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抗日英雄故事 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王二小的故事

时间:2022-09-10 16:33:06

相关推荐

抗日英雄故事 王二小的故事

#你知道白山黑水之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的岁月,白山黑水间有一种标语树震撼人心。抗联战士们剥下树皮,刻上一句句振聋发聩的信念与口号:“抗战到底!”“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杀害。年仅36岁。民族抗日英雄。率800勇士在上海四行仓库抵御倭寇英勇事迹广泛流传。谢晋元将军永垂不朽!

“日军,是我的。大大的朋友!”他是卖花生的小贩,他对日军点头哈腰,白送花生,还给日军长官搓澡,遭到百姓的唾骂。谁知建国后,他却成为了抗日英雄。他和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还有莫大的关系。

他的名字叫冀诚,是河北涞源县人。

1938年,他在日军驻地摆了一个小摊卖花生和香烟。本来非常不起眼,可慢慢,百姓发现他和别人不同。

其他摊贩很讨厌做日本人的生意,见到日本人来了赶紧撤摊。可冀诚却不一样,他见到日本人都是笑脸相迎,日本人骂他几句,他也不还口,照旧笑呵呵。

算账时,如有零头,他也会大方地抹掉。甚至如果有日本人赊账,他也会说:钱不要了,长官随便吃。

慢慢地,来他这里卖花生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本国人却越来越少。老百姓天天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败类。

可冀诚却一点儿也不在意,百姓骂他,他索性就不做百姓的生意了,专门做起了日本人的生意。

有一天,两个长官模样的日军来找他,冀诚赶紧包了两包花生和几盒名贵香烟,送给他们。百姓看到了,气得胡子都歪了。

以后,冀诚看到那两人后,就会主动上前搭话,再送上花生。后来,冀诚得知这两人叫中田和堂前芳夫。

过了一段时间,堂前芳夫找到他,笑嘻嘻地说:你的,给皇军效劳,有金票!

原来,日军是让他给他们的部长山本敬夫烧洗澡水,一个月9元钱。

冀诚一听,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他赶紧点头答应。

开始,冀诚只是老老实实烧水,可次数多了,山本敬夫看他很听话,就让他搓澡,两人慢慢熟络起来。

日军看冀诚很受长官待见,对他也是高看一眼。慢慢地,冀诚就可以自由出入宪兵队,俨然成为了日本人。

可此时,冀诚非常苦恼,因为他虽然和他们熟悉,却没法得到一些重要情报。

后来,冀诚认识了水翻译,翻译可是一个重要人物,什么都知道。

冀诚发现这个翻译酒量很小,一喝就醉,一醉就话多,于是他就经常邀请他喝酒,从中套出了不少情报。

1939年10月,冀诚发现城里开始戒备森严,巡逻队川流不息,岗哨林立,过往的行人都需要经过严密的盘查。

根据以往的经验,冀诚认为,日军这是又要有大动作了。

于是他赶紧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叫来水翻译和其他几名军官,期间不提军队的事情,而只是劝酒,拍马屁。水翻译他们是越喝越多,慢慢地自己就聊起了这次军事行动。

冀诚不动声色,悄悄地将兵力、部署、出发时间、具体路线记了个一清二楚。

第二天,冀诚正准备将情报送出去,谁知他却被告知要和日军一起行动。冀诚一想,这下可糟了。他赶紧编了个理由,请了一会儿假,找到我军的联络员刘江、杨老万,将情报给了他们。

可是怎么出去呢?

冀诚看到一头驴,顿时有了主意,他找来两袋粮食,将情报放到粮食里,跟着他俩到了城门口,城门的哨兵认识冀诚,看在他的面子上,放走了刘江和杨老万。

这样,情报顺利送到我军。我军立马部署,将日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日军大败。

刚到此地的日本名将之花,山地作战专家阿部规秀听后暴跳如雷,他亲自上阵,决定给我军一点儿颜色看看。

可是没想到,他的这次行到也让冀诚得知,冀诚将情报传出,我军就提前在黄土岭设下了天罗地网。

不出所料,11月7日,阿部规秀部在黄土岭陷入我军包围阵,他们溃不成军,而阿部规秀也被我军用3发炮弹送上了西天。

这名在日本赫赫有名的“名将之花“刚到中国就凋落在太行山上,不得不说,冀诚的情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此惨败,日本觉得这个事情蹊跷,就怀疑到了冀诚,可是无论怎么严刑拷打,冀诚也没有招供,而是大呼冤枉,一把鼻涕一把泪,将日军给感动了。

随后日军就放了他,还请他吃了一顿饭,算是道歉。

此后,冀诚就成为了日军的铁哥们,日军还让他做日军情报员,这就更加方便了他为我军搜集情报。

1944年8月,日军计划偷袭晋察冀边区,冀诚来送情报,却发现情报站已经被切断,冀诚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日军气急败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个铁哥们竟然是间谍。他们开始全城搜捕冀诚。

可冀诚早已经不在城里了,我军地下工作人员已经将他安全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冀诚回到涞源县工作,好多百姓认出了他,纷纷跑到县委举报他,说他是叛徒,是败类。

县委书记笑着对百姓解释,并将冀诚的光荣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

百姓这时才知道,原来冀诚原来是真正的大英雄!

