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1000模板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1000模板

时间:2019-03-18 02:53:05

相关推荐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 大学生个人自传范文1000模板

#人物传记摘录##沈从文##他从凤凰来#一百年前,一位二十岁年轻人的困境:大学梦、生涯困惑、困窘的生活、理想与现实

芸姐导读:

19夏天,20岁的沈从文抵达北京,在住宿旅店的登记簿上这样填写自己的身份: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

大学梦:

考进大学,是沈从文抵达北京后的第一个目标。

说到为什么要上大学,他曾经对舅舅黄镜铭(黄永玉的爷爷,当时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助手)说:“我来北京寻找理想,想读点书。”黄回答道,“嗐,读书,你有什么理想,怎样读书?你不知道,北京城目下就有一万大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只能愁眉苦脸,不知何以为计。大学教授薪水十折一,只36块钱一月,还是打躬作揖联合罢教,软硬并用争来的。大小书呆子不是读死书就是读书死,哪有你在乡下做老总有出息!”

沈从文反驳大舅:“可是我怎么做下去。六年中我眼看在脚边杀了上万无辜平民,除了对被杀的人留下个愚蠢残忍印象,什么都学不到!做官的有不少聪明人,人越聪明也就越纵容愚蠢气质抬头,而自己俨然高高在上,以万物为刍狗。我实在呆不下去了,才跑出来。我想读点书,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实在要不得!”

但看来这位大舅真的没有帮助自己的亲外甥走后门进到哪个大学中,也没有给他经济上的资助。

沈从文虽然做了各种努力,到底也没上成大学。原因有三,一是他未上过新学,在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他考过燕京大学中文系,名落孙山。(哲学教授冯友兰曾在他落榜考卷上打过分数。);二是他没有中学毕业文凭,不能报考国立北京大学;三是他学外语力不从心,据说戏剧作家丁西林和教英文的陈源教授都教过他英语,希望把他送去剑桥上学,可他并不争气。四是缺钱,在他总算考上了一个中法大学(可能送他去法国留学)时,因交不起学费而作罢。

给郁达夫写信

郁达夫1924年11月写了篇《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位文学青年就是沈从文。

五四时期,文人作家有提携后辈新人的传统,困窘中的沈从文缩在自己“窄而霉小斋”里的给当时已经在社会小有名气的作家郁达夫等人写了信,希望他们可以帮助自己考上大学。

郁达夫比沈从文大6岁,显然他被沈从文的信打动了,专程来“窄而霉小斋”看沈从文,还带着沈从文下馆子吃了顿饭。与沈从文聊过后深有感触的郁达夫在回家后就写下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郁达夫写道:“引诱你到北京来的,是一个国立大学毕业的头衔;你告诉我说你的心里,总想在国立大学弄到毕业,毕业以后至少生计问题总可以解决。现在学校都已考完,你一个国立大学也进不去……在这时候这样的状态之下你还要口口声声的说什么大学教育,“念书”,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现在你已经是变成了中性——半去势的文人了,有许多事情,譬如说高尚一点的,去当土匪,卑微一点的,去拉洋车等事情,你已经是干不了的了……”

郁达夫在公开信里,用开玩笑的口气出主意说,他可以偷别人的东西,不妨先从他姓熊的亲戚处下手,因为熊希龄的家财本来也是偷来的(郁达夫可能指熊的万贯家财是从热河行宫处盗窃而来的)。公开信还透露,沈当时已经陷于绝境,只好到处告帮,却依然两手空空:“接济你资斧的人(陈渠珍),因为他自家的地位动摇,无钱帮你。你去投奔同乡亲戚大慈善家H(熊希龄),H不理你,穷极无路,只好写信给一个和你素不相识,而你也明明知道和你一样穷的我……”

但其实郁达夫也不是完全没有帮助沈从文,他把沈从文介绍给了一个报刊的主编。在那之后,沈从文的作品陆续出现在了周刊报纸上。他也通过郁达夫认识了徐志摩、胡适等人。

走投无路

考大学无果后,为生计沈从文找各种活儿来干。他总想一面干活一面读书,所以去过印刷厂做工。还曾到一家图书馆谋求职位,但未被录用。1925年一个县政府招考录事,他去时位置已给了别人。

