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孩子出生起名徐姓 徐姓宝宝取名字大全

孩子出生起名徐姓 徐姓宝宝取名字大全

时间:2020-12-02 10:08:53

相关推荐

孩子出生起名徐姓 徐姓宝宝取名字大全

原来我的姓还排在江西的前十位了[比心]

徐姓起源于嬴姓,始祖为夏朝徐若木。徐稚,字孺子,出生于公元97年,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徐孺子死后,其后裔称为“南州高士徐氏”,尊他为一世祖,汉朝末年时,徐孺子已经是名声在外了,徐氏也逐渐以江西为中心,进一步向南方传播,江西也由此成为南方徐姓的集散地了。其一是以徐孺子的第40世裔孙南唐徐韬为祖的,徐韬后来从南昌迁至浙江了,之后又返迁江西,如今江西北部的大部分,包括南昌、临川、进贤、丰城、崇仁、万年、乐平以及鄱阳的大部分,都是徐韬的后代,其二为新建、余干支,由唐末徐温衍生,徐温生延休,延休生铉公和锴公,铉公成为新建的始祖,锴公则被尊为余干县徐姓祖先。这支后来还迁移到了江苏,成就了西山徐氏,徐霞客即为这支。目前,新建、余干支大概有10来万徐姓。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江西省统计局

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城后,很快就完成了登基称帝的梦想,燕王妃徐氏也摇身一变,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徐氏是徐达的女儿,虽然出生于武将家庭,但由于父亲性格谨慎、品行端正,她自幼知书达理,再加上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才女。

朱棣能够成就帝业,徐氏至少占一半功劳,她长期位居幕后,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

朱棣坐上皇位后,为了打击建文旧臣,制造了不少惨案,徐皇后反复劝阻,时刻提醒他宽仁为重,不要大兴干戈。如果没有徐皇后从旁规劝,朱棣可能会杀掉更多人,血腥程度不输朱元璋时代。

徐皇后的教育也很成功,她的3个儿子都是人中之龙,生在同一个时代,确实显得不太公平。

老大朱高炽性格温和宽厚,心里装的是天下百姓,但并不懦弱,该决断的时候,他一点不含糊。而且,朱高炽工于心计,城府极深,这些特质多半是遗传了母亲和外公。

朱高煦性格刚勇强悍,外形俊朗,和朱棣比较像,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正因如此,朱高煦一直觊觎皇位,朱棣也想过传位给他。但徐皇后一眼看出,朱高煦只是在模仿朱棣,只适合担任将军,不能治理国家。

朱高燧则和历史上的李元吉有点像,喜欢躲在幕后观察情况,根据形势变化决定该怎么办。朱高燧曾经支持朱高煦夺取太子之位,徐皇后反复告诫朱棣,一定不要轻看这两个儿子。

正是在徐皇后的监督下,朱高煦和朱高燧才没有太多出格的行为,朱高炽始终稳坐太子之位。

但很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皇后,却寿命不长。

1407年,46岁的徐皇后病逝,年近五旬的朱棣悲痛欲绝,从此再也没有册立皇后。不得不说,在深情方面,朱棣和朱元璋特别像,都是一生独爱一人。

因为舍不得妻子,徐皇后去世6年后,棺椁仍然没有下葬。朱棣和徐皇后虽然相识于南京,但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是在北平度过,两人对北平的感情很深。

朱棣早就计划迁都北平,没想到徐皇后还没等到那天就不幸去世,他不愿让亡妻葬在南京,便等待了6年时间,直到长陵修建完毕,才将她送回北平安葬。

朱棣在位,至少有时间住在北平,一方面是因为经常出征蒙古,待在北平方便整军备战。另一方面是因为思念徐皇后,朱棣宁愿留在北平,守在亡妻身边,也不想待在南京的众多妃嫔中间。

有人曾经表示,朱棣时期的妃嫔日子最难过,因为朱棣压根不碰她们,一辈子根本没有机会得宠,更不可能生育皇子。

徐皇后临终的时候,曾经嘱咐朱棣,一定要善待臣子,大力提拔贤能之人,对于子孙后代,要教导他们以学业为重,不要养成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惯,更不能过度信任宫中女眷的娘家人。

