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时间:2020-03-26 01:31:39

相关推荐

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如何看待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只同时学汉语和英语,那么你是怎么看待的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双耳教育吧。

1儿童智力培养的最佳时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从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一直到他们成年。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17岁时的人做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八至十七岁只获得剩下的20%。

许多研究机构也得出了与布卢姆基本相同的结论,有人进一步指出:2到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至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应从十岁以前就开始;而弹钢琴、拉小提琴必须从3岁开始。

如果错过了言语、听觉和运动区域的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再来开发其智力就没有什么指望了。

2切莫错过孩子的最佳教育期

近二十年来,在儿童发展、教育、认知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大脑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能够提高儿童在学校获得成功的机会。美国艾伦·司鲁夫的一项研究指出:他和他的同事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跟踪了100名儿童,她们发现16岁学生的成绩育早期教育的水平有关。

由此可见,教育是有最佳期的,如果把握得好,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教育的最佳期?

最佳期是指儿童发展的某个特定时期,对某种外界刺激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相应的某一行为或反应容易获得或形成“印记”,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机会”。这个时期就是教育学所说的最佳期,亦称最佳年龄、关键时期、养分年龄期、敏感期。……关键期和可塑性 语言与大脑发育—学习外语有没有关键期?

而早期教育又是如何影响幼儿发展的呢?在此,先引用《重新认识大脑》的一项对比来说明对大脑认识的重大变革。可以说明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 先天与后天教育的相互作用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天才决定于大脑的发育。实际上,神经专家们发现,儿童从出生开始,大脑发育的全过程均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包括:营养、照料、周围环境和个体接受刺激的程度。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育,还影响到错综复杂的大脑线路的接通。

幼儿在出生成长的头三年,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加,其十岁以前所接触到的经验就足以刺激幼儿的脑部发育,这就是为什么早期教育这么重要的原因。因此,儿童早期的正面或负面的经验,都能刺激脑部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天赋和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抓住有利时机,提早教育

大脑具有可塑性,所以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在出生时就固定下来的。大脑在适宜的次数或强度的刺激下,是可以有所改变的。所谓适当的次数或强度的刺激,包括:语言、认知、视觉敏锐等功能。大脑虽有可塑性,然而时间是一个重大的关键,如何去抓住那个有利时机,进行早期教育,并塑造一个能力优良的孩子,是不容忽视的,也是绝对可行的。

所谓“教育的最佳期”前面已谈到过,就是指大脑在这个时期对某种特殊形式的学习特别有效,也称之为“关键期”或“可塑期”。在这段时间内,预示着大脑式样的重大修改呈现可能性。一旦最佳时期过去,制造这类神经通路实质性就会减少。

例如,一个月大的婴儿,他比较能控制感觉,也是运动功能高度活跃的关键期;出生后第二、三个月是视觉和听觉的最佳期;大约八个月的婴儿,情感上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了,他对接触的人、事、物开始有了兴趣,教育关键期在这时有了明显作用。

当然大脑的可塑性,也会有反面的、不良的经验和刺激,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实质性的影响。对早期儿童反面影响比较严重的有:外伤、母亲的沮丧、虐待以及贫穷等。因此一定要避免负面的不良影响。

三、 智慧和早期教育的功效

一些对儿童成长发育有较重大影响的部分要加强及时的教育、甚至于对一些在认知、社会性和情感损害方面有缺陷的,如自闭症或弱智儿童,这些教育有明显的帮助。

至于哪些及时的教育有效?哪一类的玩具有启蒙作用?哪一个年龄适合什么样的教材?当儿童在认知方面发生困难时,何时干预最佳?儿童应在何时如何开始学习外语?等等,都有其最佳期。

智能能力儿童期发展最快

一般家长和老师都会习惯认为,IQ高的学生学业成就高,而只有学业成就高的人,才是社会上有用的人。当然这和长久以来,心理学与教育学也都以IQ定一个人的智商有关。然而IQ量表并无法测出一个人的全部智能。……挖掘孩子的优势智能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新的智能能力观点,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Howard Gardner教授共辨认出七种智能,除了传统偏重的语文和逻辑数学之外,还包括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与个人内在智能,这七种多元智能的说法,突破了以往只有以IQ衡量人类能力的说法,“多元智能”的理论已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而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也比以往更重视、更能接受个别差异。

究竟人类的智能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何时结束?这些问题心理学家还是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根据最新研究,认为智能能力的起点并不是在出生以后,胎儿早在母体内就已经有学习行为,然后再继续发展。大致上来看,智能能力在儿童期发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呈递减形式。通常来说,人类智能能力约在四岁时达成熟的一半,十六到二十一岁成熟,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到到达巅峰。

