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漳州正大饲料厂 福建正大饲料厂家电话号码

漳州正大饲料厂 福建正大饲料厂家电话号码

时间:2020-04-07 23:17:32

相关推荐

漳州正大饲料厂 福建正大饲料厂家电话号码

我们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古雷石化干活的钱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不给钱

公元17(康熙癸已年),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永丰里隐溪坝的一户人家传来号啕之声。哭泣的是这家25岁的女主人陈尤氏,原因是她得到消息:在外做生意的丈夫陈施风不久前病逝于江西......

#填四川#

陈氏是青白江(过去属金堂县)望族大姓,旧时号称“陈半县”,有“族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数百载,天下无双”之说。陈氏于清朝初年移民填川来到今青白江,聚族而居;几百年的传承,形成了“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睦邻里、戒游惰”的家范文化。据清光绪年间旧县志记载,陈氏“耕读传家,其子孙之登科第入宦途者甚多”。

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在300年前迁徙入川的陈氏先祖中,有一位奇女子,独自面对两子夭折、丈夫病亡的危局,以柔弱之躯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并率领一家5口千里入川,落籍今青白江大同镇五里村,艰苦创业、教导子孙,育出5位举人或进士,子孙奉亲敬老、团结和睦,家族兴旺,惊动朝廷,树坊立碑……

时光回到距今300年前的公元17(康熙癸已年),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永丰里隐溪坝的一户人家传来号啕之声。哭泣的是这家25岁的女主人陈尤氏,原因是她得到消息:在外做生意的丈夫陈施风不久前病逝于江西。

尤氏于17岁时嫁与大自己16岁的丈夫陈施风,婚后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取名叫公兴,次子尚未取名,两子便在幼时夭折,仅余一女取名叫赇姐。正欲艰难求进,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竟病逝于异乡。一个本就家境贫寒、度日如年的家庭突然只余下老母、少妻、幼女,这让全家人顿时感受到了透心之凉。

才25岁的尤妇走上绝望之路,服毒自尽。经及时抢救终于活过来,婆婆规劝她——要是这样做,你就是抛弃了婆婆,今后岂不让众人称之不孝吗?尤氏含泪点头,过继来一个堂侄为嗣,取名叫陈诚赛(字梦栢),然后勤劳苦做,白天田间耕耘,夜间灯下织麻纺线,全家终于兴盛起来。

在陈梦栢成年后,尤氏为他娶了一位姓谢的姑娘成家立业,并生得一男,取名叫陈正杰。尤氏带着一家人孝敬婆婆,一直奉养婆婆过世。

奇女子就是奇女子,不鸣则罢,一鸣惊人!办完婆婆丧葬之后,陈尤氏居然谋划了一个极为胆大且极具卓识的举动——举家“迁徙入川”。

乾隆癸亥年(1743),55岁的尤氏处理完毕家业,背井离乡,率领全家人:30岁的继子(陈梦栢)、28岁的儿媳(谢氏),携着7岁的长孙(陈正杰),怀抱初生的次孙(陈正槐,行至途中在船上降生的),5人一起跋山涉水,历经重重险阻,千里迢迢奔赴四川省。

乾隆甲子年(1744),一家人终于到达了今青白江区红阳与弥牟交汇处的沙埝临时居住,佃耕土地过度。不久又迁移至青白江区大同镇五里村(旧为金堂县五里堆),购置产业。首先买下一处座南向北的小院落(今大同镇五里村八组境内)。

由于子孙后代勤劳发奋,治家有方,人丁兴旺,后来陆续购买农田约四千余亩,相继又兴修院落多处如:青白江区境内的五里村八组(称上院)、五里村五组(称中院)、五里村一组(称下院又称石板院)、五里村一组(作坊一处,又称染房院)、青龙嘴(称陈家老院)、牟家桥(称陈家大院)、六组(也称陈家大院)。

入川二十余年之后,乾隆乙酉年(1765),陈梦栢不辞辛劳,独自步行数千里去江西将叔父遗骸移来四川,葬于城厢镇西郊的头陀寺侧,以供后代春秋祭祀。

由于来川之后不断繁衍,为使族内子孙后代不失亲缘与辈份关系,这一支陈氏于乾隆丁酉年(1777)重新谱牒:国正大(天)心(兴)顺,宗敦家道昌;培兰开瑞运,毓(育)桂(贵)焕奇(其)芳(章);明商爵衣食,诗书立纲常;智贤促益惠,永结肇玉堂。

由于陈尤氏教导有方,其子孙后代攻书发奋,有五位考中举人或进士,廪生不计其数。余则奉亲敬老,团结和睦,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家庭生活得到日益改善,人丁兴旺发达。陈尤氏感到无比喜悦,终身从未患过疾病,于乾隆戊戌年(1778)正月初十日寅时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一。逝后安葬于金堂县城东郊梵音寺侧近,竖有石碑为记。

今青白江区域厢镇西郊约三华里处,有地名“五贤坊”。其得名就与乾隆年间率领全家五口来青白江的陈尤氏有关。“五贤”指陈氏后代中五位考中举人、进士的优秀贤杰人士,“坊”则指陈尤氏因子孙显贵而获得的贞节牌坊“节孝坊”,世人将其二合一,称作“五贤坊”。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陈尤氏的后代子孙:大濂、大涵、大漳、大洲、大湘、大鸿、大津、大湖、大淮、大沄、大浈、大泗以及顺煊,共同商讨请示朝廷为陈尤氏及考中举人或进士的五位先辈竖牌坊一事。经报县衙核实,送成都府审批,禀报皇室朝廷核准。清道光皇帝得知此事感动万分,立即下圣旨,拨款就地兴建“节孝”青石牌坊一座。南向称“旌节坊”表彰事迹,北向称“节孝坊”简介生平,从而教化后人。皇帝御书“圣恩”二字悬挂牌坊上中端;“天子万年”四个大字刊刻大梁底正中。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落成后,封这个地方称之曰“五贤坊”。

铁流后卫显本色 血洒高台著荣光

走进位于河北省新河县的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董振堂将军和革命先辈不畏牺牲、与敌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

在红5军团军旗前,不少参观者驻足良久。陈列馆馆长宋秀英深情讲述了军旗背后的故事,人们思绪又回到了革命先辈与敌人肉搏拼杀的战争年代。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聪颖,19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毕业于颇负盛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任26路军第73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随后,与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在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红五军军团长。他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5年6月,第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5军被编入西路军,向宁夏、甘肃、新疆方向进发。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六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是红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党中央在陕西宝塔山下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宋秀英介绍,陈列馆请专门的团队制订了完整的研学课程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纪念馆,体验战时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新河地近九河下梢,饱受盐碱化、沙化之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9.78%。新河儿女脚踏实地加油干,全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今正大踏步地走在小康路上。#闪亮坐标# #曾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人#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