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借景抒情的文章 借景抒情的文章怎么写

借景抒情的文章 借景抒情的文章怎么写

时间:2018-12-08 21:04:56

相关推荐

借景抒情的文章 借景抒情的文章怎么写

一、引言

借景抒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运用这种手法,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借景抒情的文章,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感受,达到情感抒发、情感交流的目的。在今天,借景抒情仍然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更是我们普通人所能运用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借景抒情的文章。

二、借景抒情的概念及特点

1. 借景抒情的概念

借景抒情,即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一种多用于文学创作的表现技巧。借景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整篇文章的情感表达与享受,代入了自然,使人对内心感受有了更深的理解。

2. 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

(1)环境优美:借景抒情的文章,通常会选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如山水之间、花草丛中、溪流岩洞、日出日落等处,让人进入美丽自然的环境,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表达情感:借景抒情的文章,以描绘自然的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来表现情感,如孤独、欣喜、忧愁、感慨、感恩等。

(3)情感真挚:借景抒情的文章,因为涉及到真实的自然景物以及心中真诚的感受,所以表达的情感总是给人以真挚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4)韵味深长:借景抒情的文章,虽然侧重于情感表达,但也需注重篇章造诣。好的借景抒情的文章能够让人感受到韵味深长、意境深远的情感。

三、借景抒情的方法

1. 投射内心情感

借景抒情首先需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景色,展现自然的美丽与壮阔,然后通过情感的表达,将心境倾泻在文章之中,向读者传递情感信息。常常我们的情感被压抑在内心深处,借助借景抒情的方法,将情感表达出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疏导方式。

2. 找准借物

借景抒情的文章,要找准适合的自然景物。有时候,一朵野花、一只蝴蝶、一片云霞,都可能是借景抒情的绝佳途径。不过,也不能仅仅只是关注自然景物,更需要学会发现其中的意义。

3. 遵循情感线索

借景抒情需要遵循情感线索,即情感表达的思路要清晰,有序。在选择自然景物时,需要选择情感切入点,找到情感脉络,做到情感路径通畅明确,才能达到文章的情感感染力最大化。

四、借景抒情的步骤

1. 定位文章情感主题

借景抒情的文章,文章主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主题,要与自然界中的景物相吻合,才能创造出高度的融合度。

2. 规划环境气氛

借景抒情的文章,需要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妙的氛围。写作前,先行设计出符合主题的环境、照明、季节等场景,全面的规划出背景内容,为后续的写作打好基础。

3. 精选生动的景物

借景抒情需要选写恰到好处的自然景物,作为描述的载体。这种景物,一般来说应是符合文章情感主题的,且与现场环境贴近,更应该是极具代表性的景物,也可以是某些细节和场景,如借一片叶子、一缕阳光、一段风景作为借景的材料,这样也能表达出情感的感受,加深读者的体验。

4. 渲染情感

借景抒情最重要的是在自然景物描绘后,通过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抒发情感,从而达到读者共情的效果。

五、借景抒情的实例分析

1. 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选用了一个熟悉的自然景物——月亮,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在静谧的夜里,月亮皎洁,影影绰绰,更衬托出了孤独的背景。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更为悲壮。而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表现了诗人深思眷恋的内心。整首诗写得非常简短,情感深沉,意境却飘逸。

2. 清代《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得是一种离别之情。古原上的草木,唤起了诗人的思绪,他在格律严整的形式下,运用了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别离情景的感慨。诗人在文章的开头以“离离原上草”表达跨越大地,守护草原的感情,进而由草地衍生出人的命运和历史,通过对“野火”和“春风”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草的意义所在,最后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戏剧性地结束,让整篇文章在描绘草地情况的同时,表达了人之别离的感慨。

3. 茅盾的小说《春蚕》

在这本小说中,茅盾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刻画了小说的情感主题。小说中的情感背景是苏岭和钱凤复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两人业已分居多年,然而在当地的春蚕节上,两人又被牵扯在一起。在写这个情节的时候,茅盾选用了春蚕节的环境作为一个经典的背景,表现了文化的内涵。在春蚕节这个场景中,春蚕的繁育和蚕柿子的采摘,像是两个人之间纷繁复杂的感情纠葛。茅盾的写作手法是巧妙的,通过借景抒情,让读者明白了这个情感的发展过程,把内心的感受通过借景展现出来,让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文化的内核。

六、借景抒情的适用领域

借景抒情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是学术通行的文艺创作的领域,也适合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如日记,感言,真情流露,来表达情感,传递心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七、结论

借景抒情的文章,以自然景物为依托,以心灵感受为切入点,以发泄情感为手段,常常能让读者共鸣,传递情感信息,它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领略到自然和人性之间的和谐,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心灵寄托。正如隋炀帝所说“物有情则显” ,自然和人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透明明亮,因此借景抒情的文章,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引言

借景抒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修辞手法,早在唐代的诗歌中就有很多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作品。它的技巧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借景抒情的特点就是通过描写景物的形态来抒发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让读者感知作者的情怀,达到更加鲜明深刻的作用。在现代文学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仍然有大量运用,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重要品类。

二、什么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景物、气氛等要素,来调动人的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的文章手法。这种方法不仅在诗歌中运用广泛,在散文中也被广泛运用。它在文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运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运用可谓是司空见惯。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了东篱吟这个自然景物,以衬托出离别的悲凉之情,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惋惜和哀伤。

四、借景抒情在散文中的运用

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也很常见,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这篇文章中,辛弃疾通过描写元宵节的喜庆热闹,表达出对故乡和家人的牵挂之情,营造出一种浓烈的乡愁氛围。

五、如何用借景抒情写好文章

对于想要使用借景抒情手法的人,下面是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熟悉语言表达技巧

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需要对语言的表达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要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周围的环境,通过描绘细节的方式,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2. 选择合适的景物

在使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时,需要选择能够代表情感的景物。例如,当想表达孤独时,可以选择荒山、荒野等景物来代表孤独。

3. 情感的统一和醒目

在用借景抒情来表达情感时,需要注意情感的统一和醒目。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领略到文章的主题。

4. 画面感的体现

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需要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创造出鲜明的画面感。这可以通过恰当的运用语言、修饰等手法来实现。

5. 情感的深刻性

借景抒情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因此表达的情感必须是深刻的。只有通过深刻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六、结论

借景抒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修辞手法,早已在中国文学史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在现代文学中,它仍然是修辞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对于想要运用借景抒情来表达情感的人来说,需要掌握好语言技巧,选择好景物,并创造出醒目的画面感,同时情感的深刻性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写出优秀的借景抒情的文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