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口福老北京》:一样的北京 不一样的风物故事

《口福老北京》:一样的北京 不一样的风物故事

时间:2022-04-06 00:08:55

相关推荐

《口福老北京》:一样的北京 不一样的风物故事

北京以前还叫做“北平”时,因为已经做了6、700年的首都,一切的事业都格外的发达,所以,可以系恋的事情和地方都很多,而最让老北京们念念不忘的,莫过于饭馆子。

或许有人会说:无论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有饭馆子,只要做得好吃,都可以系恋,为什么非得北平?

话说得很有道理,若只是按好吃的来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还真的不一定非北平不可。但是,若按饭馆子的分类和组织法来说,就非得从北平说起,它要是排“第二”,就没人能排“第一”。

究竟是怎么个说法呢?今天,就和我一起走进《口福老北京》这本书,去了解一下中国都有什么样的“饮食史话”吧。

01

作品介绍

这是一本记录老北京饮食的书,里面有大量关于北京风物的描写。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章呢?引用金受申的话就是:“记一些这类旧事,一方面给过来人一种系恋,一方面把过去的北京风俗,前人所未记载,不见文人笔墨的事故,记下来保存。”

书里讲了在不同的季节,特有的让人想大快朵颐的食物;最是适口的老北京风味家常菜,以及年节的“犒劳菜”;不仅有“穿街走巷听货郎”,还有“絮语绵绵说茶馆”。

不管是俗的,还是雅的,在这本书里都能神奇的和谐共处,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北京人是怎么做到“吃尽想绝”的,又是怎么“讲究”的,到《口福老北京》里一看便知。

02

作者简介

金受申,原名文佩,后改名为文霈,字泽生,满族人。

博闻广见的民俗学家、北京掌故大家、曲艺研究专家。1906年2月15日生于北京,1935年开始,为《华北日报》等报刊写一些有关北京风物的文章。

他还是名医汪逢春、赵树屏的弟子,1939年通过中医考询在住所挂牌应诊。1953年,经老舍介绍,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直至1968年病逝。

著有《公孙龙子释》、《稷下派之研究》、《国故概要》、《清代史学概论》、《仄韵楼诗话》,以及《北京话语汇》、《北京的传说》、《老北京的生活》等多部学术著作。

03

原文金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以后,几场秋雨,果然早晚显出凉意来。院中几十只蛐蛐、油葫芦,叫得如一队雅乐,在如笔者总是夜内作稿子的人听来,真是秋意十分了。

一年吃喝玩乐,只有秋天最好。经过长夏的蒸郁,人们肠胃也寡得少油了,趁此秋凉,大吃大喝,是很有趣味的。

——引自第29页

《茶经》所记用松柴煮水,难免有烟火熏燎气味,不如存性的松碳,既不失松木清香,又没烟火气,又利煮水。笔者以为这种见解,实可补《茶经》的不足。有游山幽居清兴的人,可以仿效一下。

——引自第35页

以前北京人无论贫富,起床都早,又因旗籍关系,有闲阶级很多,晨起有的遛完鸟,有的飞完鸽子,全都到茶馆来约会。

本来衣食无缺,又有闲功夫,早晨起来,活动完身体,脚跐板凳,喝两碗炒肝以后,茶馆中说大山,喝足了茶,回家吃午饭,饭后午睡觉来,再到茶馆上晚班,或去听评书,也是人生闲趣。

——引自第117页

04

写在最后的话

关于吃的历史,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虽然早前的食物种类不多,但因为有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慢慢地发展到现在难以计数的食物种类。

比如调料,比如水果,比如酒,比如茶,等等,都可以在饮食史话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一部饮食史话,就如同一场人生的修行,闲时看庭前花开花落;忙时看天空云卷云舒。

与它们的缘分,都是造化。

作者简介:喜欢写作的狮子座80后,用文字记录生活,发现美,记录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