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复读生高考政策 复读生参加高考有什么限制

复读生高考政策 复读生参加高考有什么限制

时间:2023-03-28 11:43:46

相关推荐

复读生高考政策 复读生参加高考有什么限制

到公立学校里复读是对应届生的不公正?复读生如何对自己“公平”

重庆市教委曾印发《关于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通知》,重庆将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

事实上,像重庆这样做的城市已经不在少数,早在4月,四川就要求省级示范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云南也要求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贵州、黑龙江大庆市也有类似的规定。

然而,直辖市重庆此消息一出,社会舆论依然炸了锅。

有人说,不让复读,那意思就是直接去工作了呗?反正年满18岁,不算雇佣童工,增加社会劳动力,特别好!

有人说,那不是逼着父母去上高价位私立学校,养活私立学校的门路原来在这里:先禁止扩大私立学校招生规模,再全面禁止审批民办私立学校,然后把落榜的高考生赶到这些私立学校来高价补习。

也有人说,本次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引导高考落榜或者是复读的高中生,逐步进入职业教育。

总而言之,不让本该学习阶段的学生冲上社会变成劳动力,而是转化分流一部分人去职业教育赛道上奔跑,或许才是这一政策的真正目的与初衷。

此外,本次政策的另一个目的还包括节约现有的公立高中教育资源,即把有限的公立高中教育资源留给真正的高考应届生。

对于重庆地区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未来的高考之路竞争不再像过去那么激烈,道路也不是那么拥挤了。

过去的数据显示,在的高考生中,仅复读生就占了187万,相比之下,高中应届毕业考生才107万,也就是说复读生占比为17%。可想而知,竞争有多激烈。

而在此情况下,各个高校的招生数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背后其实就意味着一个复读生实现了大学梦想,另一个应届毕业生却被复读生挤了下去。

复读生比例逐年攀升,抢占了应届生名额和资源,这种现象一直都让很多应届生的父母非议颇多。显然,应届生父母们的不满和非议是有理由的。

首先,从心理层面来看,复读生亲自经历了高考历程和全部氛围,在心理上肯定比从未上考场的应届生有心理和精神上的优势,所以他们在考场上的发挥当然也就比应届生更为优秀。

其次,从学习心态来看,同样的高考知识,一个复读生相当于学了两遍,但是应届生却只学了一遍,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来讲肯定不一样。

再次,从生活心态适应程度上来看,应届生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心态往往不稳定,容易败在一些日常小生活细节上,而复读生却因为有了经验而稳扎稳打。

另外,复读生占比过高,挤占高校录取名额,使得高校无法顺利开展录取工作。比如有的复读生执着的一定要读某个学校,无奈父母让其填了其他志愿,但他们最后却不去报到而选择复读,这就白白浪费了一个名额。

最后,一直以来,社会上很多复读学校专门到处掐尖招收复读生以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的复读学校学生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高分尖子生

这类复读生的平均分数都在985录取线之上,而且这些复读生一般都有他们自己特定的报考目标,比如非清华北大不读。如果一次没被录取,虽然分数已经达到一本线,但他们对于录取自己的学校不满意,所以很有可能再次选择复读,进而占据一个名额。

第二类,成绩中等生

一般而言这类学生的平均成绩,在第一次高考时就基本上了本科线。但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考上更好的学校,于是就会选择复读提分。

第三类,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的低分生

通常而言,这部分学生选择复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本科,有一个大学文凭。

在分清楚复读生的层级之后,很多复读学校就会分阶段重点招收高分复读生,这样做的目的当然就是让这些学生代表学校去冲击清华北大等名校,从而提高复读学校的升学名誉。

有些复读学校甚至提前就跟复读生签订合同,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就会奖励给学生个人最低20万最高50万的奖金,而教育教师资源,也自然而然地会向这些高分班级和学生倾斜。

但是,这些复读学校对于招收进来的中低分段的学生,即使会管,也不会做更多精细化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不公平与教育资源浪费就产生了。因为高分学生复读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多少,反而占了宝贵的应届生教育资源。

此外,社会上的复读学校出于金钱利益目的,而对此类无用高分的无止境追捧和堆砌,不仅会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内卷,还会加剧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所以,从全方位角度来看,取消复读利大于弊。

而对于落榜生而言,从心态上就应该摆正。对于中低分考生而言,如果学习实在不是自己的长项,那么如果高考落榜后,正好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方向去专注学习。

