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股权出质影响信用贷款吗 股权质押对贷款的影响

股权出质影响信用贷款吗 股权质押对贷款的影响

时间:2019-05-10 12:03:55

相关推荐

股权出质影响信用贷款吗 股权质押对贷款的影响

房地产的新周期要来了

看到有粉丝留言,我现在把房地产说明白一点:经济必须要保持不断增长,不然就会爆发信用危机。废除金本位之后各国都是靠印钞来拉动经济,但是印钞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印钞是需要有抵押物的。国内最好的抵押物就是个人用未来几十年的收入做抵押,你得保证未来还钱,银行才会把钱借给你。银行拿着你的抵押去找央行,央行依据你的抵押额印钞,钱就是这么印出来的。

疫情之后美联储放水,国外热钱流入国内提供了流动性,所以国内不需要印钞。国外热钱进入国内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疫情控制世界第一,疫情发生之后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现在美国遇到了世纪大通胀,必须要加息控制了,如果不加息物价飞涨穷人生活困难,美国的老百姓可不是好惹的。一旦加息资金就要回流美国,国内就缺少流动性,为了提供流动性我们就需要印钞,而印钞最好的抵押物就是房地产。

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地方债,用未来的税收做抵押向央行借钱,然后把钱投向基建,这就是最近大基建爆发的原因。上市公司也可以用股权做抵押贷款,但是前几次大盘下跌都遇到股权质押的危机,加上现在注册制鼓励上市融资,不鼓励向银行贷款,所以企业能提供的流动性不多。

房地产经过近三年的调控,居民杠杆率已经明显下降。前几天人民日报提出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怎么才能化解?涨才能化解。加上疫情期间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房价全部都在涨,中国有理由跌吗?春江水暖鸭先知,资金才是最聪明的。今天房地产快10家涨停了,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指数强势整理,最聪明的资金已经给出了信号。

我的结论:房地产的周期要来了。

分红之后的再融资是很困难的,时间越久风险就越大。但是尽管债券利率很低,大家也都不借贷,大股东通常也不会通过股权质押来套现。

因为一般来说,股价在高位的时候,适合增发股票融资、不适合债券融资;反之,股价低迷时才应该做债券融资、贷款融资。

挂架高位时所隐含的融资成本可能会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尽管债券利率已经很低。

当然,对于有些公司,可能资产负债已经很高,就不好再加杠杆了。而对于银行来说,还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问题,股权融资可以用来满足该要求,但是债务融资不行。

所以很多时候,银行只能做股权增发融资,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借贷是一种间接套现的办法,但是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因为银行不会让你的股权按市值100%的借款套现,而会根据实际情况打折很多。

再和你们讲一个有意思的数据:

去杠杆政策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民企杠杆率偏高以及信用利差大幅上升,这里并没有出现政策制定时所期望的,“中小企业负债率切实回落”的情况,而是出现了与股权质押爆仓类似的“杠杆的清理速度跟不上资产贬值速度”的负循环,导致中小企业的杠杆率实质上一直维持高位。

这里看最浅蓝色的那根线,叫“私营工业企业负债同比增速”,在这几轮去杠杆的过程中,它都是持续创出新高的。——不符合所有人的直观感受,也解释了为什么A股股权质押为什么会崩盘。

这种杠杆(负债率)越去越高的情况,早在90年前的美国,费雪就在大萧条期间的“过度债务—通货紧缩”理论里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了。

通俗的讲,我们有一场局部的、迷你的、可控的1929年。

10月底马老师在外滩金融论坛上炮轰商业银行是典当行,坑害了很多企业家,一时间典当行这个话题成为大热门,引起了圈内圈外激烈的辩论。话说马老师典当行言辞之后,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不少事情,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依靠借贷发家致富的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何时重启还是个未知数,阿里巴巴股票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

这才1个多月的时间,马老师好像自己打脸了,打的不是一般的响,而且是会留下掌印的那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带大家看一下前些天发生在苏宁控股集团身上的事。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及其儿子,将价值10亿苏宁控股的股权质押给淘宝,按照马老师的思路完全可以搞点信用贷款,干嘛要人家那么多股权,搞半天还是回到马老师口中的典当行了。