走投无路时他考虑再去当警察,甚至想再去当兵。当时奉天、直隶两帮军阀都在北京招兵。但沈从文再想吃军粮的话,他只能从最低级的步兵干起。

直到1926年,他还有过打算,想回湘西跟陈渠珍做事,不过国民党北伐军向北推进,截断了去沅水的归路,他只好留在北京。其后他还想学苗语,回湘西老家研究苗族乐歌和宗教礼仪,特别是傩戏。然而,他找不到回家的路费。

19到1924年间,也就是沈从文20岁到22岁期间,是他的人生最低谷。他不甘于做一个为糊口谋个事做的普通人,他想成为学者、文化人,做一个作家。而从1924年年底开始,这条路真的被他慢慢走了出来。

图为郁达夫和沈从文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放弃高薪的工作,来福耀求职。 54岁的曹德旺,看了一眼他的简历,说道:“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 谁料,这位大学生,默默地拉了7年的板车,一句怨言都没有

1990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可是“香饽饽”,可谓是凤毛麟角,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好几家知名外企向大学生李居伸出橄榄枝,李居都不为所动,主动来到福耀求职。

这天,他带着厚厚的简历,敲开了曹德旺的办公室,曹德旺得知他是个大学生,却是一脸不屑,对他不仅没有格外照顾,还把他安排到锅炉车间拉板车。

李居很痛快地答应。 锅炉车间是福耀最脏,最累的部门,一般都是年纪大的人在那里做事,年轻人最多撑不过三个月,要么吵着换岗位,要么是辞职。

李君堂堂一个大学生,被安排到锅炉车间,最开始大家对他还是挺敬重的,心想,肯定是曹德旺在考验他,对他刮目相看,顶多也就是三个月会调走。

可哪知,李君工作了一年,曹德旺好像忘了这个人似的。 渐渐地,车间里的老员工开始在背后说风凉话,一个大学生跟我们一样做苦力活,真是太没出息了,这么多年的书都白念了。

从那以后,有什么脏活,累活他们都习惯推给李居,部门一些烂摊子的事,也都把责任推到李君身上,他脾气好,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一个走,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一年、二年、三年可能有些人能坚持住,但是李君却整整在锅炉车间拉了7年的板车,要是换作别的人,可能早就辞职不干走人了。 李君却仍然默默地坚持着。

这天,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月,曹德旺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你们车间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喜欢把责任往你身上推,你怎么也不澄清一下呢?”

李君憨厚一笑,清者自清,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曹德旺又问道:“你这么高的学历,能力也可以,怎么甘愿一直在我这里当一个板车工呢?”

李君很坦诚地说:“ 我之所以选择来福耀上班,就是始终坚信,在这里只要踏踏实实工作,有能力,有毅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总有一天你会认可我的。”

曹德旺解释道:其实我一直在默默观察你,我就是想看一下,你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能坚持,并且不抱怨,能屈能伸,就是一个可用之才。

曹德旺用人的标准,不光要看个人能力,还要看这个人的心态好不好。 曹德旺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是一样,从不会对他们特殊照顾,都是让他们从底层员工做起,在他们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李居蛰伏了这么多年,从总经理到福耀的副总,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当初能坚持这么久呢?

李君总结了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人生的多半时间都是在打杂,不要焦虑,也不要迷茫,先做好这些小事,这样大家才能了解你,才会放心让你去做大事。

以上这个故事是曹德旺分享在自传《心若菩提》,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处世哲学,经商之道都事无巨细地分享这本书中。

在众多的企业家中,曹德旺是最受人尊敬的,他的人生格局和境界,让很多人自叹不如。

曹德旺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世界玻璃大王”,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仅吃苦耐劳,而且还很善良,对朋友和家人,都有情有义,对合作伙伴也非常讲义气。

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一个好汉三个帮,他能够把生意一步步做到,做到全世界,不仅仅是靠运气,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再加上运气成功是一种必然。

曹德旺有钱之后,并没有忘本,把自己赚到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有需要的人,至少捐了300个亿。 对于“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他谦虚地说:“我认为首善是袁隆平,他用他的专业技术在帮助中国的很多贫困农民渡过难关,这个叫善!我只是有钱人捐了一点钱而已。”

他的这本《心若菩提》通篇读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鸡汤但是一字一句却都透着智慧,他将自己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所有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他都写进了这本书中。

真心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去看一下这本《心若菩提》,说实话,这本书我熬夜看完了,真是感慨万千,既感慨他的不易,又佩服他的智慧,更叹服他的魄力。

无论你是生活,还是经商,不妨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领悟其中的智慧,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远见的人,当作枕边书每日翻阅,相信会让你收获满满。

曹德旺先生真是一个活得通透,且充满智慧的老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好书与君共勉!