对于高分考生而言,如果考入名牌大学是自己的目标,那么在政策尚未封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选择私立学校复读。

由此看来,取消公立学校复读招生,并非大家所以为的那么危言耸听。

全国各省市高考复读考生人数。通过高考复读人数的百分比,我自己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只代表个人的观点。

另外把高考报名人数减去应届生人数的算法不太准确,因为在高考报名人数当中,包含了一部分中职参加考试的人数。这一部分人不是复读生。但是全国的统计方法应该是一样的,复读的考生的比例虽然比实际的情况要下降一点。但我们这里是通过这个数据来分析一些原因,所以虽然数据当中含有一点水分,但不影响分析的结果。有的人认为这个数据里面还包含了专升本的数据,这我就不同意了,因为专科升本科起点本身就不一样,这个数据是不会被统计到高考起点升大学的高考人数当中去。因为专升本是专科起点,起点本身就比高中高,应该不会被统计进入这个数据。

河南省基本普及高中四年级教育。40%的高考考生是复读生。这从侧面反映了河南省高考的竞争之惨烈,有将近一半的人考不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只有选择复读。河南省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考生人数上100万的省份,将近116万,而贵州考生才47万。比贵州高考人数翻倍还要多。

其它的高考复读考生占大约30%的省市,基本上都是中西部的省,特别是西部的最多。这所反映的是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竞争比较激烈,从侧面也反映出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高考是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才有多达30%的考生宁愿复读通过考上更好的学校来改变自己,甚至是家庭的命运。陕西,广西,安徽,四川,山西,甘肃这几个省复读考生人数都超过30%。

贵州,湖北,湖南,河北,内蒙古。这几个省份的高考复读生在27%左右。这几个省的情况和上面考生人数占30%的省份基本相当。4%的差距,我估计是很多考生放弃复读,选择外出打工。

广东省的高考复读生占22%,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省份。从数据上看,我估计广东省的发达地区复读的高考考生人数应该不多,这22%的复读生主要应该在欠发达的地方。从高考复读生的人数来看,也能反映出广东省发展的极不均衡。

云南,浙江,重庆,江苏4个省高考考生复读人数都不到16%左右。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高考不再是人们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家庭命运的重要方式,除了高考之外,这两个省份的很多人都可以用其他方式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所以复读人数不多。云南省的高考人数少,这个我估计是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复读,出去打工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我不知道的原因。重庆的高考人数复读生16%左右,这个也是重庆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之一。

从西南三省贵州,四川,云南三个省的高考考生复读人数来看。四川省虽然经济发展比另外两个省好,但他的欠发达地区也是比较多,人们只有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所以复读的人数比较多。而云南省的复读人数只有百分之十几,这确实有点让人出乎意料。而贵州省的复读人数是百分之二十几,这是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可能也代表了贵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山西考生高考成绩534,差一本线3分,复读一年,高考成绩586分,超一本线505分81分。面对这样的结果,显然这个孩子选择复读是正确的,那么到底要不要复读?满足怎样的条件可以考虑复读?

,亲戚家的孩子(理工类考生),高考考了534分,在班级里排名第3(县级中学,考高分的不多),即使这样和的一本线537,相比,还差3分。

家长纠结孩子要不要走一个好一点的二本,也担心孩子复读一年,也可能上不了一本,抑或是能走一本,也是普通一本。

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我发现,孩子虽然高中三年在努力学习,但始终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学校,因此努力也不是尽全力。

之后和孩子聊了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比较知名的学校,孩子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很感兴趣,复读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目标。

最终孩子高考考了586分,被自己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录取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复读,什么样的人可以选择复读?

1.成绩很好的同学,希望考到更好的学校。

当年我们班有个女生,平时学习就不错,第一年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不是很满意,复读一年,考上了天津大学。

2.今年高考没有发挥好的同学。

有的同学平时模拟成绩不错,但高考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挥好,选择复读也是可以的。

3.经过高考,顿悟了的学生。

我家亲戚家孩子就属于这种,高中三年对于学习不是很上心,但是经过高考,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突然间懂得了学习,有了一定的目标,也激发了他的学习动力。

选择复读,就不能回头,从此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直到再战凯旋。

#山西高考##复读##高考#

高考,六百万人与本科无缘,高考是否会更加困难?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高考真的是一次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中,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实现理想,通过高考考入一所名校仍然是最佳捷径。