作为一个老银行人,从当前银行经营思路和授信策略来看,马老师所说的有点夸大了,且不说股份制银行,就连四大行都上了很多信用类贷款产品,比如税源贷、科技贷、结算类等等,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可以达到500万元左右,而且信用类贷款品种还在不断丰富中。

怎样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永恒的话题,而抵押物、质押物是不可或缺的风险缓释手段,如果都是空手套白狼,金融体系是不是要乱套了?

马云为什么要张近东质押股权?他可以凭芝麻信用借张近东100亿嘛。还振振有辞批评银行是当铺思维——这个事很好的说明:批评别人是容易的,要求自己,总是难的。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第1期)刊登一“黑龙江闵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人刘志平民间借贷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最高法民终133号】,其中对股权让与担保是否具有物权效力等重大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对实务深具启发意义,值得深入研究,详录如下:

当事人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方式为民间借贷债权进行担保,此种非典型担保方式为让与担保。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相关股权转让协议有效。签订股权让与担保协议并依约完成股权登记变更后,因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当事人又约定对目标公司的股权及资产进行评估、抵销相应数额债权、确认此前的股权变更有效,并实际转移目标公司控制权的,应认定此时当事人就真实转让股权达成合意并已实际履行。以此为起算点一年以后借款人才进入重整程序,借款人主张依破产法相关规定撤销该以股抵债行为的,不应支持。

对于股权让与担保是否具有物权效力,应以是否已按物权公示原则进行公示作为核心判断标准。在股权质押中,质权人可就已办理出质登记的股权优先受偿。在已将作为担保财产的股权变更登记到担保权人名下的股权让与担保中,担保权人形式上已经是作为担保标的物的股份的持有者,其就作为担保的股权所享有的优先受偿权利,更应受到保护,原则上享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当借款人进入重整程序时,确认股权让与担保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不构成破产法第十六条规定所指的个别清偿行为。

以股权设定让与担保并办理变更登记后,让与担保权人又同意以该股权为第三人对债务人的债权设定质押并办理质押登记的,第三人对该股权应优于让与担保权人受偿。

其实,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看似统一了裁判思路,由于用语类似于立法语言,导致对司法解释还需要“再解释”,甚至“司法解释”解释的都是已有定论、没有多少争议的法律问题,大量的疑难问题由于分歧过大而不解释,这根本解决不了实务中的痛点。而且,由于司法解释是详细的办案指南,比法律具体,导致很多法官只知有司法解释,而不知有法律,过于依赖司法解释,甚至没有司法解释就不会办案。有了司法解释就直接引用以代替说理,长期下去法官的办案能力会严重下降。还不如废除司法解释,法律规定详细一些,让法官根据案情及已有知识去解释法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高法院从中发现有指导意义的判决书公开发布,让全国法官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适用。就像本案这样,何乐而不为?

#YY评级#根据公告内容显示,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YY评级5-,以下简称“云投集团”或者“公司”)将持有的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质押给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末,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资产245亿元,占云投集团的比例为4.6%,净资产245.0亿元,占比11.8%。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持有云南白药25%股权,对应市值约250亿元,属于公司相对优质的资产之一。此次将其质押意味着公司的受限资产明显增加,将对信用债投资人的利益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公司其他优质资产是否会继续受限或变相剥离。#云南#

#马斯克成美国股权质押之王#A股前几年的股权质押危机,给市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教训。一直好奇美股的股权质押生态是什么样的,cnbc的一篇文章正好测算了首富马斯克的质押杠杆率,很有意思。文章提到了几个数据。

一是超三分之二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有严格的禁止公司高管、董事质押股权的政策。原因当然是怕质押爆仓形成被动抛售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

二是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不禁止股权质押,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研究机构测算这位美国首富当前质押了超900亿美元的股权。这让他远超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而成为美国杠杆率最高的CEO。(文章有一点说的不是很清楚:900亿美元质押中,是否全部是特斯拉股权。)