#回母校教书是怎样的感受呢# 母校秀峰桥是我人生的宝地:

一、高中三年我在母校参加了三次高考,一九七七年刚恢复高考,那年我十五岁,读高一年级,我的班主任秦尚信老师推选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由于基础差未考取。一九七八年我读高二,参加应届高考未考取。这次高考虽然未考取,但我的文科高考分数全校第一名,得到学校的高度认可。暑假期间,学校的孙昌钊老师步行十五里山路到斑鸠池岩底接我到秀峰桥中学复读,当时秀峰桥高中是戴冒子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剃了两年光头。曾春波校长一定要改变高考剃光头的现状。我们十多个复读生有单独的自学室,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自己复习,我们时常跑到秀峰山上读书。一九七九年高考,我们学校考取五个学生,四个中专生、一个技校生。我当时也是学校文科第一名考取长阳县师范学校。这所带帽子高中撤消后,曾校长到长阳一中任了校长,班主任覃发坤老师到龙舟坪中学任政教主任。

一九八一年师范毕业回乡教书,我决定再次参高考,一九八三年教育局不让教师参加应届生高考,因为凡是考上名校的老师都到大城市工作,不会回小县城工作!一九八三年教育局推荐我参加带薪读大学的成人高考,我顺利考上宜昌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中文班。一九八五年大学毕业回母校秀峰桥中学教书。

二、一九八七年元旦,我在秀峰桥中学举行婚礼,迎娶了当地解放以来的第二个女大学生!

三、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我的儿子在秀峰桥中学出生了。孩子在秀峰桥读到初中毕业,顺利考上县一中。

四、一九九0年下半年在秀峰桥教书的业余时间,参加武汉证券公司国库券兑换业务,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五、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在乐园中学(秀峰桥中学改换名称)停薪留职,应聘到《三峡希望报》长阳工作站担任站长!创办贸易公司,开办小作家培训班……。在改革浪潮搏击成长!

六、一九九八年到二0二二年一月在乐园中学教书,二月退休。退休后在秀峰桥镇、斑鸠池岩底老家、省城武汉三点一线奔忙!

母校秀峰桥是我成长的乐园,工作的宝地!

感谢母校秀峰桥,感谢我们伟大的时代!

七、在母校秀峰桥蕴籍四十多年的力量,退休后又向新的征程进发!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50多岁的曹德旺看了他的简历,一脸不屑地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 还随手将他的简历丢到了垃圾桶,谁料这位大学生居然心甘情愿地拉了7年的板车。

当今有着“玻璃大王”称号的曹德旺小的时候生活得十分贫苦,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直到9岁的时才得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走进教室,但是他的求学之路打14岁就中断了,可以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愣是靠着自己踏实肯干,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就。

一家企业可以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引进,加之曹德旺对于自己没有上过学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福耀集团当中不乏高材生,正因为他经历过艰苦岁月,所以他的心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得更加能吃苦耐劳。

作为北京航天大学信息专业毕业的天之骄子,陈居里放弃了国际上多家知名企业的邀请,他心中打定主意,要来福耀工作,于是,他精心写了一份自己的简历来到了福耀面试。

当人事经理看到陈居里的简历,连连称赞,他觉得这样的稀缺人才一定得是老板亲自面试才好,于是不敢怠慢直接请曹德旺来亲自面试。

可是曹德旺接过陈居里的简历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中,还不留情面地说:“像你这样,想来福耀的毕业生很多,学历不能代表一切,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先到锅炉房拉板车吧吗,正好哪里缺师傅,也可以锻炼锻炼。”

都说物尽其用,大学生去锅炉房拉板车不是大材小用吗?更让人不解的是,陈居里居然心甘情愿地答应了,他到底图啥呢?

