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300字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300字

时间:2022-07-22 23:21:18

相关推荐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300字

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我就想哭,就不由得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黄河大合唱

扯蛋523

#历史珍贵老视频

00:19

一个是钢琴王子

一个是钢琴天才

每当琴声响起时

都今人心潮澎湃

当年的黄河大合唱唱响时

激起的是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

今日用钢琴重新演绎

使国人更充满信心阔步迈向未来

愿俩位钢琴演奏家

永葆艺术青春展示青春的风采

黄河大合唱,国歌,歌唱祖国,满江红应该设为高考必考默写题目。每年必考。

谁说书法抄不了现代文章,一曲《黄河大合唱》,除了能唱的惊天动地,更要书写的荡气回肠!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是的,这句话算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有许多老歌深深吸引着我。当音乐响起,它们的每个一音符、每一个字符好像都在敲打着我的心弦,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其中有一首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深深震撼了我。感觉黄河之水就在耳边奔流、咆哮。浑身的血液随着气势磅礴的音乐在澎湃,好像自己已经是一名手拿大刀、长矛的战士,守卫在祖国的大西、北黄河边……有时间你也不防去听听这首经典老歌,去感受一下抗日战争时期,那些热血青年用他们的音符去鼓舞全国人民投身革命,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只要谁敢来侵犯我们的祖国,定要向歌中唱到的那样,拿起土枪,长矛向敌人的心脏刺去……

赞《黄河大合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抗日英雄遍山野,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中和文化

年夜饭启示

近十年来,家里每年的年夜饭都由我来主厨,做一桌丰盛的佳肴,把身边的近亲招集在一起,共进午餐,共话新年幸福。家里人多次倡导在餐馆过节,我觉得外面团年没有节日氛围,缺少烟火气。过去几年的年夜饭都受欢迎,大家吃得高兴,喝得尽兴,今年的年夜饭让我深感歉意。酒菜剩了一多半,大家吃得不起劲。于是我静夜深思,究其原因。

我之前的年夜饭由岳母操持,老人家是成都人,书香门第,阅历丰富,参过军,做过教师,企业做宣传,事业单位干人事,办事处从事街道工作。她传承了家庭的优良传统,聪颖能干,精益求精,事事追求完美。因此岳母制作的川味年夜饭,不很麻辣,不太甜口,兼顾北方人的味觉,细察老少饮食习惯,留心家人平日嗜好,充分调动煎炒烹炸手段,腊肉粉蒸肉夹沙肉水煮肉片以满足南方人所需所好,扒肉条肘子肉八珍骨里香,凉拌黄豆牙以适应北方人口舌,糖醋排骨以侍童髫享福,什锦汤南北老少,不同职业与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乐享。岳母操持年夜饭,食材并不高贵,按照菜品肉品特点,各尽其能,用尽其能,巧妙周全调配组合,上桌的盘碗菜肴色香味俱全,晾碟肉品覆伏而有模样,抖擞精神,赚人眼球,诱人垂涎。我今年的主张是高质量高品味。海鲜皆买活的,鲜活鳜鱼大虾,大市场鲜带鱼。熟食一律来自当地老字号扒肉,熏肉,烧鸡。菜品也极讲究。油焖大虾孩子们常吃,凉菜只想到当地人过节传统,没想到外地人舌尖感受;炒菜只想到自己所好,没想到众人所嗜。酒品尽管提供了酱香型名酒,没考虑到疫情后身体消受能力。