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

由于近年来“多元智能”的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它帮助我们了解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人们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出入类各式各样的能力,那么人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了,也不是一生都固定不变的,它会不断增长、变化,并随着时间不口际遇不同而有所发展。

智能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所谓的遗传,事实上只不过是提供一种可能性,至于个体要如何发展,环境所安排的刺激作用才是决定关键。后天的环境既然对个体的智能能力发展有此深切作用,因此要如何布置一个优质的环境,如何加强教育工作,实在是父母和教师的重要研讨课题。

提供孩子探索学习机会

有许多玩具教材公司,知道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天赋才能,因而将产品标榜得以“启发想象力”、“开发潜能”等来吸引你购买,其实不管有没有特别的天赋,孩子都需要一个热爱学习、稳定安全和尊重学习的环境,同时还必须能够集中精神,和让孩子自己能掌握的环境。

大人不要一直用“不行、不可以”来拒绝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最好能够陪伴他们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提供实地的经验让他们学习,让孩子自由且富有想象力地使用各种器材和玩具。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几个锅碗瓢盆,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可能是和他们的奇特“想法”一起玩耍。

我们还应该给孩子足够玩的时间,“玩”本来就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每天已经被安排许多指定工作了,回到家时,请多给他们做梦、冥想、思考、创新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是说让孩子做一些自我学习,以便发掘出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

称赞与鼓励是孩子的强心剂

除此之外,孩子需要有和大人常常接触的机会,大人必须要能够为孩子清楚明确表达 希望,要能详细且严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尤其孩子都非常希望大人能以拥抱、情感、话语 来回应他们。

有一个方法是我经常使用也很有效一—挑战孩子的动机,我经常会开玩笑的说:“我 要教一件你们觉得很难的事情,我想你们可能学不会耶!”别担心,这时孩子会像燃起斗志 般的斗鸡,会非常专注的聆听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并回答问题,如果他们答对了,要尽快给予 赞赏,如果答错了,要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即使遇到挫败也要勇 往直前,大人的称赞与鼓励就像是孩子最佳的强心剂。

永远保持好奇的心

越能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将有助于我们重视世界上的多元社会和文化,越能确认和运用多种发展智能的方法,就越能使传统的教育制度,能够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这世界充满着各种惊奇,必须让“惊奇”永远保持着活跃,存在您和孩子的心中,因为它是情感和智能能力发展与稳定的根基。

毋庸多述,请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赶快行动,抓住教育的最佳期,进行最佳的早期教育,您的孩子一定会变得好聪明。

3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早期语言教育形式。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实践证明: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家长,老师在此段时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家长1:“从一岁半就有英语,孩子就真学,真记得住,我们孩子学了5、60个单词,我原来是学俄语的,他说得我都不太懂,但是孩子说的,我照着磁带上比,都记得住,我们要是发音不正确,他听到了会给我们纠正。”

家长2:“中国要走向世界,英语是一种基本交流的语言,0-3岁又是语言学习的宝贵时期,让他在这个时期接触英语,对他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这个时期孩子学习外语与成人不同,不需要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拿双语表达意思,这在成人往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

家长3:“就像有时候我们拿蓝色的气球,孩子就说‘blue’,有时候早上和老师说‘good morning teacher’,拿着香蕉他就说是‘banana’,说得很流利,我们问老师教的是什么,一看单词篇有4、50个,孩子认得很多,我觉得很惊讶,原来没注意到孩子在英语上学了这么多内容。”

育儿专家(冯国强):“实际上孩子最初学的时候,学一点发音,学几个单词,对于家长来讲这是很刺激很兴奋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思想里这个没有那么神奇,无非就是这么一个名字,对于一个事物,没给它起名字前,它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会觉得这一个事物他学两种语言,就是有两个名字,当时他也没有过多的思维,就是一个代号。那么到了2岁半到3岁半以后,我觉得孩子就开始有意识的理解语言了,对语言的本身有一种客观的认识了,这时候您可以让把两种语言区分出来,说这是英文,那是英文,说出中英文的区别。真正从语言能力和只是掌握上开始教的时候要等到后期时候。”

“双语教育”应该说是育儿的好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不确切的语法或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孩子也会“全盘接受”,并可能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所以,如果要教,就一定要准确。