本来工人们对陈居里还都很欣赏,觉得这个孩子能吃苦,但是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异样的声音,有些人甚至发出讪笑:一个堂堂大学生,花了父母那么多钱,一点志向都没有,有什么用……

这些话陈居里就当没有听到那般,继续勤恳地干着自己的工作,可他的行为在工人眼中却变成了“好欺负”,只要是有谁犯错误,都会招来陈居里来背锅。

这车间主任自然不傻,但是奈何陈居里从来不未自己辩解,他就这样干着最辛苦的活,还受着工人的气,在锅炉房干了整整7年。甚至曹德旺都把这个人给忘了。

后来曹德旺去锅炉房参观,就问主管,“听说你们锅炉房有个人,总是替人背黑锅,有这回事吗?”

主管告诉曹德旺,这人叫陈居里,是北航大学生,踏踏实实在锅炉房干了七年了,真是让人佩服。

曹德旺觉得这人不简单,学历高却能低下头做事。于是他把陈居里叫到办公室跟他谈话。他问陈居里,一个大学生在锅炉房拉了七年板车,难道他就不会觉得不甘心吗?

陈居里却给曹德旺说了一番“打杂论”,他说,当今的福特老总年轻的时候都干了的力气活,从来没有一点怨言。我这才7年,只要大家相互了解透彻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定位。”

曹德旺没有想到陈居里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次谈话之后,曹德旺就做了人事调动,直接将福耀香港分公司交给陈居里来打理,陈居里从锅炉房工人一步步成为了福耀副总。

这就是曹德旺的智慧以及用人之道,古人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的学历固然重要,但是成大事者,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有所作为。如今的曹德旺非常成功,他把汽车玻璃这个领域做到了全世界最前列,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中国制造。

陈居里的这番“打杂论”让曹德旺对他刮目相看,现在多少年轻人眼高手低,事情稍微难做一点就喊苦喊累,像陈居里这样肯弯下腰做实事的人不多了。

提起陈居里,曹德旺的眼里都是欣赏,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曾有人说:“中国有三个企业家,一个是任正非,一个是曹德旺,一个是董明珠,其他的都是商人”这句话我十分认同。

曹德旺虽然没上过多少学,但是在中国企业家中,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智慧过人,他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两本书,一本是社会上的“无字书”,另一本是纸上的“有字书”。

70多岁的曹德旺,花了几年时间,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自己读过的“有字书”和“无字书”汇集到一起,还有七十多年吃过的苦、见过的人、踩过的雷等等都记录在《心若菩提》中。

在《心若菩提》中,曹德旺说,“我是一个俗人,既爱贪杯也会生气骂人,既有耐心、善心也会贪恋红尘。但是我一直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他在《心若菩提》提到:此身长许报家国,回首满园是菩提!能力越大,社会责任感越多!小家,为子为夫为父,要尽责,社会大家,要尽公民之责!

曹德旺的成功是必然的,他的智慧和大格局让他能够在这一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而且他的优异品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学习。

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不仅可以让您受益匪浅,还能帮你找到未来要走的人生路。诚挚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朋友,祝处于低谷期的你们早日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建议大家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曹德旺的这本自传,也许能够从中找到新的出路和思想。

作为一个福建人民,我非常喜欢曹德旺。看到这么多人骂,着实有点吃惊。或许人们只是仇富,可是在有钱人里,曹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推荐去看看他的书《心若菩提》,非常真诚且有智慧的一个人,他行善是出于信仰。

他资产三百多亿,截止已经捐了一百多亿。这些钱以前就捐了医院、学校、图书馆,捐了灾区,是长期做了许多实在的好事。我作为他家乡人民深受其惠,要为他说两句话。他之前疫情也捐了给武汉,水灾捐郑州等,他的产品面向的是全世界汽车大厂,其实不需要这种宣传。他说剩下的钱还会拿去捐。现在再捐大学一百亿,等于身家捐掉三分之二了, 这种身家捐款比例,在中国富豪中是首屈一指的。

之前因为在美投资,95年他的子女已获得了美国籍。后来曹德旺意识到福耀这家企业已经大到能代表中国制造,就强势要求他的子女必须放弃美国籍,否则就别想要他一分钱。于是子女又恢复了中国籍。后来他对记者说:“如果曹家移民,中国就没有玻璃了““我的根在中国,做一个真正有理性的人,必须坚守中国这个底线”。

什么叫中国就没有玻璃?可能很多网友还不知道的福耀玻璃公司。几年前日本旭硝子、法国圣戈班、美国加迪安等四大玻璃制造商,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玻璃市场。但是福耀玻璃经过一番追赶占有率超过以前四大,一跃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玻璃。现在他大部分赚的是外国人钱,给中国创汇、纳税、捐款,和那些靠关系靠投机的生意不一样,凭的是真实力。

