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左右包饺子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左右包饺子

时间:2018-05-31 05:40:44

相关推荐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左右包饺子

#新春庙会# 春节里的趣事

小时候,我在春节里最感兴趣的事就是放鞭炮。因为这让自己感到好玩。

长大了,我感兴趣的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相声总让人笑到肚子疼。

今年,我感兴趣的就是听到声声爆竹。这让我感到春节的喜庆和热闹。

说说春节现今普遍人们觉得乏味的话题。

我从小记事的过年,现在叫春节。

六八年我六岁开始记事,我记得父亲第一次凶我,是因当时的家庭普遍都穷,过年只买了一挂鞭炮,而我舍不得一下放子放完,要散些我单独放,一挂炮一百响,我已散了小半,还要,父亲才第一次凶我。

当时人人都重视过年,人人都盼望着过年,为啥?

过年能吃好,能吃到肉,能吃到平时不能吃到的蒸馍,能吃到一年四季难得吃到的肉,还能平时舍不得吃的水果,坚果。当时的花生,,,,,什么只在宣传画中看到过。

再有就是能添新衣服,能穿新衣服,穿上又大又长的新衣服,因为一年难得添一次新衣,明年长高还能穿。

再一就是盼放寒假,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能放假,玩是儿童的天性,当时没有偷小孩的,只要饭时回家吃饭,别的时日父母从不叫,也不管。

什么老师布置的作业呀,一切都被欢乐抛之脑后,当时从没有什么兴趣班,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尽情的玩。

流传的歌谣,腊八,,,,,年下来到,闺女要花,儿子要炮,老婆要衣裳,老头打饥荒。

过年的趣事儿

春节趣事

#新春庙会#

初二这天,是妈妈把我们这些小兵分派的第一天。这不天还没亮,还趁在昨天拜年酸困中,老妈已叫我们起床,二哥去父亲的舅鼻家,这本是父亲的事,不过老妈还是怕老爸喝得东倒西歪,老爸说那也待等到早饭后,大清早的。

我得去老妈的干妈家,回来后才能中午去外婆家。我嘟着嘴,就这几步远,为什么不自己去。老妈说你干外婆想你了。我昨天还见呢,哪有想我呢。

干外婆也给我炒了几个菜,小小的肚子哪能盛下如此多的美味。老妈一再交待,只吃自己面前的,不能用筷子扒来扒去。还有昨天又是萝卜菜,又是饺子,这大清早,倒是想喝些清淡的。

我是惦记着去外婆家,也没有多待一下,吃了饭就匆匆回家。干外婆给我一元的压岁钱,干外婆说今年小,明年二元钱。

早饭后,老妈给二哥准备了糖包封子和酒,好像之前还是细面条,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再带面条去拜年了。这一天是舅爷家客最多的天,所有堂哥和所有表哥表姐都要去舅爷家。临走前,老爸无论如何要去的,说二哥小孩子不认得路,哪有外甥不去给老舅拜年的。老妈知道那是老爸的心思,还是让老爸去了。这下我想去外婆家去不成,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老妈今天也步行不到外婆家,还有奶奶的外孙,要过来给奶奶拜年。

要说有趣的还是下雪天去姑姑家。一大早开门,屋外田野全白了,挂在树上的金黄的玉米一夜之间戴一个大大的银色帽子。我们猜想今天不用去姑姑家。

老妈发话了:谁谁去堂姑和大姑家,谁谁跟着你五哥去小姑家。结果是老爸带着我和弟弟去大姑家,二哥和五哥他们去小姑家。

刚推上自行车,不知是路滑,还是老爸的酒没醒,差一点老爸连同车子倒下,还好老爸一把把把把住了。

我和弟都不愿坐自行车,想听脚踩雪地的声音,老爸在前面推着,辩不清东西南北,大地象铺层厚厚的毯子。三三两两路上骑自行车的,刚刚还羡慕人家可以在结冰的路上骑自行车,突然"啪"的一声,前面骑自行车重重的连人带车倒在路上,那情景看着都疼。

老爸问我和弟弟要不要坐上。我和弟弟直摇头。还是继续听踩雪的声音。我们只能走小路,老爸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我和弟弟看见宽宽的路上骑自行车的,又有重新骑的,又有摔跤的。

若是今天不去大姑家,大姑家有彩电,有爆米花,村里还有水泥路。

忽地从雪地里窜出来一只野兔,大概是出来找食物,“哐当"一声,老爸扔掉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动作,野兔跑远了,倒是老爸摔了一跤。我和弟弟笑弯了腰。老爸这么大个人还摔跤了。

等我们踩着雪到大姑家,雪已化了。感觉是迷了路,明明大姑家房子是朝南的,怎么现在换方向了。

大姑在路口等着,怕我们摔跤,所以没有给老爸准备酒。

没有喝酒的老爸,似乎走路更不稳,要不是我够不着自行车,我要去推自行车。这来的时候路上结冰,这回去时路上又踩着咔咔响

弟弟跟在自行车后,一不留神,滑了一跤,这自行车有魔力,紧接着我也滑了一跤,似乎有点好玩,不像来时崩得紧紧的,就这样,老爸推着自行车,东倒西歪。我和弟弟一会一跤,也不觉得疼,也不冷。

路上摔跤的也是一个接个。

奇怪,去时朝着太阳,回来时还对着太阳。难不成我们摔坏了,不识东西南北?