三是为了现金私有化推特,马斯克找到了13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还计划出售210亿美元股权,此外还计划股权质押融资125亿美元。预计质押的特斯拉股权,因为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更好。

四是股权质押融资125亿美元,对应着马斯克需要质押市值约65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权。而这会进一步提高他个人的杠杆率。

留下的担忧就是,未来要是发生特斯拉二级市场股价大跌,马斯克可能爆仓。。。。。就像当年A股股权质押危机中的一些爆仓股的股东一样。

五是马斯克当前个人财富约2500亿美元,很大程度是受特斯拉股价飙升的带动。

意思是首富也是纸面富贵,持有的现金很少,早前外界一直担忧他无法凑够现金私有化推特的资金。

马老师是要搞啥大项目?外媒报道说,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和副主席蔡崇信两人,将一大部分所持的阿里巴巴股权质押给投资银行,以获取大量贷款。据悉,马云和蔡崇信合计持有35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权。

乌龙了!最近有关马云与蔡崇信质押阿里股权的“新闻”,又被翻了出来,吃瓜群众还以为出啥大事了。具体了解,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阿里上市后蔡马二人质押股权贷款的旧闻,多年前就已经被各类媒体争相报道过。而目前,马云及其关联方已没有任何以阿里股票抵押的未偿还贷款。其实,在卸任阿里CEO职位之前,马云都是自带流量的存在,现在已退休两年,还能被媒体抓住,关键是,报道方向还错了。对于这波乌龙,阿里副主席蔡崇信也是很无奈。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马云现在很低调,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慈善事业。或许,对于曾经的风云人物,越是没更新动态,大家越想了解。

今天又有新的瓜给群众们吃了,格力电器突然发了一个公告,宣布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被100%质押。根据公告,公司股东珠海明骏将其持有公司的9024万股股票补充质押给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0%,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53%。而5月13日,珠海明骏已经将所持股份中的721,887,705股股票重新质押给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在完成本次补充质押后,珠海明骏所持有的全部股份都已经被质押。不仅如此,作为一致行动人的董明珠也质押了自己所持股份的38.58%,所以现在第一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的全部股份合计被质押了97.11%。

12月,珠海明骏与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合计七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贷款总额为208.3亿元。珠海明骏将其所持902,359,632股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质押给招商银行作为对原贷款的担保;4月28日,珠海明骏与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签订了《贷款协议》,贷款总额为208亿元,该等贷款用于偿还前述原贷款;4月30日,珠海明骏偿还了原贷款,并于5月11日将质押给招商银行的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解除质押。5月13日,珠海明骏将其中的721,887,705股股票重新质押给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格力电器的这笔股权质押经过了多次往复,甚至还出现了几个月之内的多次重复质押,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

我们都知道散户很怕股权质押,最怕的就是100%的股权质押,因为这往往就意味着大股东资金链很可能断裂。当资金链断裂而且股票下跌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融资方会根据协议强平质押的股份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而珠海明骏之所以重复质押,就是因为在最新的贷款协议中有这样一句:本次质押相关的所有贷款均不存在与市值涨跌挂钩的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之所以不断补充质押是因为协议中约定贷款余额质押率不能低于60%,而这笔贷款在办理的时候是今年5月,那个时候格力的股价在60元左右,现在股价只有35元左右,股价下跌太多,原质押的股份质押率早已低于当时的60%,所以才需要不断补充质押。

这个贷款过程中,还有一个新的知识点,那就是质押率问题。先做一个计算,第一次质押贷款的时候以约9亿股贷款了208.3亿元,而12月当时股价在60--70元之间,均价取65元,那么9亿股股票的市值是585亿元,贷款额仅仅208.3亿,折扣率只有35%左右。现行的质押贷款通常是这样分类的,主板股票的质押率最高可以做到5折,中小板最高是4折,创业板最高是3折。格力电器属于主板的股票,理论上最高应该可以做到5折,也就是最多可以拿到290亿元左右的资金,但是为什么银行只愿意借给他们208亿呢?