然而福耀之前明明有机会做更容易赚钱的房地产,可是他偏偏坚持要做实业,因为他认为中国要发展实体制造业,不能一味地去盖房子。把钱用于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领域,才是一个强国的发展之路。他几次公开炮轰地产商人,叫人们不要拿他和李嘉诚比,他不是为了钱。

曹先生的老婆陈凤英,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在家里不敢接电话,因为接不来怕别人笑话。连她平时穿的衣服鞋子都要曹德旺给她买的。这样一个平凡到难登大雅之堂的女人,然而,曹德旺却义无反顾地把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名下。让她作为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他说:要我让她安心,这辈子有依靠。我们没有激情如火的山盟海誓,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年轻到白发,中间所有的快乐和悲伤是连在一起的。

曹老写了一本自传《心若菩提》,他在书中十分坦诚,也讲到自己年轻时曾遇到一个灵魂知已,但是道德和责任还是让他选择回归家庭。虽说这世间人无完人,但曹老对家庭、对家乡、还是对国家,都是无可挑剔的。在发达之后不负糠糟之妻,不负家乡,不负国家,又有几个首富能做到呢?

看到有些人总拿他资本家的身份挑刺,这是社会角色的局限,又不是个人人品的问题,除非他不雇工人,他办厂能一个人干吗?还有人以开的工资高低来评论企业家人品好坏,问题是找工作去哪个公司是个人自由选择,嫌他低的,大可以去工资更高的地方啊。

工资开巿场相应的水平就可以,开太低没人来,开太高对得起员工,但是对得起股东吗?福耀玻璃是上市公司,同时要对买他股票的股民负责,如果乱开工资才是慷别人之慨,但是捐款,曹德旺只是捐他自己名下的股份和钱。

我认为,市场存在一些低薪但招聘要求门槛也低的工作,那是留给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人。高低工资让人们自由选择,市场来自然调节,而不是一味要求老板工资开越高越好,华为工资是高,但你也进不去啊?而华为工资开得高是科技企业发展的需求,有的企业要用高收入竞争优秀人才。

办企业有办企业的规则,如果用慈善的心态做管理,企业做不起来,别说开工资了,也没办法给社会提供那么多就业机会。其实我现在不明白,人们对王思聪这种天天泡妞、挥金如土的富二代,无限追捧和包容。曹老这样诚实自律,认真干实业,一直在回报社会的企业家却如此苟责。

这让我想起丛飞,一样也是不断做善事,倾尽所有去资助了众多贫困生,结果他后来得了重病,被他帮助的人没一个帮他,记者去采访他资助过的一名大学生,结果对方不仅毫无感激,还说:丛飞帮助我,也只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记者问:他什么目的?

白眼狼自以为机智地答:你今天来采访我,就是他的目地。(暗指丛飞做好事为沽名钓誉)。今天在网上看到同样的评价落在曹德旺身上,我只能庆幸他应该没空上网,不会看到这些言论。大家可以去查一查,福耀玻璃在东北招聘开的条件。门槛低到初中毕业,工资5000-8000,有5险一金,包吃包住有宿舍有食堂。喷他工资低的人你们想怎么样?必须开个年薪十万,才是好老板?工资开高了,可能很多本科生来面试,初中生就进入不了。

总之,不相信善良的人啊~在不够了解情况之前,能不能不要凭道听途说武断地作出评价。

1990年,一名国际名牌大学生向曹德旺求职,50多岁的曹德旺却弹了弹简历:“你去闷热的锅炉车间拉板车吧!”转身就把简历丢到了垃圾桶,而大学生却拉板车拉了整整7年!

这位大学生是陈居里,被发配到锅炉房也毫无怨言,要知道锅炉房是加热原料的,温度高的受不了 很多人干个几个月就会申请换岗,但陈居里却干了7年。

每天陈居里就是两点一线,用板车把一车车足足有一两吨重的玻璃渣子,从车间的一头拉到车间那头去倒掉,不夸张的说这个工作初中学历干的也不会比他差,毕竟是力气活。

因为学历高,他在车间却成了另类,很多人把他看成高分低能、读书读傻了的代表,很多人一面把脏活累活丢给他,一面把他当成了背锅的对象,一封封列举他能力不行的材料报到了曹德旺这里。

曹德旺把他喊到了办公室指着材料说,这么多人举报你,你怎么不自证清白?你这么高的学历,干锅炉活你也没怨言?