不得不说,徐皇后堪称封建时代母仪天下的典范,朱棣有这样一位妻子,真的是三生有幸。

洪武六年,徐达长女徐妙云12岁,出落的娇媚动人。朱元璋知道后,对徐达说:“朕与你是布衣之交,同心同德,自古君臣关系好的都成了亲家,你的长女才貌双全,朕的第四子气质不凡,能将她配给我的儿子吗?”徐达一听皇帝要把女儿收为儿媳,连忙磕头拜谢。

朱棣生于南京,出生时朱元璋正和张士诚、陈友谅对战。由于朱棣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朱元璋又是群雄逐鹿的主要人物,所以朱元璋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除了接受儒家经典教育,朱棣从七岁时,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朱元璋认为教育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其他兄弟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而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徐达曾不止一次地成为朱棣的老师。所以,徐达听到让女儿嫁给朱棣,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朱棣很优秀,而徐妙云也很出众。徐妙云比朱棣小两岁,天资聪慧,自幼徐达就疼爱有加。徐达曾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并请来老师给女儿授课。仅从儿女教育上来看,徐达的人生格局、眼界就高人一等,他看懂了教育对人、对家族的影响。

徐妙云也是个奇女子,虽年龄小,但记忆力超群,读书时过目不忘,一览成诵,连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而且对历史类书籍很痴迷,因此博通载籍,每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还会深思效仿。

徐妙云有过目不忘之才,博古通今,众人送她一个“女诸生”的美誉。在明代,“诸生”就是指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的学子,一般指工于经史的生员,而且是男性,而年幼的徐妙云能有“女诸生”之名,可见其才学修养之高。

朱元璋有次见到幼年的徐妙云,对徐达说:“是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当时徐妙云还不满十岁,徐达以为朱元璋在闹着玩,就没当真。

等到徐妙云12岁时,她已长的亭亭玉立,娇媚动人,成为远近闻之的小美人了。有一天,朱元璋就将徐达召到皇宫,一脸认真地说出了开头的那段话。

徐达欣然同意,几日后,徐妙云入宫陪伴侍奉朱棣,并接受马皇后教诲。在马皇后身边,徐妙云和朱棣朝夕相伴三年,成为一对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

洪武九年,17岁的朱棣和15岁的徐妙云成婚。婚后朱元璋先派遣朱棣前往“中都”凤阳历练,四年后就藩北平,徐妙云被册封为燕王妃。

朱棣和徐妙云从小长大,性情相投,比如朱棣好读书,徐氏也饱读经史。二人既是夫妻,又是书友,还是知己。他们感情深厚,朱棣曾独宠徐妙云一人,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为徐妙云所出。

徐妙云不仅是朱棣的妻子、书友、知己,还是她的贤内助、大管家、智囊。由于朱棣被封在北京,主要是对付蒙元大军,所以燕王府的护卫比其他藩王多,事情也多。燕王府机构庞大,事情繁杂,凭朱棣一人之力,难以管好。

徐妙云便发挥了女主人的职能,把府内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朱棣无后顾之忧,一心管理军事。正如朱棣即位后,在立后册文和诏书里说的那样,“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在藩国做他的贤内助二十多年,使他的家庭和平安宁。

不仅如此,徐妙云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屡屡在闺房内给朱棣出谋划策,以历史典故为鉴,为朱棣剖析敌我形势,借鉴历史,献出好计谋。 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时,李景隆乘北京城空虚,率军围攻,不料徐妙云身披铠甲,亲自登城,号召全体守城将士誓死守城。同时,她还发动城中将领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战,形成一对靓丽的女子军队。

士兵、百姓们见女子都如此勇敢,大受激励,誓死与李景隆大军血战到底,保卫北京,结果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硬是没打下北京,直到朱棣率军回来,被内外夹击,仓皇逃走。

所以朱棣在称帝后,在诏书、册文,以及其他地方,屡次赞誉妻子的美德,感激她的相助。但可惜的是,朱棣登基仅仅五年,皇后徐妙云就积劳成疾,患病去世,年仅46岁。徐妙云去世后,朱棣痛哭流涕,发誓再不立后。