#抗日老兵的故事# #头条历史#

作者:甄博

编辑:洛子画

兄弟四人出川抗日

只有他活着回来

川籍抗战老兵苏国章去逝

享年101岁,‘’苏国章"四川成都人#抗战英雄事迹#

抗战老兵,17岁自愿参军入伍,

1939年参加长沙会战,1940年负伤

回重庆定居。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故事推荐#宁舍金矿当菜农,不做汉奸亡国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多少英雄儿女。东北抗联的杨靖宇,河北的王二小等等抗日英雄,国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还有很多各地的历史博物馆或者县志中,记录着一些并不广为人知的小人物的抗日英勇事迹。

龙百允先生,就是这其中一位小人物。他默默地沉淀在历史洪流中,无声无息。很多人记得或者忘记,对他来说,已无意义,他只是在对的时候做了对的选择。是否青史留名或流芳千古,在他做出选择的时候,已毫不在意,他只是愧对跟他清贫一生的妻子儿女。

龙百允,其名取自“百事百允”,四川荣县人,世代耕读传家。爷爷辈有龙文、龙章两兄弟。

龙文,字沛然,曾在云南昭通大理等地署理过知府,多行善政,为民请命,深得当地人民欢心,且为官不贪,年老定居昆明,家财仅几十担租,够妻儿养家糊口足矣。龙沛然是龙百允的启蒙老师,也是龙百允后来去四川中西学堂和北京求学的资助人。(参见绍钦《为民请命的知府龙文》及荣县县志)

龙章是龙文兄长,龙百允爷爷。作为嫡长孙,龙百允虽然自幼丧父,但聪颖好学,系族中子弟佼佼者,深得龙文喜爱。龙百允幼时就一直在龙氏族中私塾跟随叔公龙文念书,其后龙百允以优异成绩考上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中西学堂)。龙百允的一生,从他启蒙到学成报效国家的理想,都受他的叔公龙文影响颇深,再就是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开始,他的理想从此起航。

四川高等学堂初创于1902年,前身为1896年建立的四川中西学堂,址设成都贡院(明代皇城)内,还合并了成立于清代早期、中期的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其沿承学府为今日的四川大学。

当时的四川高等学堂是四川近代第一所文理科兼设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在四川的教育史册中据有重要篇章。学堂教师、职员中人才济济,学堂的毕业生中,不乏对四川或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精英。

这所学校开学伊始聘请东洋、欧美教师前来任教,向学生传授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在百年前的四川确属难得。学堂的高级职员和各科国学教员,多是取得过科举功名的贡生、举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还在日本留过学。

龙百允 就是在这样中西结合的文化熏陶中,立下了“实业救国”的远大志向。后因成绩优异,考到北京,进一步取得美国的加州大学的公派留学资格,远渡重洋,追求实业救国之路。龙百允在当时的加州大学矿冶学院求学数年,获冶金及采矿双博士学位。

龙百允先生在辛亥革命后学成归国,先是在天津的长芦盐场任场长。盐和铁矿正是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两大支柱。龙百允先生在任期间,天津长芦盐场逐渐发展壮大。后因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太乱,两年后龙百允辞掉盐场场长,到东北吉林与黑龙江接壤的山区开采和建厂冶炼金矿,规模渐渐扩大,有两千余名工人,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家中娇妻也是四川名门大家闺秀,陈氏二娘,育有四子,从天津离开后就回到四川荣县老家居住。

然而,历史的骤然反转,让人始料不及。日本人侵占东北,当时沈阳的日军司令下令,不但要占领金矿,还要龙百允这个人才归顺为日本人所用。传话说“不要动龙君,要活人”。经过东北多少汉奸走狗反复游说威胁,龙百允始终虚与委蛇,不肯就范。龙百允明白,如果屈服了日本人,当了日本人的汉奸走狗,就会成为民族的罪人。如果不答应,可能命丧东北,尸骨无存。最终,日本人下了最后通牒,不答应就让他死。无奈之下,龙百允决定:哪怕是毁了金矿,毁了自己毕生心血,也不能把金矿交给日本人,也不能当汉奸走狗。于是在和矿工商议后在各方的帮助下,龙百允下令炸毁金矿和工厂,然后易容化妆成乞丐,由几个矿工护送,逃进周边原始森林,再辗转几千里到内蒙古,再取道回四川成都。…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不为良将以济世,就为良医以济民!老兵不死!向英雄致敬!#抗日老兵的故事# #苏国章#

【抗日战争老战士:英雄鲜血换来今日盛世】今年93岁的抗日战争老战士王臣远忆述抗战故事,“日本人根本不拿中国人当人待,残忍到了极点,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可饶恕。”据王臣远回忆,中国劳工在矿山上的日子犹如人间地狱。“有人病重还没咽气,日本人就让人往拉死人的箱子里扔,装满四五个尸体拉到三道沟扔进事先挖好的大坑内,尸体填满坑后就浇上油烧,十分恐怖。”令他欣慰的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中华盛世,并未忘记他们。(来源:@大公文汇官方号 )

#中国人的故事#【硝烟已散,但血与泪的国耻不容遗忘】还记得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最后壮烈牺牲。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发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还记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儿子写下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还记得......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才有如今的盛世繁华。今天,七七事变85周年,卢沟桥上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血与泪的国耻不容遗忘。@中国火箭军 #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 网页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