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州红木家具名人 苏州有名的实木家具厂

苏州红木家具名人 苏州有名的实木家具厂

时间:2023-06-27 15:49:08

相关推荐

苏州红木家具名人 苏州有名的实木家具厂

苏州园林建造艺术大多来自苏州本地的艺人和材料,园主人都是历史名人,年代从宋元开始,从而形成了苏州特有的园林艺术;而扬州园林大多是盐商从全国各地拼凑起来建筑风格,具有南北风格。苏州香山匠人的精湛技艺自古闻名天下。故宫博物院都是香山匠人的经典之作。更何况苏州园林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地产,苏州园林里的花岗岩台阶都是苏州金山石也是地产,苏州园林里的地砖,砖雕也是苏州陆慕御窑金砖,也是地产。苏州园林里的字画来于吴门画派也是地产,苏州园林里的家具也是苏州红木雕刻也是地产。苏州园林的借景的造园艺术是独步天下的。

二分明月忆扬州

扬州最好没有之一!扬州知名度 文化 园林在那里,做省会和南京相当

1958年,杜芸芸出生在苏州,是三姐妹中的老二。

4岁那年她被送给了上海的姑母顾杜萼曾当养女。

顾家有钱,姑父是长子,只可惜1953年就死了,姑母年轻轻守寡没有孩子,故而抱养了她。

1966年顾家的金银首饰、红木家具、名人字画等被一抄而尽,姑母也病逝了。

14岁那年,无依无靠的杜芸芸回到苏州,寄居在远房亲戚家中,过那种寄人篱下,饭都只能吃一碗,不能再加的生活。

为了谋生为了能读书,她帮人刷马桶、剥蜜枣核、敲松子来赚些小钱,去旅馆帮人家洗衣服、被单,小小年纪干着大人的活,背上了沉重的生活枷锁。

事实上,她不至于这么穷,“抄家办”每个月有发给她15元的生活费。

1977年她高中毕业后下过乡,1979年回到了苏州,在一家丝绸印染厂里当一线员工。“那时还是学徒工,一个月最多三四十块钱吧。”之后,她与童三男恋爱,做好了结婚准备。

1978年拨乱反正,政府开始逐步发还抄家物资。

有关部门统计发现,顾杜萼曾当初被抄物资价值超过10万元。

因为这笔巨额遗产,杜芸芸养父母的多方亲戚闹上了法庭,都希望能得到这笔巨款。

1981年3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找到杜芸芸,告诉她:他们审理后发现她是第一继承人,这笔遗产应该归她来支配。

1981年的10万巨款,换算到今天的购买力,已无法估量。

为了保护杜芸芸的继承权,法官做了很多工作。

顾杜萼曾的姐姐杜明珍(化名)拿着一份“顾杜萼曾的遗嘱”来到静安区法院声称:遗嘱上,妹妹写清财产由娘家和夫家的兄弟姐妹处分,但顾家人想独吞妹妹的遗产。因此,杜明珍要求继承妹妹一半遗产。

顾家人则争锋相对地提出,顾杜萼曾的侄子作为其嗣子曾为她披麻戴孝,应由侄子继承遗产。

双方都指责对方争抢遗产,却都极力掩盖、否认杜芸芸的养女身份,说她不过是个小丫鬟。

诉讼开始后,杜明珍进一步提出,顾萼曾生前借过她家五十两黄金和二百条绸被面,必须先从遗产中扣除这笔欠款,然后再按遗嘱平分遗产。

在欠款的问题上,尽管审判员已经否定了她的“旁证”,但她仍然纠缠不清。

有一次,审判员深思熟虑后,突然发问:“写遗嘱时,顾萼曾神志清楚吗?”

杜明珍想到神志不清时立的遗嘱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于是连忙回答:“清楚,清楚。”

审判员随即问道:“那好,既然她神志清楚,理应记得欠你家的这一大笔债务,当时你们日夜守在她身边,她既然能把遗产如何分配都写得如此详细,为什么不在遗嘱中写明偿还您的债务呢?”