历史有料、有趣, 而且许多高考状元都是历史的受益者,比如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曹静怡,考出713分的惊人成绩,被采访时她曾坦言:自己从小就是一枚“历史迷”,还说:“这份兴趣对我而言不只是开阔了事业,对我的学习帮助也很大,能考出713的好成绩,离不开从小被父母逼着看历史书。”

而读历史我推荐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此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王公权贵、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此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还是众多名人、名流的枕边书。

笔者读《明朝那些事儿》多遍,受益匪浅,很多生活中的困惑、难题,历史上都有相似典故,古人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运用。现在升级插画详解版,整套9本书,特价158元,想学习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看一看】购买

#看《山河月明》学了哪些历史知识#《山河月明》中徐妙云的原型就是朱棣的仁孝文皇后徐氏,徐氏可不简单,嫁个朱棣之前那是人称“女诸生”的人物,之前发过一期专门讲女诸生的,嫁给朱棣后,徐氏独得恩宠,朱棣的前九个子女中有七个都是徐氏所生,这妥妥的一个生娃机器:

1、朱棣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生于1377年,后嫁给开国功臣袁洪之子袁容。

2、朱棣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生于1378年,明朝第四位皇帝,即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传位给了儿子朱瞻基。

3、朱棣次女永平公主朱月贵生于1379年,下嫁仪宾李让,后仁宗朱高炽以谋逆罪废永平公主与其子李茂芳为庶人,削爵,宣宗朱瞻基恢复其公主之位。

4、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生于1380年,就是这个儿子学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烧死。

5、朱棣第三子赵王朱高燧生于1383年,与汉王合谋诬陷太子朱高炽被朱棣责罚,后汉王朱高煦谋反被杀,赵王朱高燧也被宣宗朱瞻基监视直到去世。

6、朱棣第三女安成公主生于1384年,下嫁西宁侯宋晟第四子宋琥,出妻尚主(就是休掉原来的妻子改娶安庆公主)和不与耳环(太子妃向安庆公主借耳环,不借)这两个典故皆出于此人。

7、朱棣第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生于1385年,下嫁西宁侯宋晟第六子宋瑛,后宋瑛与也先交战战死。

徐皇后从1376年嫁给朱棣被册封燕王妃到朱棣第四女出生,九年的时间连续生了七个子女,这生育能力也是没谁了。#山河月明# #朱棣# #明朝#

寻找山东滨州邹平徐氏宗亲

大家好,我爷爷是1930年闯关东来的黑龙江,我家字辈是绍啟嗣统,我爷爷是绍字辈,老家是山东邹平,麻烦能告诉我家谱后面是什么吗?我家是哪一支,什么来历吗?因为我家孩子六月出生,我有点弄不清该是什么辈字。

有知晓这支来历的宗亲或者滨州的宗亲看到了留言,不胜感激#徐氏族谱##滨州头条##邹平##寻人#

1362年,徐达生了个女儿,视若珍宝。朱元璋说:“我们布衣之交,把你女儿嫁给我儿朱棣吧。”徐达不开心:“凭什么常遇春的女儿就能嫁太子?”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和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

在打仗之前,徐达是个农民,但他自幼习武,有一身好功夫。1353年,25岁的朱元璋奉郭子兴的命令,回家乡招兵买马。

这一年,徐达22岁,欣然应召入伍,自此跟着朱元璋开始了戎马一生。

他立功无数,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帮助他大败陈友谅、挥师北伐并最终建立大明。

1362年,徐达生了人生中第一个女儿。

这姑娘天资聪慧,酷爱读书,徐达特地给她请了最好的老师,而她也很争气,有了“女诸生”的美誉。

在明朝,“诸生”,是用来形容经学知识特别丰富的男子的,但徐达的女儿能得到“女诸生”的城号,可见她的真才实学。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么优秀的姑娘,朱元璋自然也想要,于是,他对徐达说:“你这女儿,命格主贵,如果当了我的儿媳妇,我一定善待她。”

(《明太宗实录》:(朱元璋)“是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

徐达没有表态。

他为人谨慎,不爱说话,这种开玩笑的话,他也没当真。

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灭亡元朝,建立大明。

徐达的功劳最大,朱元璋便封他为中书右丞相,参议国事,后来还封他为魏国公。

朱元璋还没有忘记徐达的女儿,尤其是,当他听闻这姑娘才德俱佳时,更是坐不住了。

优秀的女子,要是不早点下手,必然会被别人抢走。

于是乎,朱元璋再次把徐达召进宫中,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布衣之交,到现在都同心同德,没有嫌隙,自古以来,君臣相投的,都结为了姻亲。我的四儿子朱棣气质不凡,你有个这么好的女儿,可以把她配给我的儿子吗?”