我们需要查看一下格力电器的股价,在质押之前一年的股价从35元左右上涨到70元左右,涨幅接近100%,通常一年内股价上涨幅度过大的股票融资机构根本不接受质押或者会给一个非常低的折扣率。格力电器就属于这种情况,正因为股价上涨过高,于是银行只能按较低折扣进行贷款。特别是进入今年之后股价持续下跌,按照银行的要求必须维持质押率不得低于60%的要求,所以就只能不断地补充质押,直到现在全部股份都已经被质押完毕了。

如果是别的公司当股价不断下跌是很可能被融资方强平的,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也不在少数,例如之前誉衡药业曾经在8月公告,被融资方连续3天强平,股价出现了连续跌停的走势,短短数日就从6元多跌到4元多,而且从那以后公司都无法恢复元气,直到现在股价也只有2元多而已。所以强平对公司的伤害很大,对股价的影响也很大,正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影响,格力电器大股东在进行本次质押的时候才有一个特别条款,不得强平。

多数散户都认为现在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是珠海明骏,而珠海明骏的背后是高瓴,但是格力曾经公开称高瓴仅是珠海明骏的决策方之一:珠海明骏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珠海贤盈,珠海贤盈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珠海毓秀。高瓴仅是珠海明骏的决策方之一,不是珠海毓秀、珠海贤盈的控股股东,也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的实际控制人。那谁才是格力现在的实际控制人呢?按照格力的说法珠海明骏是第一大股东,珠海贤盈是珠海明骏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珠海毓秀又是珠海贤盈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那谁是珠海毓秀的执行事物合伙人呢?

查阅了一下资料,这个公司的名字叫做珠海格臻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这个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叫:董明珠。是不是大瓜?

很多人把今年和做对比,A股经历了去杠杆,债务危机,中美贸易战,以及股权质押危机,最终在1月真正见底,历时10个月。

A股则是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疫情防控,以及经济增速的下滑,虽然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了,但本质上殊途同归,俄乌冲突、疫情防控影响出口,美联储加息加剧了流动性压力,宏观基本面比较糟糕,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和很相似。

周末给大家复盘熊市的三个阶段,我们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

1、第一阶段:2月至5月

信用收紧,社融增速下滑,上游原材料涨价,上证指数从3587点开始见顶。3月23日,老美单方面发起毛衣战,当日低开3%后,指数横盘震荡了两个月。

2、第二阶段:6月至9月

第一阶段下跌,当时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甚至对美国还抱有幻想,直到6月19日再度暴跌,贸易战升级,股权质押危机爆发,上面意识到了风险,去杠杆放缓、资管新规出台等,但救市政策力度不强,并没有缓解流动性危机。

3、第三阶段:10月-1月

6月份大跌后,A股再度横盘两个多月,而十一之后新一轮的下跌,大量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触发强平线,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引发了高层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一连串的救市行动也展开了。

10月19日,四大部门集体点名股市;10月20日,寻求解决股权质押危机的解决方案;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虽然11月之后,A股再度下跌,直到1月4日才真正触底,但是10月19日的政策底出现后,市场已经企稳,市场底距离政策底近3个月时间。

熊市最后一个阶段,市场底是磨出来的,这段时间大资金已经进场了,基本面好的股票止跌,但是中小市值公司依然在跌,说明大量散户在割肉,此时就是市场情绪的触底。

回顾一整年的表现,现在A股处于什么阶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30究竟是不是政策底,因为这是市场公认的政策底。

3月16日,金委会召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此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设立也是重要的政策信号。

4月21日,证监会召开了投资者座谈会,社保基金、银行保险等大机构参与;周五,证券金融四大部门罕见发声,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上面打出救市组合拳,所以3023基本救市政策底,除非未来再出现不可控的利空事件。市场底需要很长时间磨底,目前A股正在走出市场底。

军师预计2-3个月时间,市场将会真正见底回升,大家不妨再多一点耐心,至少此时不应该割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