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民族团结+旅游扶贫”让漾濞群众腰包鼓起来!

“民族团结+旅游扶贫”让漾濞群众腰包鼓起来!

时间:2019-05-18 10:47:14

相关推荐

“民族团结+旅游扶贫”让漾濞群众腰包鼓起来!

“山花开了,四方游客来赏花;瓜果熟了,附近游客周末来农庄采摘水果、吃农家菜,我们一年四季都很忙……”谈起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家住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光明村村民查守杰兴奋地说到。

结合全县实际,漾濞以“民族团结+旅游”为圆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旅游业与农业产业、服务业、体育产业等齐头并进的态势,在补短板、调结构的同时,构建产业共同发展、互补融合的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了提速新引擎、增添了新动能。

做强民族文化,打造观光热点

作为彝族自治县,漾濞县的民族文化十分厚重。其中,非遗文化“鸡街刺绣”别具一格,优美的神话传说“萨秘母”扣人心弦,被誉为天籁之音的“蒙秦古乐”引人入胜……全县少数民族文化硕果数不胜数,而这些恰恰成为了民族文化旅游观光的“热点”。

彝族妇女围坐在一起探讨刺绣手法

金线挑来银线绣,绣得春色上眉梢!在漾濞县鸡街乡,当地妇女都有彝家女性必备的技能——绣花。在劳动业余时间,她们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间绣出花团锦簇的满襟大围腰,精巧别致的绣花鞋,构图精美的头帕、飘带……心灵手巧的彝族女子,用小小的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五彩图案,描画了生活的绚烂色彩。

琳琅满目的彝绣商品

许多游客为一饱眼福、一饱耳福,千里迢迢赶来观赏、听赏当地的民族文化。因此,乡村农家乐、民族文艺表演等衍生形式,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漾濞县始终坚持“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的根,是民族繁衍生息的命脉,要在传承中发展,在观光中弘扬”原则,通过引导群众打造实用产品、发展民族旅游,让群众能够通过民族文化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旅游+核桃,三产融合树典范

在漾濞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有核桃生长;哪里有核桃生长,哪里就有各民族居住”。

光明村

走进漾濞县光明村,从前的稻草房变成了一栋栋漂亮的新房,曾经泥泞的道路变成了硬化路。“依靠核桃产业,很多村民家里都盖起了新房,我自己家也经营着农家乐。每到核桃节,农家乐的房间都爆满,每年能增加四五万元的经济收入。”村民査守杰说。

随着光明村万亩核桃生态园建设初具规模,核桃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农家乐也从无到有,如今已发展到了19户,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农民增收150多万元,经济收入实现翻了一番。

漾濞核桃丰收

作为世界深纹核桃的发源地,漾濞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村民小组有607个,占全县村民小组的95.4%。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5500元,山区大部分的农户已经靠核桃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核桃干果、核桃仁、核桃乳、核桃粉、核桃精炼油等系列核桃产品,已成为漾濞旅游商品的首选,核桃根艺、核桃壳工艺品等产品更是畅销海内外,小核桃在漾濞实现了完美“跨界”,成为云南省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做到一业兴,实现百业强

早上八点,漾濞县牲口交易市场开始热闹了起来,石门彝家园的老板朱海忠走在人群里,耐心地挑选着山羊。“以后,石门关景区旅游越来越热闹,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每天能卖十多头烤羊呢!”朱海忠笑着说到。

石门关景区游人如织

据了解,漾濞县苍山西镇有两座陡峭的山峰绝壁对峙,当地人称之为“石门关”,而金牛村就位于石门关山麓。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金牛村党总支抓住石门关景区开发的机遇,带领30多家农户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以当地村民经营特色小吃、客栈等方式参与石门关景区的旅游接待,打开了群众的“致富大门”。

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漾濞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以石门关景区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培植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带领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漾濞县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启动“旅游+”的强大带动融合力,把田园变景点,让乡村加旅游、让旅游促产业,全县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初步实现了县域内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民族团结进步,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发展的“脱贫路径”。

云南网记者 姬祥虎 通讯员 杨洁 茶雪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