朱元璋都这么说了,徐达哪里敢拒绝,当场磕头谢恩。

只是,徐达心里是不开心的。

在当时,朱棣并不出色,而功劳不如他的常遇春,却将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

论功劳,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然而他的长女嫁得却不如常遇春的女儿。

也不怪徐达不开心,这个时候的朱棣,还是个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娃。

这一年,朱棣9岁,2年前朱元璋才给他取了名字。

此时,朱棣也没有被册封为燕王。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太子朱标的地位稳固,不出意外,他就是未来的接班人。而朱棣,未来最多是个藩王。

不过,让徐达比较宽慰的是,女儿和朱棣的感情还不错,未来应该不会受苦。

1370年,10岁的朱棣被册封为燕王,2年后,徐达的女儿应召入宫,给朱棣当伴读。

换句话说,12岁的朱棣和10岁的未婚妻,在婚前就见过面,一起读书,感情非常好。

2年后,14岁的朱棣迎娶了徐氏为正妻,他对她是真的很好,家中大小事务,均听她的命令,而他的府邸,除了与女真族联姻的金氏,再无其他妃子。

朱棣的一生,共有9个孩子,前7个都是徐氏生的,一直到徐氏不能生育,才有了2个孩子的出生,而在史书的记载中,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只有3个字“母不详”。

要知道,朱元璋有40多个孩子,几十个有详细记载的后妃,而朱棣,还不及他的零头。

这样的宠爱,算得上盛宠不衰,专房之宠了吧。

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他将徐氏册封为了皇后,还特意将父亲朱元璋规定的皇后金宝龟纽提升为盘龙纽,并在承天门直接昭告天下。

这一举动,直接开启了明清两朝册立皇后,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

朱棣称帝后,对这位妻子一直很尊重,甚至会拿朝堂的事情去向她请教,而她的建议,基本上朱棣都采纳了。

(“吾在宫中旦夕侍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每承顾问,多见听纳。”《明太祖实录》)

当然,徐皇后也当得起这样的盛宠。

她崇尚节俭,不喜欢奢华;她会提醒朱棣爱护人才,不分新旧、不凭资历,唯才是用;她还编写《内训》《劝善书》,教导女子要好好辅佐丈夫,懂得劝谏。

1407年,46岁的徐皇后去世,朱棣伤心欲绝,素服辍朝一年,并表示再也不会立皇后。

(《烬宫遗录》: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

朱棣做到了,在接下来的里,他的后宫就真的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

【灵枫历史阁】

朱棣对徐皇后,应该是真爱了。

徐皇后去世后,他素服、辍朝1年,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他要求皇子服丧3年,穿戴白衣素服,不得有任何娱乐活动;他要求群臣服丧27日、穿白衣素服1年……

朱棣还给她举办了大斋礼、祭祀礼和长达百日的法事,希望她在黄泉的另一头能过得安详、喜悦。

这样的盛宠,这样幸福的结局,父亲徐达若是知道了,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吧。

毕竟,当父母的,最希望的,不是儿女出人头地,而是一生顺遂,平安喜乐。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以书之名#

晚上,唐太宗传召让徐慧侍寝。等了好几年,唐太宗有些着急,可徐慧磨蹭了好久才来。唐太宗生气了,认为徐慧恃宠而骄,便想处罚她。徐慧灵机一动,写了一首小诗,唐太宗看完转怒为喜,将她搂在怀中。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这一生,最爱的女子就是他的发妻长孙皇后。若是排名他第二喜欢的女子,不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而是这位才貌俱佳的徐慧。

