅,也是最后一次。这一次,他主要收获了26枚汉文简牍。

其实不止斯坦因,美国人亨廷顿、日本人橘瑞超也曾以考古之名“光顾”过此地,而他们正是受到了斯坦因的“启发”。

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堪,根本无力保护这些遗迹,遑论研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列强盗掘新疆文物的历史才一去不复返。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对尼雅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察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而有意思的是,发现他的考古学家名字正叫齐东方,这个巧合成了考古史上的一大美谈……

东明庄周墓(资料主要来自山东史志和网络)

东明菜园集镇庄寨村距镇驻地1公里,南接日东高速,西临黄河路,北与河南省濮阳县相连。庄寨村共有156户,678人。

庄寨村始建于战国初期,初称南华。后来道家学者庄子在南华山著书、授徒,归隐后又卒于此、葬于此,其嫡系后裔便在该处建村,称为庄寨至今。

庄寨村古迹众多。庄子观在该村北部,庄子墓紧靠庄子观,南华山遗址紧偎庄子墓,古黄河在南华山遗址北约1公里处流过。

庄子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和五十五年(1790年)又有重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庄子观含碑林占地10余亩,观前矗立的一对威严的石狮,活灵活现。观内立有历代文人名士为其赠刻的众多石碑。庄子观门联为:“精著南华传万世,漆园真人壮千秋。”院中立有清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府正堂批示的“先贤庄子例应优免差徭碑”等碑刻。大厅内悬挂的匾额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兵部尚书石星题写的“犹龙化境”;明万历四十二年(16)户部侍郎穆文熙题写的“漆园旧泽”;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东明知县杨日升题写的“自乐无为”等。大厅四壁悬挂着历代文人名士称颂庄子的诗词名篇,中央为庄子塑像。旧时,庄子观前左侧有尊半拉头的石狮。当地流传着有关石狮的传说。据传,原来左侧的那尊石狮会吐元宝,秘密被一位“南蛮子”发现,每年大年初一五更天都拣回一只元宝。后来,这位“南蛮子”老了,把秘密告诉了儿子。因他儿子发财心切,起得太早,正赶上石狮向外吐元宝。石狮见被人撞上,就急忙向回咽,“小蛮子”见此情景,气急败坏,一刀把石狮子的头齐刷刷劈下半拉,从此这尊石狮就再也吐不出元宝了。如今的庄子观系东明、曹县、菏泽、兰考、杞县、原阳等县市的庄氏宗亲捐资,于1988年4月重建。

1980年,菏泽地区文管部门对庄周墓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墓地坐落在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古文化遗址上。经初步钻探,遗址东西20米,南北80米。地表1米以下即是文化层,堆积达两米以上,并出土各种陶器残片等标本88件。分析认为,上层1.50米土质为灰沙土,属商周文化层,出土的标本有红陶残片等。下层0.50米土质为灰里粘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出土有方格纹、兰纹、绳纹等灰里陶残片,其中素面磨光所占比重较大。确认该遗址当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文化之间。庄周系战国中期人,卒后葬于此遗址之上。

有关庄子墓的传说很多。一说按庄子遗嘱,家人把他葬在南华山前,庄子观北面。墓地一年四季芳草萋萋,无论多旱的天气,墓地都水淫淫的,还飘有少量油星。二说某年黄河改道,洪水暴发,堤内外一片汪洋,庄寨村民不约而同都逃到庄子墓上,洪水肆虐,一浪高过一浪,墓地不远处的回目楼,眼睁睁被洪水淹没,而墓地上庄氏族人却见水涨墓涨,水落墓落,洪水始终淹不了庄子墓,人自然也安然无恙。此后,庄子墓以“浮墓”而称奇于世间。三说庄子墓上曾能出盘子出碗,但必须有借有还,即使把盘子和碗打破,也要把碎片送回原地,等下次再借时,依然是崭新如初。若是不讲信用,有借无还,就不灵验了。

南华山是庄子自漆园隐退后的著书处。唐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为庄子遗存下了一系列诏令。诏令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其著作为《南华真经》,更其县名为“南华县”。此后,南华县名竟使用达427年之久。清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山东巡抚丁宝祯筑修黄河堤防时,工程人员把堤标定在庄子墓上,庄子的第七十代孙庄立固通过周旋,将堤标北移数十米,正巧定在南华山上。时“压山不压墓”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从此南华山也被削高就低压在了黄河大堤下。

据庄氏族谱记载:庄氏上自始祖庄周,下至五十八世庄全,系长门后裔,住东明县城东北10公里庄寨;五十四世庄百万,系二门后裔,住东明县城东南35公里南庄寨(今属曹县);五十六世庄武,系三门后裔,住菏泽县城南8公里庄寨。继庄百万、庄武迁出后,庄寨村又有两支迁居外地。一支迁至河南省原阳县南5公里,村名庄寨;另一支迁至河南省杞县西铁岗村。1956年,东明县庄寨村又迁往黑龙江省汤原县一支。1995年11月,在东明县召开了来自北京、上海、济南、郑州、曲阜、开封等地专家学者计70余人参加的“全国庄子研讨会”,通过典籍、历史资料及实地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千古之谜”庄子故里即在山东省东明县庄寨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