陈居里没有犹豫的说:“我当然不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我来这里自然是因为您,如果我一直遭受不公,说明这里不适合我。但我更相信您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你是曹德旺”

陈居里的自信让曹德旺很欣赏,他调查过陈居里,从北航毕业后,收到的邀约并不少,但是为什么独独的看中福耀玻璃呢,这是曹德旺疑惑的?

所以,他一开始就把陈居里放到最底层的锅炉房。陈居里直言自己之所以放弃其他高薪聘请而选择曹德旺,是因为他崇拜和相信曹德旺。

他下了一番功夫调查,发现国内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家不多,但曹德旺绝对算一个。而且曹德旺不仅要把福耀玻璃做到No1,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很正直善良的老板,在外他把慈善当做责任,在公司他把职工当做家人。

曹德旺坚持把公司发展红利分享给员工,所以福耀玻璃的人心很齐,反过来福耀玻璃发展也很快,质量更是有口皆碑。做过一番调查后,他坚定的走进了曹德旺的办公室。

90年,重点大学学生的稀缺程度可想而知,但曹德旺却出乎意料的把他放到了没有文化也能工作的锅炉房,干着各种体力活。

是白手起家的曹德旺看不起大学生么?当然不是,否则也不会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不过在他心里比学历更重要的是磨砺,他的儿子女婿都是从公司最底层的岗位干起来的。

在曹德旺的亲笔撰写的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这样解释道,他说“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材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这是与曹德旺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关的,他年少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村串巷当小贩,因为家里穷被人赶出了村子,做生意遇到过各种刁难,才一步步的起家。

这些苦难经历,让他坚定的认为看一人必须看他能吃多少苦,因为公司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只有能吃苦的人,才值得培养。

但陈居里能吃苦曹德旺的确特别欣赏,但是有一点曹德旺却没有理解,那就是“那么多人让你背黑锅,你为什么不辩解?”

陈居里没有犹豫,他缓缓说出了原因,这个原因出乎了曹德旺的意料,甚至说给他带来了震撼,多年后写自传《心若菩提》,他原原本本记录了这句话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机会了你才会做些重要的事情。但前面这十几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

这番话让曹德旺都深受触动,他在《心若菩提》中感慨地说:

“打杂论对我影响很大,这句话包含着职场的哲理,是新人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企业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从正面去理解这种现象,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更好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才愿意给付你所期望的待遇。”

陈居里在锅炉房的表现和今天的这次深刻的谈话,让曹德旺认可了陈居里,而陈居里也没有辜负曹德旺的期望,从车间干起来一步步的做到总经理,又成为企业的副总裁。

如曹德旺期望的那样,一个大企业更多的是从内部挖掘和培养人才,而不是动辄就引进与空降,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动力。

他的用人思路与华为老总任正非不谋而合,而两个人也是中国齐名的,坚持做实业的企业家。

而今年,曹德旺又捐款100亿建立福耀科技大学,建成后无偿移交国家,培养更多的卡脖子人才。

其实,在最新一期的富豪排行榜上,曹德旺排名并不靠前,但他这些年捐款超过200亿,是名副其实的首善。但每次谈到这里,他都摇头,首善是袁隆平袁老,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可见他的谦虚与人品,从山村穷小子起步,如今曹德旺用大半生的奋斗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在他亲自撰写的《心若菩提》中,记录了自己 9岁才上小学,14岁便退学赚钱养家的经历,从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到白手起家创立福耀玻璃的历程一五一十的写在了书里,完整的叙述了他的一生。

这里没有鸡汤,也没有人为他代笔,书中记录的内容都是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来的,很多都是他想对年轻一辈人说的肺腑之言。

强烈推荐这本《心若菩提》,因为所有人都值得去了解他不平凡,而且充满智慧的一生。

这几年每逢过年,总会想起发小阿福。阿福吃苦能干,几年前因为创业失败借钱还不上,被人弄断手指,从此人间蒸发。他此时肯定躲在国内某个角落,想家时肯定也会想到我。

阿福比我小两岁,他家和我家是邻居。阿福憨厚而不失机灵,我读书还行,家里有很多小人书,也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阿福喜欢看画本,那时天天追着我交换小人书看。