徐慧出生于长城徐氏,她家祖上是南朝文学家徐文整的四世孙女,父亲是唐朝刺史,类似于市委书记。徐慧聪慧过人,5个月就能说话,4岁熟读《论语》,8岁便能仿《离骚》写诗。

徐慧之所以能被选入宫中,就是因为她仿写《离骚》的诗词《小山篇》名动京城,李世民也听说了她的名号,在她11岁那年就下旨传召她入宫。

李世民的后宫佳丽三千,什么类型的女子他都收入宫中,异域女子也不在少数。可是,徐慧就在这其中就像是一件孤品。

李世民对徐慧很满意,怕她被其他人带走,所以就小小年纪就宣她入宫,却没有让她侍寝,李世民的养成游戏就开始了。

徐慧生性早熟,后宫寂寞,她寄情书海派遣寂寥。徐慧温和的性格,让后宫中的很多不受宠的嫔妃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徐慧听了她们的故事,再想到自己,写出了一首《长门怨》,她的这首词或许和当年陈皇后的《长门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快就被后宫中的女子传唱。

李世民听说这首词是徐慧写的,这才想到已经长大的她。很快,李世民就传徐慧侍寝。李世民许久未见她,心中非常着急。

徐慧却知道“太过容易得到,就不会被珍惜”,所以她故意姗姗来迟。她就是想要对李世民欲擒故纵,一次就让他爱上她。

李世民等了许久,徐慧才来,他问徐慧:“为何姗姗来迟,是不是不想侍寝?”徐慧没有解释,而是俏皮地吟了一首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孰能来?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我从清晨就开始对镜梳妆,却害怕打扮得不够好所以来回徘徊修改。古人都说愿花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凭什么陛下用一纸诏书就想要将我唤来呢?

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被小女儿撒娇情态全部展示出来。看到这么有才又调皮可爱的徐慧,他怎么会不爱呢?

于是,笑着将徐慧搂在怀中,徐慧也没有故作矜持,顺从地靠在李世民身上。

春宵一刻值千金,李世民吻上了怀中的小女人。这一晚,李世民温柔地爱抚,温暖了徐慧的心。这一刻,李世民等了许久,徐慧何尝不是呢?都说君王之爱难得,她愿意为之付出一生。

李世民慢慢地越来越爱徐慧,将她升为充容,还把她的父亲提升为礼部员外郎。

李世民后宫的嫔妃很多,所以不可能时常都陪着徐慧。徐慧自然也理解,皇上不来,她就寄情于书海。

武媚娘和徐慧基本上同一时间入宫,徐慧很快就从婕妤升为充容,她在后宫中的宠爱羡煞旁人,武媚娘却一直都只是最低级的才人,她便主动向徐慧请教“如何能得宠?”

徐慧告诉了武媚娘她的秘诀: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

再美的容颜,看久了都觉得乏味,想要得到君王之爱,最重要的还是让他爱上自己的才华。武则天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为她后来得宠有了理论基础。

李世民见过的美人无数,却偏偏对徐慧这个小女孩倾心,最重要的就是徐慧和别人不一样。一般的妃子,都是在讨李世民的欢心,可是徐慧却敢直言劝谏。

贞观末年,李世民扩充国土,征兵攻打四方,他每次都要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有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都开始卖儿卖女。

徐慧有一次陪伴李世民去新修的玉华宫,她就大胆地写下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徐慧给他说了一个故事:隋炀帝大肆修建各种宫殿,工匠们为了讨好他,就想抓一只白鹭,拔掉它的羽毛作为装饰。白鹭住在一棵参天大树上,实在不好捉。工匠们就想把大树砍掉。白鹭为了避免自己的幼鸟受伤,只能自己一根一根拔掉全身的羽毛。工匠们得到了想要的羽毛,这才没有砍树。

这个故事听完就让觉得很伤心,隋炀帝仅仅只是想要修建宫殿,却不知众人为了讨好他,会令天下百姓受到多大的磨难。希望您不要过于享乐,而是应该心系天下啊!

