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托物言志的古诗 初中托物言志的古诗

托物言志的古诗 初中托物言志的古诗

时间:2022-06-07 15:16:50

相关推荐

托物言志的古诗 初中托物言志的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美玉”自喻,通过“美玉”的悲惨境遇,道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意。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这两句是说,“我”就像一片美玉,价格惊天动地,就连价值连城的氏璧与之相比也只是徒有虚名。这是写“美玉之无价”。

“琼英”,似玉的美石。典出《诗经·齐风·着》:“俟我于堂乎而?充耳黄乎而?留之以琼英乎?”诗人这里借“琼英”来比喻自己美妙的诗文,以及满腹的才华。

“连城十二”,指代“和氏璧”,是对“价动天”的呼应。“虚传”二字,从侧面烘托了“美玉之无价”。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这两句是说,良工为了雕琢楮叶,对美玉用尽了心思,费尽了力气,真替他感到累啊,结果楮叶虽然雕成,却不如美玉的天成之美,反而变得一文不值。这是写“楮叶之贱价”。

“楮叶成来不直钱”一句涉及一个典故,即“一叶之行”。意思是说花三年时间雕刻一片以假乱真的叶子,是不值得提倡,违背自然规律的愚蠢行为。

“一叶之行”,故事如下:有个宋国的工匠用象牙为宋国的国君雕刻楮叶,花了三年雕成了一片叶子。叶子雕得十分精巧,茎脉色彩生动逼真,即使混在一堆真楮叶中,也难辨真假。国君非常高兴,立即酬功,赏赐这个匠人以世袭禄位。这件事传开后,老百姓意见很大。列子长叹道:“假使自然界也要三年才长出一片树叶子,那么世界上有叶子的树就没有几株了。”

了解了这个“典故”,你才能明白李商隐在说什么。雕刻一片叶子是愚蠢的行为,同样,违背一个人的天性,压制一个人的才华,也是愚蠢的行为。李商隐正是借助于这个典故,诉说满腹才华得不到世人理解,非要把自己变得跟庸俗的世人一样。

李商隐在七律《一片》中诗云,“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切莫让“我”虚度光阴,苦苦等待,遥遥无期。人生最值钱的是“人品”与“才华”,而非“虚伪”与“机巧”。

纵览全诗,自持才华的极度自信、怀才不遇的满腔愤懑,不为人知的落寞愁苦,都通过一块美玉表现出来,可谓托物言志的名篇佳作。

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咏芙蓉自喻诗。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范成大在苏州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直到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出山,一战成名,登进士第。这首诗就作于早年苦读求学时期。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这两句是说,从秋天一直到小寒时节,孤单的木芙蓉仍然辛苦努力地绽放着,它的花心应与“我”这颗作客他乡之心是同样酸苦的吧。这是写“木芙蓉之辛苦”。

说“木芙蓉之辛苦”,实则是说诗人之辛苦。“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读书是辛苦的,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从秋天到小寒,时光一点一点的过去,木芙蓉辛苦努力,一直没有放弃。正如求学作客他乡的诗人,一直努力读书,十年如一日,永不放弃。虽然很辛苦,心中也酸苦,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这两句是说,更是任凭霜雪之神连续摧残,它也决不像红绿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这是写“木芙蓉之精神”。

“木芙蓉之精神”,即是诗人之精神。木芙蓉之不屈不饶,也只是诗人精神的写照。梅花只能经过寒冬,才能更加芬香。人只有经过刻苦努力,才能抵达美好的未来。十年苦读,一朝高中,这其中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所有的努力,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回报你。

与其说是木芙蓉坚强,不如说是诗人坚强;与其说是木芙蓉乐观,不如说是诗人乐观。这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象征性强,哲理深刻,意味深长,是劝勉勤学苦读之佳作,也是小寒时节最温暖的精神食粮。

这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托物言志”。表面上看,诗人所咏之物是山泉,实际上是对高洁人格的一种讴歌。

山泉“不知名”“无人见”,却依然能够“为天色”“长自清”,始终保持着清澈的秉性。诗人以山泉自比,希望自己也能秉持一尘不染的品性,保持恬淡自然、飘逸脱俗的高洁志向。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首联是说,山间有一泓汩汩的清泉,向别人询问,却没人知道它的名字。这是写“山泉之无名”。

“不知名”,言山泉知名度不高,不被人关注。言下之意,即隐晦交代自己没有名气时,很少会有人关注自己。然而,山泉并不因“不知名”而不流,诗人也并不因“不知名”而不思进取。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颔联是说,山泉倒映着天色,看上去水天一色;山崖上泉水飞空,落下似雨声作响。这是写“山泉之清湍”。

这两句为咏山泉的名句。“映地”对“飞空”,“为天色”对“作雨声”,可谓对仗工稳,语句清奇。“为天色”三字,言山泉倒映着天色,可见山泉之清澈;“作雨声”三字,言泉水飞空,落下似雨声作响,可见水流之湍急。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颈联是说,山泉自山间兜兜转转流出,涨满了山涧和小溪,分出的小支流也注满了小池塘。这是写“山泉之无私”。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山泉之“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无私品质,正接近于老子所说的“道”。诗人热烈歌颂着这种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也希望自己为社会多作贡献,不计回报。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尾联是说,山泉之清静淡泊的品性,虽然没有人看得见,但它却年复一年长久保持自己的清澈。这是写“山泉之高洁”。

“恬澹”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清静淡泊的人生姿态。一个“清”字,是对于山泉品质的最好诠释,也是诗人对于自己人格的坚定要求。人生在世,必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初心与善意,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才算是自清之人。

纵览全诗,诗人借泉明志,委婉地表达出对高洁志趣的向往与追求,讴歌了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作实事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咏物诗中的名篇佳作。