杜明珍哑口无言。

到最后,证明杜芸芸养女身份的,一是:法院认为新中国早就没有丫鬟了。二是:杜芸芸提供了一份抄家办的资料,上面称她为养女。

杜芸芸没有考虑很久,就说要把这笔钱交给国家,自己自食其力也过得不错。

主审此案的法官桑秀明得知后,反复向她普及法律,告诉她:她有完全的自由使用这笔钱。并在苏州呆了三天,希望她改变主意。但她没有。

上缴了十万元,杜芸芸瞬间成为风云人物。文汇报一位记者先报道了此事,文章见报的第三天,十多位全国各地的记者找到了她所在的印染厂。

为了应付媒体采访,单位把杜芸芸调整到了工厂图书馆工作。

杜芸芸被树立为当时青年楷模,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座谈会,并受到了邓小平、邓颖超等接见。邓颖超还特意嘱咐她,以后要继续为国家多做贡献。

关于这笔钱,该不该拿,捐与不捐,何者为对。当时社会上有大讨论。

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杜芸芸事迹为原型,摄制了电影《清水湾,淡水湾》,由张瑜饰演杜芸芸。

杜芸芸进修了劳模大专班,之后当上了工会主席,企业还给她解决了住房问题,分配给了她一套使用面积30多平的公租房,几年后,这套房子被调换升级为了近80平米。

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型企业纷纷转制,工厂濒临破产。童三男想要下海经营。但杜芸芸觉得自己是劳模,自己的丈夫去做“奸商”,不算是很光彩的事情,坚持反对。

两人最终离婚,女儿留给了杜芸芸。

那时候杜芸芸工资才100多块,还要供女儿读书、生活压力非常大。杜芸芸曾打报告想调一个收入高一些的厂。但厂领导认为:你是劳模,你怎么能够不跟厂子有福有享有难同当?

迫于生活压力,大约在1996年,杜芸芸最终辞职,接受了苏州一家聋哑饭店的聘请,下海当起了经理。

杜芸芸对经营一窍不通,经营了一年多就撑不下去了,只好又回到家里,生活陷入困难。

在苏州市妇联牵线下,杜芸芸前往了一家证券公司任职,生活终于安定了下来。

2001年,她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2002年,竞岗失败,她从证券公司内退,每月拿一千块钱,直到55岁正式退休拿社保为止。

现在她已经六十三岁,每月退休金4000多元。她的女儿河海大学毕业,后来又到韩国留学进修,目前已结婚生子,在苏州一所学校担任老师。

红木嵌螺钮插屏式钟

19世纪

苏州

故宫博物院藏

景德镇我画、大师烧,苏州红木传人制...今天,纽约摆上了....万里迢迢!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槐树大院工作室

#北京头条#钟表馆展出了这些钟表中的精品,有铜壶滴漏、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铜镀金写字人钟、铜镶金雄鸡动物座楼阁式表等。另外还有清宫造办、广州精华、苏州之韵、法国撷英等展馆展出了各式精品钟表。(七)

江苏游记系列:

江南第一水乡——周庄游记

毕研杰

上篇

清明时节,阴雨霏霏,我在霏霏春雨中独自走进了“江南第一水乡”——周庄。

其实我是知道要下雨的,但我仍冒雨前往,是想体验烟雨中周庄朦胧的神韵。火车一路绕南京、经镇江、走常州、过无锡到了苏州,从苏州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才到周庄。细雨中的一路长途让人感到沉闷而压抑,好在一处处金灿灿的油菜花给人一种细雨江南的暖意,稍稍慰藉着我旅途寂寞的心境。

我原本想雨中的游客会稀少些,才更能感受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之美,没想到游人却多得出乎意料:停车场上停满了车辆,路旁的车辆也排起了长龙;游人多得已经不能用“长龙”来形容了。没预定住处的我,又听到出租车司机说“两天前住宿已满”的话,只好先找住处以解决后顾之忧。

见到宾馆、招待所、客栈就问,果然已满,内心就稍稍有点慌乱:如果再冒雨打车去苏州住宿就太影响游兴了!

我原计划是很美好的:先到周庄游览,然后再物色一处靠近水巷的“农家乐”住宿,而且要住楼上,推窗就是水乡全景,多美啊!但现在怕连住处都难找到了!还好,终于在福洪客栈还有一间比较低档的房间,既不临河也不靠街,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先定下来再说。这样,我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游览周庄了。

雨中的周庄人满为患!仄仄的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雨伞组成了一条蜿蜒蠕动的彩色长龙,仰头难见天,低头难见地,你不能停下脚步看看风景,人流会自然推动着你不停地向前移动。坐满了游客的游船,一只紧挨一只缓慢前行。无奈,我只能在人流中缓缓移动,偶尔抬头从伞群的缝隙里看看阴沉沉的天、朦朦胧胧的景,在稍微宽敞处偷听几句导游的讲解。

著名的双桥过去了,著名的张厅过去了,更著名的沈厅也过去了……

我只是木木地走着,或傻傻地看着挨挨挤挤的游人、翘檐黛瓦的明清建筑、幽深的院落、古老的家具陈设。五点多,天已经暗下来了,雨却没有停,游人也不见减少,我的衣服上却湿了一大片,是别人雨伞的赏赐;裤脚也湿透了,是周庄街道上的留念。

我不想再这样木然地随着“人流”游走下去了,于是随便拐进一条偏僻的狭仄的小巷,尽管仍不能完全摆脱熙熙攘攘的游人,但毕竟清净了许多。

细雨打在雨伞上沙沙响,脚步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音,看着明清建筑的民居,仿佛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静默中端坐。几位老人坐在昏昏的房间里,偶尔操着吴侬软语交谈,平静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我穿梭在一条条偏僻陋巷,默默感受着雨中江南小镇的喧嚣与静默,不觉走到了游船码头上。

好啊,就坐坐游船,体验水巷中的感受!