听完徐慧的话,唐太宗好像如梦初醒,停下了所有的建设。众人都在附和着他的喜好,他都忘记了劳民伤财。看着徐慧劝说他的样子,他好像又看到了长孙皇后,他心中对徐慧非常赞赏,封了她为慧妃。

李世民和徐慧的感情,算是一段忘年恋,以为他们两个相差了29岁,可是却不妨碍他们对彼此的深情。

贞观,52岁的唐太宗驾崩,徐慧当时只有23岁。她没有孩子,却也没有被送往感业寺,因为她思念唐太宗抑郁成疾,她还拒绝吃药,就在24岁那年便去世了。

徐慧曾经对身边的人说:“先帝对我优厚,我希望自己能早一点死去,这样就能早点去见他,侍奉在他身边是我一生的心愿。”

在她死后,李治感念她对父亲的深情,追封她为贤妃,还破例将其葬在太宗昭陵的石室里,让她能死后跟最爱的人在一起。#打开眼界#

1399年,李景隆率10万大军兵临城下,风韵犹存的燕王妃徐氏,却异常冷静。她缓缓登上城墙,命令众人向城墙下泼水,没想到,仅凭这招,就让李景隆望城兴叹,束手无策。

彼时,燕王朱棣已经离开北平城,城内算上老幼病孺,连区区1万人都不足,北平守军,居然以少胜多,撑到了朱棣班师归来的那一天。

这场守城之战,燕王妃徐氏,教会了长子朱高炽如何应变。

她亲自来到前线,趁着天寒地冻,使城墙结冰,敌军再多,也无法往上爬。

此外,她还发给城中将士之妻每人一副盔甲,号召她们登上城墙,英勇作战,大家一起抛石块,掷瓦砾,打得李景隆措手不及。

面对人数众多的强敌,如果没有徐氏的智谋胆略,北平很有可能就守不住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燕王后来的完胜更无从谈起。

那么,这位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徐氏,到底是何来历?

她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

徐达戎马一生,曾为大明立下不朽功勋,徐氏作为徐达的女儿,天赋异禀,从小对军事战略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饱读诗书,自幼便有了“女诸生”的美誉,妥妥的才女。

而徐家出了这么个才女,自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火眼金睛,朱元璋一心想要把她许配给第四子朱棣。

于是,他传徐达进宫,收起往常严肃的面孔,一脸笑意地说:“朕与卿同起布衣,患难与共二十余年,始终无间。

自古以来,君臣契合,往往结为婚姻。朕四子气质不凡,卿令媛聪明贤淑……望卿能将令媛许给四子。”(取自《明太宗实录》)

徐达听后,心花怒放,赶紧跪谢龙恩,这门亲事这么定了。

1373年,徐氏才12岁,就入宫陪伴朱棣,侍奉马皇后,聆听训言,接受教诲,马皇后对其眷爱有加。

3年后,15岁的徐氏嫁给了17岁的朱棣,彼时,两人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嫁给心中所爱,她十分知足。

后来,朱棣被封为藩王,拖家带口前往藩地北平,徐氏相夫教子,与世无争,安安稳稳当着自己的燕王妃。

而朱棣对徐氏的感情也历久弥坚,婚后9年内,徐氏诞下7个孩子,3子4女,可以说,不是在生娃,就是在生娃的路上。

在此期间,朱棣也并没有雨露均沾,几乎没有庶子出生,两人之间情深意切,日子也悠闲自在,可没想到,好景并不长。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皇长孙朱允炆登基后,为了捍卫皇权,下定决心削藩,仅仅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和代王都被拿下。

燕王朱棣自然嗅到了危机,早早就做好防备措施。

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密令大臣对朱棣动手,朱棣先发制人,发动了“靖难之役”,美其名曰“清君侧”(清除皇帝身边的亲信奸臣)。

