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生活故事:小猪佩奇有错吗?小朋友看完动画片学猪叫 跳泥坑

生活故事:小猪佩奇有错吗?小朋友看完动画片学猪叫 跳泥坑

时间:2019-07-14 23:03:13

相关推荐

生活故事:小猪佩奇有错吗?小朋友看完动画片学猪叫 跳泥坑

《小猪佩奇》讲述了佩奇一家的生活日常,一集不到5分钟,每集围绕一个生活场景展开。5岁的佩奇喜欢跳泥坑,扮仙女,照顾弟弟;弟弟乔治最爱他的恐龙宝宝;猪爸爸有点小迷糊,虽然胖却是跳水行家;猪妈妈贤惠温柔,在家工作,擅长做饭。动画整体叙事风格与《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天线宝宝》类似,画风极简但不失幽默。即使是成年人来看,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网络热议的“猪叫”“跳泥坑”“跳跳跳”都是《小猪佩奇》中常见的元素。片中的小猪角色,说完一句话就要猪叫一声,配音演员也将猪叫模仿地惟妙惟肖。

剧中动物角色都是跳着走路,而跳泥坑,是小猪佩奇一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普通人会觉得这些情节充满童真童趣,可它却给部分家长带来了烦恼。孩子天性爱模仿,学猪叫、学跳床在所难免,干脆抵制动画片一劳永逸。然而,尝试解决烦恼前不妨先思考一番,这些行为都应该被制止吗?制止行为必须通过抵制动画片来实现吗?

得承认,我们的社会文化存在“动物歧视”——“猪叫”是低俗粗鲁的,“猫叫”是温顺可爱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写过一部合唱作品《猫之二重唱》,是童声合唱的重要表演曲目。相信不会有创作者把“猪叫”也纳入声乐审美的领域。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容纳了那么多动物,也没有看到“猪”的身影。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谈论起这个问题,她第一反应竟是:学猪叫为什么要抵制,又不是学狗叫。正好,孩子看动画片学狗叫,是另一群家长的烦恼。

动物的文化等级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基因,龙虎自动比猪狗高了不止一个位阶,尚处于早教期的孩子当然不懂得这些。其实,“猪”在我们的文化中并不总是“粗俗”“懒惰”的象征。先秦时期人们崇拜野猪的勇猛,这种对“猪”的崇拜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存在。日本古代不吃猪肉,岛内没有太多猛兽,野猪就成为了古时日本人的崇拜对象。“猪”在日本代指勇猛的野猪,供食用的家猪被称作“豚”。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在中国又成为了财富的象征,这就是为什么存钱罐多以“猪”的形象示人,“家”字宝盖头下的“豕”,代表的也是猪的形象。但同时,因为家猪体型硕大、好吃懒做,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经入了脏话史。

古时有一个典故“娄猪艾豭”,语出《左传·定公十四年》:“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娄猪”是母猪,“艾豭”是公猪,意指好色之徒。宋国公子朝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关系暧昧,宋国人有歌谣唱到:“既然已经帮你们家母猪配好种了,什么时候归还我们家公猪。”

到了今天,“猪”的贬义依然存在,但其语义也在发生改变——

坚强:我们经常会看到灾后关于“猪坚强”的报道。

聪慧:有人开始为猪的智商正名,研究显示,猪的智商可能与黑猩猩相当,能够理解简单的符号语言。

可爱:《小熊维尼》中的小猪就是胆小可爱的,情侣之间有时也会用“小猪”称呼彼此。小猪已经是人类宠物的一员,成为“可爱”的象征,即使长大后又壮又肥,有的主人也会不离不弃。

而在《小猪佩奇》相关的叙事语境中,对于猪叫的评价同样褒贬共存。有家长抵制猪叫,也有家长认为猪叫很可爱,自己也会忍不住学小猪佩奇“呼噜噜”。

最终是否要纠正孩子学猪叫的行为是每个家长的个人选择,但个人认为在亲子互动中学习佩奇式的猪叫已经无伤大雅。首先,有很多人已经认可佩奇式的猪叫是可爱的,在同龄人中学习佩奇不一定会招来歧视;此外,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慢慢会改掉学猪叫的习惯,甚至把学猪叫列为黑历史,可这无疑是童年时期属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珍贵回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