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去年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近25万人 带动就业255余万人

去年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近25万人 带动就业255余万人

时间:2018-11-24 18:12:32

相关推荐

去年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近25万人 带动就业255余万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瞧 通讯员 孙琦英

4月22日,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暨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上,总结了我省农民工工作和返乡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果。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农民工工作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规模达2939万人,居全国首位。,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24.74万人,带动就业255.25万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00.95万人,带动就业累计达到594.78万人。

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农民工就业服务不断强化。我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利用“打工直通车”等信息平台,为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1441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20多万人次。开展省际劳务协作,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工多渠道稳定就业。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规模达2939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省内转移1762万人,省外输出1177万人。

农民工技能素质持续提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人社、农业、扶贫、民政、住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推行“定点+分散”、“长期+短期”、“线上+线下”等培训模式,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主导,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全省培训农民工210多万人。

转移就业扶贫稳步推进。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四送”活动和“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通过印发《就业扶贫政策清单》、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培训下乡、配备就业信息协理员等方式,将就业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全省135.8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01.1万人,其中43.4万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效果明显。注重发挥家庭服务业对农民工的就业吸纳作用,出台《河南省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引领。开展家政劳务对接扶贫行动,引导贫困劳动力从事家庭服务业。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全省各类家庭服务机构达2万家,吸纳就业80多万人。

农民工返乡创业势头强劲

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省直部门立足自身优势,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财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条政策措施》、《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合力逐步形成。

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全省评审认定了20个省级示范县、28个省级示范园区、50个省级示范项目和30个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15万元或10万元的奖补资金,成功申报鹿邑县等21个县(市)成为国家级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达到了“以评促创、以创促建”的目的。

在资金支持力度上也不断加大。省级层面建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首期50亿元已到位。部分市县(区)也相继设立了返乡创业投资子基金。在全省优选177个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建立了河南省投资基金扶持项目库。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推广小微专项金融债等市场工具,增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督促各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机构提升服务效率。,全省为5.88万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69亿元,累计发放数额达到259.48亿元。

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各地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经纪人,实行窗口服务优先办理,并对进入创业基地兴办企业的农民工提供上门办照服务。各地利用多种培训场所、培训资源、培训基地,为返乡下乡创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别的创业培训和辅导。,全省开展返乡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16.28万人。

此外,舆论氛围日渐浓厚。将近200名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典型事迹编印成《返乡创业故事》,示范带动和引领激发创业热情。通过大力宣传,凝聚了“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24.74万人,带动就业255.25万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00.95万人,带动就业累计达到594.78万人。

农民工劳动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力度加大。省政府成立了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治欠保支工作。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全省共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7783件,为13.76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报酬8.55亿元。

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不断规范。利用各种宣传培训加强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劳动合同法律意识。依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查处违反劳动合同法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行为,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截止去年底,全省(包括农民工在内)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6.8%。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农民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意见》,对全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省内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22.48万人、医疗保险34.59万人、工伤保险199.53万人、失业保险59.01万人。

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得到加强。强化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专门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去年共有24万多人参加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其中18万人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开展农民工子女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农民工传染病监测报告,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职业卫生服务。

农民工维权通道更加畅通。各级人社部门向全社会公布179个举报投诉电话,全年举报投诉事项登记率达100%,结案率达99.9%。全省仲裁机构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案件5027件,涉及劳动者5832人。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来访、来电法律咨询16.9万人次,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7万件,为2.9万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5.9亿元。

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畅通农民工子女入学渠道。去年全省共安排随迁子女入学75.75万人,其中小学53.45万人,初中22.3万人,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其中入公办学校比例87%。全省投入3.5亿多元,支持40万多名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有所改善。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改善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范围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类城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含进城务工人员等)缴存住房公积金,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制度受益范围。全省新开户缴存人员74.98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群体31.96万人,占42.6%,同比增长23.45倍。

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农民工进城落户渠道,放宽了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凡在城镇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人员,均可在城镇落户,去年全省新增城镇人口230多万人。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共制发居住证180多万张,推进未落户的农民工持居住证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农民工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不断加强。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为农民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双节期间,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活动,现场参与农民工7.2万人,举办义诊咨询371场、发放健康包5千个。

农民工社会融合不断加强

农民工民主政治权利得到保障。加强农民工中的党组织建设,逐步健全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保障农民工平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范围,去年全省发展新入会农民工54.4万人。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春节期间全省共举办5000多场“春满中原”系列文化活动,为农民工等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全省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为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等群众提供阅读平台。

留守人员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督查,为16.27万名无人监护农村留守儿童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全省1194名农村辍学留守儿童返校复学,为全省1.2万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办理了户口登记。实施巧媳妇工程,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省已建各类“巧媳妇”工程基地及项目点3.2万个,帮助80多万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服务。

来源:大河客户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