从此,徐氏再无安稳之日,但是她作为开国元勋之女,早已渗透进骨子里的军事才能似乎一下子被激发了。

3年的“靖难之役”中,徐氏为朱棣献计献策,直到朱棣攻陷南京城,成功夺取皇位。

1402年,徐氏被册立为皇后,从此,她致力于成为一代贤后。

不过,在管理好后宫当好贤内助的同时,徐氏私下里也不忘关心朝政,她曾读过大量史书,对治国之道也很了解。

徐氏多次提醒明成祖朱棣关心百姓疾苦,当朱棣将屠刀挥向朝廷中昔日拥护朱允炆的那些大臣时,徐氏又苦口婆心劝他爱护国之栋梁。

徐氏还着眼于教育,为了帮朱棣赢得民心,她简直操碎了心。

她发现明朝的教育主要还是针对男子的,相比而言,适合女子读的书寥寥无几。

为此,她编了一部《内训》,告诉女子教育的方法: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

此外,徐氏还传令下去,广泛搜集古人的好人好事,汇编成《劝善书》,号召世人正德修行,与人为善。

不得不说,身为一国之君的朱棣,背后有这样一位才德俱佳的皇后,实在是他的福气。

【冰糖史话】

在徐氏身上,人们似乎看到了兰心蕙质的马皇后的影子。

一代贤后马皇后怀抱慈爱之心,临终前还不忘给朱元璋留下遗言,劝朱元璋求贤纳谏。

永乐五年(1407年),只当了5年皇后的徐氏,积劳成疾,不幸辞世,年仅46岁。

病榻上的她,还操心国事,劝说朱棣一定要爱惜百姓,广求贤才。

徐氏撒手人寰后,朱棣十分悲痛,和失去马皇后的朱元璋一样,此后朱棣再也没有立过皇后,皇后宝座闲置长达。

徐氏不是个忘本的人,临终前,她还拉住太子朱高炽的手说:“我一直惦记当初那些披上战衣,为守住北平而作战的将士妻子们。没能亲自向她们赠予嘉奖抚恤,是我此生唯一的遗憾。“

朱棣曾说,徐氏是他的良师善友,我相信这是肺腑之言。

夺得皇位的朱棣,之所以能够赢得民心,离不开徐氏的朝昔相伴和苦心劝谏,她是朱棣一生都铭记于心的女人。

1398年,朱元璋自知命不久矣,下了最后一道圣旨:“所有嫔妃一律陪葬!”一时间,宫内哭声震天,46位嫔妃被太监逼着用白绫自尽。只有一位嫔妃活了下来,她就是张美人。

张美人原名张玄妙,“美人”是她的身份等级。

明朝的嫔妃身份等级共分九等:“美人”是嫔妃等级中第六级,上面有贵妃、妃、昭仪、昭容、婕妤五级,下面有才人、贵人、选侍、淑女四级。

张美人的身份并不高,为什么就她一人不必殡葬呢?这还得1382年开始说起。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开始选秀,张美人就是朱元璋67岁时选秀入宫的。由于她长得美丽,性格又温柔,入宫不久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宠幸。而正是这次宠幸,让张美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68岁时,张美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朱元璋已有26个儿子和15个女儿,这是他最小的一个女儿。

张美人原本有些失落,她想如果是儿子,皇上百年之后自己才能有个依靠。

没想到这个女儿却让朱元璋欢喜异常。一方面,老来得女,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也是自己“龙虎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老年人更喜欢小孩子,尤其像朱元璋这样征战沙场的铁血皇帝,更渴望亲情和陪伴。

宝庆公主出生之后,在张美人的教育下,从小就十分懂事乖巧。每当朱元璋为国事烦忧时,只要看到宝庆公主那胖乎乎的小脸蛋,气就消了一半。

天真可爱的宝庆公主让晚年的朱元璋,体会到了久违的亲情。张美人也“母凭女贵”,深受朱元璋的宠爱,经常在朱元璋身边侍奉他。

只是,幸福的时光转瞬即逝,宝庆公主3岁时,朱元璋就病入膏肓,每天只能躺在床上。

有一次,张美人带着宝庆公主来看朱元璋。朱元璋看着她纯真明亮的双眸,心头舒畅了许多。

宝庆公主迈开小腿直奔到父王床前,歪着脑袋问:“父皇怎么好久没有陪我玩了?”朱元璋说:“父皇生病了,不能下床陪你玩了。”

宝庆公主听了父皇的话,爬上朱元璋的床,扬起小脸说:“父皇不怕,您很快就会好的。”边说边伸长小胳膊,捂住朱元璋的眼睛说:“母妃说生病的时候,睡觉就会好的。您也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望着小女儿真挚的眼神,朱元璋非常感动。他深知自己身体难以恢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父皇病了,不会好了。”