船娘有40多岁,穿着方格的粗布衣,戴斗笠披雨披穿雨靴,不紧不慢的荡浆滑行。有的客栈茶肆亮起了灯盏,河面映着朦胧的灯光,给人一种丝绸般的质感。小船穿行在朦胧的夜色中,水巷幽深,嗅着淡淡的水草气息,心里也宁静了许多。可惜船娘没有歌唱,否则在这江南水巷的暮雨中会别有一番风味。

该吃晚饭了,我选了最繁华的双桥旁的一处酒楼,上楼找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来,要了两菜一汤一瓶啤酒慢慢地吃喝。窗外的古镇氤氲在水汽里,幽长街巷的屋檐下大红灯笼次第亮起来,河水里倒映着一串长长的灯火,游船过后,灯光晃啊晃的。雨中的双桥,游人还在忙着拍照;窗下的河水中,游船仍在忙碌着穿梭;沿街的店铺仍在招揽着顾客……

一瓶酒耗了近一个小时!七点钟,游人渐渐稀少,我走下楼结账后重又走进暮雨中。

我首先走到的是双桥。石阶、石栏、石板桥面,古朴苍老。双桥俗称钥匙桥,分别为世德桥和永安桥,是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于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很像古代的钥匙,顾得名。双桥的闻名遐迩却是因为著名画家陈逸飞。

1983年春天,陈逸飞的周庄之行完成了一系列画作,其中《故乡的回忆》和另外37幅作品在美国展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故乡的回忆》被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以10万美金收藏,后来,哈默访问中国时又把画作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一时被传为佳话。

从此,钥匙桥成了国际交往的钥匙,也成了周庄走出国门的钥匙,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的政要、学者、艺术家、学生等走进周庄。

接着我走进了张厅。张厅是明代建筑,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它历经了五百多年的沧桑却气派依旧。大厅气宇轩昂、宽敞明亮,厅内红木家具、名人字画、大红灯笼显出自然的富贵气派。但是,墙上有一副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颇令人费解,待参观过后,你自然会从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中体味出这幅对联的妙处。(未完 见下篇)

缩微玩物

【顾禄】苏州人喜欢供奉财神,有一种不到一尺高的小财神,精雕细刻,颇堪欣赏。手工艺人制作出来供人赏玩的,还有小型的楼台、桌椅、杯盘、衣帽、仪仗、乐器、赌具、戏具和其他日用杂物,都缩小到只有寸许大,称为“小摆设”。出售这种工艺品的地方,总有许多男女围观,热闹得很。

【钟数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游苏州,在拙政园、沧浪亭、刘庄等处,还有人兜售这种“小摆设”,它们多是红木做成的小太师椅、小贵妃榻之类,高或长一般只有五六厘米,也就是一寸多到两寸,而接榫精密,镶嵌入微,完全是明式古董家具的缩影,十分可爱。据说制作者多已年迈,歇业多年,改革开放后才重操旧业,不久即将辞世,故欲购必须从速云。

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缩微”成为玩物,的确是很有意思的,外国的车船飞机模型,还有“芭比娃娃”,亦属此类,而苏州自明清以来即有此传统。《桐桥倚棹录》“市廛”“工作”部中所记绢人“多为仕女之形”,“又有童子拜观音、嫦娥游月宫……诸戏名,外饰方匣,中游沙斗,能使龙女击钵,善才折腰,玉兔捣药,工巧绝伦”,“竹木之玩,则有腰篮、响鱼、花筒、马桶、脚盆,缩至径寸”,“宝塔、木鱼、琵琶、胡琴、洋琴、弦子、笙笛、皮鼓、诸般兵器,皆具体而微”。这些和《清嘉录》中的记载,都是玩具史的好材料。

小摆设 顾禄

好事者供小财神.大不逾尺.而台阁.几案.盘匜.衣冠.卤簿.乐器.博弈.戏具.什物.亦缩至径寸.无不称之.俗呼小摆设.士女纵观.门阑如市.

○本文录自顾禄《清嘉录》卷八。

上海,北苏州路东起大名路,西至西藏北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