从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高考报名的考生人数为1031万,这一数值已经达到了近些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峰值。与此同时,高考本科的录取总人数只有四百万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年高考中,有超过600万的考生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只能去大专院校就读或者选择复读。

由此可见,高考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那么到了高考时,形势是否会更加严峻,难度会不会进一步提升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高考的难度应该不会继续加大,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数和比例都会提高

决定每一年高考难度的关键要素,其实只有两个:报名人数和招生名额。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到了明年高考时,难度应该不会进一步加大。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报名人数来进行分析。报名参加高考的同学大部分都是18岁,考虑到有复读的同学和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把高考适龄年龄放宽到17~19岁。这也就是说参加高考的同学,大都是出生于2001~之间。

而我国90年代这一波“婴儿潮”的结束,其实是在2000年初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报考高考的总人数,很有可能会出现小幅度降低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专科高校升级为本科的院校不断增加,以及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考本科的招生人数仍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样一来,从供求比例的角度来考虑,到了高考的形势应该不会继续严峻下去。

当然,即便是到了高考,考入985名校的概率依然非常小

在高考招生和报考的供求比例日益缩减的背景下,考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确实会更容易一些。不过想要在高考中考入985和双一流高校的难度,却依旧不减。

各个省份的高考形势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考入名校并不轻松。从总体比例来看,大概只有2%~3%的同学能够考入985名校,在极个别的省份甚至只有1%的概率。这也就意味着每一百名同学里,只能有一两个人通过高考考入名校,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到了,高考总报录比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考上名校的学生依然只会是凤毛麟角。

结语

通过对当前已经发布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大致推测得出,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的难度将会略低于高考。不过作为应届高考生的我们,想要考入一所名校的话,依然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你认为高考是否会更加困难呢?欢迎发表您的看法。

2的高考已结束了,相信各位参加高考的同学心里早已五味杂陈。

考得好自然不要说,考不好的也不要气馁。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不是还可以复读吗?

下面是衡水中学复读生招生信息,大家可以参考看下。

高考成绩公布

花儿已经挂满树,待到来年还更红?

看看湖北襄阳四中的清北复读班宣传: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考生对襄阳四中的信任与支持,目前由于招生名额原因,理科600分以下,文科580分以下学生不再招收,欢迎理科600分以上,文科580分以上学生二、襄阳四中全力打造、强势推出:襄阳四中届复读生“清北班”】

届江苏有至少34.9-31=3.9万复读生参加高考(08方案最后一届),届因为新高考方案,基本没有复读生了!真幸福。

高考复读生比例

(高考报考人数-毕业人数)/报考人数

河南考生最有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复读考生占比40.37%

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报考人数小于毕业人数,复读考生占比可以看为0

数据来源于网络

关于河南高考复读人数的争论,见下面的两张图:复读生占比40.37%,复读生占比41.84%。

当然,这两图提供的数据不一定对。但如果你质疑,请给出正确的数据;顺便可以去网上投诉这些不负责任的文章并要求他们删除(注意,这类文章可不是一篇两篇)。

我只是引用罢了。

大家最大的疑惑其实是:根据六普数据,人口排名前三的省份是①广东,1.26亿;②山东,1.02亿;③河南,9936万 —— 以上数据来自官方。

但是,高考考生人数却是:①河南,125万考生;②山东,79.5万考生;③广东,78.3万考生。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河南总人口不如广东和山东,为什么高考人数比山东高了36.4%,比广东高了37.36%?

网友@杜先森丶丶 解释说:“根据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文科总人数310088,理科总人数是466487。合起来就是776575人。这个才是真正普通高考实际考生人数。官方发的104万包含了三部分,普通高考统考,专升本统考,对口招生统考。”

根据他的解释,河南高考人数偏多并不是复读生造成的,其实际高考人数是77.65万 —— 对比山东的79.5万考生,广东的78.3万考生,这个数据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即河南作为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高考人数也排在山东和广东之后,位列第三。

倘若如此,在计算河南高考录取率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按照77.65万计算,而不是按照125万计算呢?如果按照77.65万计算,河南高考录取率是不是没有网传那样,倒数第一&地狱难度呢?

倘若如此,河南为什么要计入其他省份不统计的口径、把高考总人数报得如此之高呢?是不是为了有意营造“河南高考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的舆论氛围,从而向教育部索要更多的录取名额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