谁知话音刚落,宝庆公主就紧紧抱住他的胳膊,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喊:“不会的,不会的,父皇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元璋看着泪流满面的女儿,心中一颤,叹息皇宫内那么多人,都不及这个小女儿对他的真心真意。

宝庆公主这一哭,没有留住重病的父皇,却改变了母亲的命运,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这位侄儿比宝庆公主大18岁。

这时的宝庆公主只有三岁,不懂得人情世故。这样的一位小姑姑,让朱允炆感觉特别放松。

因此,朱允炆非常宠爱宝庆公主这个小姑姑,对她的母亲张美人也礼遇有加。

可惜,宝庆公主八岁时,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之后不知所踪。

宝庆公主的四哥朱棣登上皇位,继承了朱元璋的铁血手腕。他大肆杀害效忠朱允炆的大臣,斩杀朱允炆的妃嫔和心腹仆人,有的还株连十族。

面对这样的新皇帝,张美人对自己和女儿的命运是心惊胆战。

没想到朱棣见到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妹妹后,不但没有处置,反倒十分怜爱,让皇后徐氏照顾她。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成祖即位,主甫八岁,命仁孝皇后抚之如女。”

徐皇后温婉贤良,全心全意对待宝庆,教她读书和礼仪,就像对女儿一样,宝庆公主也很喜欢这位嫂子。

徐皇后重病期间,宝庆公主日夜陪伴在她身边,衣不解带给她喂药。

徐皇后去世,宝庆公主伤心欲绝,几次哭晕。这份真情让哥哥朱棣倍加感动,越发疼爱这个妹妹。

到了宝庆公主婚嫁的年龄,朱棣考虑到她心思单纯,非常细心地替她寻找合适的驸马。出身普通但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府军前卫千户赵辉,因为长得帅,被朱棣选做了妹夫。

朱棣对这个妹妹非常宠爱,为她准备的陪嫁也非常丰厚,是其他公主的好几倍。大婚当天,皇太子将她护送到驸马府。这么高的规格,明朝其他公主无人可及。

朱棣去世以后,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宝庆公主进封为长公主。到了侄孙朱瞻基登基,更是加封宝庆公主为大长公主,还赏赐了她很多宝物。

遗憾的是,公元1433年,宝庆大长公主香消玉损,年仅39岁。

,在南京南郊板桥三山附近,发现了宝庆公主的陵墓,在她的墓志铭上刻着“宝庆大长公主圹志”,显然,明宣宗已将宝庆公主当成了亲奶奶。

宝庆公主一生历经五朝,备受洪武、建文、永乐等诸多皇帝的宠爱,可以算是明朝最有福气的公主了。

这与宝庆公主心思单纯,性情温顺、乖巧端庄,未卷入权力的漩涡有关。难怪《明宣宗实录》给出的评价是“性行敦淑”。#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冬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明宣宗实录》

作者:自由的云

编辑:兰馨

安徽徐氏族务简讯

今天古皖潜山,苍松含翠。哀乐阵阵,尊敬的继达老悼念活动10.40正式开始。

继达老1932年1月21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享年92岁。1954年10月入党,是一个拥有67年党龄的资深中共党员。

曾任中共宿松县,潜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潜山县委副书记,潜山县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要职。

继达老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立场坚定,工作积极,坚持原则,作风正派。他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性情耿直,办事公道,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革命本色。

继达老数十年如一日,热爱家族事业,奠定了皖西南徐氏联谊事业基础。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今天参加悼念活动的有中共潜山市四套班子主要成员和继达老生前众多同事故交和亲友。还有许多徐氏宗亲前来送别继达先生最后一程的,他们有:安徽徐氏文化商业联谊会会长家胜,以及省会常委一明、世傲、保国、赵胤宗亲及部分市县联谊会宗亲代表等。

省会班子成员一致表态将秉承继达老遗志,团结一致,包容奉献,促进族群融合,把安徽徐氏宗亲联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安徽徐氏文化商业联谊会办公室

7月28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