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在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触碰百年记忆 这趟旅行有了特殊意义

在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触碰百年记忆 这趟旅行有了特殊意义

时间:2022-07-06 07:40:30

相关推荐

在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触碰百年记忆 这趟旅行有了特殊意义

伴山伴海的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上,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美景,很多已成为网友们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地。小到一个雕塑,大到一片景点,网友们“发现美的眼睛”真是越来越多,被镜头记录下来的瞬间也流传开来。

在威海,有那么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在热闹过后,沉静下来,思考,曾经的这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一战华工纪念馆

在合庆伴月湾旁的海源公园,因为一个特别的建筑而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座建筑名曰“一战华工纪念馆”。纪念馆三分之二在地下,三分之一在地上,远观,外形酷似一只远航的船,又像是一块西式墓碑。

灰色廊道、混凝土墙体、深埋地下的建筑主体以及十字造型,让很多去过一战华工纪念馆的市民和游客都会被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折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建筑背后的故事。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北洋政府梁士诒等人提出“以工代兵”战略,即以普通劳工代替正规军,进入欧洲战场。由于英国在中国北方拥有威海卫租借地,有着组建华人雇佣军及华北招工的先例,并拥有大批闲置基础设施,威海卫成为英国军方最理想的招募基地。

图源网络

从1916到19,英法招募了超过14万华工运送到西线战场,成为一战中协约国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来自山东的华工不少于8万人,为协约国军队提供挖战壕、送补给、清战场等战地后勤服务。威海,作为华工招募的主要集结地和训练出发港,输出华工约4.4万人。华工们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却多数客死他乡。

一战华工纪念馆通道与主入口结合,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入口空间,寓意着当时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其出口正向着当年华工出发的方向。

图源网络

一战华工纪念馆内以“世纪大变局”“最佳招募地”“万里赴戎机”“遣留何处去”“大潮起东方”五大主题,生动展示了一战华工的历史。这也是我国首家华工专题纪念馆,展览选取了大量珍贵图片、文字和视频史料,以沙盘、模型还原了一战华工当时的部分工作场景,展出近200件历史实物。

而纪念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象征意义:建筑外墙采用木模板清水混凝土与光面清水混凝土相结合,充分体现华人劳工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水泥墙象征凝重的历史,老船木承载沉寂的功绩,锈钢铁寓意剥落的真相。馆内中庭“种子”艺术雕塑,寓意新生及华工精神的传承与颂扬……

除此之外,整座建筑也是绿色超低能耗的。

这座纪念馆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是我国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可通过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并利用相关技术,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四眼楼

沿着海源公园往东走一段,还有一栋特别的建筑颇为引人注意。

这座英式风格的老洋房始建于1904年,距今已存在百年之久。因建筑上方两侧各有两个石质圆孔窗,好像四只眼睛,故称其“四眼楼”。

关于四眼楼的历史,网上能查到的并不多。在有限的资料里,可以查到这里原来是英国商人在威海地区最高级的一座海滨度假别墅,是当时旅居威海的英国人聚会的场所。这一点在二楼极为宽敞的厅堂可印证,墙壁边还留有欧式的壁炉,可见当年确曾有过音乐、美酒、跳舞的欢笑一刻。

再后来,四眼楼几经转手,成为几位外国人的夏季避暑之地。直至中国收复威海。

12月,这座“英海军司令避暑房旧址”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座浸染岁月痕迹的百年建筑依然屹立在海边,用萌萌的“四只眼睛”日夜望向大海。

网图

刘公岛

辽阔的海面上,有一座景色怡人的小岛,与“四眼楼”隔海相望,这便是刘公岛。

刘公岛有多美?海、山、风、林,皆是答案,也赢得了“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而这美丽的背后,却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有人说,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刘公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成军地和覆没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由盛到衰、再从生死边缘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中国梦的起始和发轫之地。

刘公岛历史悠久,古有“东隅屏藩”之称。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在岛上繁衍生息。明朝时期,为避倭寇侵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设立威海卫,屯兵驻守。自此,刘公岛及威海卫港便成为海防重地。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成为其重要基地。岛上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了海军公所、威海水师学堂,海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一大批军事设施。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除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还允许日本军队驻扎威海卫。刘公岛被日军强占达3年之久。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其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

刘公岛是中国人的伤心地,更是民族的警醒岛、清醒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警醒亿万国人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发愤图强建设更为强大的国家。

刘公岛上也有很多不同风格的老洋房。共济会德恩垂会馆、英国海军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约翰斯顿别墅、刘公岛基督教堂……一座座保留完好的老建筑身上,烙下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印记,蕴藏着威海饱满而鲜活的往事。

有机会,一定得带着孩子来一趟刘公岛,通过一件铁锚、一张照片、一座雕像、一个建筑,给他们讲讲那段不可忘却的岁月。

在这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上,还有很多这种造型精致而背后蕴含诸多故事的地方。

市区北山路、育华路、东山路、环海路一线、合庆湾北岸和市区南部,也有留有大量的老洋房。承担老建筑施工的威海本土工匠,在施工中大量运用块石砌墙、苇箔屋面、草泥抹墙等传统技艺,同时掺糅了四方烟囱、挑角脊顶、屋檐上的飞禽走兽等中式细节,把欧式建筑的浪漫与中式建筑的典雅合二为一,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方融合的建筑风格。

英人将威海作为人间天堂、休闲避暑胜地,兴建了具有浓厚英国本土特色的建筑,其中,南部为宗教分布区,以露石台别墅和宽仁院为代表。

据有关资料记载,宽仁院的前身是露石台别墅,建于1902年,是英商和记洋行的私人别墅。

后期做过扩充改建,如今的“宽仁院”由主、副两座楼房组成,附属建筑四阿式大屋顶,有天窗、回廊和八角形的花厅。另有附属平房,也就是原露石台别墅,建于1902年,院内有花园、园艺院,威海陶瓷厂院内西南角的方形建筑(陶瓷技术开发中心)为原宽仁院施诊所旧址。解放后,宽仁院先后做过办公室、招待所、职工宿舍、威海博物馆等。

他们的背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座城市,绝不能以曾是租界为荣。但文化交流和民间交流,却可以在时间的沉淀中,跨越许多东西。徜徉在老洋房中间,我们可以在欣赏城市风景的同时,感知文化的交错。

如果顺着这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一直往北走,你还会遇到很多惊喜。比如:

当你触碰了百年记忆,这趟旅行便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这个秋天,如果你有机会来威海,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地方,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融媒筱杰/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