育儿专家(冯国强):“我们说最好的办法,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很自然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一个危险性呢,就是当他刚刚开始进入这种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进行思维的时候,把两种语言的差别矛盾如果协调不好,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混乱或者是思维的一种矛盾,那么这个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为孩子选一套适宜的教材,最初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它生活化。比如学习“apple”(苹果)这个单词,家长可以拿一个苹果递给孩子,对孩子说给你一个“apple”然后家长可就此词多方面提问,如:“apple”好吃么?“apple”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这样有意的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效果往往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家长就不必再在母语中教外语单词,而是直接用外语短句与孩子交流了。现在不少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都已注意利用这一时期教孩子英语,但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兴趣为主的原则,否则孩子一旦对灌输似的英语产生了厌烦、抵触的情绪,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接受起来也就更困难了。

4开发音乐智能:乐器与即兴曲

对3岁以内的宝贝而言,学习乐器的弹奏还为时尚早,听听乐器的声音,学会分辨乐音的特质,体验丰富的音乐层次则是宝贝可以接受的方式。无论宝贝多小,都有自己创作音乐的天赋,在宝贝敲敲打打乐器的过程中,创新的能量被充分地释放出来,而宝贝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奏乐——发掘乐器的奥秘竖琴、吉它、五弦琴、手风琴、钢琴等和声乐器通过伴奏的加入,产生一种协调的旋律。宝贝可以从中体会到音乐繁杂的层次感,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独特的质感。而像吉它、竖琴、曼陀铃等弦乐器则能够让宝贝用肉眼看到震动音。琴弦越粗越松则音越低,弦越细越紧则音越高;手指按在弦上的时间越长则音越低,按弦时间越短则音越高。虽然对宝贝来说,学习和声乐器的弹奏较为困难,但通过聆听各种乐器所产生的不同乐音,可以让宝贝学习分辨乐音的特质,比如竖琴、吉它、五弦琴,粗弦与细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宝贝都是一种极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一般而言,很少有5岁以下的宝贝能够技术熟练地掌握各类成人乐器,所以切勿强迫宝贝非学好不可。认识这类拥有特别音色的乐器,让宝贝听听小提琴、喇叭、风琴、萨克斯、苏格兰琴等发出的声音,找来录像带、唱片、音乐教学录影带和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宝贝了解各种乐器。带宝贝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也可以培养宝贝对乐器的浓厚兴趣:

1.观看庆祝日所举办的游行活动或参与各种民俗活动。

2.有机会参加世界各国在国内举行的民俗文化交流展,观看各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表演。

3.去一些音乐教室或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给宝贝提供参观的机会。

4.参加社区所举办的小型音乐活动。

5.和宝贝一同到图书馆或书店寻找有关乐器的资料。

6.带宝贝逛逛乐器商店。

7.邀请会弹奏乐器的亲朋好友,举行家庭音乐会,分享心得与经验。

8.到音乐厅去欣赏管弦乐队的演出。

自制乐器的游戏给宝贝机会和父母一同制作小乐器,不仅是一项宝贝喜欢的手工活动,而且也能使他们更有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发掘乐器的奥秘,对宝贝的身心发展极有帮助。当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在宝贝手中变成一个好听又好玩的乐器时,那对宝贝来说实在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创造一件具有个人色彩“独一无二”的乐器,是极具吸引力又富于挑战的活动。应该多多鼓励宝贝利用日常用品制作简易的乐器,如锅盖、沙纸、咖啡瓶、钉子、箱子、竹筒、皮带等材料,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乐器材料。打击乐器:用以敲击的打击棒,像汤勺、刷子、尺子、筷子等可用来敲击桌面或其他物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把几个金属制衣架用绳子系起来,有间隔地拴在一块,会产生风铃的效果。

摩擦乐器:用铅笔或者筷子在锉刀板或其他粗糙表面上来回刮动;两张沙纸相互摩擦。弦类乐器:许多人小时候玩过的“弹弓子”也可以用来做一种弦乐器;找来火柴盒,在上面绑上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用手指弹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吹奏乐器:找来大小不同的喝饮料用的吸管,让宝贝吹。用的力气大,声音也大,用的力气小,声音也小;大小不同的细口瓶,对着口吹,会产生奇妙的声音效果。

玩转乐器6诀窍乐器可用来创造有趣的声音与美妙的音乐。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式,必须避免将不同性质的乐器,一古脑儿地丢在一起,这可能会因一时疏忽而损坏了乐器。鼓励宝贝把乐器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懂得尊重乐器,是懂得音乐的前提。在给宝贝提供乐器时,父母可以遵循以下要点:

1.一次只介绍使用一种乐器。 2.若利用乐器伴奏时,尽量挑选宝贝熟悉的歌曲,以便更好地引起宝贝的兴趣和注意。

3.在家里设置一个音乐区,将各种乐器进行分类,让宝贝走进音乐区就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4.给宝贝自由演奏的机会,并鼓励他说说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5.爸爸妈咪不要把宝贝演奏乐器看得过于功利,演奏乐器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音乐,而是让宝贝掌握一种表现音乐的方式。

6.教育宝贝要好好珍惜乐器,让宝贝养成用完乐器后,随时清理,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如果宝贝有损坏乐器的倾向,爸爸妈咪应立即制止,并收走乐器。

测评榜喜欢探索各种乐器的声(整理)音。好能在爸爸妈咪的帮助下自己制造一种小乐器并演奏。很好爱惜乐器,能自觉地将乐器放会原处。

即兴曲——创作音乐的乐趣任何学习只有综合探险的勇气、实验的精神和即兴的尝试练习三种因素,才会有突出的创造表现。越早让宝贝接触不同的乐器音乐越好(并不特指乐器演奏),这可以帮助他们熟悉来自各种乐器不同的声音特质。创造是宝贝对音乐了解程度的一种回馈。音乐能够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启发宝贝的音乐意向和感受。当宝贝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他创新的能量被充分释放出来,并在丰富、熟练而有深度的创作中,享受到更大的乐趣。

宝贝的音乐经验越是丰富,他的创造越是大胆成熟。对于比较小的宝贝,应当强调创意的价值,让他们做“即兴曲”;稍微大一些的宝贝,可以让他们尝试在现有的音乐中作些改变,可以填词也可以改编;对于更大的宝贝,可以加入其他的艺术活动并鼓励宝贝创造自己的音乐。

哼唱即兴曲(难度系数低)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宝贝有时会自言自语随意哼唱,听不出是什么调,什么节奏,什么词,其实这种哼唱也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且宝贝喜欢听自己的声音,也非常喜欢模仿、回应各种声音。所以应该大量地给宝贝听音乐,然后给宝贝机会对各种音乐做自由哼唱式的回答。比如,可以用任意即兴的曲调发问,宝贝也可以用任意曲调,即使是近似旋律的说话来回答。妈咪:小宝贝穿好鞋,去锻炼。宝贝:妈咪,我穿好了。妈咪:小宝贝穿好衣,去锻炼。宝贝:妈咪,我穿好了。

哼唱伴舞蹈(难度系数中)宝贝的哼唱往往和舞蹈分不开,他们更愿意用身体和动作表现音乐。应该为宝贝选择好相应的生动有趣的反应形式。比如: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做一个表现小星星闪烁光芒的动作;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做一个表现小青蛙跳跃、歌唱或打鼓的动作。

5从语言入手培养聪明孩子

翻译家傅雷说:“再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语言更能影响我们的思想方式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从语言入手,培养聪明的孩子。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思维必定肤浅,甚至混乱。

语言也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那又该着重于哪一方面呢?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智力商数,同他所掌握的词汇量成正比。他对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词汇考试,发现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成绩优良;35-70分的学生成绩中等;35分以下的学生在学习中则困难重重。这个试验对于幼儿智力启蒙活动也有很大的启发。请大家在生活中观察,那些口齿伶俐、言语丰富的孩子,头脑是否灵活些?

经测定:5-6岁的儿童,平均词汇量为2000-3000个;9-10岁平均为8000-10000个。5-6岁和10-12岁这两个阶段,词汇量的增加尤其显著,要抓紧这两个大好时机。

为了丰富孩子的词汇,发展他的智力,除了鼓励他多开口之外,在孩子入学前,可以采用两种游戏的办法:一是多问他:“什么像什么?”例如“飞机像什么?”“电灯泡像什么?”促使他从记忆的仓库中去搜寻词语;二是和孩子一起进行词语接龙,如“汽车——车马——马路——路灯……”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联想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孩子入学后,多读多写就成了唯一的途径了。多读指阅读量大,名篇名段还要背诵。有人要孩子读书时把所谓优美的句子抄下来,这不见得有多少好处。词语用得好不好,要从整体上去看,把绣在衣服上的花剪下来,还能说如何好吗?读是为写作准备的。读是积累,写是运用;总是读而不写,读就失去了一大半意义。写的过程是回忆、搜索、选择、运用的过程。有写作体会的人都知道,自己在某次写作中有了得意之笔,会记得特别牢,用起来也特别顺手。这样的得意之笔积累得多了,越写越活,还有可能形成个人的风格。

能说会写,思维活跃,孩子自然聪明。

文/王昌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