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可谓车载斗量,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赋予它性格化,还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寄寓自己的情怀,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

苏轼《定风波·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咏梅诗。

诗人表面上是在咏梅,实则仍是自喻。借助梅花,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高标逸韵,坚持操守,不怕艰苦,勇于磨砺的孤标傲世的高洁品性。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这两句是说,在幽深山谷的最北面,有一树梅花生长在那里,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它年复一年自己甘愿晚点开花。这是写“梅花之特性”。

长于偏僻,开于寒冬,这正是梅花独特之处。而诗人被罢免闲居偏僻老家,常年得不到征招启用,处境又与“着花迟”极其相似。

这两句很容易让人想起陆游的咏梅花词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中的“寂寞”之感。

“幽谷”,言“兰生幽谷,无人而不芳”,仍是说寂寞。“更北枝”,言生长环境艰苦,在阳光照不见的地方,亦是一种寂寞。“那堪”,增加了这种寂寞感,也多了一份。

“年年”,言始终如一。“自分”,言自己甘愿。“着花迟”,言梅花不同流俗的品性。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这两句是说,你知道吗,梅花最珍贵品质就在于“高标逸韵”四字,当它绽放之时,正是那层层冰冻,积雪覆盖的寒冬时节啊!这是写“梅花之品质”。

“高标逸韵”,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高标逸韵”品质的赞美与肯定。

被罢免闲居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下去,而是继续用诗词为“收复中原”摇旗呐喊。尽管生活是清贫的,志向是难以实现的,但不能因此而与投降派妥协。因“层冰积雪”,才有“高标逸韵”。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陆游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是对于“高标逸韵”最好的注脚。

纵览全诗,切口小,意境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极其自然,笔墨俭省,情感炽热,不难看出诗人的铮铮傲骨与不屈精神,是为咏梅绝句中的名篇佳作。

人民日报带你品品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也是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攻克古诗词难关的好资料!家有孩子的,建议收藏!

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比如:

①莲花:美和爱;人生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高贵人格品质的追求。

②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③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离情。

④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⑤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⑥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今天,给大家分享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46个意象,它们分为树木类、花卉类、草叶类、飞禽类、虫鱼鸟兽类、水月风云类、物候类、容貌配饰类等。对回答诗词鉴赏题是很有帮助的,建议收藏!

觉得不错,欢迎转发收藏!#教育微头条# #教育#

每天坚持背一首古诗词,一百天之后你将豁达通透、满腹经纶。【每日一诗·13】

《苔》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意】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盎然绿意。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浅析】这是一首小小的咏物诗,语言明白如话,却言简意深,辞约旨达,极富理趣。

苔藓虽然生长在“白日不到”的阴暗潮湿处,却凭自己极强的生命意向和勇气,萌发出青春的风采。无缘享有太阳的厚爱又如何?我苔藓一样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这跃动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萎缩,相反,越是环境恶劣,遭际险衅,就越励节向上,显现出一派旺盛生机。

“苔花似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微小如米,无馥郁芳香,无绚烂色彩,但作为弱小却坚韧的生命,它从容自若,沉稳持重,绽放跃动于大自然中。尽管不如牡丹那般艳冠群芳,仍旧不自怜,不自弃,认真履行大自然赋予的使命,执着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小小苔藓如此,人更当如此。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向上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诗人咏物,大都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此诗亦然。袁枚怀才不遇,蛰居江南。此诗借苔藓表达了自己的淡泊心境和不甘寂寞的隐隐苦衷。

【我是小七,每天分享一首古诗,愿我们能从中窥见古人心境,习得古人智慧。】

#天天古诗词# #文笔挑战# #阅读的温度#

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屈原和楚怀王依依惜别,而饰演屈原的王洛勇,临时加戏,把橘子皮也吃了下去!

演出结束后,主持人撒贝宁问他:“为什么把橘子皮塞嘴里?”

王洛勇说:“因为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橘子和橘子皮是连在一起的,和过去童年时代的友谊是连在一起的,这是我们过去的一段历史,我要把它留在自己身上。”

对友情的珍惜,对故土的不舍,王洛勇的这段表演,把屈原心里饱含的浓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橘子作为意象,曾经在屈原的作品中出现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天地孕育的橘树呀,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秉承着永不迁徙的使命,永远地生长在南楚。

这首《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彼时他初入仕途,踌躇满志,出使齐国,刚正不屈。这首托物言志诗表现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激昂的理想,更借橘树扎根南国之意表达出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立了“楚辞”,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更为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深厚基础,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信你一定听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等传世名句,可以说,屈原是每位国人都应认真去了解的诗人。

今天有书君就为大家带来专栏课《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从屈原的治国经纶到爱国热忱到以死明志,9节课全方位带你领略屈原悲壮又伟大的一生。

如果你想逆境反转,解决内心浮躁,不妨听一听本课,在知识的熏陶中成就更完善的自我。不读懂屈原,不足以谈情怀。现在粉丝特价,仅需0.01元,即刻下单,感受伟人爱国爱民的决心和高洁不屈的情怀吧!

#诗词##国学#

1961年12月,68岁 毛主席诗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毛泽东诗词全集150首第六首是七绝《咏蛙》。

《咏蛙》是当时17岁的毛主席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考题“言志”而作的。当时多数学生写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而当时的毛主席则寓救国救民之志于咏蛙之中,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说:“我们学校取了一名建国才。”

七绝《咏蛙》全诗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这首诗曾在韶山毛泽东故居作为毛主席少年作品展出。这首咏蛙诗气魄很大,毛主席托物言志,以蛙自比:虽是小人物,也有龙虎之姿,也有不凡气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