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李玫瑾教授:6岁前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受益终身 父母应双管齐下

李玫瑾教授:6岁前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受益终身 父母应双管齐下

时间:2023-11-20 08:35:17

相关推荐

李玫瑾教授:6岁前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受益终身 父母应双管齐下

周末早晨起来,莉江便早早地起床给老公和孩子做早饭。早在上周,一家人就计划好周末陪孩子去动物园。然而老公起床起了个电话,转头和莉江说:“去不了了,老板找我有事。”

莉江问:“又是我一个人带孩子去吗?你算算孩子生下来后,到底陪了他几回。”老公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便敷衍道:“等工作稳定了,再好好陪孩子。”莉江叹了叹气,没有再说话。

很多家庭里的男性角色,都喜欢用工作赚钱来推脱教育责任,这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出现“丧偶式教育”的原因。那么究竟父亲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

父亲是孩子早期的影响大于母亲

BBC的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中提出:在孩子2-3岁之间,父亲对他的语言影响大过母亲。

原因是父亲常常会运用一些高级的词汇,而母亲用得相对少一些。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当孩子因为解决不了难题而抱怨,父亲和母亲的表现就会不同。妈妈会更倾向于安抚孩子,比如慢慢来,不要急之类的,而爸爸则会理性分析,他会告诉孩子为什么难题没能解决,问题在哪。

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词汇的使用量和高级程度就凸显出来了。

蒙特梭利博士说: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孩子们的精神和秘密便会自发地显现出来了。”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他们能够流利说话和积累词汇量,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语言敏感期(0-6岁)这个期间,父亲应当多陪孩子说说话、聊聊天。

父亲能够让孩子更加的自信

大部分父亲的形象都是勇敢自信的,在育儿的过程中,也喜欢让孩子们多做尝试。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父亲都很喜欢带娃做一些比较“刺激”的动作,例如把孩子举过头顶,让孩子坐在肩膀上。

其实这就是逐渐培养孩子胆量和自信的过程,有的孩子畏畏缩缩,不敢行动其实就是因为缺乏胆量,不敢去尝试。

宇智由单亲妈妈一手抚养长大,他的童年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父爱。纵然妈妈给予了他很多的爱,可终归还是不一样。比起同龄人,宇智显得更加的自卑,而且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家庭而变得不敢去交朋友。妈妈也尝试过和他沟通,但起不到什么效果。后来宇智的舅舅提出让孩子去他家住一段时间,那段时间舅舅经常陪着宇智玩,宇智也渐渐把舅舅当成自己的榜样,他觉得舅舅就像超人,非常的勇敢和正义。一个月过后,宇智回家了,妈妈发现他比之前变得更有男子气概了,看来男性角色的作用真的很关键。

建议父亲在家的时候,也可以多鼓励孩子去拓展,并且在完成过后要肯定孩子。妈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和爸爸一起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

父亲能够让孩子更加有纪律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就曾提出:父亲的角色主要提供规则和纪律。

传统家庭里父亲是集权力、威严、约束力于一身的形象,孩子们常常会把他们当成榜样来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了解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慢慢的行为上会变得更加的有纪律。

俞敏洪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早早地就给孩子立了家规。有一回他在节目上分享,自己的孩子有段时间特别痴迷冰淇淋,为了让他戒掉瘾,他就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一根冰棍儿。刚开始孩子还有些蠢蠢欲动,希望能多吃一根,于是便和俞敏洪撒娇,然而俞敏洪非常的坚定,要求必须得遵守规矩。

我爸爸我妈妈绘本安东尼布朗儿童绘本系列幼儿园老师推荐宝宝启蒙早教故事书启发非注音版一年级简装版我的¥48.6淘宝月销381购买

看到父亲这样严肃的举动,孩子也明白自己无法动摇规矩,只能乖乖遵守了。

所以我也很提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平时立一下“家规”,可以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并不是一场接力赛,不应该让父母轮番上阵带娃,而是应该爸爸妈妈双管齐下。李玫瑾教授也曾说过,在孩子6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错过了最佳的这个教育机会,那么后面再怎么弥补也无济于事。你们的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好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