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秦始皇隋炀帝 二人较量 高下如何?

秦始皇隋炀帝 二人较量 高下如何?

时间:2023-12-16 01:29:24

相关推荐

秦始皇隋炀帝 二人较量 高下如何?

岁月轮回,王朝更替。天道有常,神器有德者居之。无论哪个朝代,变迁都是百姓苦难的罄竹书。在辉煌的文明交替,变更,发展中,秦汉文明和隋唐文明往往被人们共同提起而相提并论。的确,两者有着惊人的巧合:都是两个将中华大地四分五裂的现状结束形成新王朝的快速更替,但也都是二世暴虐而导致王朝瞬时灭亡,最终沉寂在历史的车辙中远去。而作为两个帝国最著名的帝王:秦始皇帝和隋炀帝,虽然有着跨越八百余年的岁月差,但仍有着人格上的相同点:好大喜功。但就像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同样的统治者,更何况是九五之尊。争议始终存在于这两位帝王身上,并且随着岁月的变迁,争议也不断增加而来。秦始皇和隋炀帝,这八百年的岁月差距,却没有诞生出多少不同。

历史中的阿房宫并没有给我们留到现代,我们只能从诗句中一窥其样貌。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对秦始皇的阿房宫形容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继承秦国自商鞅变法起几代王朝奠基积攒的国力,东出函谷关,将分裂的中原大地中其他六大诸侯国一一击败,再次统一。更是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政策,第一次将全国的文化层面进行统一,这正是大一统带来的好处,并且这一好处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秦始皇派遣蒙恬,蒙毅兄弟俩北击匈奴,将匈奴驱逐到苦寒之地。并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长城,更是为汉农耕民族筑下了千年篱笆,防止游牧民族南下,袭扰中原。然而,手分为手心手背,巨大历史功绩背后是血淋淋的民众苦难。也正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论是王朝兴盛时期,还是王朝动荡时期,最苦难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隋炀帝帝位继承于隋文帝,继承的还有北周,陈等北朝的历史遗产。隋朝脱胎换骨于魏晋南北朝。隋朝的出现相比秦朝,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五胡十六国分别称雄于历史长河中。隋朝的形成以及姓氏,生活习俗等都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迹象。隋朝更是出现了影响我国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隋炀帝一举废除了沿袭多年的九品中正制,摒弃了过去效率低下,成材率不高的人才遴选制度。科举制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科举的方式进入朝廷,为国效力。从此“学而优则仕”成为了读书人心中的明灯。但是,隋炀帝三次东征现在的朝鲜,也就是当时的高句丽。第一次东征,损失大约三十万士兵,埋骨他乡。更不用提器械的丢失和农夫,人口等大量作战辅助人员的死亡。关内的百姓不甘暴敛,纷纷起义给隋王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二征高句丽,大贵族杨玄感带头造反。但是时机尚未成熟,最终也被无情的镇压。门阀贵族内部的变革并不能动摇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第三次东征高句丽,完完全全是政治作秀。虽然在名义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却被扣押了大量俘虏。这也导致国内兵员数量不足。这一惨胜也使得隋朝再也无力去镇压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在全国各地逐渐扩散开来修建京杭大运河,劳民伤财。虽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征高句丽保证了国境的安全,京杭大运河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导火索和绊脚石。

综合两位皇帝来看,秦始皇和隋炀帝,一位是王朝建立者,将分裂的国土再次统一,将分裂的文化再次一统。通过苛刻的刑法将人民束缚,妄图千秋万代,永世传承,始皇帝这一称号也因此而来。本应为后世开太平,虽然修建了功在当代的长城。却在更多方面空耗民力,阿房宫的建设,更多的是为了炫耀;一位是王朝继承人,继承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开挖利在千秋的运河工程,却劳民伤财,将积攒了几代人的国本挥霍一空,最终导致民愤四起,二世而亡。隋炀帝如果能像汉朝的文景二帝一样,爱惜民力,体贴民情,那也必然青史留名。不得不说,爱惜民力才是统治者首要应当做的事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