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花木兰·故事新编

花木兰·故事新编

时间:2018-06-20 08:29:24

相关推荐

花木兰·故事新编

文/太史栩

本文纯属文学虚构,如有不符合史实之处,请见谅。

“唧唧——唧唧——”

花木兰正在缝纫机上织布,但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儿。

木兰失恋了?被渣男甩了?不是。

让她心绪不宁的,并非儿女情长。

昨晚,木兰见到朝廷征召入伍的军帖,总共12卷,爹爹之名均在册上。

正值柔然入侵,可汗振臂高呼,全国军民云集响应,共御外侮。

可汗,既可以指代游牧部落的首领,也可以称呼中原民族的皇帝,比如唐太宗就自称“天可汗”。至于《木兰辞》中的“可汗”,许多学者认为是鲜卑人的头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宋朝词人辛弃疾有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一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

木兰家作为一分子,义不容辞。更何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本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然而,曾身为军中豪杰的爹爹,如今年事已高,过去又战斗中负伤,仍未痊愈。

木兰没有兄长,只有蹒跚学步的小弟以及待嫁闺中的姐姐。

咋整?

木兰搁下手中的针线活,来到屋外。

草地上,一对兔子正在欢快地飞奔。

“姐姐,兔兔这么可爱,如何分辨雌雄呢?”小弟睁圆的大眼萌,充满疑惑。

说时迟,那时快,木兰一个箭步流星,捏住两只兔子的耳朵,拎了起来:“瞧!双脚时不时动弹的是雄兔,双眼眯成一条缝的是雌兔。”

语毕,木兰脑际瞬间蹦出一个灵感。

她要替父担纲,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她跑遍了四方集市,才买齐坐骑、马鞍、嚼子、缰绳、长鞭……

前路漫漫,此一别,极可能有去无回。临别前,她要把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和镇上的粉墙黛瓦再重温一遍,铭刻于心,以便于日后在征途中细细回味。再说了,逛街买买买,是女人的天性嘛!

破晓时分,木兰悄咪咪地离家。

久未上过油的门,发出了吱嘎声响。门外,秋虫唧唧。身后,则是爹妈熟睡时的均匀声息。

她朝着爹妈的卧房,拜了数拜,然后披着月光启程!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夜幕降临之际,她饮马九曲黄河,然后头顶皓月繁星露宿。听不到爹娘的呼唤声,只能听到大浪淘沙的水声。

东方既白,她离开黄河,一路疾驰。终于在黄昏时分,她踏着夕阳余晖,骑乘至黑山。听不到爹娘的呼唤声,只能听到啾啾的马嘶。

时光荏苒,她不舍昼夜地赶到军营。

百夫长英气逼人,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明眸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闪一闪亮晶晶。不过,百夫长平素不苟言笑,对士兵们很严厉,木兰也被训斥过好几次。

直到那个夜晚……

木兰正在溪水中洗涤征尘和疲惫,忽闻岸边传来响动,她匆匆瞥了一眼,是百夫长牵着马在饮水。

下一刻,她迅速没入水中。不多时,耳畔传来了呼喊声,似乎有位士兵在向百夫长汇报紧急军情,然后是一阵绝尘而去的“哒哒”马蹄声。

自那以后,百夫长再未凶过木兰。每回碰面,百夫长就冲她露齿傻笑。她被安排去做一些后勤工作,即便她坚持参加一些激烈战斗,到了战场,百夫长也总是寸步不离,似乎是在“守护”着她。

大战前夕,百夫长一口回绝木兰的请战要求,安排她待在营寨里,负责照顾伤员。

木兰疑心,他知道了她的秘密。她暗下决心,这一仗打完,就去当面问明白。

战事结束了,她是在尸横遍野的沙场上见到他的,眼泪立即簌簌流下。那张英俊的脸庞,如今毫无生气,再也浮现不出笑容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军。

大寨里来了一位新的百夫长,这回,木兰比以往更加谨小慎微。

新任百夫长不再对她“刮目相看”,她也再没有受到“特殊对待”。

渐渐地,她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斥候。

她不远万里,奔波于前线的各处军事要塞,刺探敌情兼传达军令。

《木兰辞》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鲁迅在《社戏》中描绘过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关山度若飞”的观感,与迅哥儿那夜的体验,差不多吧。

她曾经在北方的寒夜里值守,呼一口热气,凝结成了霜。刁斗打更之声,伴随冷气,由远及近,仿佛穿越了无数个世纪而至。月华如练,洒在明光铠上,映着乡愁。

出生入死,历经百战。十余年后,战事落幕。

班师回朝以后,木兰在殿堂中觐见可汗。由于木兰战功卓著,获得的赏赐颇丰。可汗甚至想提拔木兰为尚书郎。

然而,木兰婉言谢绝所有的封赏,只讨要了一匹千里马:“这匹马日行千里,托陛下洪福,我侥幸得到它。有了它,就能早日回到家乡见爹娘。”

可汗听闻木兰“愿乞终养”,更加敬服,当即应允。

九、

爹娘听说小女儿回来了,出城郭,在郊外相迎;姐姐听说阿妹回来了,梳妆得漂漂亮亮的;小弟听说老姐儿回来了,磨刀霍霍向猪羊。

“故乡,我回来啦!”

她打开闺阁门,坐在久违的闺床边。她卸甲,穿上昔日常穿的衣裳。她在窗前梳理云一样的鬓发,对着圆镜描画黄花般的美妆。

然后,她笑吟吟地出门,与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打招呼。军中袍泽见了,个个大吃一惊。

相处十二年之久,无人知晓木兰是女娇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主要参考资料:1.北朝民歌《木兰辞》;2.小博集 尹楠/编著 《花木兰》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