春晚是中国人的年夜饭,文化大餐,妈妈味道的团年饭,开心聚力的招牌菜。不能说众口难调,不能说中国家大业大,人越吃越刁。水涨船高,中国进入全面进军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高雅文化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渴求。高雅文化不纯粹是意大利太阳,不纯粹是黄河大合唱,不纯粹是郎朗钢琴弹奏,不纯粹是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老年人喜欢喝小米粥;北方农村人稀罕酸捞饭;四川人爱吃麻辣豆腐夫妻肺片谭鱼头;重庆人乐享红椒火锅;东北人离不了乱炖。晋陕蒙人吹捧二人台,山西人认可晋剧名角王爱爱。老百姓心中的那束亮光,眼里的名角,身上的正能量来自他们周边耳熟能详的艺术人才;来自走进他们心理,填补他们精神空白的乐曲和器乐。是艺术家歌唱家音乐家导演应该深入百姓火热丰富深邃的生活,倾听百姓心声和需求,提炼基层悦纳的艺术形式,心与心性与性血与血和百姓流通,才能营造出百姓笑声不断目不转睛,焕发精气神的年夜精神大餐。

文游天下(628)

黄河源

文/石岩磊

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直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仙”的浪漫情怀,也再次印证了他惯用的夸张手法,黄河怎么可能来自天上!那它的源头到底在何方呢?无数人怀揣憧憬,踏上探源之旅,可人们既能斩获几多欢喜,同时又略感有些遗憾。

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而青海省的玛多县素有“黄河之源”的美誉,人们一般是先赶到县城,再沿着弯曲的河道驱车前往“牛头纪念碑”。全程90公里的路途,有一半是高低不平的石子土路,车行其上,颠得人直怀疑人生,好在沿途绮丽的风景抚慰了人们的辛劳。

道路两侧是空旷的荒原,许多类似废弃的“电线杆”引起了游人的注意,而且地面上到处是小土堆。其是鼠兔的杰作,这种动物的长相融合了老鼠和兔子的特征,但行为更类似于土拨鼠,非常善于打洞。当地人一直认为它们是破坏草皮的罪魁祸首,所以大力培植它的天敌老鹰,树立起众多为苍鹰歇脚的木杆,从而构成高原上独特的一景。

正当人们对搓板路叫苦不迭之时,跃入眼帘的各种野生动物立马令人兴奋不已,纷纷驻车下来拍照。体型硕大的藏野驴一般是成群结队地出现,它们大多不怕人,兀自低头啃食绿草,还愉悦地挥舞着小尾巴,似是见过世面的“老油条”,任由你抵近抓拍。而藏原羚则要羞涩得多,它们时不时地抬头观察周围的情景,一旦发现有人靠近撒腿便跑,留下白白的屁股在身后晃动,逗得人们忍俊不禁。

最令人欣喜的是途经鄂陵湖,其与前面的扎陵湖为黄河流域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湛蓝的湖水与天空相接,完全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际,哪里是湖岸,水天一色间白云飘飘,云移影随,构成一幅水光潋滟的动态图画。更有无数鸟群不时地掠湖而起,啁啾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游人恍若置身山清水秀的江南,只是远处巍峨峰峦上的皑皑雪冠,提醒人们这里是青藏高原。

鄂陵湖在历史上还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让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从拉萨出发千里迢迢赶到鄂陵湖畔迎接公主,时至今日湖边仍矗立着缅怀文成公主入藏的佛塔,而不远处便是此行的终点黄河源头纪念碑。其建于1984年,位于海拔4610米的措哇尕则山上,为铜质牦牛头形状,在其底座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着“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

但牛头碑所在的地方并非黄河的真正源头,其源在距此处100公里的巴颜喀拉山脚下,那里有众多高山融雪形成的泉眼,涓涓细流汇聚为小溪,再依次注入扎陵湖和鄂陵湖,然后奔涌为浩浩汤汤的大河。出于安全考虑和保护河源地的需要,黄河最初的源头现在不允许涉足,因此给人们留下些许的缺憾,但一路的意外收获早已让人心满意足了。

而细细品味李白的诗句,其似乎也言之有理,并非夸大其词的无稽之谈。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团在青藏高原被抬升后,化作雪花飘落于高山上,融化后变成黄河之水,岂不就是天上来的吗?它们奔流到海后再度被汽化,进入下一轮的循环中,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人们矗立于牛头碑下,耳畔仿佛响起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铿锵之语,心中激荡着《黄河大合唱》的高昂曲调,寻源之旅遂画上圆满的句号。

.1.2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