#新春庙会##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

正月十五的趣事

过了春节,第一个节日就是元宵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比较重视的节日。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的。

元宵节“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元宵“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元宵节吃元宵。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元宵节都要团元宵。元宵面是自己磨的,提前把糯米泡一泡控去水分,然后捣碎,用箩过一过,自己做汤圆,里面的馅子有花生,芝麻和红糖吃着又香又甜,自己做的汤圆好吃,馅子又特别的多,我们都喜欢吃。

再一个是正月十五扛布袋,那时早已有正月十五扛布袋馍的风俗习惯,从我记事起娘每年都要就蒸布袋馍,一蒸都是蒸两种面的,因为贫困,平时很少吃麦面,吃的大部分都是杂粮面。蒸白面的主要是供奉天地诸神灵,求全家平平安安,二求今年全家有饭吃。另一种是用杂面蒸的一家人吃。看着用白面蒸的布袋馍摆在堂屋的条几上的托盘里,扭来扭去总想用手摸一摸,再放在嘴里吸一吸,只敢摸,不敢掰一块放在嘴里。这事出有因;记得那年哥哥有七八岁的样子,他看馍篓里放的全是杂面的布袋馍,而堂屋后墙条几上摆的却是白面的,他不问青红皂白,掰了一块就往嘴里吃,一块馍吃完了,母亲才知道,把母亲吓的眼泪都流了下来,这可怎么办,神仙怪罪下来,全家人就要大祸临头了。母亲吓的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神灵饶恕。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接受的全是封建礼节。等父亲回来,哥哥没能躲过这顿挨打。从那以后,供神的礼品谁也不敢动了。杂面做出来的布袋馍,硬硬的,吃着往下掉渣子,还有点拉嗓子,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能吃到这个也就不错了。这都是因为贫穷才惹的祸啊!

扛布袋馍这种风俗习惯,是人们对来年粮食丰收的盼望。自古以来就延续下来的。那时我们淮北平原粮食以小麦,玉米,高粱为主,在打麦场里,麦子打出来了要用白帆布做的长长的布袋装,装好的布袋有一人多高,里面可装一百到二百来斤。扛布袋一般都是壮年人,需要很大的力气,妇女没有几个扛动的。蒸布袋馍就是象征着粮食大丰收了,看谁扛的多,也就是谁吃的多,左右邻居见了面都要问一问,你今天扛了几个布袋啊!阜阳地区蒸布袋的习俗也延续到了今天。现今仍有不少人逢正月十五蒸布袋馍的习惯呢!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一日三餐都好吃#

布袋馍

今年过年一个人赶顺风车回娘家,300多公里的路108元,觉得不贵。

妈妈的各位亲戚朋友以及侄儿女和侄孙子孙女都来看她,我真的受够了,她们都买牛奶、王老吉、燕窝吃又吃不完,大人不喜欢吃,放在那里丢了又可惜,真是左右为难。

后来妈妈就让我把那些牛奶拿去送亲戚,舅舅老表啊,我整理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才值20元钱左右,她还带两孩子来,妈妈还给拜年红包一人一百元,过一个年,妈妈要花好几千,她的社保款,每月才1800元。

我觉得走亲戚访友,送牛奶、王老吉,这些廉价的东西根本就不实用,也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吃多了肚子还不舒服,吃又吃不完,更有趣的是很多东西都是转来转去送的。

记得前年,妈妈也收了很多牛奶,一个人也吃不完,有一些都过期了,有一些直接扔了,亲朋好友生病了,又拿去送人。

我认为过年走亲戚,还是送米、油、这些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也不至于吃不完扔了,多可惜。

实在不好意思,就空手而来,或者给点钱还实用一些。

以后过年都不想给舅舅拜年了,大过年的真是生气,事情是这样的。

大年29.我带儿子到舅舅家拜年。

给舅舅包了500块钱红包,又带了2箱牛奶。舅舅家的小表妹和大表妹家儿子都在,一人给了他们300块钱红包。说了一会话,我站起来和儿子要回家了,也不见舅妈和舅舅给我儿子红包,我当时心里就不舒服。

也不是说我这个人小气,小表妹比我家儿子还大一岁,我都发红包给她了。大表妹家的儿子三岁了,我给他发了3年红包,她也一次也没有给过我家儿子。特别是舅妈和舅舅做为长辈为什么不给我儿子发红包,不管钱多少,这点礼节应该还是要有的吧。

明年过年我都不想来给舅舅拜年了,再到他家拜年我也不想给小表妹发红包了。

我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小气了[捂脸]#我要上微头条#

搞笑趣事:没点智商还回不了家过年

我的天哪!回顾总结了一下我的春节开支,我们俩妥妥的一个月光族垫进去都不够呀!

给老爸老妈、婆婆的红包3000元,每人1000元;

老爸老妈婆婆三位老家的置装费3000元(不偏不倚每人1000元);

老父亲及亲戚拜年两箱金剑南2400元;

双方亲戚家拜年红包2600元(姑、舅、还有大爷每人500元);

老妈家里两箱年货,含猪肉、牛肉、鸡肉、烤鸭、稻香村糕点、水果等等,共计2100元;

婆婆平时一个人吃饭,平时安排我家蹭饭,年货少些1300元;

看望姑、舅、叔伯、姨家买礼物3500元;

看望三位新冠染症故去的亲戚2400元(每家500元慰问金,再加礼盒300元);

回老家往返的加油费、过路费、用餐费,共计1500元;

年终奖励自己一套衣服2500元,去年一年内断舍离就买了这一件大衣,还是记在了;

还有春节期间杂七杂八各项零散开支,大约3200元。

好好笼算了一下,几十元的花销基本忽略不计了。一月份共计支出:25500元。

完了,怎么整出来这样一个数字?竟然是100个250,再加上两个250。简直太滑稽了吧!

哈哈,有趣的春节,有趣的支出!

再次祝大家兔年吉祥,大展宏兔,兔年财源滚滚来!

友友们,兔年一始,你们都已经花掉多少钱啦?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娱兔迎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