老家没通电的时候,为了看央视春晚,除夕夜,阿福带着我走七八里路到他通电的姥姥村里去看春晚,凌晨春晚结束,我俩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家,回到家睡不了三四个小时又起来,揣着鞭炮和小伙伴们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我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阿福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他其实很想上学的,却无法说服粗暴专横的父亲。寒暑假期间,阿福每天都要去找我,夏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看庄稼,睡在星空下胡吹乱侃,寒假里带着小狗一起到田野里撒欢,过年时一起放鞭炮。

我上大学时,阿福承包了几十亩地种大棚,被乡里列为致富能手,阿福胆子大,上世纪90年代就敢贷10万块钱搞种植和养殖,也曾到县里开过致富先进分子表彰会,身披绶带,胸戴大红花,那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记得很清,1993年国庆节后,阿福一个人摸到了我上大学的学校,还花50块钱给我买了本唐诗宋词大词典。我带着阿福逛遍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着漂亮的大学校园以及热力四射的大学生,阿福满眼里都是羡慕,更有掩饰不住的失落。我鼓励阿福,人生成不成功不在于读不读大学,勤劳致富也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我还郑重地向他承诺,等他将来成为企业家,我一定给他写传记。

后来,我在郑州定居,阿福来找过我几次,我请假带他四处转转,最开心的是两人边喝酒边畅聊。阿福开了饲料、种子门市部,还搞着养殖,生意一直做得挺好,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户。那时,阿福豪气干云,踌躇满志。

后来我所在的乡和其他两个乡合并成镇,镇委书记是我的高中同桌,阿福还让我牵线,和我当书记的同学有了接触。

随后五六年间,阿福没再找过我,我很纳闷,有一次回老家,问四弟阿福在干什么?四弟说,阿福准备在我们村北黄河边挖鱼塘养黄河锂鱼,还准备建观光式农场,投资需要近百万元,这些钱都得贷出来,但银行放款总像挤牙膏。阿福水塘挖好需要持续投资的时候,钱用完了,工地成了半拉子工程,村民路过时,都会比比划划嘲笑阿福。很多人就是这样,气人有笑人无,落井下石,人家倒霉了还要再踩上一脚。阿福前几年挣了点钱,也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仍惹来不少村民眼红。

我一直惦念着阿福养鱼的事情,9月的一天,阿福突然打通我的电话,说他就在郑州,同行的还有两个朋友,想和我见见。老家来客,且是发小,我自然热情招待。当晚,我请他们吃饭,阿福悄悄对我说明来郑州的目的。原来,他想在县某家银行贷款,行长要去新疆出差,阿福约上发改委的一位朋友,专程开车送这位行长到郑州坐飞机。听了阿福的来意,我更是悉心招待,吃过饭还请阿福的朋友洗脚、按摩,对阿福的为人极尽夸赞,我就是想为阿福撑撑面子,让他能顺利贷到钱。

第二天,阿福和朋友送行长到机场后,他们直接回了山东老家。至于贷没贷到款,我不得而知。隔了一年回老家过年,我想把阿福请到家里喝酒,四弟说,阿福银行没贷到款,为了把鱼塘搞起来,借了利息很高的款。阿福还不起钱,被人弄断了大拇指。阿福彻底破了产,带着孩子老婆人间蒸发了。此后,村里再无阿福的身影,他也成了村人饭后嚼舌头的谈资。

听四弟说,阿福急须筹钱盘活手中的项目,他曾借给在广州经营货运的三弟10万块钱,没借高息款之前,他想把三弟欠他的钱要过来,他也知道三弟手里有钱,谁知三弟却一再推诿不还钱。阿福亲自到广州找弟弟要钱,没想到弟弟连夜搬家躲他,阿福气得吐了血。无功而返,他回来就借了高息,之后项目受挫,还不起款,就发生了手指被断的事情,阿福三十六计躲为上,之后再无他的任何消息。

每次回家,路过阿福老宅时,我眼前都会浮现出他憨厚的面容,也会想起他和我的很多儿时趣事。只是,我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与他相见。

又是一年春节至,我又想起了阿福,我不知道他活得好不好?我不知道,如有可能,他还愿不愿意回老家从头来过。只是,这样的可能真的没可能了。这就是人生,凶险莫测的人生。阿福,我永远为你祝福,希望此生还有再见的机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