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国家宝藏》走进英国 分享中华文明传奇故事

《国家宝藏》走进英国 分享中华文明传奇故事

时间:2019-08-09 09:56:10

相关推荐

《国家宝藏》走进英国 分享中华文明传奇故事

5月29日,受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邀请,《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了专场文博论坛。本次论坛为西方文博爱好者及媒体从业者讲述中国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彰显东方璀璨的文明荟萃,同时也将《国家宝藏》台前幕后的创作心得进行了一次精心分享。这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彰显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项晓炜先生向活动致开幕词,他表示,近年来,随着中英关系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英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成为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支柱,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了两国关系“黄金时代”,双方合作成功举办了“中英文化交流年”、“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为中英“黄金时代”贡献了丰硕成果。

如何讲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激发对不同民族和国家文明发展历程的兴趣,进而探索其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演变规律,一直是文博从业者和电视工作者始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他还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出了《国家宝藏》这样一档别开生面的文博探索节目。它拉近了文物与观众,尤其是和年轻人的距离,让更多的人关注文物,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值得骄傲、值得推广的中国方案, 也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国家宝藏》与英国的文博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展观众的视野,谱写中英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项晓炜先生致开幕辞

英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前议员吉尔斯·布兰德雷斯先生(Gyles Brandreth)向观众展示陕西历史博物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英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前议员吉尔斯·布兰德雷斯先生(Gyles Brandreth)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制作大加赞赏,他认为这个来自中国的文博节目充分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公共广播媒体对传播本国历史文化所做的创新和努力,这也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即通过电视内容为大众提供咨询、教育和娱乐。节目中呈现的各个环节都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他从业的职业生涯里能与此节目相比较的英国节目不多,他推荐大家到国际性的媒体网站如Youtube上观看《国家宝藏》,了解中国媒体人通过文物讲述中国历史中诸多有趣的故事。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演讲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活动中表示,本次《国家宝藏》追寻“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英国,希望就《国家宝藏》节目模式的海外输出、后续节目的创作、同名纪录片及大电影等与英国媒体同仁展开良好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具有中国符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代表中方非常诚挚地邀请英国的博物馆机构参与到《国家宝藏》的录制中,并表示这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丰富的文物宝藏,促进国与国的历史文化交流互鉴。

《国家宝藏》的英国记忆 跨文化交流成就国际化气质

本次文化交流是《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后主创团队首次造访英国,对于他们而言,这里留存着创作之初的探索和记忆。

年末,作为央视首批节目创新人才海外培训的6个项目之一,《国家宝藏》主创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业务交流和学习。于蕾回忆说:“那段时间,除了业务交流,着力去感受了一下伦敦浓厚的博物馆氛围。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都有捧着练习册听讲解的学生、有临摹古代雕塑的退休老人、有在博物馆谈恋爱的年轻人、有带孩子来博物馆夜宿听故事的父母……博物馆在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是一个重要且让人亲近的地方。这让我们愈发坚定于自己的初心——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需要一个桥梁去拉近当下生活与博物馆之间的关联和亲切感,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这就是《国家宝藏》要做的事情。”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

中英联合制作纪录片大电影《地球:神奇的一天》(World: The Amazing Day)总导演、总撰稿里查德·戴尔先生(Richard Dale)在现场观看了《国家宝藏》的片花后表示:“《国家宝藏》节目唤醒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勾起了文物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作为一名英国观众,今天看到中国文物所承载的精湛技艺仍叹为观止。我也更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几百年前西方对中国璀璨文明的向往,理解了我们远渡重洋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渴求。”

英国邱园宝塔与大报恩寺前缘再续 中英文化交流深化

《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带火了节目中的九大博物馆,其中南京博物馆更成为被热捧的旅游“打卡地”之一。节目中,对大报恩寺琉璃塔的辉煌再现,让每个拜访遗址的人浮想联翩。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明成祖朱棣营建并赐名,宝塔建成后,凡途经南京的船只都会看到一番盛景:一座九层八面的琉璃塔高耸于金陵城中,152个风铃随风摇曳作响。最早将这个“奇观”传入西方的,是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

1654年,尼霍夫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中国,他的任务之一是把沿途看到的各种新鲜事都画下来。全身铺满彩色琉璃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毫无意外地进入了尼霍夫的画。他在游记中热情地推崇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中国建筑可与之媲美”。

直到19世纪,欧洲人依然将“南京瓷塔”视为中国的象征,当有人提及“南京瓷塔”(欧洲人对大报恩寺塔的称呼),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今天我们对法国埃菲尔铁塔和英国大本钟的熟知。通过尼霍夫的版画,王公贵族纷纷开始效仿“南京瓷塔”,在宫廷内建造中式建筑。

1762年,英国出现了一座完全仿照大报恩寺琉璃塔修建的建筑——邱园宝塔。宝塔颜色十分丰富,灰墙红轩,塔顶边缘盘绕了八十条彩色木龙。因年久失修,宝塔已向公众关闭了近半个世纪。,邱园宝塔的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也是该宝塔自建成255年来的第一次修缮工程。

邱园宝塔(右)与大报恩寺琉璃塔(左)对比图(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还原十八世纪邱园宝塔曾经的辉煌身姿,中英两国文物专家在恢复塔顶的八十只木龙,以确保还原这个历史建筑的完整性方面展开长达一年多的深入合作。《国家宝藏》第一季节目中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的今生故事讲述人潘谷平先生,就是“中英双塔会”的亲历者。英国历史皇家宫殿邱园宝塔修缮项目部主任克瑞格·哈图先生(Craig Hatto)表示,修缮后的邱园宝塔将于重新对公众开放,届时每年将迎来170余万游客,“中国瓷塔”的风采将再次惊现于世。这是中英双方对于一段共同创造的历史的珍视与传承,也是《国家宝藏》所要表达的保护人类历史文物、重现文明辉煌的意义所在。

英国历史皇家宫殿(Historic Royal Palace)邱园塔修复项目主任克瑞格.哈图先生(Craig Hatto)谈邱园宝塔维修和中国大报恩寺塔的双塔会

本次造访大英博物馆的《国家宝藏》文博论坛将在跨文化交流、历史文物鉴赏、跨国研发制作精良节目等内容上进行深入交流,这也为日后建立常态化的国际文化沟通联络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创优秀视听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英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前议员吉尔斯·布兰德雷斯先生与《国家宝藏》主创人员交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宝藏》项目监制张金林、《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英国历史皇家宫殿(Historic Royal Palace)邱园塔修复项目主任克瑞格·哈图先生(Craig Hatto)、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中国部专家马熙乐女士(Shelagh Vainker)、英国广播公司大型活动部主任菲·多林先生(Phil Dolling)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分享了中英文博保护、修护合作方面的进展,以及中英联合电视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与合作契机。

《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先生向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项晓炜先生赠送上海博物馆大克鼎模型

出席《国家宝藏》中英文化交流论坛的主要嘉宾合照

据悉,《国家宝藏》节目组也于5月31日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与英国大学师生进行了交流讲座,节目主创人员分享了《国家宝藏》节目的创作心得与经验,学生们都很期待节目第二季的播放,并纷纷表示希望能加入节目组一起为节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丨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丨马瑾

08央视综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